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氮化物红色荧光粉因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好、光谱特性优异等优点,受到广泛的关注。由于合成原料熔点高、惰性强等原因,氮化物荧光粉的合成较为苛刻。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在常压、较低温条件下制备了M_2Si_5N_8:Eu(M=Ca, Sr和Ba)荧光粉,研究了基质种类对荧光粉的结构、发光性能及热猝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常压合成工艺成功制备了一系列高亮度的(Sr,Ca)AlSiN_3:Eu~(2+) 氮化物荧光粉,比较了常压合成和高压合成工艺对荧光粉晶体结构、光谱特性和晶体形貌的影响。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常压合成工艺制备的(Sr,Ca)AlSiN_3:Eu~(2+)荧光材料表现出优异的荧光强度,其发射波长位于615 nm~640 nm的红光范围,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光谱调控。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氮化物红色荧光材料具有正交晶系的CaAlSiN_3晶体结构,且产物中不存在杂质相。峰值波长位于615 nm和625 nm的样品能够作为光谱中的有效红色组成部分用以制备高显色性的白光LED光源。通过LED封装的优化实验,所获得的白光LED光源具有86.8 lm/W的流明效率,并具有良好的显色指数(Ra=85)。进而,通过改变氮化物红粉的组成和比例能够制备具有不同色温(4 000 K~6 000 K)的白光LED光源。  相似文献   

3.
白光发光二极管(LED)用红色荧光粉目前主要集中于氮化物体系和硅酸盐体系,氮化物体系制备条件苛刻、生产成本高;而硅酸盐体系仅能用于小功率白光LED。现介绍一种新型白光LED用的红色荧光粉(SrCN2:Eu),该荧光粉可在低于1000℃常压下合成,并在320~520nm范围光的激发下,可以发射强的峰值位于610nm的红光,且具有低的温度猝灭效应。因此,适合用于制备白光LED  相似文献   

4.
发光材料     
LED用荧光粉【专利】/同和矿业//CNl683470A。本发明提供了对从发蓝光或紫外光的发光部发出的紫外~可见(300-550nm)波长区域的光具有激发不定期的高效荧光物质。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准备Ca的氮化物、A1的氮化物、Si的氮化物、Eu的氧化物,按各元素的摩尔比Ca:Al:  相似文献   

5.
正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国家光电研究中心的唐江教授团队与美国托莱多大学的鄢炎发教授合作,创新性地对非铅钙钛矿Cs_2AgInCl_6通过Na合金化和Bi~(3+)痕量掺杂实现了高效稳定的单基质白光发光,突破了单基质白光荧光粉研究近半个世纪的效率瓶颈。该工作不仅为非铅钙钛矿发光材料的研究指明了一条道路,其制备的单基质白光荧光粉具有简单易制备、稳定且高效的优势,有希望在绿色照明方面实现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近年来氮(氧)化物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品格结构、发光性质及其在白光LED中的应用情况。此类荧光粉因其结构的多样性和电子云扩大效应的影响,一般在紫外-蓝光区具有高的吸收效率,并且随着基质和激活离子的改变,发射光谱可覆盖整个可见光区域,适用于制造白光LED。利用氮(氧)化物荧光粉封装的白光LED具有色温可调性强、发光效率高、色坐标稳定性好、显色指数高等优点。最后提出了氮(氧)化物荧光粉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简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长余辉荧光粉的现状,简述高亮度、长余辉的红色荧光粉原材料的预处理方法;介绍该荧光粉的最佳合成工艺试验及制备工艺;给出该粉的蓄光和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8.
简单介绍目前国内外长余辉荧光粉的现状,简述高亮度、长时余辉的红色荧光粉原材料的预处理方法;介绍该荧光粉的最佳合成工艺试验及制备工艺;给出该荧光粉蓄光和发光特性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国内外长余辉荧光粉的研究进展。对长余辉荧光粉做了详细分类,并给出各类型的代表材料。总结了长余辉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并阐述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分析典型的发光模型,阐述了长余辉材料的发光机理。本文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做出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灯用稀土荧光粉的若干技术发展和探索(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组成、结构及发光机理等基本概况,以及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技术现状,市场状况及技术发展方向,并介绍了近年来彩虹集团在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上所做的基础性及应用特性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续上期)2.3碱土金属硅酸盐体系红色荧光粉在氮化物荧光粉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为了打破国外少数企业的专利壁垒及降低成本,国内外不少研究人员将目光转移到新体系红色荧光粉的开发上。目前他们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硅酸盐为基质的系列红-橙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12.
为统一荧光粉发光亮度量值,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了建立荧光粉发光亮度工作基准及量值传递方法,为改善荧光粉发光亮度,色品坐标等光色参数的量值传递,我们研制了一套密封型荧光粉标准样品。本文描述了这两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发光材料     
氮化物荧光粉制造方法[专利]/日亚化工业株式会社//CN1522291A提供一种氮化物荧光体,其制造方法及发光装置,提供含有较多的红色成份且发光效率和亮度更高,而耐久性也更高的荧光体及其制造方法,为此,在通式LxMrN(2/3)x (4/3)Y):R或LxMyO2N((2/3)x (4/3)Y-(2/3)Z):R(L选自Mg、Ca、Sr、Ba、Zn所组成的第Ⅱ族元素的至少1种以上。  相似文献   

14.
实验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Gd_2MoO_6:Sm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荧光粉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重点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不同种类助熔剂对荧光粉结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Gd_2MoO_6:Sm~(3+)荧光粉在紫外波段可被有效激发,发射峰值波长位于566 nm、603 nm和655 nm处;掺入少量的助熔剂不会改变荧光粉本身的晶体结构,采用适量的氟化钡(BaF_2)或氯化钡(BaCl_2)能够大幅度提升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5.
长余辉发光玻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以SrAl2O4Eu2+,Dy3+长余辉荧光粉和低熔点硼硅酸盐玻璃为原料,制备整体发光玻璃和局部发光玻璃(表面发光装饰玻璃和夹层发光玻璃).发光玻璃的荧光光谱表明,其荧光特性与原料荧光粉基本一致;X-射线衍射分析说明,发光玻璃中长余辉材料的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R2MgSi2O7:Eu(R=Ca,Sr,Ba)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能及封装应用进行研究。详细讨论碱土元素的种类及锶/钙的比例对激发与发射光谱的影响,同时考察激活剂Eu^2+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也考察了将Ba2MgSi2O7:Eu0.005荧光粉封装于紫光芯片中的发光特性。结果表明,荧光粉基质中碱土元素的种类及碱土元素锶钙的含量对其发射及激发光谱有较大影响,随着碱土离子Ca。’含量的增加,发射光谱逐渐红移,发光强度逐渐减弱。本文对这一变化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当激活剂Eu^2+摩尔浓度为0.005时,荧光粉具有较好的发光强度,并且当荧光粉的质量浓度达到19%时,LED具有较好的光效。  相似文献   

17.
在常见低色温高显色LED荧光粉搭配(黄色YAG荧光粉搭配氮化物红粉、黄绿色Ga AG荧光粉搭配氮化物红粉)中添加蓝绿色硅酸盐荧光粉,找到合适的荧光粉配比,将LED色温做到3 000 K且色坐标到CIE 1931黑体曲线上。研究蓝绿色硅酸盐荧光粉的添加对低色温高显色LED显色指数R_a和特殊显色指数R_9的影响,并考察其单独与氮化物红粉搭配做低色温高显色LED的显色指数R_a,同时讨论利用Origin 6.0积分光功率分布的面积与显色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两种荧光粉搭配方案中分别添加蓝绿色硅酸盐荧光粉,制得LED的显色指数R_a和特殊显色指数R_9均有所提升;其单独与氮化物红粉搭配,显色指数R_a较低。在相近色温且色坐标做到CIE 1931黑体曲线上的前提下,利用Origin 6.0软件积分LED的光功率分布图的面积越大,显色指数R_a越高。  相似文献   

18.
浅谈稀土光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灯用稀土荧光粉和稀土节能荧光灯经多年努力 ,我国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化学成份和荧光粉的物理特性 ,如二次特性、晶型结构、颗粒级配、粒度分布、色坐标、显色性、发光效率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部分灯用稀土荧光粉的产品质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实用化以来 ,国内稀土工作者在发光机理的研究和制造工艺、设备改造方面做了大量的科技攻关工作。上海跃龙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以日亚公司的荧光粉为目标 ,致力于稀土与非稀土材料合成的优化配配比和固相反应的最佳工艺技术 ,智能化控制晶体生长同温度…  相似文献   

19.
改善卤磷酸钙荧光粉发光和分散性能的有效途径卤磷酸钙荧光粉随着荧光灯制灯技术的进步,在发光和分散性能上均有很大的改进,但大批量国产卤磷酸钙荧光粉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低、粗、差”三个方面。具体地说,一是发光亮度低,在粒度相近、...  相似文献   

20.
照明材料     
以燃烧合成工艺制备白光LED用陶瓷荧光粉;BaSizOs:pb粉体表面性能改善的一种方法;高显色性灯用荧光粉的研究;微波场作用下La2O2S:Tb绿色荧光粉的快速合成及其发光特性;真空紫外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