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满足电网商业化运行中电能量统计、结算和考核要求,山东电力调度中心建设了新一代电能量计量系统。该系统全面支持IEC61970标准,采用了计量点和统计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电能量数据与电网实时运行数据的分析比对,提高了电能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大大减少了维护工作量。该系统的有效性、实用性和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的验证。完全能够替代国外系统,可以完成电能量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统计结算与信息交换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电网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振华 《广东电力》2001,14(3):36-40
从电网电能计量系统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电能量计量系统的功能目标和设计原则,提出了电能量计量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思路及系统就必备的功能指标。并根据电网的不同规模,提出了电能量计量系统的设计方案,这对于各地电能量计量系统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供电侧电能量数据采集的通信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施俊  许辑  杨佳华  汪培林 《供用电》2009,26(5):83-86
选择电能量数据的合适采集、通信方式是线损精细化管理中电能量计量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结合线损精细化管理中对电能量数据采集、通信的要求.分析比较了电能量数据采集4种常用通信方式的构成、设备配置、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正 《西北电力技术》2014,(1):72-74,82
某电力公司电能量计量系统采集的电能量数据出错率高,判断数据缺陷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根据多年来系统运行维护的经验,分析总结了常见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识别的方法,提出了融合电能量计量系统和能量管理系统采集和生成的信息,自动监视电网关口异动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和自动旁路替代的方法并付诸实施,实现了计量数据缺陷自动判断、定位,大大提高了计量数据消缺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关口计量系统的构成和效用,分析变电站电能量采集装置的工作原理,对电能量采集装置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计量自动化系统中电能量数据比对模块的故障判断准确性不高,故障处理流程自动化功能单一,极易发生漏判、误判。为此,设计开发了一套电能计量装置异常数据动态辨识及处理系统,通过对设备档案的归集、建档以及电能量数据的采集和归集,建立电能计量装置异常数据动态监测判定规则库,实现对用户电能量数据监测、异常判断,并根据异常情况自动派发异常工单,现场接单实时处理,真正实现异常数据动态检测和故障闭环处理。经实际运行验证,该系统远程查询及数据分析功能上线使用后,整体运维效率提升约28%。  相似文献   

7.
地区电网电能计量系统的设计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区电网的电能计量系统是电网的日常生产管理和日后地区电网电力市场运营的重要技术支持系统,从地区电网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地区电网电能量计量系统的功能目标和设计原则,并对各种类型的地区电网的电能量计量系统提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电网运行技术不断发展和运营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促进了包括电能量计量遥测系统在内的各种电力应用系统的建设。为解决电能量计量遥测系统的通信需求,文章对电能量计量遥测系统的通信要求特点作了分析,介绍了电力通信网、公用通信网常用的各种通信方式,并对各种通信方式作了比较。最后以佛山电力电能量计量遥测系统的通信解决方案为例,分析了各种通信方式的在实际中应用,为各种应用系统的通信解决方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使用加窗插值算法校正快速傅里叶变换出现的计算量大、速度慢、硬件要求苛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平台的谐波电能量监测终端软硬件设计方案。硬件上采用16位6通道同步采样的ADC和具有浮点运算单元的ARM为核心单元,软件上提出了"基于谱线重心的M阶余弦窗"加窗插值的改进算法,该终端能实现对30次以内谐波电能的计量及电能质量分析,并具备数据显示、存储、传输等功能。实验数据表明,该谐波电能量监测终端达到了GB/T14549-1993中A类测量仪器的精度要求。所采用的加窗插值算法使硬件设计得以精简,对谐波电能计量表计的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集群技术在新一代电能量计量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化,电能量计量系统已发展成为基于多层架构的分布式系统,采用集群技术可大大提高电能量计量系统的可靠性.文中介绍了新一代电能量计量系统中采用的各种集群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库集群技术、电能量应用服务器集群技术、前置机集群技术和网络集群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在电能计量遥测系统中推广应用具有电力行业标准的IEC870-5-102通讯规约是一项重要工作。广东电力计量遥测工作推广应用国际标准IEC870-5-102通讯规约,解决了各厂家由于电能采集装置E-RTU的通讯规约不同接入系统的问题,提高了广东电力计量遥测系统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2.
针对计量自动化系统普遍存在的档案一致性差、实时监控效果不佳以及数据价值尚未深入发掘等问题,结合电网电能量数据上传要求,主要针对计量运行数据深化应用与故障智能识别开展应用研究。以云平台作为基础平台支撑,构建了计量数据智能分析平台,能够对计量档案完成质量分析,并对异常数据进行提取和处理,有效解决档案一致性问题。该平台可依据典型计量故障数据,智能化构建计量故障池,对海量计量数据进行分析,并识别出疑似的计量故障数据,辅助运维人员开展计量设备的运维工作。该平台还可基于计量海量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实现客户日用电情况、异常数据监控等数据高级分析应用。文中研究对于我国泛在电力物联网在计量自动化领域的实践提供了可靠借鉴。  相似文献   

13.
伦惠勤 《广东电力》2007,20(7):34-35,43
早期的双机热备运行模式日渐成为大容量变电站遥测系统中数据采集存储的性能瓶颈.为此,对多组多机分流、双机负载均衡、互为热备的新型采集模式进行了应用研究,满足了大容量变电站遥测系统中对于快速采集、快速存储的要求,达到了较好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4.
针对居民用户对精准精益用能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的现状,为提升智能电能表精细化用电数据分析水平,基于IR 46国际建议的理念,设计研制了一款基于多芯模组化方案支持远程升级的负荷分析智能电能表.该电能表内置计量芯片、功能芯片及负荷分析专用芯片,各芯片模块相互独立,通过负荷数据采集、特征量提取、负荷辨识、记录上传等过程,实现三芯管理模式下的用户家庭电器类型、启停时间、消耗电量智能辨识分析.同时提出了依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远程升级方案,保证电能表负荷分析算法、特征库可在线更新.  相似文献   

15.
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态分析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电能计量装置故障检测的困难,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3C2410的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态智能分析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功能特点、设计原理及使用效果.该系统可以方便地实现对电能计量装置各种错误接线类型的识别,并建立错误类型数学模型,计算更正系数及退补电量,然后将信息发送到网上进行综合管理.系统的投运对电能计量装置错接线检查、退补电量计算的规范化、科学化、自动化管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压电力计量中出现的多种故障严重影响到计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应当及时准确地判断识别故障种类,排除故障源,恢复计量系统的正常运行。文中采用变分模态分解方法,解析故障时产生的多种频率噪声混叠而成的信号。经仿真与实际数据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复杂信号中的不同模态,进而区分故障信号与正常信号,在故障识别应用中比其他方法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现场核查、计费电能表与计量自动化终端比对、在变压器低压侧加装低压计量装置等方式进行电能计量差错预警的特点及缺陷,提出在低压计量装置上增加支持需求侧响应功能这一新模式,搭建了涵盖所有影响电能计量准确性因素的预警系统,实现负荷控制及与安装在高压侧的计量装置进行计量差错比对预警,完善了电能计量比对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新刚  赵舫  朱文君 《中国电力》2022,55(9):140-145
用户耗能的时空分布特性对于电网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电网建设的重要依据。电力运营商通过新型计量设备分析居民的用电行为,从而促进电网高效运营。针对区域用户画像问题,提出基于综合能源计量数据的区域用能特性分析方法。利用“多表合一”用能采集系统,引入用户的燃气消耗数据,基于层次聚类与自组织映射(self organized maps,SOM)聚类方法刻画用能特征分布,通过仿真实验说明所提方法在用能特性分析问题上具有实用价值,有利于挖掘高耗能区域,能帮助电力运营商制定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9.
用户耗能的时空分布特性对于电网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电网建设的重要依据。电力运营商通过新型计量设备分析居民的用电行为,从而促进电网高效运营。针对区域用户画像问题,提出基于综合能源计量数据的区域用能特性分析方法。利用“多表合一”用能采集系统,引入用户的燃气消耗数据,基于层次聚类与自组织映射(self organized maps,SOM)聚类方法刻画用能特征分布,通过仿真实验说明所提方法在用能特性分析问题上具有实用价值,有利于挖掘高耗能区域,能帮助电力运营商制定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20.
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 (TMR) is a novel neural machine interface for improved myoelectric prosthesis control. Previous high-density (HD)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EMG)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tremendous neural control information can be extracted from the reinnervated muscles by EMG pattern recognition (PR). However, using a large number of EMG electrodes hinders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MR techniqu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a reduced number of electrodes and the placement required to extract sufficient neural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user movement intents. An electrode selection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the HD EMG recordings from each of four TMR amputee subjec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using only 12 selected bipolar electrodes the average accuracy over subjects for classifying 16 movement intents was 93.0 (+/-3.3)%, just 1.2% lower than when using the entire HD electrode complement. The locations of selected electrode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anatomical reinnervation sites. Additionally, a practical protocol for clinical electrode placement was developed, which does not rely on complex HD EMG experiment and analysis while maintaining a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f 88.7+/-4.5%. These outcomes provide important guidelines for practical electrode placement that can promote futur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MR and EMG PR in the control of multifunctional prosthe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