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一次能源资源与经济发展呈逆向分布,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能源流动不可避免。我国西部和北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这些地区适合建设大规模的煤电基地向中东部地区送电,但输送的合理流向与规模需要深入研究。以电力供应总成本最低为目标,构建了电力与能源、运输、环境协调发展的全局优化模型,提出了实用优化求解方法,对7个煤炭产区到受端13个省(直辖市)的电力输送进行了全局优化,给出了电力流合理流向和规模,分析了未来电力流向的趋势及输电和输煤的协调性,并对跨区送电相关效益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2.
正1月27日,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运。自此,西部边疆的能源资源将通过这条"电力丝绸路"源源不断输送至中东部负荷中心,"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能源资源配置将得以进一步优化。哈郑工程堪称我国直流输电工程建设自主创新的典范。作为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和投资建设的第三条±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工程输送容量首次提升到800万千瓦,创造了输送容量、送电距离、技术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与能源消费呈逆向分布,客观存在的地理空间障碍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我国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重点能源生产基地和输送通道建设,积极有序发展新能源",表明了国家对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迫切需求。相较于长距离煤炭铁路运输等能源输送方式,综合考虑包括环境成本在内的社会总成本,长距离大容量输电对于我国综合现代运输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能源中心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76%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80%的水能资源分布在西南部,而能源需求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和南部沿海经济发达区域,使我国形成了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供电格局。建设大电网,远距离、大规模输送电力,实现能源优化配置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损耗低等优点。我国从2004年开始对±800 k V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内生动力强劲,中长期电力刚性需求增长态势稳定,中东部能源电力资源相对匮乏而电力需求稳步增长,促使中东部省份积极争取省外清洁电力。本文以"西电东送"某±800 kV特高压直流线路为例,研究测算跨省区输电对受端省份投资拉动、环境效益、税收及就业等多方面影响,归纳总结出跨省区输电对受端省综合影响分析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珠三角地区及其他大城市周围输电线路错综分布、密度高,一方面严重影响环境景观,另一方面压缩了人类的生存空间。面对电力与环境的突出矛盾,如何实现电力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是未来电网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提出了构建地下能源综合通道的设想,采用大容量的电缆输电和管道输电技术,将地面输电线路全部转移到地下,实现土地资源的立体利用,解决电力与自然环境这一突出矛盾。在经济发达地区地下管网建设过程中应综合优化布局,综合考虑能源输送通道、信息输送通道、轨道交通通道等建设,实现地下走廊的广泛共享。另外,分析了面向大容量输电的直流电缆和交直流输电管道等技术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7.
就地平衡为主的电力发展方式与我国能源资源格局及未来能源和电力需求趋势已不相适应,需要研究新的电力发展方式。通过分析现状及其根源,兼顾电力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论证了以发展特高压电网,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大型水电基地和大型核电基地为主要内容的"一特三大"电力工业发展战略是合理和必要的,进而提出了"一特三大"电力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分析表明,"一特三大"电力发展战略可以实现电力工业与能源资源、环境、运输、区域经济等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电力规划理论创新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特高压输电技术,构建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平台、提升电网功能与价值,是加速电力、能源和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大能源观,提出考虑多区域、多资源、多维度的新型电力规划理论。通过优化选择包含电力送受端的多区域电源扩展方案和跨区电力流规模、流向,实现发电能源、水、环境、土地等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构建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和高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结合国家电网规划实践,提出未来我国电源开发布局、可再生能源消纳、电力流向与规模等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9.
我国燃煤电厂布局与大气环境资源优化利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发展以区域就地平衡为主,在中东部负荷中心地区大规模布局煤电导致当地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介绍我国电力行业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现状,从硫沉降环境承载力、现有机组SO2减排空间、新增机组脱硫成本、环境损失等角度,分析西部、北部煤炭产区和中东部负荷中心地区煤电布局的环境空间,指出我国未来的煤电布局应与环境承载力地区分布格局相一致,新建燃煤电厂应更多地向环境空间较大的西部、北部主要煤炭产区布局,从整体上减少全国的环境损失。以电力与经济、能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出优化我国煤电布局的方案,并从满足国家SO2排放控制目标、降低环境损失等角度,分析电力优化布局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采访对象:冯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负责人采访原由:站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高度观察,特高压电网建设将产生哪些综合效益?冯飞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他观测的“视野背景”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基本国情:经济进入新一轮高增长周期,一次能源供应远离电力负荷中心,经济发达区已无环境容量。结合国情的论断总是最有说服力的,他最近建议明确“输电与输煤并举,当前加快发展输电”的方针,已经引起关注。记者: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组织下,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全…  相似文献   

11.
能源电力要与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对能源@电力依赖关系的规律短期内不会逆转,能源消费增长快于人口增长、电力消费增长快于能源消费增长的历史趋势仍将长期持续下去.能源资源的消费速率远远超过资源的可再生能力,使再次爆发全球性能源危机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可燃矿物燃料燃烧后的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已经严重地威胁地球的健康,避免一场可怕的生态浩劫是全球的任务.21世纪,我国在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将面临资源和环境两大压力,必须及早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大力提倡能效革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洁净煤技术、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致力建设一个持久、再生、干净的能源体系,使能源与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才能为21世纪我国的社会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输煤输电经济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宏坤  李干生  王岩 《中国电力》2012,45(11):41-46
河南省作为能源资源大省,在“十一五”末期也变成了能源净输入省。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为实现中原经济区战略、满足全省经济快速发展,河南省需要大量外来能源输入。河南省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量占88%以上,对全国六大主要煤炭产区的煤炭通过铁路、公路运输方式和通过输电方式输送到河南的经济性进行比较研究,明确提出了河南吸纳电力主要来源内蒙古、新疆等低价区域,得出输电均比输煤经济,特高压输电在河南省内电价竞争方面更具明显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来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研究了可再生能源电力参与区域电力市场竞争的可行方案,初步探讨了竞争所需要具备的辅助服务、价格机制及其他基本条件,从市场主体、市场准入、交易机制、市场监管、市场效益、实践经验等6个方面分析了可再生能源的统一绿色电力市场模式。结合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实践,建议我国根据区域电力市场发展进程实施不同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交易模式。  相似文献   

14.
高压直流输电装备核心技术研发及工程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推动大范围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灵活性,实现坚强智能化的电网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端电力装备作为支撑。因此积极开展高压直流输电装备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及其工程化应用,是提升我国电力装备制造水平、实现我国电网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介绍了多个高压直流输电核心装备的技术开发及其工程化应用相关成果,其中高压/特高压直流换流阀是形成坚强电网骨干网架的核心装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是构建智能电网的重要保障,换流阀试验技术是保证高压直流输电核心装备和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研发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及其示范应用,为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工程手段。对提高我国电力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输煤输电经济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输煤输电经济性比较外部条件发生的变化,提出了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价比较方法,对比分析了我国主要煤炭产区到主要能源需求地区的输煤输电的经济性。研究表明,在现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输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输电比输煤将更具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6.
微电网的节能减排效益评估及其运行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电网是使分布式发电成为电网接纳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有效载体,微电网的智能调度能进一步促进能源的梯级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电网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功能及作用,体现智能电网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为此,提出了2种微电网的能源管理方式,并以实际微网系统为例,分析了不同管理方式下的单位节能减排投资费用.采用粒子群算法对经济性相对较优的一种管理方式进行了优化,进一步降低了微网单位节能减排的投资费用.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有效的微网能源管理方式,并确定了该管理方式下网内分布式电源的最优容量配比.  相似文献   

17.
李存斌  董佳 《中国电力》2022,55(3):167-176
近年来,中国的弃风现象影响了风电资源的利用率,不利于中国能源结构转型.为了有效提高风电绩效,加快能源革命的进度,对中国各省域进行差异化的区域风电发展研究.借助DEA-TOPSIS模型测算风电绩效,将结果和超效率DEA模型的测算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提出模型更适用于风电绩效评估,并引入空间面板模型分析风电绩效的影响因素,制...  相似文献   

18.
输煤输电经济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别建立了单位电能发电成本函数、单位电能输电成本函数和单位电能输煤成本函数;然后通过比较输煤输电2种输能方式在负荷中心获得单位电能的总成本,给出了较完整的输煤输电经济性分析模型;继而定量分析了煤炭运价、输电线路利用小时数、煤炭价格、煤炭热值和交流线路串补度等因素对输煤输电经济性比较的影响;最后针对中国主要煤炭基地和电力负荷中心进行了输煤输电经济性具体比较.研究表明,输煤输电的经济性比较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能笼统地认为输电更经济或者输煤更经济;只有针对具体问题,统筹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判定输煤输电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大规模发展,面临着风光资源和电力负荷逆向分布以及可再生能源电力输出不稳定等问题的挑战。为此,有学者提出"源端基地综合能源系统"的概念,提议通过多能互补、特高压直流输电、就地消纳等途径促进风光资源充分利用。该文基于该概念,结合西北地区实例开展建模优化研究,以明确系统的技术方案及揭示其优化规律。首先,通过政策解读和工程技术调研,明确建模的目的和边界。之后,以最大化风光电力占比和最小化系统总成本为目标函数,建立仅考虑特高压直流外送和进一步考虑需求响应的2类系统优化模型,分别得到帕累托最优前沿,并通过分析对比揭示风光电力占比提高过程中系统优化配置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为实现高风光电力占比的外送,应更加重视配套风电机组、天然气联合循环机组、锂电池储能机组的建设,以形成若干风光气储一体化基地。此外建议尽早引入需求响应机制来改善电力外送经济性、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