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具有延迟环节的位置伺服系统,提出了在一定中频区宽度下使系统具备最大相位裕度的设计方法,通过使开环相频特性对角频率的导数为零原则,确定了开环幅频特性的截止频率,得出了相位裕度、截止频率与中频区宽度的关系,给出位置控制器参数设计的新方法,可使所设计的系统动态性能在期望的范围内,提高系统对开环增益变化的鲁棒性。此外,为了保证伺服系统跟踪准确度,实现了带有延迟环节伺服系统的前馈补偿,通过构建位置信号的微分观测器,实现高信噪比的数字前馈补偿。最后,以研制的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位置伺服系统作为实验平台,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原则上也适用于工业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2.
钟靖龙  宋宝    刘永兴  徐必业 《微电机》2022,(5):40-44+61
针对柔性伺服系统的多频谐振抑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DPG的级联陷波器参数整定方法。以系统速度环开环bode图及陷波器bode图预处理结果作为训练数据,并以相位裕度作为奖励函数训练神经网络,实现所设计的伺服系统级联陷波器深度及宽度参数优化训练。搭建了三质量柔性伺服系统实验平台,并开展了多频谐振抑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参数选择方法能够 找到具有最大相位裕度的陷波器参数,并有效地抑制系统多频谐振。  相似文献   

3.
传统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器只采用纯比例控制,不能兼顾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裕度,且对斜坡等输入信号不能实现无差跟踪。通过分析位置伺服系统的传递函数,设计了一种新型前馈反馈复合控制器。该复合控制器重构了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使系统能够准确跟踪给定信号,提高了伺服系统的跟踪性能和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提升电流环动态性能,在电流环添加反电动势前馈势补偿,用于减小反电动势对电流响应的影响。仿真和试验表明,该控制方法提高了位置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和跟踪精度,验证了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人工腿中直线电机位置伺服系统仿真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采用“阶跃响应最佳准则”设计位置伺服系统闭环传递函数,接着设计伺服系统控制器结构,在没有提高系统阶次的情况下,提高控制系统型号,该方法对控制对象的性能参数有较强的鲁棒性能;然后,用MATLAM提供的控制系统工具箱和SIMULINK仿真工具对直线电机位置伺服系统进行仿真和优化;最后,采用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实现伺服系统。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位置伺服系统轨迹跟踪精度及极限带宽,该文研究了一种位置-电流双环伺服结构,其位置控制采用结合相位超前环节的比例积分控制器(PI-Lead)。首先,探讨了P-PI-PI和PI-P-PI两种传统三环位置控制结构在轨迹跟踪精度上存在的局限,研究了速度前馈提升精度的机理及问题;然后,证明了PI-Lead双环结构相位超前环节对维持系统稳定的意义,详细分析了低通滤波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及其参数设计方法,给出了PI-Lead双环位置伺服系统基于闭环频域指标的参数整定策略;最后,对比分析了双环结构与传统三环结构的特点,推导了三种结构的位置极限带宽。实验结果表明,PI-Lead双环结构无需任何前馈补偿即可基本消除系统动态跟踪误差,并具有更高的位置环极限带宽。此外,由于减少了速度控制环节,其无需速度测量且参数整定更加简单。  相似文献   

6.
本装置系采用直流力矩电动机为驱动元件,旋转变压器为位置检测元件所组成的位置伺服系统,可以用于仪器或其它控制系统。本文是以二阶最佳及中频宽度为依据进行动态校正设计,实践证明可以获得满意的动态响应和稳态精度。  相似文献   

7.
在位置扰动型力矩伺服系统中,由于受力对象的运动给系统带来很大的位置干扰,给系统的校正和优化带来了困难,位置扰动型力矩伺服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消除它的多余力矩。本文建立了电动式位置扰动型力矩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采用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来抑制多余力矩和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方法有效地抑制了多余力矩的干扰,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和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8.
位置伺服系统的一类非线性PID调节器设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肖永利  张琛 《电气自动化》2000,22(1):20-22,19
采用常规线性PID调节方法设计位置伺服系统,常存在快速性和超调量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非线性PID调节器及其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由于利用了非线性特性,非线性PID调节器的控制效果之常规方法有较大提高。研究结果表明,用非线PID设计的交流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具有响应时间短、无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王从庆 《电气传动》2000,30(4):41-44
针对位置伺服系统的干摩擦,齿轮间隙等非线性影响,提出了一种闭环离散学习控制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控制结构及收敛性条件,将该方法应用于一种双拇指型机械手的单关节位置控制,设计了基于8098单片机的机械手位置伺服系统闭环离散学习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在经过数次迭代学习后,闭环离散学习控制可使位置伺服系统达到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要求高的伺服系统中,均采用锁相伺服技术。这使系统的性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伺服系统中,一般包括速度环和位置环(相位环)本文仅相位环,结合实践作一介绍。锁相伺服系统象其它位置伺服系统一样,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稳定。在小惯量系  相似文献   

11.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室内定位系统,该系统分为信息采集模块、地磁定位模块、深度神经网络定位模块及联合定位模块4个模块。首先利用智能手机传感器采集室内地磁信号,以地理位置为标签保存为位置指纹文件。通过粒子滤波算法计算得出用户地理位置。然后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和当前扫描的数据预测行人位置,最后对用户位置进行校正,消除地磁定位的累计误差。将基于深度学习的室内定位方法在Android平台实现并进行相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地磁室内定位的平均误差为2.2m,较只使用地磁定位技术进行定位时,定位误差平均降低了2.3m,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2.
无位置传感器的开关磁阻电机转子位置检测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素莹  林辉 《电气传动》2006,36(2):8-16
转子位置检测是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重要环节,直接位置检测技术能够提供稳定的转子位置信号,但需要增加附加的机械结构,从而限制了开关磁阻电机的应用范围.目前,无位置传感器检测技术是开关磁阻电机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全面介绍了国内外开关磁阻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每一典型检测方法的原理,对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详细讨论与客观评述,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对新型无位置传感器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三菱FX2N-1PG定位模块和FX2N系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组合,实现交流伺服驱动的位置控制。介绍了实现位置功能的系统组成、接口定义和PLC程序等。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能较好地达到定位和速度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无位置传感器的控制方法,并且引入了一种新的检测技术--速度无关位置函数法来检测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位置。这种方法能在转子转速近似为零到高速旋转时对转子位置进行检测,并能精确地给出换向时刻。  相似文献   

15.
基于FX2N-1PG定位模块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位置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三菱FX2N-1PG定位模块和FX2N系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组合,实现交流伺服驱动的位置控制。介绍了实现位置功能的系统组成、接口定义和PLC程序等。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能较好地达到定位和速度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姜吉顺  季画 《微特电机》2007,35(8):48-51
介绍了一种新的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转子位置检测方法-速度无关位置函数法。利用DSP的强大运算功能,通过分析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相电压与相电流给出转子速度无关位置函数。该方法能在转子转速接近为零到高速时较好地确定转子的位置,可靠准确地换相,从而简化了硬件电路,提高了转子的位置估计精度。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  相似文献   

17.
李宁 《微特电机》2005,33(2):8-10
介绍了一种无刷直流电动机定位控制系统,采用无刷直流电动机固有的霍尔检测器的输出信号,经过倍频和辨向处理,作为位置反馈信号,不需要另外的位置反馈元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无位置传感器的控制方法,并且引入了一种新的检测技术--速度无关位置函数法来检测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位置。这种方法能在转子转速近似为零到高速旋转时对转子位置进行检测,并能精确地给出换向时刻。  相似文献   

19.
混合式步进电动机伺服系统转子的位置检测,可以用传统的外配位置传感器或基于理论算法的无位置传感器方案,但是存在许多问题,文章给出了一种新型的集成位置传感器的设计方案和理论依据,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合理性、正确性,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智能协调全闭环位置伺服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激光内雕机控制系统的改造工程,根据位置伺服系统高性能的要求,设计了一种智能协调全闭环位置伺服系统,它融合了模糊控制及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的优点,克服了各种非线性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大大提高了伺服电机的定位精度和位置跟踪精度,保证了三维激光加工系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