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采用系统仿真技术分析高层住宅施工中资源的利用率,包括塔吊、安装组、钢筋绑扎组,混凝土浇注组和木工组。对典型6d循环周期内施工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塔吊的利用率达到97%,因而,塔吊是十分重要的控制性资源,通过增加塔吊资源。循环周期可缩短为4d,钢筋绑扎组利用率依然较高,而其他组的利用率有所下降。研究可为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层住宅施工工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工效研究是一套用于调查和检验某一生产过程及影响其效率和效益的因素,并加以改善的系统技术,为了掌握高层住宅施工中各主要工序所需的标准时间及资源(人力和机械),从而为分析不同施工方案创造条件,本文的研究基于工时研究展开,并在此基础上对高层住宅施工中模板安装、外墙安装、半预制楼板、混凝土浇筑等主要工序的工时进行了实际调查,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分析创新施工技术的效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三步电沉积法制备C/Cu(Fe)复合材料预制丝,将预制丝缠绕成毛坯,采用真空热压法制备C/Cu(Fe)复合材料.研究表明,真空热压工艺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和对拉伸断口形貌的分析,得出了制备C/Cu(Fe)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4.
沉井是在高水位地质条件或受场地限制时,所采用的一种地下结构施工方法,目前在南方地区应用较多,大型的沉井结构在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河岸边应用的相对较少.以某电厂黄河岸边取水泵房大型沉井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沉井下沉受力计算和沉井施工的关键技术,该工程采用围堰沉井方案,沉井分节预制、一次不排水下沉的施工方法,顺利地完成了沉井施工.相对传统的岸边取水泵房施工方法,缩短了施工工期,并为北方地区大型沉井施工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5.
逆流化床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对于应用于好氧污水生物处理的逆流化床反应器,快速有效的启动方法的研究尚未见相关报道。作者旨在探究好氧逆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AIFB)启动过程中操作模式和操作条件对于微生物膜形成和反应器处理效率的影响,并最终建立一个优化的快速启动方案。对聚乙烯颗粒(PE)进行了活性炭包覆,得到活性炭包覆颗粒(PEC)作为微生物载体,以启动过程中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VSS)、附着挥发性固体浓度(AVS)、进出水化学需氧量(COD)、反应器有机负荷(OLR)作为主要标准以评价生物膜生长特性和反应器处理性能,依次研究了3种不同的启动方案且对有效的启动方案进一步进行了优化。实验发现:32 d的间歇培养启动方案和15 d的固定水力停留时间(HRT)为72 h的连续进水启动方案均获得了很低的生物膜浓度(AVS<50 mg/L)和较低的有机物去除能力。而6 d的逐渐降低HRT的连续进水快速启动方案获得了高生物膜浓度(AVS=514 mg/L)且在高有机负荷(6 gCOD/(L·d))的情况下实现了高COD去除效率(95%)。应用快速启动方案对比了活性炭包覆前后两种颗粒的启动过程,发现PEC颗粒获得了微生物膜浓度(AVS=514 mg/L)约为PE(AVS=269 mg/L)的两倍。好氧逆流化床启动过程中,短水力停留时间(HRT<3 h)是冲出悬浮微生物并使生物膜得到快速增长的关键,同时应用活性炭包覆的载体有利于生物膜形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合肥市轨道交通二号线过渡段浅埋暗挖工程为背景,对CRD法、CD法及台阶法三种施工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横向地表沉降和拱顶沉降以及开挖对掌子面附近隧道变形的时空效应。并结合三种施工的现场施工方案,对三种施工方法的技术难度以及经济成本进行简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肥轨道交通二号线过渡段暗挖工程采用台阶法施工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升流式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复合式接种挂膜启动的方法,为曝气生物滤池能够更快、更好地发挥生物氧化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两级曝气生物滤池串联的方式,用陶粒作为滤料,采用接种挂膜和自然挂膜相结合的方法对曝气生物滤池进行挂膜启动.挂膜启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闷曝阶段(5d);第二阶段低流速运行阶段,流速为1m/h,气量251/h(4d);第三阶段流速为2m/h,气量25l/h(7d).结果历时16d,COD、NH4^+ -N的去除率分别稳定达到86.21%和70.24%,试验表明,此时曝气生物滤池挂膜启动成功;一级滤柱主要去除COD,二级滤柱主要去除NH4^+ -N.结论采用复合式接种挂膜的方法对曝气生物滤池进行启动,时间短,微生物附着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宁夏唐徕渠跨北塔湖渡槽工期紧、施工难度大,渡槽流量大、受通航要求限制,以及槽下受地质和水流等边界条件限制的特殊性,首次采用纵向(纵梁)、横向(底肋)后张法双向预应力技术、大跨度预制渡槽侧墙吊运安装二次浇注底板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实现了设计与施工技术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
图像分割的分层处理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分层处理的图像分割方案,该方案将分割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在低分辨率的条件下运用二维otsu阈值化方法对图像进行粗分割;第二步,在精细分辨率的条件下采用模糊C-均值算法对图像进行细分割,同时将第一步所得的结果融入第二步,以避免细分割中为求聚类中心所做的大量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方案有利于提高分割质量和缩短分割时间。  相似文献   

10.
高原多年冻土区预制桩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铁路所经过的海拔5010m的风火山腹地为多年冻土区,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地质情况复杂,施工环境差、难度大,且施工工艺质量要求高。传统的结构物基础预制桩施工已适应不了青藏高原预制桩施工要求。为了针对该地区实际情况,找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技术,以风火山涵洞预制桩施工为例,总结了高原多年冻土区预制桩施工中有关钻机选配,钻机成孔方法步骤,钻具临界角速度的确定、预制桩插桩施工等技术。实践证明,应用该技术效果良好,为同类工程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塔式起重机是城市建筑施工中使用最多的起重机械,也是发生重、特大事故最多的起重机械,因此,对于在建筑施工中使用塔式起重机的施工企业,正确、安全使用塔式起重机,实现安全生产,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通过对几起塔式起重机事故的剖析,指出了事故发生的根源,提出了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对建筑施工企业预防事故及安全生产有警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塔机事故进行了分类与剖析,并以塔机倾翻事故为例,应用故障树法重点分析了事故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对塔机进行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杜绝塔式起重机在楼宇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提高其安全系数,采用ARM9处理器、多传感器采集、GPRS无线通讯和视频监控等先进技术,设计开发塔式起重机监控记录系统,该系统具有完备的实时数据远程监控报警功能、稳定的显示性能及友好的界面,为塔机高效安全作业提供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塔机遥控操作的基本要求及其工作原理分析,提出塔机遥控操作实现的关键技术及创新思路,重点解决了塔机遥控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由于信号发射塔避雷针结构吊装的高度远大于发射塔本身的高度,给避雷针结构吊装带来的很大的难度。针对现场的施工条件,提出了采用塔吊与卷扬机、动滑轮相结合的施工方案。该方法充分利用卷扬机和滑轮组轻巧、灵活的优势。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合理的焊接方法确保构件对接的焊接质量。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实用、安全可靠、施工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影响塔式起重机安全的人、机、环境、管理等因素,选取了影响塔式起重机使用安全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塔式起重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塔式起重机的安全评价模型,提出一套科学的用于塔式起重机安全评价的方法。最后,将该模型运用到某工地塔机的安全评价。评价结果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17.
塔式起重机的智能化研究是当代建筑机电一体化在建筑工程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建立其动态过程的数学模型是这项研究的一个基础。本文通过塔机运动的机理分析,建立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状态空间表达式,并验证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法的塔式起重机钢结构疲劳寿命估算的方法。首先建立塔式起重机有限元模型并计算静应力,再确定载荷时间历程。将塔式起重机所受的疲劳载荷划分为变幅载荷和冲击载荷。对于变幅载荷,采用现场观测数据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揭示出变幅小车在起重臂下弦杆的每跨轨道上运行的频数与起重臂的坐标成正态分布。以1d为1个周期,计算出变幅载荷的时间历程。对于冲击载荷,采用瞬态响应方法,得到主要工况下起升钢丝绳内的内力时间关系,获得冲击载荷的时间历程。将塔式起重机结构静应力值、变幅载荷时间历程、冲击载荷时间历程和材料疲劳属性输入MSC.FATIGUE软件,计算得到其钢结构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内塔机行业大多还在延续手工焊接的生产方式,工人劳动强度大、作业条件差、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而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现象,对弧焊机器人应用于塔机转台的焊接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搭建了转台机器人焊接工作站,制定了工艺试验方案,并选定了最佳的焊接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弧焊机器人焊接塔机转台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确保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使其在实际作业中更安全、更有效、更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