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平原水闸泄流能力计算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现行《水闸设计规范》推荐的两个泄量计算公式对11座低落差、高淹没大中型水闸泄量进行计算,两者相差10%左右,与相应试验结果相比较,第一公式计算值偏大,第二公式计算值偏小,但前者相对误差显著小于后者.两者均值较试验值大,但相对误差小.建议采用第一公式计算值或第一、第二公式计算均值作为规划设计计算流量,并用试验与之复核.对第二公式中综合流量系数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根据模型实测资料,绘出了眦试验曲线和推荐值.  相似文献   

2.
在试验的基础上,对钢筋砼梁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使用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砼梁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本文的建议公式与静力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形成了统一的计算体系,建议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  相似文献   

3.
以叠加原理为基础,对H型型钢混凝土受扭构件极限扭矩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探讨了H型型钢混凝土受扭构件在压扭作用下极限扭矩的计算,并对不同轴压比作用下构件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经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较,得出构件极限扭矩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带压型钢板的栓钉剪力连接件的推出试验破坏形态入手,提出一简化的计算模型,由平衡条件导出了计算栓钉连接件的静力强度计算公式.该公式与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公式相比,具有概念明确、形式简单等优点,而且试验值与计算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5.
在完成6根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混凝土梁抗弯试验基础上,对我国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梁短期刚度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并提出了适合于预应力CFRP板加固混凝土梁挠度计算的建议公式,应用建议公式对本文的试验梁以及国内外8根试验梁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考虑到柔性筒仓仓壁的弹性变形,根据广义胡克定律,对仓壁内部微元体受力分析,推导出与筒仓仓壁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有关的仓壁侧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了模型仓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将该方法计算值与Janssen公式计算值对比,发现所得值比Janssen公式计算值偏小,误差在装粮深度1 m时达到8.70%,反映了仓壁弹性是影响仓壁侧压力计算的重要因素;而使用环向应力推导仓壁侧压力的方法所得结果在装粮深度较大时比Janssen公式计算值偏大,说明将柔性筒仓沿深度方向当作平面应变问题处理会使计算结果大于实际值。  相似文献   

7.
在对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受力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形状改变比能理论和混凝土斜压杆力学模型推导了内隔板式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计算的叠加公式.并与我国《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59:2004)中相关公式及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可知,《规程》推荐的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公式计算值偏大,且没有考虑轴压比的影响;本文推荐的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且考虑了轴压比的影响,理论相对完善,公式的力学概念明确,计算结果安全、合理,可用于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8.
矩形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稳定计算是《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最重要的构件计算.但《规程》中压弯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公式计算值,与国内数十根压弯试件的试验值比较发现,当钢管用钢材牌号Q345以上,混凝土强度等级超过C50且构件长细比较大时,部分试件的试验值较计算值偏低,个别低近30%,偏于不安全.应用弹性压弯构件考虑缺陷,以截面边缘屈服为准则的公式核算上述试件,计算值与试件的试验值更为吻合.故本文建议的稳定公式可为修订规程和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剪切带扩展方向的确定是岩土体渐进破坏分析的关键.系统收集国内外文献中各类砂土剪切带倾角的平面应变试验结果,将其与现有的剪切带倾角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现有方法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偏离较大,计算误差不可忽略.提出考虑砂土颗粒形状、密实度和有效平均正应力等影响因素的剪切带倾角经验公式,表征各类砂土破裂发展方向,定量描述土体状态对剪切带倾角的影响.提出的公式适用于各类砂土的剪切带倾角计算,公式各参数物理意义明确,且均可由常规物性试验和室内单元体试验测得.研究表明,由提出的公式得到的理论值与试验值偏差基本在-5°~5°,平均误差、标准误差和均方误差等统计指标约为现有其他方法的1/3,且不同密实度或有效平均正应力下的倾角变化规律与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10根简支梁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了以HRBF500钢筋作为纵向受拉钢筋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破坏特征、预应力增量、受弯承载力以及位移延性。试验研究表明:在达到极限状态之前,试验梁中受拉的HRBF500钢筋均已屈服;梁破坏时,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破坏较为突然;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实测极限预应力增量与综合配筋指标仍基本成线性关系,但较规范GB 50010-2010中公式的计算值明显偏大,计算值与试验值比值平均为0.35;梁跨中的屈服位移较大,但位移延性较差,位移延性系数平均为1.67,且随综合配筋指标增大,位移延性系数减小。根据笔者及相关文献中的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了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预应力增量计算的建议公式,当极限预应力增量试验值〈450MPa时,该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UHPC梁开裂弯矩和裂缝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和裂缝特征及评估现有规范公式计算超高性能混凝土梁开裂弯矩和裂缝宽度的适用性,进行了8根超高性能混凝土T形简支梁的受弯性能试验,观察试验梁的开裂弯矩和裂缝发展.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水平对开裂荷载影响较大;超高性能混凝土梁的弯曲裂缝细而密,加载初期最大裂缝宽度发展较慢,纵筋屈服后最大裂缝宽度发展明显加快;利用现有规范公式计算超高性能混凝土梁开裂弯矩和最大裂缝宽度过于保守.在现行规范公式的基础上引入抗裂影响系数和裂缝修正系数,给出了超高性能混凝土梁开裂弯矩和最大裂缝宽度的建议公式,建议公式的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个用于计算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受弯和偏心受压构件,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短期刚度的简化公式.建议公式简单实用,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基于已有混凝土损伤塑性(CDP)模型及其相关参数计算方法,建议一种确定CDP模型损伤因子的单轴应力-应变曲线,并推导对应的损伤因子计算公式。采用该建议公式和ABAQUS有限元软件对2根钢筋混凝土试验梁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和试验值符合较好,验证了CDP模型用于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适用性及本文建议公式的合理性,为相关学者进行混凝土非线性分析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配置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梁裂缝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两点对称集中的同步分级加载方式,对8根配置500MPa钢筋和4根配置400MPa细晶钢筋的混凝土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观测试件的裂缝发展过程,了解此类构件的裂缝特点,为工程中推广应用500MPa钢筋和400MPa细晶钢筋提供试验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配置500MPa钢筋和400MPa细晶钢筋的受弯构件裂缝发展规律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基本相同,但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按照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此类构件进行裂缝宽度验算,计算值均大于试验值。同时,结合其它67根配置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梁试验数据,评估了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裂缝宽度公式的适用性,并在该规范的计算模式基础上,提出平均裂缝间距及短期最大裂缝宽度计算的修正公式,修正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基于试验结果,文中建立了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和相应验算条件及中和轴的界限值.建议公式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预应力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梁弹性阶段的挠度变化规律,通过12根预应力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梁张拉阶段应变和反拱的实测数据,结合现有理论计算方法及规范公式,推导出预应力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梁的弹性刚度计算公式,并基于概率论方法,给出弹性刚度折减系数建议值.通过其他3根预应力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梁在弹性阶段的试验来验证建议公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预应力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梁弹性阶段挠度实测值较按规范公式计算值大,且与本文建议公式计算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预应力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梁弹性阶段的挠度变化规律,通过12根预应力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梁张拉阶段应变和反拱的实测数据,结合现有理论计算方法及规范公式,推导出预应力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梁的弹性刚度计算公式,并基于概率论方法,给出弹性刚度折减系数建议值.通过其他3根预应力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梁在弹性阶段的试验来验证建议公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预应力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梁弹性阶段挠度实测值较按规范公式计算值大,且与本文建议公式计算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截面等效代换法,对碳纤维板加固受弯钢梁进行了承载力及挠度分析,推导出CFRP板加固受弯钢梁的理论计算公式。为验证公式,进行了5根CFRP板加固钢梁的单调静力试验,并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将计算结果分别与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后发现:弯矩理论计算值比试验值略小,挠度理论计算值比试验值略大,且都与有限元模拟值相近,说明理论计算安全,计算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计算公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认识各公式的合理性,对380根简支梁板和连续梁板进行了仿真试验,同时搜集整理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所做的35根简支梁的试验结果,将国内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板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公式计算值与这415根试验梁板的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公式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结合国内外328组FRP筋混凝土梁受弯试验数据,系统分析了我国规范(GB 50608-2010)、美国规范(ACI 440.1R-15)、加拿大规范(ISIS manual 2007)和意大利规范(CNR-DT 203/2006)的承载力计算模型,对比了各国规范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离散程度.通过对受压破坏试件参数ρ_f/ρ_(fb)和c_b/x_(exp)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等效矩形受压区高度x的经验公式,改进了受压破坏FRP筋梁承载力计算公式,并给出了使计算结果具有95%保证率的强度修正系数.结果表明:在ρ_fρ_(fb)和ρ_(fb)≤ρ_f1.5ρ_(fb)两种情况下,各国规范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当1.5ρ_(fb)≤ρ_f时,各国规范计算值均偏保守.与以上规范计算公式相比,该文建议公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