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国务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区)的战略定位,是要把海西区建设成一个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经济和社会高度发达的“先行先试”区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重点领域应该是“行政文化”、“行政管理组织制度”和“社会中介组织”.其突破口是实施服务海西区的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其关键是建立与完善以问责制为核心的行政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新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策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强区域经济互动合作,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跨越式发展、提高江西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江西主动融入"海西"对接台湾的视角,阐述了两区域互动合作的战略意义,并结合江西省情,探讨了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现实基础、制约因素和实现机制,从而初步提出了江西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整体战略构思。  相似文献   

3.
近期我们走进海西经济区进行实地调研。这次我们的重点调研对象市是福州市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海西经济区指的是台湾海峡以西地区,包括了福建,浙江、江西和广东的部分区域。这一区域西南北部直接连接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濒临我国经济现代化程度较好高的长三角区域,东边与台湾隔海相望,地  相似文献   

4.
鉴于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将粤东地区纳入海峡西岸经济区范围,阐述了粤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分析了粤东地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战略地位,探讨了粤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区域文化影响区域经济,区域经济需要区域文化的支撑。本文分析了中原文化对建立中原经济区的引领和阻滞。因此,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发掘中原文化中的精华,指导中原经济区的建立,同时还需要建设中原文化,支撑中原经济区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是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区域性战略规划。《规划》中特别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本文从教育功能的角度,阐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二者的相互关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家已正式批复同意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校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了河南高等教育的现状,探讨了高等教育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和服务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模式,认为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中原经济区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基于行政区与经济区关系整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关系整合的角度,阐述了行政区与经济区的概念,相互关系和区别以及行政区与经济区关系整合的意义和目标;提出基于行政区和经济区关系整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由五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生产一学习系统、搜寻系统,支持系统及环境系统。最后指出,地方政府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是作为一个利益主体出现的,而不是一个环境因素,至少现在不是: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应着眼于各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关  相似文献   

9.
临空经济区发展现状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航空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兴建临空经济区的热潮,临空经济区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临空经济区的定义,我国临空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临空经济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临空经济区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企业技术进步》2008,(3):43-43
国家最近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并作为我国第一个“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全面拉开建设开发序幕,将在促进我国东中西地区良性互动发展和促进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是支撑和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根本动力和目标保障。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基础和国务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本文从"强化绿色食品产业的科学发展理念、提升绿色食品产业科学研究水平、完善绿色食品产业科技服务体系"三方面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绿色食品产业科技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自2006年3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立以来,北海与南宁、钦州、防城港四个地级市开始矢志赶超全国。按照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目标,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要把这一地区建设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在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伴随着大量重化工业的进驻、城市扩张和翻新,以及大量人口的涌入,北部湾生态环境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作为被寄予厚望的新增长极,北部湾经济圈会否再度复制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湾经济圈曾经的边污染边发展模式,成为了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可以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为了充分利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分析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资源、旅游业现状及旅游交通状况的基础上,运用生态位理论,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旅游城市进行生态位评价,并根据结果构建了以两个特色旅游区为主的旅游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冀中南经济区虽然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但产业协同并不尽如人意.通过分析冀中南经济区各地市的主导产业和产业协同现状,提出了加强冀中南经济区产业协同,需要发挥石家庄中心城市的作用、加快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业的协同、加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协同、促进冀中南经济区专业化协同方向发展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关中-天水经济区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现有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缺陷,在产业集群理论基础上,通过分析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构建了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关中-天水经济区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关中-天水经济区信息产业集群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完善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环境支持;企业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机会,转变观念,共同提升关中-天水经济区信息集群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中部腹地,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在全国区域分工合作、互动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区域经济竞争力是多因素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针对中原经济区综合竞争力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有利于从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区域间和区域内部发展的差距,从而为区域间和区域内部的均衡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调研问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化建设》,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个地市的6个县(市、区)9个乡(镇)76个自然村2000个样本的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对中原经济区的一项重要定位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由此显现中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和迫切要求。弘扬中原文化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并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传承与创新中推动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原经济区支柱产业的准确定位关系到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原经济区宏观产业比例结构的发展过程符合劳动力随经济发展发生转移的规律,国家战略、区域特征、协调发展等因素都影响了其发展条件。中原经济区的装备制造、汽车发展、食品加工、高新产业建设等可以作为支柱产业,还应加速工业化进程,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推动文化旅游发展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20.
中原经济区的范围是以河南为主体,包括河南省南部、山东省西南部、安徽省西北部、陕西省东部等,这个区域正是中国的腹心地带。它的功能定位是以保障农业和粮食生产安全为前提,统筹城乡,努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构建中原经济区不仅直接对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有利,而且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最根本的困难,所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