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神经网络的室内热舒适评判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更加科学地建立室内热舒适度评判体系,以某个体对不同热环境4个室内环境主要影响因素(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的热舒适判断作为教师对神经网络的权值进行修正,以MatLab为开发工具,建立了室内热舒适的BP神经网络评判模型,给出了模型的算法.几种不同环境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此个体的实际判断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市冬季居民热舒适现场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为了研究适于寒地居民热舒适的热环境参数指标及探讨如何改善该地区居室热环境现状,对哈尔滨市66户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与居民热感觉、热舒适进行了现场调查,用室内气候分析仪及热舒适仪测试了热环境参数及PMV-PPD指标,收集了120名居民填写的热感觉、热舒适等主观调查表,与ISO7730及ASHRAE55-1992舒适标准对照,仅有77.5%的居民所处的热环境在热舒适范围内,但热环境接受率高达91.7%。80%居民可接受的操作温度是18.0-25.5℃,说明人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按ASHRAE7点标度计算出的热中性温度为21.5℃(以t0表示),所期望的温度为21.9℃,当相对湿度为20%-30%时,80%以上的居民感觉空气干燥,当相对湿度为30%-55%时,仍有40%以上的居民认为空气干燥。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我院研制的一系列织物静态、动态热湿舒适性能的测试仪器和评判指标,提出有关针织物热湿舒适性的静、动态综合评判观点和方法,并就原料对针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模糊模式识别在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三角模糊数来表示模糊概念,提出一种新的多层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某些企业竞争力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和模式识别。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具有冷辐射的不均匀环境中人体局部和全身热感觉与热舒适、热可接受度之间的关系,对20名受试者进行两种具有冷辐射工况和一种均匀工况的热反应实验,通过对受试者的局部和全身热感觉与热舒适、全身热可接受度的主观调查,分析冷辐射不均匀环境中人体热反应,研究不同部位热感觉对全身热感觉的影响权重、全身热感觉与整体热可接受度、全身热舒适与整体热可接受度的关系.建立了具有外窗、外墙冷辐射和电加热器采暖的不均匀环境中考虑局部热感觉影响权重的人体热感觉评价模型,以及用部位间热感觉之差的最大值评价热可接受度的模型.结果表明:热可接受度与全身热感觉不相关,而与全身热舒适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模糊模式识别,是对指标在模糊标准下的类别进行判定的方法。铀矿井通风系统评判标准是一个多级模糊范围,应采用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抚州铀矿某矿井通风系统在调整前后的级别进行了评判。  相似文献   

7.
在Fanger舒适性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睡眠环境热舒适条件,建立了睡眠环境下热舒适性模型;进而讨论了所建模型的初步应用,并利用MATLAB编程对睡眠环境的热舒适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了热中性温度与寝具总热阻之间的关系值及不同温度、相对湿度下睡眠环境的PMV与PPD值,以期为睡眠环境的空调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睡眠环境热舒适性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Fanger舒适性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睡眠环境热舒适条件,建立了睡眠环境下热舒适性模型;进而讨论了所建模型的初步应用,并利用MATLAB编程对睡眠环境的热舒适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了热中性温度与寝具总热阻之间的关系值及不同温度、相对湿度下睡眠环境的PMV与PPD值,以期为睡眠环境的空调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多变量模糊舒适度评价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室内热环境人体舒适性具有的不绝对、模糊的特点,研制出了一种多变量模糊舒适度评价仪表.仪表以室内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流速为输入变量,以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为原理,以ADμC812单片机为硬件电路核心,给出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及各语言变量语言值的化分,对于温度、相对湿度影响因素具有耦合关系问题,通过不同温度区间采用不同的权重系数及不同的语言值的化分的方法解决,能够实现数据采集,运算合成及解耦合,得出评价结论的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仪表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是对室内热环境舒适性作出评价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基于表现性评价过程的质性特点,提出了适用于此评价模式下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一是构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将模糊性语言描述加以数量化,从而可利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二是设计模糊评价算法,使得模糊综合评判可以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高效地实现.  相似文献   

11.
提出用一种改进的T-S模型实现非线性系统在线辨识的算法。通过样本与聚类中心矢量之间的贴近度来修正聚类中心,并根据样本到中心矢量的距离对输入数据空间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利用递推最小二乘算法辨识出模型的结论参数。给出了具体的算法步骤,将该方法与其他模糊辨识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单、实用、辨识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改进T-S模型的热工过程模糊辨识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基于T-S模型的热工系统模糊辨识方法。采用启发性知识与复合非线性优化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求解出模糊模型的结构,然后通过基于熵的聚类和竞争学习算法对热工过程的输入数据空间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利用递推最小二乘辨识算法建立一个热工过程的T-S模型。文中给出了熟知的Box-Jenkins数据的辨识结果,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辨识单元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3.
用传统PID方法设计的暖体假人温控系统存在参数难以整定、调整和试验效率较低的情况,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二维模糊控制算法的暖体假人温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取得较好的温度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矿井热环境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热害矿井热环境进行了评价,构建了矿井热环境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及其算法进行了分析,以此来确定矿井环境的评价等级.设计了热环境评价系统软件,并以济宁二号煤矿714九采区沿程各巷道的环境状况为例进行了热环境评价,实际考察评价结果与现场完全符合.本评价系统及其软件完全可在热害矿井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热电厂合理选址将直接关系到电厂的经济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构建热电厂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区间模糊数评价方法。通过专家群决策将定量和定性信息相结合,得出热电厂选址优先次序。文中作者以普兰店热电厂搬迁选址实例进行实证研究.充分考虑建厂的经济性和平均综合效益,在满足现实热负荷需求和计及决策者偏好的情况下.实现了建厂成本最少化和平均综合效益最大化,得出最佳选址。算例表明把区间模糊数评价方法运用于电厂选址中具有一定得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静态的热环境易造成人体热适应能力降低,对健康不利.动态的热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似更有利于用户的健康.提出一种基于用户学习的智能动态热舒适控制系统,在该系统中采用PMV(Predicted Mean Vote)作为控制目标,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提出个人热舒适区模糊学习算法,可根据个人偏好在线修改个人热舒适区;在计算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动态热舒适控制策略,动态热舒适区包括舒适区和节能区,在动态热舒适控制中舒适区和节能区周期性交替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即满足用户的热舒适性需求,与静态热舒适控制相比节能效果明显,且对用户的健康有利.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超调量,缩短调节时间,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模糊PID的控制算法,采用西门子S7-300可编程控制器PLC对系统温度进行控制.在控制回路上将原有的常规PID控制器加以改进,形成新的模糊-PID控制器,并与可编程控制器的逻辑判断指令相结合,使PID控制更为灵活,较好地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更好地缩短系统的响应时间且减少超调量,可以满足热水解反应釜生产过程中对温度的实时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测试室动态热工系统自适应模糊控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测试室动态热工系统模糊控制的试验原理,然后给出了论域自调整模糊控制的基本算法,最后比较了分析室动态热工系统论域自调整FFSI法模糊控制、无论域自调整的FFSI法模糊和PID控制的试验结果,得到了比较可靠的试验结论。  相似文献   

19.
A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microclimate in thermal mine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a microclimate evaluation system was designed and membership functions of the evaluation indices in the system were established. An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weight of the evaluation indices and their methods of calculation. Software for this evaluation system was developed and u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microclimate of 714 sections in a mine. It is shown that the evaluation results correspond completely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his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software can be applied in thermal mi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