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种新的图像单幅可视隐藏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新的单幅图像可视隐藏算法。该算法可以将一幅二值图像“分存”在一幅分存图像中。为了降低可视密码技术中的恢复难度,提出了一种低精度型的可视密码技术。  相似文献   

2.
在一般存取结构的可视密码方案中引入了分级的概念,使得不同等级的用户可以获得不同的信息.在一般存取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构造属于不同等级的集合,最高级别的参与者集合可以直接恢复出秘密图像,而低级别的参与者只能通过与最高级别的参与者的结合才能得到秘密.提出的基于多级别的可视密码方案为参与者规定了不同级别的权限.  相似文献   

3.
在推导梁的正应力公式时,国内的教材大部分是以平面弯曲为前提(荷载作用在纵向对称平面内,荷载平面和弯曲平面相重合).国外的教材,有些就不是这个前提,有些甚至连对称弯曲(荷载在对称平面内)都不提.在推导方法上,国内外的教材一般都是从矩形截面梁的纯弯曲的特殊情况出发,但在具体推导则又有所不同.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出现两个未知量:曲率1/P和中性轴的位置;一类是出现一个未知量:中性轴的位置,曲率1/P的推求移至梁的变形中.而前一类在列平衡方程时又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分别列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图像去雾技术根据算法的处理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图像增强去雾算法,涉及直方图均衡化、小波变换和基于色彩恒常理论的Retinex算法等;另一类是图像复原去雾算法,主要包括传统基于光偏振特性的多幅图像复原和基于先验假设的单幅图像复原等方法,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复原算法。为了今后更好地研究图像去雾技术,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图像去雾算法的发展情况,对图像去雾算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一类新的正交函数系—V系统,提出了一种在图像中植入数字水印的新算法.该方法利用Fibonacci变换的均匀性质,使得水印信息能够均匀地分散到载体图像中.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抵抗一些图像攻击,如裁减和噪音等.  相似文献   

6.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是信息多媒技术发展中迫切需要研究和发展的前沿课题.由于图像底层特征和高层语义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语义鸿沟,使得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相关反馈已应用在很多图像检索系统中,提高了检索精确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相关反馈方法,把检索向量转移和权值调整同时应用于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系统中.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提高了检索的收敛速度和检索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7.
低分辨雷达的一维横向成像及提高分辨率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飞机一类准平面目标,其一维图像能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目标的特征,用作目标识别是可取的,低分辨率的常规雷达,对飞机一类目标不能作纵向分辨,但可以从回波序列得到一维的横向图像,其所成图像的分辨率不高,甚至成像不正确,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平动补偿不正确;其二是未考虑目标的非平面、非均匀转动。文中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新的一维横向成像算法,通过仿真数值和实测数据处理,表明新算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模糊图像边缘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边缘检测技术是图像预处理中最重要和最困难的任务之一,本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图像边缘检测算法,算法中图像所对应的模糊特征平面通过一个基于阈值的隶属函数来提取,在模糊特征平面上应用模糊增强算子对低灰度区域的大部分象素进行衰减运算,对高灰度区域的大部分象素进行增强运算来提高两个区域之间的对比度,图像的边缘采用min或max算子来提取,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是一种有效的边缘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两眼对齐的人脸图像归一化只能做到不同图像的两眼位置对齐,而其他特征点如鼻子、嘴巴、下巴等的位置不同,提出一种基于多点对齐的人脸图像归一化算法.该算法首先标注或检测人脸图像中眼睛、鼻子、嘴巴等附近的一些特征点,利用双眼位置进行归一化操作;然后计算图像各个特征点的平均位置进行Delaunay三角剖分得到平均形状;对于双眼对齐的每幅图像,将特征点按照平均形状的连接关系连接成三角形,再通过仿射变换将每个三角形中的图像映射到平均形状对应的三角形中,即得到多点对齐的人脸图像.将该方法与基于两眼对齐的支持向量机回归年龄估计方法在FG-NET数据库上进行实验,对于常用的一些人脸特征,包括BIF,Gabor,HOG,LPQ,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了0.52,0.66,0.16,0.12.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点对齐的年龄估计方法均优于基于双眼对齐的年龄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迅速发展,各种各样新奇的高新技术产物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这些高科技产物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AR技术便是这类产物,它将虚拟和现实连接起来,是人对对图像的认识由平面转为立体化.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对AR技术和发展前景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表征狭缝光栅自由立体显示器存在的左右眼视差图像的混叠程度,提出了立体图像串扰度C的概念。根据狭缝光栅自由立体显示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应用几何光学知识,分析得出了立体图像串扰度C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狭缝光栅自由立体显示器的计算结果。通过观看实验,证明了所定义的立体图像串扰度C可以定量描述观看者在立体可视区域看到的立体图像的串扰程度。  相似文献   

12.
会聚式相机获取的视差图像的梯形失真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消除会聚式相机所拍摄的视差图像中由于梯形失真引入的垂直视差,基于立体成像时同一深度的物点应具有同一水平视差且不存在垂直视差的原理,提出了在相机拍摄场景中的某一深度放置标定板并以中相机所拍摄的标定板图像作为参考视筹图像来校正其他待校正视筹图像的方法.以标定板特征点在待校正视差图像及参考视差图像中的坐标值建立待校正视差图像在校止前后的坐标映射关系,并通过图像采样得到校正后视差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减小甚至消除了视差图像中的垂直视差,具有可行性,对提高立体显示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阶梯光栅多视点自由立体显示的子像素排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由立体显示是显示领域的重要前沿方向.提出一种阶梯光栅多视点自由立体显示的子像素排列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图像视点数矩阵,得到不同光栅倾斜角和不同视点数的阶梯光栅自由立体显示的子像素排列结果,并总结出合成图的像素单元与视差图的像素相对应的图像子像素排列规律.采用该子像素排列方法制作了阶梯光栅多视点自由立体显示器,获得了良好的立体显示效果,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移动终端本身屏幕尺寸的限制,原有基于大屏幕显示的多视点立体视频显示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上时立体视频会出现模糊、清晰度降低的现象。在分析移动终端上多视点立体视频模糊现象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案的基础上,结合立体视频与视差的关系,提出了一种视差调整方法。该方法以立体视频视差的适当减小来换取清晰度的提高,使立体视频观看效果更为清晰和舒适,从而保证了移动终端等小屏幕设备上立体视频显示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DICOM医学图像的显示与压缩技术作了深入的介绍。概述了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特征,详细分析了与医学图像的显示密切相关的传输语法,并对压缩技术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不同的输入视频源在固定分辨率的平板显示器件上无损显示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线性和双三次混合插值的图像缩放算法及其硬件实现方法.基于混合插值算法,完成图像缩放IP核的VLSI设计.该IP核支持多种格式的输入源,无需外部存储器实现高精度的缩放功能,并作为嵌入式IP核在数字视频处理芯片DTV100B中进行功能验证正确.混合插值方法在保持图像细节和清晰度方面优于双线性插值,而在内部存储资源开支上不到双三次插值的1/2.  相似文献   

17.
三维立体显示作为一种全新模式的视觉革命,成为今后显示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三维空间对物体成像,突破了平面的限制,三维立体图像具有直观、逼真、信息量大的特点.文章阐述了立体显示技术原理,通过对当前主要自动立体显示技术的分析与对比,指出其优缺点与发展趋势.最后重点研究了3D液晶显示技术成像原理与最新进展,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一种特殊LED屏幕的像素排列方式,使LED屏幕更加适用于光屏障式裸眼立体显示的同时可以应用虚拟显示技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裸眼立体显示的分辨率;在LCD屏幕裸眼立体显示区域确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针对LED屏幕的裸眼立体视区的确定方法,从而更加准确的确定基于LED屏幕的裸眼立体显示的立体视区的位置和大小。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视差可控的多视点立体图像校正算法。该算法通过对多视点信息进行旋转、垂直视差调整和视差均衡的预处理操作,使得立体图像符合立体显示器的要求,并且对图像中的目标物体可根据需要显示为正视差、负视差或者零视差。通过在多视点立体显示系统上的实验可看出,该算法校正后的多视点图像在观看时立体感强,符合人眼观看的特点,并且可根据内容的需要使场景内的目标物体显示出不同的深度。  相似文献   

20.
依据三维集成成像特性,以立体视觉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点对匹配的单元图像立体匹配算法,建立了单元图像像素到重建三维物体点的精确映射关系,实现了三维集成图像的重建.最后,提出一种符合人眼视觉观测效果的评价尺度,定量分析了不同设计参数对三维图像重建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