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高校连年扩招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就业压力,在择业观上产生很多困惑和问题。通过对淮安五所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和择业取向的整体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水平都偏高,本科院校的学生比专科院校的学生就业压力更高;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越高,对他的择业影响越大。要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减轻就业压力,高校要进行规划和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确定职业目标,大学生自身更要努力提升自我能力和强化心理素质来应对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淮安五所高校大学生就业取向整体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就业取向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存在显著性差异。要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学校应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途径和方法,帮助大学生确定职业目标,大学生更要努力提升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来应对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3.
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特征随时代变化而变化.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经济、个人情感、人际关系、家庭、就业等方面的压力现状数据,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分别绘制了心理压力与区域、家庭、性别、年级等的关系图.结合走访调查,研究了新时代高职学生的压力特征及原因.调查研究表明:生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就业、学习压力影响较大,女生的学习压力更大.独生子女关系对心理压力影响变小,毕业生的心理压力水平高于其他年级.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矿业大学一二年级的文科大学生为对象,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的爱情观和恋爱状况。针对大学生在恋爱动机、性观念、恋爱对象选择和情感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恋爱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恋爱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5.
《南昌水专学报》2017,(2):95-101
大学生普遍承受着较大的学习、人际关系、恋爱、经济、就业等心理压力,并因此而产生了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掌握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该关系是否受班级环境的调节,采用大学生压力源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及大学生班级心理氛围评定量表对908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大,则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总体心理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或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受班级环境的调节,但恋爱压力或经济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不受班级环境的调节。这表明,通过班级环境的建设,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或就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剧,并已成为一个社会焦点问题和政府必须下功夫破解的难点问题。以大学生就业现状及矛盾分析为基点,从政府作为的视角阐述了当前政府应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角色定位、现实意义及其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吉林省10所高校1 500名在校大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城乡组别的大学生在教育因子各题项上认同度有所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增进身心健康因子上认同度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城乡组别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因子各题项上认同度有所不同;不同性别大学生健身塑体因子的认同度具有极其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是指大学生认同、喜爱所学专业,并愿意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付出努力的态度和意愿。为1,比较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学生的专业承诺差别,采用华东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对重点高校236名和普通高校238名本科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类型高校的本科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在年级、来源地和学科上差异显著,重点高校学生的感情承诺、经济承诺水平显著高于普通高校学生;普通高校学生的规范承诺、机会承诺水平显著高于重点高校学生。  相似文献   

9.
对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性观念、恋爱经费、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以及恋爱受挫能力等恋爱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在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10.
以杭州市某高校54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大学生生涯发展阻隔因素量表与生涯信念评量表对大学生的生涯阻隔与生涯信念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涯阻隔与生涯信念适应程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别、出生地、家庭经济状况、专业类别、是否有校外兼职经历等,对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在生涯阻隔和生涯信念适应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就年级来看,大学二年级学生面临最高的生涯阻隔和表现出最强的生涯信念不适应状态,其中二年级与四年级学生在感知生涯阻隔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研究哪些信息或因素对学生的就业有影响,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和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抽样,对在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信息获取。在此基础上对毕业生就业状况中的家庭背景、性别、人际关系、专业课程、创新能力等相关因素进行研究,采用统计理论和粗糙集的方法,从统计理论的基础上对找到满意工作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另外在粗糙集理论的基础上用属性约简算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简化,并进一步确定找到好工作的重要因素,为大学生就业和高校学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以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为基础,以求职者为主体,注重社会、经济、心理等方面对求职的干预和策略功能,是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必要补充和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主张:以服务学生为中心,搭建高校与社会化就业教育服务平台;以高校培养为基点,建立高校与社会化就业教育培养共同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学生、高校和社会化平台三者交互性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观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大学生身上承担着过多、过重的压力,尤其是就业压力表现尤为突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学习压力之下,大学生在就业观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思想上产生不少的困惑和问题.要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必须缓解他们的压力.分析了大学生在就业中所面临的几种压力及其产生根源,对大学生就业观作了具体的分析,探讨了缓解压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人的生存与发展,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甚至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在当前日趋激烈的竞争与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压力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也渐渐成为一种集体的困惑,甚至是危机。采取实证的方法,从大学生主体的角度,测量大学生在生活、职业、道德、社会4个方面产生就业压力感的生活事件,证实了弥漫的就业压力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瓶颈,就业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困难与挑战,影响着毕业生的心理感受和就业选择,这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以师范生就业为切入点,通过了解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的整体状况,进一步探讨进入后疫情时期,师范生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的相关性,从中发现新特点、新规律,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于当前普遍存在的在校大学生恋爱现象,教育工作者应当面对现实,在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及心理实际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恋爱的利弊,表明态度,积极引导,传道解惑,同时规范管理制度,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通过对目前就业形势的分析,提出了正确树立就业思想、端正就业心态、正确确立"职业价值标准"、正确选择就业区域等建议,希望通过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改善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的重中之重。从心理学角度对高职大学生就业压力源进行了具体分析,阐述了过度压力对高职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损害,进而在直面压力、培养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建立理性思维方式、营造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论述了高职大学生就业压力自我纾解的具体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渴望自主创业,互联网高速增长所蕴涵的巨大商业机会,更是激发了其网络创业的冲动。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社会上不可能提供那么多的就业岗位,必然会有一部分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来解决就业问题。网络创业具有准入门槛低、投入资金少、经营风险小、回报见效快,经营方式灵活等特点,比较适合在校大学生或者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同时,可以把在校学到的课程在网络上进行实践应用。分析目前大学生网上就业的形势;网上开店的优势;大学生网上开店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探讨大学生性道德观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高校更加有效地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方向和依据。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四川省3所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94.4%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大学期间谈恋爱;对于"‘贞操’对女性很重要,对男性无所谓",70.1%不赞同这种说法;41.3%可以接受同性恋现象;33.3%的学生能够接受婚前/婚外性行为;68.7%的学生不能接受卖淫嫖娼行为。不同年级、性别和生源地学生的性道德观有差异。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呈现出开放与理性并存状态,仍有少部分同学的性道德观存在偏差。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完善和加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在家庭、社会密切配合下,使大学生性道德观念朝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