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沥青路面施工中的离析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析现象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严重的离析会导致沥青混合料的各种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的下降,严重影响路面的施工质量,并造成路面的破坏,缩短路面的寿命。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级配离析、温度离析和碾压离析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工艺措施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大多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但由于各种原因,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较多,笔者凭借多年的施工经验,而且多方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的调查,时破坏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改善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高投资效益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SBS改性沥青在高等级公路、城市干道和机场跑道等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了路面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养护费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介绍在施工时应如何控制路面质量。  相似文献   

4.
路面使用性能的合理预测是公路养护和改造计划编制的基础,对于公路的运营管理和优化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充分考虑行车对路面性能要求,采用物元综合评判法,根据反映路面性能的主要指标,应用关联函数,建立了路面使用性能综合预测物元模型,把路面性能预测由定性转为定量.该模型能较好地处理路面使用性能演化过程中的随机性,计算简单.最后以具体公路路面使用性能为示例,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该路段路面使用性能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5.
路面使用性能的合理预测是公路养护和改造计划编制的基础,对于公路的运营管理和优化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充分考虑行车对路面性能要求,采用信息扩散理论,根据反映路面性能的主要指标,建立了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路面使用性能综合预测模型,把路面性能预测由定性转为定量.最后以具体公路路面使用性能为示例,利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该路段路面使用性能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该模型能较好地处理路面使用性能演化过程中的随机性,计算简单.预测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早期病害现象——裂缝、水破坏、松散等,对病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和材料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防治处理的一些措施,以期减少和避免类似病害的再发生,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设计了具有单一卵石层和2个既有隧道的试验模型.基于自主研发的土压平衡盾构试验平台,开展了卵石地层盾构下穿既有马蹄形隧道和矩形隧道的模型试验.在试验过程中,记录了盾构机的施工动力和排土量,同时监测了试验模型的地表沉降,以及既有隧道的应变和作用在其上的土压力.通过盾构机施工动力和排土量的变化,分析了既有隧道对盾构施工状态的影响.利用盾构下穿过程中盾构排土量的变化,解释了既有隧道周围卵石土体发生塌落破坏的原因.基于实测的地表沉降和作用在既有隧道上土压力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盾构下穿过程中既有隧道与卵石土体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以天津地下直径线为依托工程,以大直径盾构近距离穿越金刚桥桩基为例,利用MidasGTS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对盾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金刚桥6号和7号桩基在加固和没加固处理条件下盾构掘进对桩基位移的影响,分析了盾构穿越后金刚桥桩基的安全性.计算分析表明,选择隔离加固桩基,可有效减小盾构施工造成的桩基位移,加固效果明显,为盾构施工安全穿越金刚桥桩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地铁盾构施工的发展,在盾构传统始发过程中,由于需要人工凿除钢筋混凝土围护结构,在安全、经济、生态等方面造成了一系列问题.玻璃纤维筋替代钢筋,盾构可以对其直接切削,实现了盾构的无障碍始发.以北京地铁16号线某标段为工程依托,在玻璃纤维筋的设计方面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确定其力学参数.在现场施工方面,采用理论计算和施工经验结合的方法对关键节点进行了叙述.盾构直接切削玻璃纤维筋围护结构,实现了盾构的无障碍始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杭州地铁2号线某盾构区间土质主要为砂质粉土,盾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地面日沉降速率连续报警和地面沉降量过大问题.对地面沉降实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与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该地区以砂质粉土为主,渗透系数较大,导致固结沉降在盾尾通过后1周内完成;地面沉降在盾尾通过后迅速稳定,变化时间非常短(总共3~4 d);由于工后固结沉降完成时间很短,一旦施工沉降较大,就容易造成日沉降速率和地面沉降量超标;引起的固结沉降量总体较小,平均值为9.7 mm,但最大地面沉降值的分布范围很广,表明盾构施工水平对地面沉降的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合肥地铁1号线盾构下穿南一环下穿隧道工程存在的安全风险,运用 FLAC3D实现了隧道盾构开挖的模拟,分析了盾构推进过程中下穿隧道结构以及在建隧道应力应变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盾构机在监测断面前后20m范围内掘进对下穿结构竖向位移和拱顶沉降影响最大,处于盾构隧道上方及中心线上的监测点沉降变形较大;下穿隧道的底板南北侧出现拉应力,拉应力最大值达到1.088MPa。开挖结束,盾构隧洞周围土体最大隆起位移为6.22mm,最大沉降为4.96mm;最终两个隧洞周围土体位移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拱顶沉降随开挖的变化规律与监测点相似。根据模拟结果提出的施工防护措施有效,沉降实测值均在预警值以下,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规律基本一致,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统筹地铁区间隧道和车站施工,减少盾构施工中的非推进作业,提出在区间盾构隧道基础上扩挖双层地铁车站的结构施作方案( shield tunnel, cross-channel braced-frame, SCB),主要包括盾构隧道、横通道及框支结构等施作过程。以北京地铁实际工程为背景,对该工法的施工特点及结构特性进行了分析,对车站行车隧道几何关系、盾构衬砌的分块设计及基坑支护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将其施工工期及造价与原工程施工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CB法修建的车站结构及施工方案可行,并可减少投入盾构机数量,提高盾构机的使用效率,有显著的工期优势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隧道施工公路路面沉降规律和控制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铁路大量出现下穿既有公路的交叉工程,隧道施工沉降将影响公路行车安全,急需建立下穿公路隧道施工沉降控制标准.本文根据公路运营安全平整度要求,揭示了公路维修标准平整度与隧道施工路面最大沉降值的关系;应用正交数值试验方法,提出了不同等级公路路面允许的隧道施工沉降值及沉降速率.  相似文献   

14.
提出利用一种新型的慢裂快凝乳化沥青,通过室内强度及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实际应用的技术经济分析表明:该材料具有破乳快、通车快、造价低等优点,可广泛使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路面工程中。  相似文献   

15.
针对湖北省现有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的典型结构,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湖北省农村公路进行了结构性能组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公路结构进行了优化,确定了低交通量道路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的典型路面结构,为湖北省农村公路的建设提供了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盾构隧道在不同施工工况中地表及自身的变形规律,本文建立了盾构隧道的有限元模型,对盾构隧道在不同施工工况下的开挖进行了模拟计算,即采用不同掘进顶推力施工时的地表沉降、隧道不同埋深情况下施工时地表沉降、开挖完成后地表作用大面积荷载情况下的地表沉降,以及隧道修建完成后地下水位变化后对盾构隧道变形等不同工况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盾构的顶推力会导致其前方一定范围的地表土发生向上的隆起,并且顶推力越大,隆起变形和范围均较大.在相同顶推力作用下,埋深较大的隧道地表点的隆起变形和范围较小.地下水位上升会导致地表浅层土体发生回弹变形,并且下方有盾构隧道的地表的回弹值要比下方没有盾构隧道的地表的回弹值小;当地下水位从盾构隧道拱底逐渐升高到中心处和拱顶时,盾构隧道结构会出现竖向和侧向变形,并且水位越高,变形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17.
以天津地铁2号线某盾构隧道施工段为背景,运用有限元模拟并结合现场监测资料,研究盾构施工对地层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任一断面在盾构施工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随距开挖面相对位置不同而不断变化的沉降过程;同一断面不同深度处土层的沉降量及沉降影响范围不同,深层土体受施工扰动响应较地表更为敏感;通常情况下浅表层与深层土体沉降趋势一致,但由于城市地表硬壳层的存在,会导致监测数据较实际沉降值偏小,实际工程中应重视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8.
地铁工程盾构法施工风险分析与规避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铁盾构施工的特点,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地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论述了盾构隧道施工风险研究的必要性。文中重点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事故及规避措施,为今后盾构隧道施工风险的防范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某地铁区间岩溶区盾构隧道修建为工程依托,对隧道三维动态盾构施工过程进行弹塑性数值模拟,分析盾构隧道施工时,溶洞尺寸以及溶洞与隧道间净距对隧道围岩变形及应力等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溶洞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影响较大,围岩的径向位移及其释放率在有溶洞存在时有增大趋势,同时发现其随溶洞尺寸增加而增大;溶洞尺度及溶洞距盾构隧道间净距对围岩塑性区分布范围及形态以及衬砌结构受力特征等有比较大的影响;通过反复论证,确定了溶洞与盾构隧道问最小施工安全净距不应小于溶洞尺寸。本次研究成果可为岩溶区城市地铁隧道修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