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逸诗和古典园林是士人隐逸文化的组成部分。魏晋时期,隐逸诗和古典园林作为士人隐逸思潮的载体而兴盛。这期间,隐逸诗由游仙、招隐等题材逐步转向山水、园林题材,而士人园林的勃兴也反过来影响到隐逸诗创作意境的开拓。  相似文献   

2.
隐逸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现象对中西方文明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隐士们注重人文内心的个体主义以及诉诸山水纵情山水的追求在中西方文化中是共通的。尽管隐逸文化有其悲观遁世消极的一面,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隐逸文化都有其积极的共性。隐逸文化中积极正面的因素,有助于人们关注内心世界的平和,保持心灵的宁静,构建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内容博大精深,关于古典园林的研究成果丰硕,但从符号设计的角度进行研究较少。从造型元素中最常见的圆形与方形符号的内涵与特点出发,深入分析其所代表的意蕴及哲学内涵,及其在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应用形式,通过方与圆这个切入点探寻园林艺术与符号设计、传统文化之间内在本质联系,拓展古典园林艺术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的集中载体,中外译者都对古典诗歌进行研究并产生了丰富的译作,但是翻译研究开始文化转向后,翻译研究实质上是对两种文化之间的对比和传播。从文化翻译的角度解读了古典诗歌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丢失和话语丧失问题,提出要从文化战略的高度从事诗歌翻译和文化传播,构建中国译者为主体,国外译者为辅助的翻译队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自身特有的美学思想,体现“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审美价值。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受各种因素影响失去了方向。本文从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造园法则入手,试图找到适合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一是王权至上,二是天人合一.从文化的角度反思,中国古典园林格局的产生是王权至上制约的结果,风格的形成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吴镇以擅画隐逸题材而著称,其绘画成就在元代有极高的地位.文章旨在研究吴镇绘画中隐逸文化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倾向,探讨吴镇绘画中的隐逸文化在元代绘画中的独特性,揭示其中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内涵的美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将中国古典园林境界予以归纳、总结 ,阐述其意境之起源与分类。  相似文献   

9.
西周青铜器铭文是中国金文书法中洋洋大观能够统领一代的金文书体,是研习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西周铭文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特有的神韵,也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在分析青铜器产生、发展的基础上,对西周青铜器铭文的书法特点、书体演变过程、青铜器艺术精神及西周文化进行了简析,以期对西周金文及西周文化特点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人文主义不只是欧洲人才独有,早在中国的商周时代,中国古典的人文主义思想便已萌芽,到春秋时期开始勃兴,而由孔子推至鼎盛.中国古典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与欧洲是相同的,但在内涵上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正是这种特色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与众不同并一直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1.
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英语的变体,最明显的特征表现在词汇层面。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中国英语词汇衍生出新的含义,形成了中国英语词汇特有的语义文化特征。中国英语词汇在对外宣传中国文化传统、科技、政治、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词汇的出现,丰富了英语词汇的内涵,加强了英语词汇的表现力,从而进一步发展了英语与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社交称谓人文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浓缩和结晶。考察研究中国社交称谓文化不仅能有助于国外读者嘹望中国社会发展的变迁,而且能有效地促进中英文化的跨文化交际。以《红楼梦》中复杂繁琐的人物社交称谓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丽丹 《饰》2007,(1):46-48
本文所指“话剧衣装”即“话剧舞台服装”,作为戏剧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戏剧各组成部分的制约,但同时又与时代息息相关,有其复杂性。而中国早期话剧是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中国和西方文化的激烈对抗中,在民族危机中发展起来的,救亡和启蒙是它的内在驱动力。因此,中国早期话剧与中国现代话剧发展的其它阶段相比,亦有其特有的复杂性。因此,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围绕中国早期话剧舞台服装,对其基本形制特征、文化内涵及其舞台功能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五色与五行     
“五色”体系的建立是中国对色彩科学史上的重大贡献 ;“五色”与“五行”的配属表明中国古典色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该文在回顾并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们意识形态中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并且关注在这种意识形态中人们从诗歌角度对于建筑空间的解读与感受,而且进一步从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中探讨并发掘中国古典诗歌的意义及其内涵。这种空间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的探讨对于设计符合中国国情及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建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魏晋隐逸精神意蕴深长,影响深远。但魏晋士人的隐逸的心态实则为自我意识觉醒下的自我选择,带有"隐居以求志,去危以求其安"的色彩。后代士人对魏晋士人的隐逸增加了自己的发掘和阐释,一定程度上将其美化了。因此欲要探讨隐逸的内涵,还是需要从魏晋士人的心态出发,找寻隐逸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歌创作是建立在中国文人特有的思维基础之上的。中国文人所特有的一元性的感性思维方式决定了文人诗歌也烙上了感性这一特点,在诗歌创作中就是需要主体保持"虚静",而使客体呈现出气韵生动等特点,且二者都体现出感性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8.
绍兴现存清以前的古桥为604座.从不同维度展示了绍兴各个时期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实力,体现了桥梁科技、园林美学、民俗文化.这种以桥的物质外壳与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结合,构成了绍兴特有的桥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建筑是一个连续完整、相对独立的发展体系,高台、木构架、大屋顶的外观形式、庭院的组合模式,以及园林崇尚自然的传统一脉相承,未曾间断,这表明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存在一种相对稳定的建筑发展观.通过建筑与传统文化中潜在的相似性分析,尝试用“同构”这个概念,结合中国古代礼制文化传统,从中国古代房屋建筑、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以及中国古典园林等3个方面,来解释中国古代建筑何以存在一种相对稳定的建筑发展模式及其建筑组织关系结构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屠岸先生的诗歌股子里面透出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幽兰般的气息,这不仅表现在他对诗歌文体的自觉,孜孜不倦的探求格律,还反映在他诗歌中表现出的中国哲学独特的"天人合一"感人观物的基本观照方式。对古典文化的承传应源于其良好的童蒙时代的古典诗歌文化教育以及现代诗人普遍的古典文化的"模子"情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