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旱灾害与其他自然灾害相比影响范围大、时间长,对人类的生活生产影响也较大.利用GIS统计分析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权衡风险的大小,预测干旱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同时确定干旱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对西北部中高山盆地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分析的层面上,从中选定降水量、土壤相对湿度、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率、人口密度、GDP等10个评价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因子对导致旱灾所起的作用,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叠合分析计算旱灾风险指数,并得到西北部中高山盆地灾害风险评估图.  相似文献   

2.
利用衡阳盆地7个气象站1960—2013年的气温、降水等数据,应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与ArcGIS技术研究了衡阳盆地气象干旱频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衡阳盆地54 a的干旱频率呈缓慢增加趋势,年增幅为0.099 7%,其中轻旱与中旱频率呈缓慢降低趋势,而重旱与特旱频率明显上升;衡阳盆地气象干旱以秋季干旱的频率最大,为40.26%,春季干旱发生的可能性最小,其频率仅为9.84%;盆地中部的衡南县、西部的祁东县及西北部的衡阳县属于气象干旱高危险区,盆地北部的衡山县、东北部的衡东县、南部的常宁市与东南部的耒阳市为气象干旱的低危险区。该研究得出的气象干旱的时空规律与农业旱情的时空特征有较好的吻合性,因此,利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诊断干旱等级对农业防旱抗旱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后期全球增暖趋势越来越明显,受全球增暖的影响,西北地区的气候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 响。选取了西北干旱区1951~2000年的21个代表站点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系数法对西北干旱区近 5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进行分析,找出各分区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西北干旱区气温呈上升趋势 (0.22℃/10a),1986年后气温明显升高;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北部升温较大;各季都有增温趋势,贡献最大的 是秋冬两季。降水变化有增加的趋势(3.2mm/10a),年降水量贡献最大的是夏季;各区降水都有增加,其 中新疆北部降水增加最多。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温升高趋势是南北高,中间低;降水量增加趋势从东南向西 北呈现递增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基于CASA模型,通过使用GIS以及RS技术获得滁州市内植被、气候以及太阳辐射等地面空间数据,估算2001—2010年滁州市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根据研究区域生态系统的质量状况,掌握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上来看,2001—2010年,滁州市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增加趋势,其中:NPPMAX由2001年的646.546gC/m2·a增加到2010年的752.478gC/m2·a,年均大致以近12gC/m2·a的速度增加;从空间上来看,滁州市的植被NPP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较大变化,在过去10a内,从同年与其他各区域相比较的结果来看,滁州市西北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逐渐减少,东南部逐渐增加,中南部则基本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5.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开展玉米膜下滴灌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灌溉制度下玉米田间土壤含水率、水分生产效率和耗水规律。结果表明,玉米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耗水量和产量均增大,不同处理各阶段耗水量和作物系数均表现为抽穗期—灌浆期拔节期—抽穗期苗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确定了玉米膜下滴灌灌溉制度为灌溉定额140 m~3/667 m~2,灌水次数8次,其中苗期—拔节期灌水2次、拔节—抽穗期灌水2次、抽穗—灌浆期灌水3次、灌浆—成熟期灌水1次。在该灌溉制度下玉米产量为963.43 kg/667 m~2,灌溉水生产效率为6.88 kg/m~3,水分生产效率为3.15 kg/m~3。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自然灾害对河北省发展的不利影响,基于1990—2018年间河北省2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和Penman-Monteith模型,利用SPEI指数,并运用Mann-Kendal突变检验、线性倾向率等方法,分析在不同时间尺度下河北省1990—2018年旱涝时空分布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990—2018年,河北省气候在不同时间尺度下都逐渐向干旱化演变;(2)河北省旱涝空间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区呈干旱化状态,中部和北部干旱化明显,小部分偏涝地区分布在河北省东部和南部;(3)1999—2007年是河北省典型的干旱时段,从中度及以上旱涝灾害发生频率来看,旱涝事件春、冬两季的发生概率大于夏、秋两季的;(4)持续性干旱事件强度变大,持续干旱事件主要发生在冬季,持续性洪涝事件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相似文献   

7.
基于SPEI的河南省冬小麦生育期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南省24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9年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计算SPEI(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并按照SPEI的标准界值将干旱强度划分为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极端干旱.根据河南省冬小麦的生长特点将小麦生育期划分为生育前期、分蘖期和返青-抽穗-成熟期.采用Meteoinfo软件、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线性回归研究不同生育期干旱变化趋势、覆盖范围、发生频率、周期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冬小麦各个生育阶段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干旱,只是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同,但各阶段均存在着轻度干旱发生的概率最大,而极端干旱发生的概率最小的特点.驻马店地区在各阶段发生干旱的概率都较大.对河南省冬小麦全生育期的SPEI分析表明,全生育期干旱出现概率的极值中心有显著的10 a左右的周期变化特征,近年来干旱指数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1950年至2000年青海省每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同期农业旱灾受灾面积及各地区受灾频次,研究青海省农业旱灾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950年至2000年51年间青海省农业旱灾在时间上呈波动性加重发展,轻重灾害交替出现,交替周期由前40年大致10年的周期缩短为后10年大致4年的周期,且出现特大旱灾年分增多的趋势.在空间上,农业旱灾的频发区出现在海东地区.  相似文献   

9.
针对旱灾灾情评估数据信息多源异质、静态数据不能充分体现旱灾影响因素的现实特征,以及现有关联模型已不能有效解决上述相关干旱灾害风险管理问题,提出了基于面板数据且指标类型具有灰色多源异质性特征的DT型关联模型;并基于接近性视角,构建了发展水平总位移和发展速率总位移,以衡量干旱致灾因子的作用态势,将分式型函数转化为指数型函数,提高了现有模型的分辨率;讨论了模型的相关性质、分辨率大小以及局限性。并将此模型应用到河南省中部5个城市干旱灾害危险性分析中,将所得结论与已有文献成果进行了比较,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以宁夏19个县市为研究对象,从居民生活水平、生产力水平、经济实力水平这3个方面,构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测算了2014年宁夏农村经济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宁夏农村经济发展格局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从全区层面上来看,宁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2)具体来看,宁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在北部和西北部以及中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呈现出从北部→西北部→中部→南部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异格局;(3)宁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3个分维度指标在空间分布上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