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本文就贝拖齐(W.Bertozzi)的实验和爱因斯坦(A.Einstein)的狭义相对论,揭示和证明了宇宙空间里一切物质的运动都存在着一个不可超越的极限速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证明了Maxwell方程组对于作者在另一篇文章中所导出的广义Lorentz变换是协变的.这意味着从保持电磁学定律对于时空坐标变换不变这一要求出发,Einstein 的狭义相对论并不是唯一可能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从爱因斯坦建立狭义相对论的科学方法与狭义相对论理论的逻辑构成入手,综合运用A· P·弗伦奇在国际著名的改革教材“美国麻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导论丛书”第二卷《狭义相对论》中的研究观点和闵可夫斯基的四维时空理论,阐明狭义相对论与钟慢效应之间的正确关系。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在创立狭义相对论之前究竟知不知道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本文以充分的论据和考证对这一诸多争议的疑案发表管见。  相似文献   

5.
狭义相对论的逻辑不自洽问题和新伽利略时空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理论需要在逻辑上自洽.分析了狭义相对论对高速运动的不稳定微观粒子寿命延长的解释,发现狭义相对论的解释否定了光速不变原理或相对论性时空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狭义相对论"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的推导过程中,观察系和被观察系的指定完全相反.这一现象说明"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不是狭义相对论的逻辑结果,狭义相对论的逻辑结论应该是"时间收缩"和"长度收缩"(或"时间膨胀"和"长度膨胀").在狭义相对论的理论框架内不能正确地推导出运动物体的横质量,在狭义相对论的框架内得出正确横质量公式的推导都存在逻辑或物理错误.因此,狭义相对论在逻辑上是不自洽的,相对论性时空观没有实验证据.现代物理学应该建立在以局部优势引力场为相对优越参照系的新伽利略时空观的基础上.从光传播媒介对应于局部优势引力场这一原则出发,解释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菲索流水光速实验和光行差现象."运动质量"可由运动物体在受电磁场或引力场作用时受力的大小与该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得到解释.不稳定粒子寿命和物理时钟受各自的运动状态影响,也可以分别由粒子衰变和物理时钟依赖的具体物理过程受其相对于局部优势引力场的运动状态的影响来解释.  相似文献   

6.
基于笔者提出的弥聚子论的基本概念及其中对于主要反映超高速领域物质运动与时空之间关系的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或称"高速狭义相对论")的尝试性拓展--预言了有可能显著存在于超低速领域的低速狭义相对论效应乃至有可能显著存在于超高速和超低速领域、同时涉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常速领域的全速域狭义相对论效应,对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前提进行了评述、质疑与修正,其要点包括:第一,指出了爱因斯坦在"以狭义相对性原理为前提"的名义下所做推导的前提超出了纯粹意义上的狭义相对性原理,它实际上隐含了独立且具有潜在局限性的"伽利略极限契合原理"和"线性时空变换假设";第二,指出了依据对电磁波运动的考察和狭义相对性原理而得出的光速不变原理在其意义和作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通过对实物体运动的考察则有可能获得等价于光速不变原理或较之更具普遍意义的能够作为狭义相对论前提的原理,从而有可能更深刻、更充分地反映狭义相对论效应的物理本质乃至引发狭义相对论的变革;第三,区分了光速不变原理与"固有常数光速个例性原理",指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不仅寓于相关时空变换表达式的高度对称性之中,还必寓于其他与物理过程相关的原理之中;第四,依据前期研究成果对狭义相对论的前提进行了更新,即扬弃了光速不变原理并代之以先前提出的实物体运动存在速度上限和下限的"双极限速原理"及与之孪生的"双极限速质量-速度关联原理",并指出了在笔者所期待的狭义相对论的变革中恰当运用"伽利略极限契合原理"或将其推广为"洛仑兹极限契合原理"乃至推广为扬弃具体极限情形的"一般性极限契合原理"以及放弃"线性时空变换假设"转而依循"时空变换数学形式的开放性原则"的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通过在上限速单极近似下引入质量-速度关联原理,重新推导出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的洛仑兹变换关系式,明确了以质量-速度关联原理取代光速不变原理的推演步骤,并使得"光速不变"(或"上限速度不变")在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由前提蜕变为推论. 继之,分别给出了上限速单极近似和下限速单极近似下质量-速度关系的唯象推导过程,并明确了低速狭义相对论和全速域狭义相对论时空变换关系式的构建原则. 这一工作使得全速域狭义相对论完备理论模型的建立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内容,揭示了狭义相对论中的绝对性内容。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狭义相对论中除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之外隐含的一条重要假设--可变换假设.证明了可变换假设与极限速率假设的等价性,从而说明了"光速是极限速率",是狭义相对论的假设,而不是狭义相对论的结论,并且这个假设没有得到可信的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9.
大学工科《普通物理学》“狭义相对论基础”这一章,是近代物理学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为使学生对光速不变原理有更深理解;对时间延缓效应公式△t=τ/√1-(v/c)^2进行了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角度认识到时间延缓的客观性,从而牢固树立起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最后,从动力学方面进一步对牛顿运动定律与狭义相对论进行了比较,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狭义相对论.  相似文献   

10.
研究洛伦兹变换关系式与狭义相对论的关系,采用2种不同的方法分别揭示在狭义相对论中存在的矛盾方程.第1种方法是将坐标系S原点O和坐标系S′原点O′对应的参数值分别代入洛伦兹变换关系式x′=γ(x-vt)和x=γ(x′+vt′)中,得到矛盾方程;第2种方法是采用狭义相对论的结论"动钟变慢"的推导过程进一步重新推导,得到矛盾方程,从而证明狭义相对论在逻辑上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思维模拟主要是以控制论和信息论为理论基础,使用计算机从功能、行为上来模拟和代替人的某些特定智能.无论是在人工智能领域,还是在思维科学领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具有同样重要作用.但是,迄今为止智能的机器模拟还局限于抽象(逻辑)思维领域,对形象思维的认识才刚刚开始.介绍了通过计算机书法创作进行形象思维模拟的探索和尝试,目的是讨论以计算机书法创作进行思维模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计算机书法创作是思维模拟的有效切人点.  相似文献   

12.
对著名的EPR思维实验检验的结果揭示了量子力学中存在非定域作用,这与相对论以光速为自然界最大速度的结论构成了深刻矛盾.多年来,这个矛盾的协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因此本文认为这两个理论过去的结合所产生的相对论性量子力学、量子场论等理论可能有不和谐的地方,只是有没有揭示出来以及如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对负能量的研究来初步探讨这些问题.研究表明负能量已经不仅仅是数学计算的手段,而是有实实在在的物理内容,本文把狭义相对论思想推广到负能量体系,提出新的设想,得出时空变换的新形式,该形式可以从理论上在不破坏因果律的情况下解释非定域作用现象.文中将负能量体系的理论与量子力学理论结合并导出有关方程.  相似文献   

13.
狭义相对论明确指出同时性、时间和空间的测量是相对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与参考系的选取密切相关,并以此建立了相对论时空观.基于狭义相对论中时空概念的关联分析,讨论了解决时空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指出了"同时性的相对性"是理解和认识相对论时空观的基础,有利于解决大学物理教学的重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从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出发,对时间和空间的测量、“钟”和“尺”的问题加以阐明,试图弄清易混淆的问题,并通过假想的实验分析相对论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从毕奥-萨伐尔定律出发,可获得静磁学中矢势所满足的方程。将这些方程在符合狭义相对论理论下加以推广,就得到随时间变化的电磁场理论中标势和矢势所满足的系列方程。  相似文献   

16.
自狭义相对论问世以来,探寻异于经典相对论形式的时空变换是理论界一直感兴趣的问题.相对论已经经受了严格的实践检验,有坚实的基础,为了在相对论思想框架内探索新的时空变换形式,本文从负能量入手,概述了负能量概念从作为物理的辅助计算手段到成为有实在的物理概念的发展过程.通过理论分析,发现若按一般所认识的负能量粒子的质量是“负”的,则将出现违反牛顿第二定律等基本物理定律的现象.用思辨方法推导出负能量粒子的质量是正的,有不同于普通物质的时空变换关系,并发现正、负能量粒子发生相互作用时会发生能量辐射.  相似文献   

17.
论述在狭义相对论的教学中,突出爱因斯坦在观念、思维、理论、方法、应用理解、归纳上创新的科学方法,达到知识传承和能力发展创新教育教学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8.
Lorentz变换在狭义相对论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殊Lorentz变换因受特定条件的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特殊Lorentz变换出发,首先推导出了无转动Lorentz变换式,其次推导出了Lorentz变换的一般形式,以拓宽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是新世纪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迫切要求。领导干部要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必须加强哲学修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努力拓展知识面,用丰厚的知识积累作为战略思维的材料;崇尚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