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室温、干摩擦(空气)及蒸馏水润滑条件下使用环块磨损试验机进行Al2O3陶瓷和球墨铸铁、灰铸铁及钢配副时的滑动磨损试验.结果表明:蒸馏水润滑下Al2O3及铸铁的磨损体积均小于在干磨擦条件下;在同一润滑条件下,钢的磨损体积大于铸铁磨损体积,球墨铸铁磨损体积最小;陶瓷Al2O3磨损体积在干摩擦时与铸铁配副时比与钢配副时要小得多.对Al2O3磨面进行形貌及能谱分析,发现在干摩擦条件下,Al2O3磨面有大量铸铁或钢的转移物组成的迁移膜,在蒸馏水润滑条件下则没有.分析认为,铸铁中石墨在于摩擦时能起到较明显的固体润滑剂作用,相对地减小了磨损,而在蒸馏水润滑下石墨的润滑作用己大大减弱.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M-200环-块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工程陶瓷Al_2O_3与灰铸铁配副在空气、蒸馏水、乳化液和油润滑条件下摩擦磨损特性,并与0.8%C钢(T8)做比较,探讨铸铁中石墨对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空气、蒸馏水、乳化液和油这一润滑顺序,Al_2O_3陶瓷和铸铁副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都逐渐降低,但下降幅度逐渐减小.在空气和蒸馏水润滑下,铸铁中石墨能起固体润滑剂作用,而在乳化液和油润滑下,石墨不能发挥其固体润滑剂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M-200环-块磨损试验机上研究工程陶瓷Al2O3与灰铸铁配制在空气,蒸馏水,乳化液和油润滑条件下摩擦磨损特性,并与0.8C钢(T8)做比较,探讨铸铁中石墨对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空气,蒸馏水,乳化液和油这一润滑顺序,Al2O3陶瓷和铸铁副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理都逐渐降低,但下降幅度逐渐减小,在空气和蒸馏水润滑下,铸铁中石墨能起固体润滑剂作用,而在乳化液和油润滑下,石墨不能发挥其固体润滑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Al2O3-TiO2陶瓷涂层,并研究了Al2O3-TiO2陶瓷涂层与聚酯网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l2O3-TiO2陶瓷涂层与聚酯网的摩擦系数在干摩擦条件下为0.086,在水润滑条件下为0.072,陶瓷涂层在水润滑条件下的磨损率为5×10-6mm/h。  相似文献   

5.
铸铁硬度对陶瓷铸铁副陶瓷磨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M-200环-块磨损试验上通过对工程陶瓷Al2O3ZrO2Sj3N4与不同硬度的灰铸铁及球铁在乳化润滑下进行磨损试验,旨在研究铸铁硬度对陶瓷损体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陶瓷磨损体积与铸铁硬度成正比关系,并从理论上得到认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M-200环—块磨损试验机上通过对工程陶瓷Al2O3,ZrO2,Si3N4与不同硬度的灰铸铁及球铁在乳化液润滑下进行磨损试验,旨在研究铸铁硬度对陶瓷磨损体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陶瓷磨损体积与铸铁硬度成正比关系,并从理论上得到了认证.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蒸馏水润滑下Si3N4、Al2O3陶瓷与灰铸铁副的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Al2O3陶瓷的磨损体积损失远小于Si3N4的,但灰铸铁与Si3N4配副时的磨损体积损失却大大小于与Al2O3配副时的,其摩擦系数也很小(0.02)。用SEM观察磨损形貌,发现灰铸铁与Si3N4配副时Si3N4磨面极其光滑,与其对应的灰铸铁磨面上存在含石墨的润滑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Al2O3及SiC颗粒增强纯铝基复合材料的磨损特性,结果表明,Al2O3或SiC颗粒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磨粒磨损性能,随着颗粒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增大;SiC与Al2O3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相近;复合材料孔隙率较大时耐磨性降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不随硬度升高而增加;颗粒增强纯铝基复合材料干摩擦的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为主;润滑摩擦的磨损机理为氧化磨损.  相似文献   

9.
碳化铬-镍铬涂层对几种陶瓷的滑动摩擦磨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MM-200块-环接触磨损试验机上,测定了等离子喷涂碳化铬-镍铬涂层对烧结Al2O3、热压烧结Si3N4、SiC和等离子喷涂TiO2涂层等四种陶瓷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滑动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利用SEM、EDAX和XRD等技术,观察和分析了摩擦副材料在磨损后的形貌、物质转移和物相转变;讨论了摩擦副材料的显微结构和某些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对碳化铬-镍铬涂层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与不同陶瓷对磨,不仅其磨损量相差很大,而且其摩擦磨损机理也不相同,摩擦磨损过程中对磨材料向涂层表面的转移,有利于提高涂层的耐磨能力。配对陶瓷的显微颗粒尺寸和弹性模量愈小,导热系数愈高,则与碳化铬-镍铬涂层的配对性能愈好。  相似文献   

10.
在MM-200块-环接触磨损试验机上,测定了先进等离子喷涂碳化铬-镍铬涂层对烧结Al2O3,热压烧结Si3N4,SiC和等离子喷涂TiO2涂层等四种陶瓷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滑动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利用SEM,EDAX和XRD等技术,观察和报摩擦副材料的磨损后的形貌,物质转移和物相转变; I  相似文献   

11.
通过SEM、TEM和XRD等手段对以Y2O3为稳定剂ZrO2增韧的Al2O3陶瓷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及与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其微观机理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转移层的出现对对摩材料起到了保护作用;ZrO2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能,但摩擦高温会导致ZrO2t→m相交增韧作用失效.  相似文献   

12.
利用M-200型磨损试验机和X-65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从理论上探讨了二种新型的锌铝合金ZA-Si,HDZA和一种铝青铜ZCuAl10Fe3在润滑条件下润滑机制和磨损机制。研究表明,20号机械油润滑时锌铝合金和铝青铜与45钢配副的润滑机制是以边界润滑为主,润滑脂润滑时以混合润滑为主;锌铝合金和铝青铜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犁削,辗压和粘着。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制销-盘式滑动磨损实验装置,研究了PSZ、ZTM和莫来石陶瓷与钢构成摩擦副时,陶瓷销在干摩擦及水和油润滑介质条件下的磨损特性,分析了水及油作为润滑介质对陶瓷销磨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将Al2O3和CO/WC陶瓷材料喷涂在金属表面,对陶瓷喷涂层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强度和在滑动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Al2O3涂层的磨损率是金属基体的1/2;CO/WC涂层的磨损率基金属基体的1/1O.结合扫描电镜观察,探讨了涂层材料的微观磨损机理,认为陶瓷涂层材料的磨损机理不同于金属材料的微切削、犁沟磨损机理,其磨损主要是大界的断裂和晶粒的局部脆性断裂及剥落.因此,为提高陶瓷涂层的耐磨性,应首先着重于提高陶瓷材料的强度.  相似文献   

15.
在室温下,以乳化液为润滑剂,使用环-块磨损试验机进行了Al2O3、ZrO2及Si3N4三种工程陶瓷与球墨铸铁、灰铸铁配副的滑动磨损试验。结果表明陶瓷磨损体积依次增加的顺序为Al2O3→ZrO2→Si3N4,且陶瓷的磨损体积与铸铁的硬度成正比;而铸铁无论与何种陶瓷配副,灰铸铁的磨损体积大于球墨铸铁,马氏体基体铸铁的磨损体积反而大于珠光体基体铸铁。  相似文献   

16.
金属表面等离子喷涂陶瓷材料提高耐磨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将Al2O3和Co/WC陶瓷材料喷涂在金属表面,对陶瓷喷涂层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强度和在滑动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Al2O3涂层的磨损率是金属基体的1/2;Co/WC涂层的磨损率是金属基体的1/10。结合扫描电镜观察,探讨了涂层材料的微观磨损机理,认为陶瓷涂层材料的磨损机理不同于金属材料的微切削、犁沟磨损机理,其磨损主要是晶界的断裂和晶粒的局部脆性断裂及剥落  相似文献   

17.
含磷蠕墨铸铁干摩擦表面的温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自制的销/盘式干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采用热电偶测量了不同工况条件下,不同成分及组织含磷蠕墨铸铁/钢摩擦副中蠕墨铸铁的温度场,系统地研究了含磷蠕墨铸的干摩擦表面温度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由于磨擦热介于磨擦过程,金属干磨擦副双方的相对体积比影响材料的干磨擦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铸铁/40Cr钢干滑动磨擦配副中,随着盘/销体积的增大,配副的磨擦因数降低,磨损率增大;不同配副体积比条件下的磨擦表面具有不同的形貌特征,高的盘/销体积比具有犁沟型表面形貌。这种形貌不利于磨擦热从磨擦表面的有效导出,从而使磨擦表面具有更高的温度;在实际运行条件下,对火车闸瓦的磨损速率检测也证明:配副体积比对闸瓦磨损速率的影响与销盘试验所得研究结果具有相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用压铸法制备Al2O(3f)/ZL109复合材料,研究了恢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磨损量与滑动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磨损失效的临界值远高于其基体合金.同一时刻对应的耐磨性也明显高于基体合金。借助SEM及EPMA等手段对磨损表面及亚表面和粘着磨损的材料转移情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对磨损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模拟活塞缸套摩擦副的仿生非光滑表面的摩擦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根据仿生学原理,利用铝合金活塞和铸铁汽缸套的材料设计了普通结构和几种仿生结构的摩擦副,并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摩擦时,非光滑结构与普通结构的摩擦副的摩擦性能差异不大。在沾油润滑条件下,仿生非光滑结构的摩擦副的抗黏着磨损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结构。其原因是在有润滑条件时,仿生非光滑结构具有较强的贮存润滑油及形成油膜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