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建筑业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建筑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原理和步骤,结合上海市建筑业2000-2006年度统计数据,对上海市建筑业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完善了建筑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本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有效避免常见评价方法中原始指标信息相关性较大、权重具有主观性的弊病.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被誉为经济增长的"引擎"。针对秩和比法在评价区域科技发展水平时存在的不足,在确立区域科技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处理,并以福建省为例,对区域内九地市的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了客观、评价,进而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科学的区域科技发展政策、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加快台湾海峡西岸建设和发展步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筑业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和乘数理论,分别从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研究了建筑业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的拉动乘数、影响力系数和投资乘数。以2007年福建省投入产出分析表为依据,对2009年福建省建筑业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了投资乘数理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对我国其他省市,福建省建筑业的拉动乘数、影响力系数及投资乘数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需进一步加大建筑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给出了评价指标无量纲化的处理方法以及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加权平均法、空间几何距离法和综合平均值法;并且基于建筑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了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加权平均法、空间几何距离法和综合平均值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在全国的排名。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背景下,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对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结合安徽省建筑业自身发展特点,从行业规模、质量结构、效益水平、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等 5 个子系统出发,建立安徽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 TOPSIS 法构建安徽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模型,对 2010~2019 年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表明,质量结构、行业规模以及创新驱动 3 个系统的权重较大,分别为 0.271 3、0.243 7、0.177 8,是影响安徽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总体发展水平看,安徽省建筑业高质量综合发展水平并不稳定,呈“N”型波动,近年来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从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看,除建筑业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绿色发展水平呈缓慢下降趋势外,质量结构、效益水平及创新发展水平都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态势,仍存在一定的制约和短板。  相似文献   

6.
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对劳动生产率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引入购买力平价理论对各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指标进行了处理,重点比较分析了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建筑业之间的差距,并比较分析了我国建筑业与其他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在分析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表明,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应进一步加大对建筑业的投入,提高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首先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个方面选取23个指标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河北省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地区间区域协调发展程度的地域性比较明显;各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与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呈不严格的正相关关系;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因素对区域协调发展同等重要,资源的影响相对较小.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河北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吉林省地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区域划分研究.首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得出表示经济水平的综合指标,再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经济水平层次和区域的划分,最后分析了吉林省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吉林省发展区域经济、平衡区域差异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利用我国29省市2006-2013年间建筑业面板数据对中国建筑业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建筑业生产效率偏低主要是因为规模无效率;建筑业整体效率呈上升趋势,各区域间建筑业效率水平差距较大,并利用聚类分析将各省市按照建筑业效率高低划分成四个区域。此外,结合我国建筑业现状,提出调整产业规模、推动科技进步、加快国有体制改革、发展地区经济等提高建筑业效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及其障碍因素,基于DPSIR框架,构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2012—2020年山东省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并通过障碍度模型对障碍因素进行识别诊断。研究表明,2012—2020年山东省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向上发展,其中状态水平和影响水平9 a间连续上涨,驱动力水平、压力水平、响应水平虽有波动,但都进入了中等及以上的发展水平。现阶段影响山东省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产值利润率、建筑业亏损企业比例、从业人员增长率、从业人员比例和住房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相似文献   

11.
公路建设的区域结构要以合理、优化为原则,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本文把GDP、区域土地面积、贸易量、人口数量作为评价项目,把吉林省九个地区作为评价方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关联矩阵方法,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证了公路建设在地区结构方面合理性的问题,目的是使道路建设与经济的发展能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产业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开发区建设,逐渐成为我国区域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文章梳理了产业集聚相关理论,深入地分析了我国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区产业集聚合理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区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是欠发达区域经济崛起发展的良好契机,也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势转换升级的有效方式。本文从区际产业转移的概念、转移动力、转移战略和路径以及转移效应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研究进行了综述。总体上,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概念研究趋于成熟,在区域产业转移的动力机理机制、准入门槛,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区域发展战略,地区生态环境等方面均有较多的研究。未来有关产业转移的研究可将触角伸入企业或消费者群等微观层面,以及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联动效应等中观层次。  相似文献   

14.
作为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徐州产业建设将成为江苏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之一.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徐州产业结构演变和经济增长情况,基于格兰杰因果分析模型,对产业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供新一轮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及其协调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差距的拉大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是由工业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信息化的发展、科技发展、创新能力、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要建立新的区域合作机制,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推进区域产业的转移与整合。  相似文献   

16.
包装工业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合理调整地区结构,加快中、西部包装工业的发展。从产业政策区域化、区域政策产业化等方面探讨调整包装工业地区结构的对策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关中-天水经济区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现有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缺陷,在产业集群理论基础上,通过分析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构建了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关中-天水经济区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关中-天水经济区信息产业集群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完善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环境支持;企业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机会,转变观念,共同提升关中-天水经济区信息集群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被党的十七大明确为重大的战略任务。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后发地区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尤其是产业结构。诚如巢湖市,要分析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因地制宜,科学构建产业新格局,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PM2.5,环境污染和防治现状以及PM2.5对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的影响,探析环境影响评价对PM2.5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聚类方法建立环境污染评价体系,采集国内各大城市PM2.5,相关信息,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归纳事故原因.结果事故主要原因为机动车尾气、施工扬尘、火电厂等工业废气、植被减少等,当将因素分为五类时,类数不会过少或过密,且每类包含的事故数比较平均.结论在建设项目环评中加入PM2.5,评价,能够加强PM2.5现状监测,实现源头控制,严格环境准入;规划环评能够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可以为区域灰霾污染防控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