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影响王78-2井区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原因一是天然能量不足、注水滞后,加之初期注水强度过大,造成了直接影响;二是注采井网不完善或注采井网与地质特征不匹配。采用周期注水或脉冲注水是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水开发中重要的调整方式。保持合理的注采比能改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八面河油田面14区为断块稠油油藏,油层出砂,渗透率差异大。为了解决产量递减快、注采井网不完善、储量控制程度低、注水井欠注等问题,采取加强地质综合研究、钻扩边井和调整井、强化注水系统和优化压裂工艺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前,钟市油田存在8个注水不见效的井组,极大地影响了整个钟市油田的开发效果。通过分析其构造、注采层位对应关系、注水强度等特征,发现注水不见效的原因主要有:油水井对应关系误判导致注水不见效和注水强度不够导致注水不见效等。通过重新建立注采对应关系、缩短注采井距以及提高注水量等方式进行分类调整治理并见到了一定成效,改善了钟市油田水驱效果,避免了成本的浪费。  相似文献   

4.
气顶、边水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引起气窜造成油井因高气油比而关停,进而影响油田稳产,降低储量的采出程度。研究认为,稳定油气边界是这类油田开发的关键,而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在于保持地层压力,阻止气顶的膨胀外扩,因此对油田实施边部注水和气顶屏障注水相结合的开发调整对策。调整实施后油田的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气量和气油比显著下降,含水基本保持稳定甚至出现负增长,原油产量稳中有升,各项开发指标均表现出良性开发的特征。通过注水补充地层能量的同时又完善了油田的注采井网,注采井数比和累计注采比逐渐提高,水驱控制程度进一步提高,油田水驱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此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克拉玛依油田部分油藏二次开发后,完善了注采井网,同时井距缩小后注水易沿高渗通道水淹水窜,导致注采调控难度大,平剖面动用不均。为确保二次开发后油藏稳产,科学合理开发油藏,需要进行改善开发效果技术研究。本文运用油藏工程及经验公式法对典型区块的压力系统和注采界限进行研究并确定目前开采阶段下最优的技术政策界限,指导油藏开发;并结合油藏地质特征,确定油藏典型区域合理开采技术政策界限,指导油藏分区域注采结构调整,结合分区、分层精细注水和深部调驱,提高剩余油动用,达到减缓递减,控制含水上升,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洪湖油田属于新沟嘴组低渗透断块油藏,受物性影响,层间差异较大,纵向上出力不均。基于该油田的开发特征,采用细分层注水调整的方法来提高非主力层出力程度,挖潜非主力层剩余油。具体调整思路是以砂体为单元,完善注采井网,增加受效方向,细分注水层位,精细分层开发;以"注水井"为中心,对周围采油井根据物性差异,对注水井进一步细分注水井段,提高非主力层动用程度;在不投注新井的情况下,通过注水井补孔后分注来改善水驱效果。  相似文献   

7.
八面河油田油藏类型多样,开发方式多样,其中注水开发储量占全油田动用储量的61%。近年来,为改善注水开发油藏开采效果,保持产量稳定,油田针对各区块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面4区面5块、广北8块、面14区沙三上采取了完善注采井网,注水井注氮调剖,水井动态调水以及改善水质等方面的工作,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场油田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于2003年10月投入注水开发,经历了灌水采油、对井注水试验及王平1井区注水开发试验等过程。通过对其开发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了裂缝区、裂缝+孔隙区及孔隙区等不同储层的注水开发特征;并针对注水开发中存在的水线推进速度快、注水方向性强等问题,提出下步工作建议及设想,如开展老区注采井网的完善及注水方式调整的试验工作,王南新区仿水平井注水开发试验等,以达到提高该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提高开发效益,并为该类油藏的注水开发提供依据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王场油田王广区为薄层低渗透砂岩岩性油藏。1971年投入试采,采用不规则大井距面积井网开发。根据油田动态反映,1998年对主力油层进行注采系统调整,加密完善井网,提高了采油速度,但油井含水上升较快。为了进一步降水采油,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对部分注采井组进行了周期注水矿场试验,见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坪北油田油套分注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坪北油田针对油田常规分层注水工艺普遍存在封隔器密封有效期短、注水管柱蠕动、投捞测试成功率不高、分层计量不准等问题,特别是对斜井、小排量的分层注水工艺难题进行了攻关,研制出了油套分注工艺技术,较好的解决了一级两层分层注水问题,提高了分层注水有效率,使地质配注方案能得以准确有效的实施,对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控水稳油、维持油田稳产高产起到了良好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斯坦高含水砂岩老油田涉及中石油中亚MMG、PK和北布扎奇项目的相关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快速递减及低效开发阶段。为了提高高含水期砂岩老油田剩余油采收率,以北布扎奇油田为例,运用物质平衡、测井解释、动态分析、水流通道、数值模拟等综合分析方法,开展了剩余油分布特征系统攻关与实践。结果表明,纵向上受储层沉积韵律和非均质性影响,层内、层间剩余油差异富集,平面上受沉积环境和储层物性影响,水驱波及弱势方向剩余油局部富集。结合注水开发矛盾和剩余油富集特点,制定注采井网调整和注水方式优化综合调控对策,实现油田合同期内采收率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NTCP泡沫体系的注入方式及驱油效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已优选NTCP泡沫体系的注入方式及驱油效果进行了研究 ,该体系由 0 .2 %NAPS疏水聚合物为稳泡剂 ,由起泡剂和工业氮气以一定比例组成的 0 .1 5 %复合表面活性剂SDS。泡沫有高的阻力系数和低的残余阻力系数。在模拟中原油田三厂所辖的文明寨油田地质条件下 ,泡沫有很高的驱油效率和调剖能力 ,对低渗透岩心的伤害程度极小。在单管岩心实验中注入 0 .8PV ,泡沫驱油效率比水驱提高 1 7.9%~ 2 8.7%。通过并联岩心实验得出 ,注入 0 .8PV ,这种泡沫体系在渗透率极差分别为 1 4 .1和 38.2的非均质油层的深部调剖 ,分别提高采收率 44 .0 %和 2 8.6 %。  相似文献   

13.
针对特高含水期老区油田水驱效果差,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应用常规的措施及其调整方法提高采收率难度大的问题,以八面河油田面14区北块为例,从沉积微相研究入手,在储层精细研究的基础上,明确该区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及其分布规律,进而制定出适合面14区的改善水驱开发技术对策。通过相应的调整治理,采油速度、水驱控制程度、采收率明显提高,开发效果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4.
含水率与驱替倍数关系曲线作为研究水驱油规律的一条重要曲线,对油田水淹规律、剩余油挖潜以及含水率上升规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受岩心尺寸较小及高黏原油水油流度比的影响,在无水采油期、低含水期甚至中含水期无法获取准确的实验数据,出现了曲线异常现象。因此,建立了含水率与驱替倍数数学关系式,并对渤海部分稠油油田水驱实验得到的含水率与驱替倍数三类异常曲线进行了校正,根据校正后曲线对M5⁃2油田进行了水淹图绘制,进而指导该油田剩余油挖潜。  相似文献   

15.
旅大4油田多年开发生产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根据海上油田调整高风险高投入及本油田自身规模不大的特点,在生产中贯彻滚动调整思路.油田先后经历三化调整:探边、应用地震属性评价潜力砂体;提高井网控制程度;完善注采井网、应用水平井同井抽注技术.通过滚动调整,油田产量稳中有升,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部大部分油藏属于注水开发油田,随着这些油田大部分进入特高含水期,油田的常规注水开发效果越来越差,挖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要利用不稳定注水技术对进入特高含水期的油田进行高效开发,提高挖潜效率,必须了解特高含水期油田不稳定注水的机理及适用条件。以双河油田437块Ⅱ1-2层系为实例,利用油藏工程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特高含水期油田不稳定注水驱油机理,得到特高含水期油田进行不稳定注水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岔河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特征以及对开发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根据钻遇砂体统计,岔河集油田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表现为纵向厚度小,河道宽度窄的特点,单砂体厚度集中分布在1~5 m之间,河道宽度普遍小于100 m。加密钻井能新增钻遇砂体和油砂体,砂体和油砂体的连通率也有所增加;但即使井距加密到100 m左右后,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仍然较低。大部分油砂体难以形成注采关系,表现为有采无注或有注无采;有注采关系的油砂体也以两点法和三点法注采系统为主,难以形成完善的注采井网系统。油井和水井的多向见效关系主要是由于合层开发造成的假象。由砂体特征影响而形成的剩余油类型主要为:现有井网没有控制的透镜状油砂体,有采无注弹性开发形成的剩余油,和水驱单向受效形成的剩余油等。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大庆油田在N区进行国产表面活性剂植物油羧酸盐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用进口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其成本较高,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大庆油田首次在N 区应用植物油表面活性剂。试验采用PBH-808E羧酸盐作为表面活性剂,通过室内岩心驱油实验及实际矿场实验,对三元复合驱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原油采收率20%以上;原油乳化是影响驱油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跟踪调整体系黏度,提高试验效果。试验结果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超前注水作为特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在我国很多油田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都获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为了提高特低渗透油田探明储量的采收率和开发效果,根据坪北油田的地质特点,借鉴国内外油田及邻近油田的开发经验,探索适合油田超前注水的合理技术参数,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对地层的伤害。利用超前注水保持合理的地层压力,降低对储层渗透率的伤害,降低油井投产后的含水率和递减率,提高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 ,特别是注水开发过程中 ,为了提高油田注水效率及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要求掌握油藏范围内单一储集砂体及渗流屏障的纵横向分布特征。然而 ,由于陆相地层纵横向相变快 ,常规的小层对比方法往往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地层的等时关系 ,因而井间砂体的准确对比及砂体时空分布一直是陆相油田储层研究的一大难题。本文探讨了在陆相油田开发阶段进行油藏范围内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展示了湖泛面识别和对比的新方法 ,总结了储层的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建立、流动单元划分以及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预测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