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生物肥氮肥耦合对水稻资源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从源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用一种清洁的生物肥与化肥配施,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以水稻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摩西球囊霉为生物肥核心菌种,研究生物肥(M)、氮肥(N)以及二者联合施用(NM)条件下对水稻生长和生产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处理中,氮菌联合施用条件下,水稻具有最高的净光合速率,较N处理和M处理分别提高4.5%和5.0%.与空白相比,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水稻地上生物量(提高22.8%);而菌肥能够显著提高地下生物量(提高41.5%)(P<0.05);氮菌联合施用能同时提高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提高37.0%和35.0%).氮菌联合较传统田间管理能够提高4.8%的水稻产量,这种提高是通过强化水稻的r繁殖对策实现的.菌根对宿主的侵染可有效提高水稻的资源利用效率、生长与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施肥模式对收割后稻田CO2垂直释放特征的影响,利用CIRAS-2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施加氮肥、磷肥和菌肥的水稻土CO2释放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定,并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加氮肥后,收割后稻田0 cm界面土壤CO2的释放速率提高97.73%,10 cm界面和20 cm界面分别降低39.93%和31.36%.施加磷肥后,收割后稻田0 cm界面CO2的释放速率与对照(C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 cm界面降低33.84%,20 cm界面提高48.03%.施加菌肥对收割后稻田3个界面CO2的释放速率都无显著影响.收割后稻田CO2释放速率与该界面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受施肥模式的影响,其影响程度随着土层的加深依次减轻.与氮肥和磷肥相比,菌根菌肥对土壤CO2释放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丛枝菌根(AM)对水稻生长促进及化肥减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考察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对水稻生长促进及化肥减量效果,以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为实验材料在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含量的基质中进行水稻盆栽试验.对比分析了水稻根部AMF的侵染状况,及其对水稻生长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AMF强化在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减量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自然基质中土著G.mosseae普遍存在,并可与水稻根系形成菌根结构,但其对水稻的影响与AMF空白基质相比差异并不显著.AMF强化能显著提高其对水稻根部的侵染率.与自然基质相比,AMF强化使水稻的株高、总生物量、根系总表面积及产量分别提高了20.6%、30%、36.6%、45.3%.经计算,每生产100kg水稻,AMF强化相对于自然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分别减少3.14kg、1.88kg、2.42kg,削减程度高达47%.AMF强化能够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并提高其产量,而且在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减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超级稻南粳9108为材料,根据精确施氮的原理确定施氮量为270kg/hm~2,设置氮肥的基蘖肥∶穗肥比例分别为64、55、46,研究氮肥运筹对采用基质育秧和机插毯苗条件下的水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肥∶穗肥比例分别为64的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单位面积上群体的穗数、每穗粒数、总颖花量和千粒质量,显著提高分蘖数和茎蘖成穗率,显著增加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叶绿素含量,减缓了成熟期倒3叶的叶绿素衰减速率,能显著促进植株干物质积累,特别是显著提高抽穗后干物质的生产积累能力,显著提升颖花/叶和粒重/叶,水稻群体质量较优,产量也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尿素(0,1,2,4和8g/L)与10.8%精喹禾灵乳油(0,0.8,1.6,2.4和3.2mL/L)不同配施对紫苏光合、叶绿素荧光特性、除草效果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精喹禾灵与8g/L尿素配施可显著降低紫苏的光合特性、光系统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和产量;而精喹禾灵与1~4g/L尿素配施均有高于单用精喹禾灵处理的趋势.A组的Q1N3处理(先施4g/L的尿素再施0.8mL/L的精喹禾灵)效果最佳,能显著提高紫苏在精喹禾灵胁迫下的光合性能,增强紫苏对光破坏的防御机制,增产10.54%.表明精喹禾灵可对紫苏产生胁迫,尿素可缓解其对紫苏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利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白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施肥处理对小白菜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有机无机配施>化肥>有机肥处理;对硝酸盐含量影响的顺序为有机无机配施>有机肥>化肥处理;3种施肥处理间Vc、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其中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含量最高.本试验条件下,有机无机配施既可以提高小白菜产量,又能明显改善小白菜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7.
丛枝菌根真菌与化肥共施对水稻品质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化肥施加与丛枝菌根真菌(AMF)接种的共同作用对水稻品质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分别对施肥条件下和不施肥条件下的水稻进行AMF接种,并在收获后测定稻米品质.结果表明:不施肥条件下AMF接种降低了稻谷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对蒸煮、食味及营养品质无显著影响;化肥的施加提高了稻谷的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但降低了稻米的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AMF接种和化肥共施改善了稻谷的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并保证了稻米中铁和锌的质量分数.AMF接种和施加化肥单独都不能显著改善水稻品质,但二者共同作用能够达到改善水稻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宁夏引黄灌区水稻节水高产控制灌溉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严峻的缺水问题,开展了水稻节水高产控制灌溉技术应用研究。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分析了灌溉水量、稻田土壤温度、地下水埋深、土壤水分、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等,形成了节水条件下的灌溉模式。结果表明:应用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可节水36.9%~46.6%,增产10%。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白三叶草坪扶壮中的作用,选用摩西球囊霉、根内球囊霉两种广适菌种,分别研究单菌、混菌对白三叶草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单独施加摩西球囊霉对植物的侵染率最高,达53.84%;白三叶草对混菌的依赖性最强,并且植物地上器官依赖性高于地下;AMF可明显提高白三叶草坪的扶壮率,混菌效果优于单菌,株高、地上及地下生物量的扶壮率可分别增加40.7%、76.6%、35.7%;AMF可有效增强白三叶草对根际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水解性氮、有效磷利用率提高51.6%、48%.水解性氮是影响AMF促进白三叶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施加菌剂时,无需补充磷肥,但可补充少量氮肥.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生物固定技术在低镉污染土壤中的原位利用和水稻安全生产中的应用,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低镉污染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与否对水稻生长及籽实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镉污染条件下,AMF可与水稻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宿主水稻菌根依赖性指数达120.43%;AMF侵染可促进植物地下器官的扩张,增加根系的吸收与吸附能力,AMF侵染下水稻的株高、根长、根冠比等营养生长指标均高于非侵染植物水稻,尤其是根冠比提高达22.37%,接种菌剂可以显著增加水稻营养器官生物量,接种菌剂组较空白对照组水稻籽实产量平均提高12.61%;菌剂的施加使水稻籽实镉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土壤安全生产阈值由0.20 mg/kg提高到0.32 mg/kg,对于保障低镉污染土壤的原位利用和水稻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无机包裹型缓释复合肥料以颗粒状氮肥(尿素、硝铵)为核心,采用枸溶性磷肥或含有植物营养成分的固体缓释剂作为包裹材料,通过改变不同肥料的空间结构及化学组成,实现氮、磷的缓慢释放,生产过程产生的化学能可将系统中的水分干燥,实现无干燥生产. 产品同时含丰富的磷、钙、镁、硅、氮/钾等元素,是一种含多种营养成分的功能性复合肥料. 通过改变包裹工艺及配方可对养分含量及缓释性能进行调整,也可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实现肥料的功能化. 通过在玉米、水稻、小麦上的试验表明,包裹型缓释复合肥料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持续有效地向作物供肥90 d~120 d,减少常规施肥量20%~30%,无需追肥,仍能达到一定的增产效果. 这种产品具有生产成本低、缓释性适中、养分全面、环境友好等特点,表现出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5个不同灌溉水平5个不同施肥水平进行通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编码,对地下滴灌棉花进行小区试验,收获后测定棉花籽棉干物质产量,分别以籽棉产量(Y)和干物质产量(Ym)为因变量,灌水量(W)、施肥量(纯氮N)、灌水量平方(W2)、施肥量平方(N2)、灌水量乘以施肥量(W×N)为自变量,利用李比希二元协同作用模型构建地下滴灌棉花水肥耦合作用的产量模型,分析得出:施肥量对棉花籽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增加的作用大于水的作用,肥的增长区间比水的增长区间狭窄,水肥交互作用对棉花籽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的增加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不同施氮量对茄子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m2施用鸭粪1 500kg,P2O57.5kg和K2O 24kg基础上,施氮量与产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肥量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施氮量与产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为Y=1 698.770 2+43.247 1 X-0.870 807 X2。在初果期、盛果期、末果期分别测得不同施氮水平(X)下茄子果实硝酸盐含量(Y),经拟合,数学模型分别为Y=124.708 0+2.280 9 X,Y=98.160 0+2.088 0 X,Y=163.09+1.438 4 X。茄子果实硝酸盐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了不同播期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播期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氮的质量分数,分析不同播期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Ⅰ期为两优培九和6两优9386最适宜播期,II期为II优084最适宜播期.播期对水稻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有影响,尤其是对两优培九的结实率、6两优9386的每穗粒数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南方气候资源、合理安排播栽播期、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Negativ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on plant photosynthesis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work. Stomatal conductance, transpiration rate an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each precipitation event,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ecipitation was recorded as well. Moreover, plant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was counted at the end of our entire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precipitation fully demonstrates its negative effect on plant photosynthesi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without water shortage. Although it has not been proved, leaf shape seems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is effect. Broad-leaved species are less influenced than coniferous and lanceleaf species no matter on the length of variation time or changes in variation values. The different situation among three broad-leaved species seems to illustrate that the effect is also related to the size of single leaf area.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photosynthetic rate variation is analogou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splash erosion, and in the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dry mass accumulation, it can be thought that it can reflec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precipitation on plant growth by making use of splash erosion. Therefore, a section was added in the traditional plant biomass estimation algorithms by using eco-physiological models, and this was proved to enhance the accuracy of traditional estimation from preliminary verif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省各时期代表性中熟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演进特征。随着品种改良,籽粒产量逐步提高。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总颖花量的增加,而总颖花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每穗粒数的显著增多,杂交水稻相对较低的结实率限制了其产量潜力的发挥。随着品种改良,生物产量明显提高,抽穗后增加的量尤为显著,而收获指数增加的幅度较小。品种改良显著增加了抽穗期的叶面积、抽穗期有效和高效叶面积指数,但总颖花量的增加超过叶面积的增加,因而粒叶比(总颖花数与抽穗期叶面积之比)不断提高。生育后期根系衰老进程相对较快,推测这可能是杂交稻结实率不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污泥有机复合肥在甘蔗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城市污水污泥经过一次好氧堆肥发酵和二次厌氧堆肥发酵后 ,适当添加营养成分制成甘蔗专用复合肥 ,其肥效成分为w (N) 1 4 3% ,w (P2 O5) 4 % ,w (K2 O) 5%。田间试验表明 :( 1 )施用不同肥料对甘蔗出苗数、有效茎数和甘蔗糖分影响较小 ;( 2 )污泥有机复合肥施用量不同甘蔗的产量也不同 ,在甘蔗田每hm2 施用 2 4 0 0kg污泥有机复合肥比较合适 ;( 3)当有机复合肥施用量为 2 4 0 0kg/hm2 时 ,污泥有机复合肥肥效明显优于市场上出售的三元复合肥和由尿素、钙镁磷肥及氯化钾组成的混合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