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内蒙准格尔旗东部地区,广布寒武—奥陶系石灰岩地层,岩溶较为发育,是我国北方岩溶水文地质特征的代表性地区之一。区内属中、低山及丘陵地貌类型。地下水埋藏深,富水性差,人、畜吃水困难,仅在局部地带岩溶水量丰富,水质较好,可做为开发矿区的供水水源。因此,研究该区的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水的地质特征,具有一定的实际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水化学分析,着重从奥陶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方面加以研究,阐述不同水文地质单元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时空分布规律,旨在为岩溶水利用、管理和矿坑水防治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广西平果铝厂作为我国现代化大型企业被列为国家“八五”重点工程项目.该厂厂址处在复杂的岩溶地质条件下.在经过10余年勘察的基础上,总结和论述了平果铝厂地区岩溶地貌的形成及演化过程,阐明了岩溶地下水对岩溶形成的影响及岩溶发育与岩性、构造、地下水、右江水平面、新构造等方面的关系,为系统研究该地区的岩溶发育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水化学角度,利用所取得的26组样品,分析论述勘察区岩溶水水化学成分形成及演化规律,全面了解勘察区岩溶水水化学组分,揭示了岩溶地下水补、迳、排条件及水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从水化学角度,利用所取得的26组样品,分析论述勘察区岩溶水水化学成分形成及演化规律,全面了解勘察区岩溶水水化学组分,揭示了岩溶地下水补、迳、排条件及水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寒区地下水区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多年来开展地下水勘探开发及区域水文地质研究工作,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对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寒区)区域地下水形成的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演化规律以及对含水系统、流动系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结合现代地学理论概括出本区地下水区域赋存及演化规律,希望以此为寒区地下水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叙述了峰峰黑龙洞泉城地质构造的展布及控水特征,论证了地质构造对泉城边界、含水层的埋藏分布以及地下水运动的控制作用。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地质构造探索地下水的来龙去脉。该区的矿坑水防治、生活用水的寻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贵州水城盆地岩溶地面塌陷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溶地面塌陷具有隐蔽性、突发性以及复发性等特点,已成为覆盖型岩溶地区危害性极大的环境地质问题。采用野外勘察、室内研究等手段分析了水城盆地岩溶地面塌陷发育规律,其塌陷机理模式主要有:潜蚀致塌式、真空吸蚀致塌式及冲爆致塌式,塌陷的出现大多与地下水开采有关,而岩溶地面塌陷已成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针对塌陷发生机理成因与迫切的地下水开采需求,提出了地下水排泄区集中开采地下水的思路,通过布井于地下水集中排泄区,上游外围构建帷幕墙以溢流方式开采,保证开采量近似等于排泄量,维持主城区地下水流场相对稳定,有效避免由抽水引起岩溶地面塌陷的频繁发生,不仅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充分开采利用,也为岩溶地面塌陷防治提出新的思路,利于城市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岩溶陷落柱作为特殊地质体,在华北石炭二迭纪煤系中广泛发育和分布。本文就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发育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这对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的预测及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华北型煤田岩溶陷柱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陷落柱作为特殊地质体,在华北炭二迭纪煤系中广泛发育和分布,本文就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发育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这对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的预测及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现场调查,并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室内试验以及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徐州东部矿区水资源化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平水年计算,枯水期岩溶水补给量为1 008.3m3/h,丰水期为1 425.4m3/h,随着矿井排水量增加,岩溶水补给量也增加;研究区矿井水水质总体良好,除新河煤矿矿井水水质因闭坑后受采掘巷道和采空区污染较重为Ⅴ类水质外,其他煤矿都为Ⅰ类水质.  相似文献   

12.
岩溶地下河系统水流运动多受控于岩溶多重介质环境,其主干空间展布、水体贮存、水流运动、水循环等规律的变化具多因多果性。在中国南方岩溶区岩溶地下河系统物质和能量转换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形成和演化等相关条件,研究和总结了其水流运动方向的多重性、速度的多变性、地表地下方式的转化性、时空配置的多样性及水流运动演变规律;根据维数、压力、流态等不同原则,将中国南方岩溶地下河系统水流运动方式进行分类。结合中国南方岩溶地下河系统研究现状,提出今后需加强与实践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断层是诱发矿井突水事故的重要影响因素,新汶煤田受奥灰岩溶突水威胁严重,针对断层诱发突水问题,在系统总结新汶煤田矿井断层构造分布特征基础上,建立了断层对奥灰岩溶突水影响定量化分析体系。引入断层影响因子概念,对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非线性理论对煤矿地质构造发育特征进行定量化研究,揭示了矿井断层分维特征,提出了断层分维特征及其对突水影响危险性分区的原则及方法。采用断层影响因子等值线和断层分维等值线相互融合技术,得到新汶煤田协庄煤矿奥灰岩溶裂隙分布规律。根据不同单元岩溶的富水性,圈定出煤层突水危险区,对煤炭开采防治突水灾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预警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发生现状和综合影响因素分析,提出隧道涌突水灾害的形成和发生必须具备4个基本条件:一是特殊的地质构造基础;二是足够的填充物质条件,三是丰富的地下水源影响,四是人为的开挖扰动激活.在此基础上对水压、水质、围岩位移、钢拱架应力等监控对象给出预警标准,提出了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三级监控预警,开发了隧道涌突水灾害预警系统.通过武广铁路浏阳河隧道过河段及宜万铁路大支坪隧道现场试验表明,该系统能较好地适应隧道复杂环境,稳定性好,其推广应用对长大隧道安全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最后建议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整治的原则:防、截、堵、排综合治理,以堵为主,堵排结合,混水要堵,清水可排.  相似文献   

15.
岩溶水的赋存具有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高密度电法作为一种成熟高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的主要手段之一。为研究高密度电法勘探在岩溶储水构造识别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在对汉中地区勉县幅1∶5万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地面调查过程中遇到的极度贫水山区,充分论证区内已知地质及物性资料,确立具有岩溶水找水前景的目标区域,开展高密度电法勘探综合研究工作。划分了岩性接触带和岩溶发育带的位置,圈定了可能的岩溶赋水空间,推断了地下水补给循环模式,为岩溶山区找水定井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工作成果表明:①岩溶储水构造的发育受构造活动强度、地层岩性差异和地形地势条件共同影响;②在利用高密度电法进行勘探研究时,应充分结合地质地貌条件,测线宜穿越构造或岩性界线布设;③对于向斜构造、岩性接触带和地形共同控制的岩溶储水构造,建议将钻井布设于向斜构造轴部、地势相对较低的可溶性碳酸盐岩一侧。本文的研究工作对同类地区的岩溶储水构造勘探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风险岩溶隧道突水突泥灾害前兆规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隧道突水突泥会对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逐渐成为高风险岩溶隧道施工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难题。在系统收集整理大量岩溶隧道突水突泥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出包括地下水、岩组、地质结构面、岩层产状、沉积期古剥蚀面、地形地貌和降雨等7大主要地质影响因素,研究了岩溶水体和不良地质体在地球物理场上表现出的响应特征,即在地震波、电磁场的传播过程中,遇到该类介质时某种特殊的前兆信号信息,解译岩溶水体和不良地质体在地球物信息场上的响应特征,辨识导致灾变的前兆信息,并在实际隧道工程施工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对建立突水突泥预测预报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徐州市岩溶地面塌陷区高层住宅成功建设的实例,介绍了地质灾害治理与基坑支护、桩基设计相结合的思路.根据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有针对性地结合桩基设计及基坑支护、施工勘察,形成封闭性的岩土体单元,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同时针对基岩溶洞裂隙发育,桩基采用不同的嵌入深度以确保基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地下工程突水机理及其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地下工程建设的大、长、深发展趋势,大型突水地质灾害逐渐成为制约地下空间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是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难题。在系统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突水的灾变条件与演化特征、突水通道的形成机制、渗流灾变规律与突变机理以及突水预测与监测理论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当前突水机理的研究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施工人为扰动和岩溶水及水压力扰动诱发破裂是相对完整岩体破断突水的本质所在,地质缺陷体本身渗流力学的多元动态信息则是地质缺陷式突水灾变演化过程描述的关键所在”这一学术思路。通过现场突水实例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认为突水机理的研究需从两方面着手,即突水通道形成的微观作用机制与含导水构造系统失稳突水的宏观力学判据,考虑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的双重影响,并结合突水前兆多元信息实时在线采集与分析的监测方法,对有效探测含导水构造的物探方法进行补充,为突水预报预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岩溶隧道单一超前预报方法预报结果与实际开挖揭露情况偏差较大的问题,提出采用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来提高对不良地质体预报的准确率,即采用宏观地质分析法、TSP地震波法、地质雷达法、掌子面围岩预判以及超前钻探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各种预报方法的优势并进行相互补充和印证,提高不良地质体超前地质预报精度。 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利万高速谋道连接线齐岳山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避免了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以里程桩号GK0+708~GK0+720段范围内大型充水夹泥溶洞预报为例,详细阐述了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的流程,并根据预报结果进行相应的处治措施,避免了溶洞塌方突泥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研究结果对类似岩溶地区的超前预报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昆明盆地土地利用对岩溶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开发利用范围扩大、强度增加,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岩溶地下水水质、水量、水循环等地下水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选择昆明盆地的山区—沉积平坝区—滇池湖岸,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岩溶水水质的影响.研究过程采用收集资料、地面调查、地下水动态监测、样品采集及分析鉴定、综合分析研究等方法开展工作.昆明盆地属于汇水型盆地,盆地土地利用结构依地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盆地周围山区以林地、坡地、荒草地、裸岩为主,沉积平坝区以平田、建设用地、园地为主.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伴随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地下水污染防护性能降低,废水、废淋滤下渗造成带状的地下水污染.从山区到沉积平坝区边缘再到中部,岩溶水污染呈现出两头轻、中间相对较严重的特点.城镇村庄、工矿用地比例越高,岩溶水污染越重.通过研究,对昆明盆地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岩溶地下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