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多个移动节点(MN)同时切换场景下切换过程受其他节点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代理移动IP协议中利用有限状态吸收马尔可夫链分析多个MN同时切换场景的模型,推导了多个MN切换时完成链路层切换的总时延公式;给定时延限制下MN切换成功的概率和移动接入网关的容量公式.仿真结果验证了建模分析的正确性,与已有研究结果对比表明,所提建模方法更合理,所得结论可作为网络管理和配置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异种网络间的Mobile IP切换问题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介绍了GPRS和IEEE 802.11 WLAN网络以及采用Mobile IP在这两种网络间提供移动性支持的方案.分析了Mobile IP在异种网络间的切换问题,提出一种利用驻留计时器和多条隧道技术解决切换过程中的时延问题、包丢失问题以及乒乓效应的切换方案.  相似文献   

3.
利用数据融合方法实现通风机流量软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现场缺乏大管径风量准确测量有效手段的问题,利用软测量和数据融合的方法,建立了多个基于统计分析的风量软测量模型,并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应用到软测量的数据处理上,有效提高了软测量预测值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最后通过在一个实际的风机上的应用,仿真验证了基于数据融合的风量软测量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该文为了适应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仿真平台的系统构建思想,采用结构化分析的软件设计方法,开发了一个通用的,易扩展的数据融合仿真平台。该文主要内容包括:STAGE平台与Visual C++6.0的混合编程,目标航迹的绘制;UDP/IP协议的网络数据通信;融合算法框架的软件设计等等。通过在系统运行的一个算法实例,证明了该仿真平台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笔者主要解决软交换网络中QoS的分组丢失问题,讨论了控制与数据相分离的软交换网络的体系架构,以及电信网络的发展趋势.分析了IP网络分组丢失的原因,进而提出以分组为对象和以网络为对象的解决方案,着重讨论多协议标签技术对服务质量的改进.由此得出,应用该技术解决服务质量,可以用较小的系统开销保证电信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改善层次化MAP的移动IP切换时延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解决全IP通信网络移动性管理的瓶颈——移动IP切换的长时延的问题,在分析层次化移动IPV6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根移动锚节点的移动IPV6(RM-MIPV6)切换方案。借助于根移动锚节点,保持了移动IP层次性管理域内切换的优势;通过低层移动锚节点功能实体的增加,有效地避免了由于集中式网络中心节点失效给网络带来的影响。同时,对网络层快速切换的方案做出改进,使其达到根移动锚节点域内切换优化时延性能。  相似文献   

7.
切换在提供各种多媒体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在本文中,提出并分析和比较了3种用于CDMA无线分组话音/数据网络中的软切换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软交换网络服务质量中的分组丢失问题,研究了控制和业务相分离的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讨论了电信网络的演进趋势。论文从IP技术的角度,分析了分组丢失的原因以及以分组为对象和以网络为对象的解决方案,重点讨论了多协议标签技术对服务质量的保证措施,利用该技术解决服务质量可以保证网络良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系统开销也会很小。  相似文献   

9.
基于MPLS移动IP自适应快速切换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出了基于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的端到端自适应移动IP(MIP)快速切换技术,旨在提高基于MPLS移动IP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基于运营网络的层次化结构,通过在标记交换路由器(LSR)中添加与更新移动节点(MN)列表,以分布实施的方式动态优化区域外地代理(RFA)的部署. 理论分析表明,该技术具有对上层应用和底层网络服务透明、节省开销、部署灵活、向后兼容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基于IEFT RFC2002的Mobile IP协议及其后续版本RFC3344、RFC3775都无法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三角路由"和切换延时问题。本文从网络层的协议框架出发,构建一种支持移动网络环境的新移动IP地址方案,并采用基于门限值的软切换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三角路由"和跨区漫游的延时问题。这一新框架下的细节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本文仅从移动节点跨区直达路由和无缝切换问题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毫米波蜂窝网络中用户移动产生切换造成的通信链路不稳定问题,提出一种双基站宏分集方案,并基于该方案分析了移动用户的切换概率。首先,假设基站分布为泊松点过程,目标用户采用最近基站接入准则,建立双基站宏分集下蜂窝用户的移动模型;然后,由随机几何理论推导出移动用户的切换概率理论表达式;最后,通过MATLAB仿真软件求解切换概率的分析解,并使用蒙特卡罗仿真验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用户移动速度和基站密度增加,发生一次切换的概率明显增大,但是发生两次切换的概率几乎不变。因此,该方案可以较好地保证移动用户通信链路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的软切换技术是理想化条件下的模型,在现实环境的一些特殊情况下,不利于高效的利用信道资源,提出了基于移动台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率来进行用户软切换呼叫接入的策略,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策略在系统软切换呼叫到达强度较高时,不仅仅扩大了系统容量而且从整体上提高了系统软切换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通信链路连通情况下,由于误码率过高铁路专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的服务质量(QoS)不满足通信需求的问题,通过对GSM-R路测数据的挖掘分析,研究了接收信号电平、同频干扰和列车运行速度这3个关键参数,提出满意通信概率模型,进而设计基于该模型的切换算法,以降低平均切换次数并尽可能地保证较高的QoS.经建模仿真,表明该算法在获得满意通信的同时,切换次数可以达到1,切换延迟小,切换位置接近两基站中间点,明显优于传统的基于电平强度的切换算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单频蜂窝网结构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传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系统的性能,将基于正交
频分复用的单频网技术应用到GSM系统中,提出了一种单频蜂窝网结构。在下行链路中,相邻三个基站以
宏分集的方式构成单频蜂窝,向移动台广播下行数据;在上行链路中,采用选择性分集的接收方式,由接
收条件最好的基站接收上行数据。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网络结构减少了移动过程中的切换次数,降低
了呼叫阻塞概率和掉话概率,提高了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15.
改进的异构无线网垂直切换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异构无线网络融合中垂直切换判定算法进行研究。以典型的全球通信系统与无线局域网融合为例,引入乒乓带概念,利用移动终端当前位置、运动速度与径向运动角度等参数扩展驻留定时器算法。模拟仿真结果显示,移动终端采用该算法后即可实现预决策提前进行切换操作,避免不必要的切换,从而可保最大限度与无线局域网相连接。  相似文献   

16.
异构无线网络中频繁发生垂直切换,由于不同网络分属不同网络管理域,致使切换认证严重制约切换效率.基于安全上下文传输,设计了一种安全快速垂直切换优化机制.借助动态建立的安全上下文传输通道,把移动节点的认证信息安全传递给目标切换网络.从而避免了家乡网络的参与,通过分布式切换认证来优化切换效率.通过NS-2搭建网络仿真环境对优化机制进行了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优化机制可以在保证安全切换的前提下显著提高切换效率.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用于移动蜂窝网的自适应可靠组播算法.在该算法中,邻近的基站之间通过一个控制组播组交换信息以控制缓存数据量的大小.每个控制组播组包含的基站数量根据网络结构和主机的移动速度来调整.多个基站的合作保证移动主机能够可靠地接收组播数据,同时又能节省基站缓冲器的容量.仿真表明该算法能够以较少缓存达到快速恢复丢失数据的要求,是一种有效的可靠移动组播传输协议.  相似文献   

18.
Call admission control (CAC) and resource reservation (RR)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that guarantee system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required for different services in a very scarce resource as the radio spectrum. A new scheme was proposed which extends the concepts of resource sharing and reservations for 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 systems with a unique feature of soft capacity. Voice and data traffic were considered. The traffic is further classified into handoff and new requests. The reservation thresholds were dynamically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traffic pattern and mobility predic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maximum channel utilization, while guaranteeing different QoS constraints. The performance of proposed scheme was evaluated using Markov models. New call blocking probability, handoff call dropping probability, and channel utilization were used as benchmarks for the proposed scheme.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车载网移动切换方案。该方案中,路面移动节点由其家乡IPv6地址唯一标识,在移动过程中无需转交地址。此外,该方案采用预移动切换机制,即在二层移动切换之前进行三层移动切换,在预移动切换过程中路面移动单元(OBU)仍然与当前关联的接入节点(AP)链路相连,当前关联的AP能够将目的地址为OBU的数据转发给OBU。因此,预移动切换机制降低了数据丢包率,缩短了移动切换时间,确保了通信的连续性。通过对性能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的移动切换代价更小,移动切换延迟更短。  相似文献   

20.
将德国科堡、纽伦堡、维尔兹堡、法兰克福等城市的局部区域的公共微波辐射源——主要是移动基站的微波辐射数据与中国部分城市相应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德国移动基站分布密度明显小于中国,单个基站的辐射能量明显低于中国,德国基站设站方式主要借助房屋架设天线,鲜见独立铁塔安装天线的模式,人群使用手机频度明显少于中国,电磁辐射环境压力总体小于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