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阻燃黏胶纤维纺纱工艺及纱线性能。以阻燃黏胶纤维为原料纺制阻燃黏胶纱线,以普通黏胶纱线为对比样,测试分析了两种纱线的条干均匀度、毛羽、拉伸性能、耐磨性能和阻燃性能。结果表明:阻燃黏胶纱线的条干均匀度和纱疵较普通黏胶纱线差,但可以满足阻燃织物开发的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要合理选择工艺参数;与普通黏胶纱线相比,阻燃黏胶纱线的拉伸性能较差,但耐磨性能和阻燃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对3种不同混纺比的阻燃腈纶(A)/阻燃黏胶(R)/棉(C)混纺纱线及纯阻燃黏胶纱线、纯阻燃腈纶纱线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5种纱线中纯阻燃腈纶纱线的拉伸断裂性能、耐磨性能、弯曲性能和扭转性能最好,RA50/C50混纺纱线的拉伸弹性、疲劳性能和蠕变性能最好,RA30/C70混纺纱线的压缩性能最好;3种混纺纱线中RA50/C50混纺纱线的拉伸断裂性能最好,RA70/C30混纺纱线的耐磨性能、弯曲性能最好,三者的扭曲性能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阻燃纤维与棉混纺针织物的力学性能、舒适性能和燃烧性能.选用阻燃黏胶、阻燃腈纶和棉纤维,分别织制了3种不同混纺比的针织物,测试分析了织物的顶破、耐磨、保温、透气、透湿、导湿、吸放湿和燃烧性能.结果表明,纤维含量对织物顶破性能和透气性能的影响不大,棉纤维含量的增加使织物的耐磨性、保温性、透湿性、导湿性和阻燃性下降,吸放湿回潮率升高.因此,混纺比对阻燃黏胶/阻燃腈纶/棉混纺针织物主要性能的影响显著,可根据产品的用途选择适当的产品类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阻燃粘胶与羊毛按不同比例混纺制备机织物,对混纺织物的力学性能、水洗尺寸变化率进行了测试,并采用氧指数法对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阻燃粘胶纤维,羊毛混纺比为70/30时织物的力学性能好于2种纤维的纯纺织物;阻燃粘胶纤维比例越高,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越好,当阻燃粘胶纤维的比例达到50%时,混纺织物的阻燃性即达到阻燃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竹炭黏胶和莫代尔短纤纱按照不同的交织比例织制5种适用于内衣的织物,对织物进行了性能测试与分析,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了评价.由评价结果可知,随着竹炭黏胶交织比例的增加,织物的服用性能也更好,研究结果为竹炭黏胶/莫代尔交织针织物的开发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将阻燃粘胶与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按7种比例进行混纺,根据纤维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纺纱与织造工艺,织成相应的织物,并对7种混纺比的织物进行性能测试比较.结果表明:当阻燃粘胶与预氧化纤维混纺比例为35/65时,织物的LOI达到30%以上,续燃时间小于3 s,阴燃时间为0 S,损毁长度小于110 mm,阻燃性能良好,同时具有较好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节腈氯纶在纬纱中的含量及织物组织结构,可获得阻燃性、耐光性、麻型感较好的织物.纬纱中腈氯纶占90%时,织物阻燃性能最好;占80%时,织物达到阻燃要求.织物在垂直于阻燃纱线方向上的阻燃性能优于平行方向.缎纹组织的阻燃能力稳定性优于平纹和斜纹.腈氯纶在阻燃的同时还可提高织物的耐光性.腈氯纶/汉麻纤维阻燃织物非常适合窗帘、沙发布、车内织物等用途.  相似文献   

8.
取19种不同成分与组织结构的阻燃隔热面料作为研究对象,对织物的基本参数进行了测试,并对织物经热防护性能测试后的升温时间和质量损失率作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阻燃高聚物纤维织物的热防护性能远优于经过阻燃后整理的阻燃棉及改性腈纶织物,说明纤维种类是影响织物热防护性能的关键因素;织物厚度与其热防护性能关系密切,厚度越厚,织物与火焰接触时升温时间越长,质量损失率越小,热防护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阻燃黏胶纤维和阻燃腈纶纤维的耐酸碱性能,将两种阻燃纤维在不同浓度的H2SO4溶液和Na OH溶液中进行处理,测试其强伸性能.结果表明,经H2SO4溶液和Na OH溶液处理后,两种阻燃纤维的强伸性能指标均有所下降,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变大;阻燃腈纶纤维的耐酸碱性优于阻燃黏胶纤维;两种阻燃纤维的耐酸碱性均不如用作对比样的普通黏胶纤维和普通腈纶纤维.在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控制酸碱溶液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测试阻燃芳纶/棉混纺织物、阻燃粘胶/羊毛混纺织物、阻燃腈纶/棉混纺织物和阻燃涤棉混纺织物等在低负荷下的FAST风格、动态悬垂性及折皱回复性等27项指标,并进行因子分析,提出表征面料特性的硬挺度因子、拉伸弹性因子和折皱回弹性因子的概念.研究结果显示:羊毛纤维能显著提高阻燃织物的抗皱性;阻燃纤维混纺织物的拉伸弹性较好,但经阻燃整理后的阻燃涤棉混纺织物的拉伸弹性差;阻燃芳纶/棉混纺织物的硬挺度高,涤棉混纺织物经阻燃整理后的硬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利用原液着色黏胶绿色环保、柔软、吸湿性好和锦纶耐磨性强的特性,将2种纤维以不同的比例混纺得7种纱线,采用相同的工艺条件在针织无缝内衣机上编织,对7种织物进行了刚柔性、抗起球起毛性、透气性、吸湿性、耐磨性、顶破强力等力学和舒适性测试,使用灰色聚类对7种织物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评判,发现黏胶/锦纶(25/75)织物的综合性能最好,纯锦纶织物综合性能中等,黏胶/锦纶(65/35)织物的综合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12.
利用聚苯硫醚纤维的阻燃性及不锈钢纤维优异的防辐射性能、抗静电性能,选用六种不同混纺比的纱线,通过变换组织结构设计织造出十二种织物,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织物中不锈钢含量增加时,织物的防辐射性能显著提高,织物的抗静电性能显著增强。聚苯硫醚纤维本身就有很好的阻燃性能,因此,加入不锈钢对织物阻燃性的影响不太显著,但对阻燃效果有益。  相似文献   

13.
针对3种自制腈纶低温染色促进剂,通过测定阳离子染料对腈纶的上染速率曲线及经染色促进剂处理的纱线的断裂强力、纤维膨胀率、纤维热稳定性等,研究低温染色促进剂对腈纶染色性能及其它理化性能的影响。此外,通过X-射线衍射法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分析低温染色促进剂对腈纶准结晶度的影响,结合纤维的膨胀率,探讨了腈纶低温染色的机理。结果表明:在腈纶85℃染色过程中,3种染色促进剂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腈纶准结晶区的比重,但对腈纶的断裂强力及染色温度下的热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染色促进剂Ⅲ基本能实现腈纶纱线的85℃染色,并减少高温染色对腈纶纱线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高强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采用阻燃与涂料染色-浴法。结果表明,当阻燃剂含量为10wt%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织物强度较处理前增加4%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某化纤企业的2.22 dtex/55 mm毛型阻燃粘胶纤维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阻燃粘胶纤维的阻燃性能、力学、热学、吸湿、电学、光学等性能,比较了其与常见天然纤维的阻燃性能的差异.通过与普通粘胶力学性能的比较,预测了阻燃粘胶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同时在对阻燃粘胶纤维热学性能和光学性能分析时,提出了对阻燃粘胶纤维加工的温度的要求,推断出紫色光会影响阻燃粘胶纤维织物的光泽.  相似文献   

16.
以阻燃粘胶纤维和腈氯纶为原料,按照不同的混纺比制备了阻燃机织物.采用垂直燃烧法、极限氧指数(LOI)法和强力仪对织物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混纺织物中阻燃粘胶纤维含量的增加,织物的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均缩短,而损毁长度大大增加,织物的LOI值下降,织物的经纬向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均下降,说明混纺织物中阻燃腈氯纶含量对混纺织物性能的贡献要大于阻燃粘胶纤维.  相似文献   

17.
采用长绒棉与Nomex450混纺开发阻燃织物,并对混比为20/80的长绒棉/Nomex450混纺织物进行阻燃处理.经测试发现,该织物极限氧指数达28.8%,完全达到难燃织物的极限氧指数要求,并且在水洗12次后极限氧指数仅降低0.35%;这种织物与Nomex450纯纺阻燃织物相比,成本可降低20%左右,且纱线的可纺性和织物的服用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对苎麻/Coolnice吸湿纤维Sirofil纱与交捻纱纱线及织物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利用纱条加捻理论对Sirofil纱及交捻纱成纱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Sirofil纱及交捻纱纱线性能和织物性能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在纱条合股加捻时长丝束与短纤纱条的性质差异和张力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季戊四醇磷酸酯(PEPA)、三乙醇胺(TEA)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甲苯为带水剂,合成了多组分膨胀型阻燃剂(PTA).以腈纶织物的垂直燃烧损毁炭长为考察指标,考察了三乙醇胺与季戊四醇磷酸酯的质量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阻燃剂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等因素对织物损毁炭长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m(TEA)m(PEPA)=1.7 1,催化剂用量为季戊四醇磷酸酯和三异丙醇胺总质量的1%,反应温度为136℃,反应时间4 h;在阻燃剂浓度为250 g·L-1、150℃的条件下焙烘2 min,阻燃腈纶织物的阻燃效果显著,达到B1级.  相似文献   

20.
采用Kevlar纤维作为原料,改变并织丙纶参数,试制14种平纹织物,以剪切增稠液体(STF)修饰织物,按照一定的复合工艺制备STF-Kevlar织物复合材料;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织物进行交织阻力测试,借助气控高速发射装置测试复合材料的防弹性能,探讨不同的丙纶参数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evlar织物中丙纶线密度的增加,加强纱线间的结合,织物交织阻力增大,复合材料的防弹性能变优;织物交织阻力与并织丙纶根数呈线性关系,纱线结合度高的区域扩大,复合材料防弹性能加强;织物中丙纶分布较密,复合材料在单位面积上吸收的能量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