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该地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而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高度关联性,以及四川民族地区的资源属性决定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走文旅融合的道路.四川民族地区在文旅融合的大环境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出现了旅游产品单一,旅游附加值低,旅游业态同质化、旅游规划起点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产品体系、融合程度、差异化策略、规划引领四个方面探讨了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提出了政府主导、人才支撑、市场导向、创新发展来保障文旅融合,以期在民族地区打造具有"旅游+产业+文化体验"的深度旅游体验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旅游的产业性入手,提出区域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与取得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是产业化发展。结合成都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以休闲为统领,会展和创意为驱动,多元文化积聚的“双轮驱动,1+N”式文化旅游发展的战略模式。“休闲”为魂,多元文化是“休闲”的集中展现,会展和创意是驱动力。通过会展和创意产业的发展,休闲文化的“魂”借助多元文化被市场所感知,成都区域文化旅游品牌借此得以树立。  相似文献   

3.
基于TOD模式的蓬莱市旅游交通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D模式与城市旅游交通规划结合,能够实现交通对旅游的支撑作用以及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和谐互动.蓬莱市旅游交通规划从公共交通为主导、创造人性化交通环境的理念出发,探索了城市旅游交通规划中TOD模式的技术途径,即功能明确的旅游公交专线规划,无缝整合旅游换乘枢纽与核心景区,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组织,新区组团公交枢纽建设,完善的慢行交通体系构建,节约型旅游停车供给.  相似文献   

4.
发展旅游演艺是城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文章以江苏淮安为样本城市,在梳理城市旅游演艺发展环境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基础上,解析淮安城市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提出淮安旅游演艺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模式与选择路径,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旅游演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特色小镇是新时期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创新模式, 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重要举措。 以广西恭城县莲花镇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莲花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资源优势、进展成效、存在问题、发展动力等, 认为莲花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外部拉力强劲,内部推力旺盛。在新发展时期提质增效需要通过优化产业体系、强化设施建设、创新品牌特色、重塑发展空间、协调利益关系等路径来实现, 重点是深挖传统优势, 打造形成以现代生态农业为主导、休闲农业旅游为特色的高品质新型产业体系, 夯实旅游特色小镇提质增效的产业基础; 核心是创新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和机制, 激发旅游特色小镇活力, 全面提升镇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旅游只有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才会获得根本出路,而走向这条道路,必然会形成新型的产业集群。这种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的出现。既是产业集群新型化的表现,也是乡村旅游形成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应以政府主导型为主、资源主导型为辅,现阶段主要依托重要景区、围绕重庆主城区、根据市场需求,以休闲度假模式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桂林是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国家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区域。为促进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加强旅游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为基本依据,结合桂林旅游业和旅游用地的特点,构建了包括旅游设施用地、旅游地产用地和旅游景观用地3个二级地类、9个三级地类和20个四级地类的旅游用地分类体系,并与土地规划分类体系和“二调”分类进行衔接后,提出将旅游用地纳入国家土地规划分类体系中,把旅游设施用地、旅游地产用地独立作为建设用地的一类,与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等地类相并列,按照建设用地的要求进行管制;在旅游用地各地类面积统计过程中充分与“二调”分类衔接,可以有效利用“二调”资料进行用地管理,提高用地管理的有效性、统一性和协调性,有利于克服目前由于分类体系不统一而造成的用地矛盾。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是最适合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域,理应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锋和亮点.发展低碳旅游将有力推动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旅游产业体系和旅游消费模式建设,有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低碳旅游背景下,应着力强化政府责任,为发展低碳旅游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以乡村旅游为平台进行农产品营销,有助于降低农产品的成本,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进一步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寻求“三农”问题的解决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对湖北省乡村旅游中农产品营销开展问卷调查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找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适合在乡村旅游背景下销售农产品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分析安徽省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扩大规模为着力点,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以科学定位为着力点,促进旅游高等教育特色发展;以科学设置和调整专业为着力点,专业服务旅游产业发展;以校企合作为着力点,不断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以双师型教师为着力点,不断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素质;以合作办学为着力点,努力提高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DIY理念与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加快发展旅游业政策的支持下,旅游行业必须开发培育新产品以作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DIY因此应运而生。文章对DIY理念和旅游DIY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将旅游DIY的发展模式与传统旅游模式、散客旅游模式进行了比较,并对旅游DIY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以国内著名风景旅游城市桂林为例,分析了风景旅游城市发展工业的必要性。并通过与国内旅游城市类比,论述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工业发展的可行性。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风景旅游地区发展工业的思路和策略:科学制订工业发展战略规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构筑工业发展新平台;以发展新型工业的理念进行招商引资。  相似文献   

13.
乡村的建设发展作为当前中国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受到广泛关注,乡村旅游成为当前乡村振兴的主要形式,宅基地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以吉林市旅游型乡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当前宅基地流转模式及实际案例分析旅游型乡村的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分析乡村旅游的发展机制,对乡村土地运营模式进行深入挖掘,以宅基地资本化的形式推动乡村旅游的产业升级,提出旅游型乡村集约化用地的发展策略,以期解决目前相关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四川省兴文县旅游地产项目概念方案设计为例,分析兴文县发展旅游地产项目的优势以及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以整合周边资源为核心、以营造体验空间为主导、以利用特殊地形为原则的开发模式,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镇环境和实现城镇旅游产业发展为目标,探讨兴文县及其周边区域新的旅游文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安徽“肥西县三岗乡土生活旅游基地”是基于生态美价值观基础上的本土化的生态农业产业化社会活动,体现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战略”的要义。当地村民和游客在具有江淮分水岭独特地理环境的岗坡农村找寻到一种新的生活体验与新的身心快乐。三岗乡土生活旅游区内的“苗木花卉休憩旅游区”、“乡土生活旅游示范区”和“肥西老乡鸡家园旅游区”实行“三位一体”综合发展。这里引入生态美学“自然生活环境与人的身心需求内在契合”的生态美学理念,以自然环境生态美化为引领,与本区域原汁原味的乡村物质生活文化的生态元素相结合,给游者带来了别样的超越物质享受的生活生态美感体验,从而振兴了当地乡村的文化建设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乡村康养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以常州市乡村康养旅游为研究对象,结合《常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分析乡村康养旅游的特点和优势,从政策引领、品牌效应、数字技术、营销手段和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常州乡村康养旅游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巫溪区域旅游形象定位及其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巫溪为研究区域,提出了区域旅游形象定位原则,并初步研究分析了巫溪的区域旅游形象,以“心灵净地、宁河文明”为基本理念整合巫溪旅游总体形象和5个支撑旅游形象,然后围绕旅游形象,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旅游开发主题和旅游促销口号。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业融合的观点,以全价值链这一全新的理念,分析了乡村旅游全价值链的六大构成要素,即资源融合价值、功能融合价值、品牌融合价值、文化融合价值、以及由资金融合、人才融合、创新融合构成的保障融合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基于产业融合的乡村旅游全价值链体系,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定位与价值提升提供全新的理念指导。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大力提倡精准扶贫的背景之下,通过"旅游+农业"的形式实行精准扶贫的模式被不少贫困地区所采用。文章通过对广元市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扶贫点的实地走访、调查和了解,在掌握其贫困现状、致贫原因、旅游资源、农业基础等基础上,提出三会村发展"旅游+农业"的精准扶贫发展思路、主要任务及相应的保障措施。同时,为其他以"旅游+农业"模式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遂宁市为例,在当前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新格局下,以旅游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从构建地方特色旅游资源与地域文化要素的新旅游业态融合、打造旅游+产业融合的全产业链、推进旅游产业供需结构调整和提升、实现旅游产品创新开发、主题公园建设、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等方面提出激发城市旅游文化新动能,推进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