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对2 833名常州工学院2013级本科生在校四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跟踪,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统计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设定在0.05(双尾)。结果显示:男女学生总成绩大一时最差,大二时最好,而后逐年下降;身体形态指标上BMI值在合理区间,女生偏瘦;从身体机能看,学生肺活量指数逐年增加;在身体素质方面,学生身体素质大一时最差,大二时最好,而后逐年显著下降,男生上肢力量和耐力素质普遍较差。研究可为了解和掌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也为高校体育工作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学生体质的强弱是关系到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大问题,国家教委为此颁布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这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标准》将身体形态和机能的评分作为体育成绩的一个重要部分,调查和研究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就是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因而本文以90级、91级、92级三届一年级大学生的体检结果计算出的维尔维克指数进行评分、统计、分析,摸清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和机能素质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规律,为国家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做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维尔维克指数是体重、身高指数和胸围身高指数的总和,它表示了一厘米身高的重量和围度。身高、体重、胸围是反映青年形体发育的基本指标,这三项指标反映人体的壮实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与运动能力有关的肺功能。维尔维克指数将这三者结合起来,它不仅是个营养指数,也是一个很好的体格、体质指数。  相似文献   

3.
杭州高校女大学生形体现状及可塑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对杭州高校女大学生形体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杭州高校女大学生形体发展趋势为“瘦”形体,并且还存在各种身体形态发展不平衡现象,体质指数(BMI)值在1822kg/m2的人数有81.25%,但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同龄人平均水平。根据女大学生的形体现状,女性青春发育后期的生理特点,提出可塑性建议,防止女大学生形体向不健康方向发展,促使女大学生形成健康科学的形体审美观。  相似文献   

4.
从全国组织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中,选取湖南省1985年、1995年和2005年大学生城乡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所获得的数据,对湖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作20 a的变化比较分析,通过前后10 a之间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了解湖南省大学生体质现状特点及20 a学生体质状况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今后湖南省体育和卫生的法规、政策和规划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数理统计、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对留守与非留守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及体质健康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探讨了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农村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留守、非留守中学生身高、体重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反映身体机能的肺活量指标、耐力素质1000m跑(男)、800 m跑(女)(P<0...  相似文献   

6.
采用比较法、测试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60-69岁的河南省城乡老年人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城乡老年人的基本形态指标、机能和素质指标存在差异,城镇老年人身体形态优于同龄乡村老年人,身体机能、素质指标均明显高于同龄乡村老年人。河南省老年人的体质综合指数较全国平均水平要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新入校体质健康较差的女大学生,提供一些健身方法,以增强她们体质。2006年4月抽取本地区60名女大学生,运用不同运动处方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处方能明显增强她们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形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因此,本文得出结论:对新入校女大学生实施运动处方的训练是切实可行的,运动处方是提高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采用群体抽样方法对安徽省部分高校3 256名大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测试,并采用体质指数BMI来进行分组(轻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结果表明:各组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指标的关系为轻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说明轻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的身体机能明显好于超重和肥胖组,提示超重和肥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体质的健康发展,反映身体机能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呈现体重增长而下降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9.
国民素质的提高是科技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象征,大学生是体现国民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大学生学习任务较重,脑力劳动多,许多学生专心于学业,忽视身体锻炼。体质测试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本文对我校近几年大学生进行跟踪测试调查;通过测试结果比较,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为学校进一步搞好体育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试有氧运动锻炼后肥胖女大学生身体成分与血脂水平的变化,探讨了有氧运动对肥胖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及其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1.
对浙江省部分高校男大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追踪调研,利用所获数据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了解男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为高校体育实施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女大学生的心理趋向──上体育课的动机从调查资料看出,当今的女大学生们把“维持健康的体质”、“调节脑力劳动”、“为将来工作时有良好的身体及为有充沛的体力去完成学习任务”认为是重要的,这无疑是正确的。这是上好体育课的根本保证。但在调查中,我们也还看到,女大学生们对“学会各种运动技能”、“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等在她们的思想中没有得以足够的重视,另外她们把“养成守纪律”协同一致的习惯,及“体育比赛中取得好名次”,放到了极不重视的位置,这显然是不妥的。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我们平时对学生宣传体育目的的任务及…  相似文献   

13.
有氧运动对肥胖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试有氧运动锻炼后肥胖女大学生身体成分与血脂水平的变化,探讨了有氧运动对肥胖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及其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4.
对大学生生活方式、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活方式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良好生活方式的比例高于男生,低年级同学良好生活方式的比例高于高年级同学。调查发现,大学生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呈正相关,相关性最强的为锻炼和体能因素。可见,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对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全国体质调研协作组给出的六项评价指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跟踪调研,经统计学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结论: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质总体评价为上等,但二、三年级阶级指标下滑。建议建立科学、合理的身体锻炼方法,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健身实用手段的建立,促进学生体质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我们对学生体质状况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校学生身体发育、心肺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方法。其目的在于研究制定出适合我校学生体质评价的标准。对人体某些单一指标的测试评价,不能全面地反映体质的好坏或强弱;必须选择其有代表性的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才能概括人体的体质状况。人体的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是相互影n向,相互制约的。身体的形态决定他的心肺机能;而心肺机能又反作用于身体形态;身体运动素质侧是身体形态,心肺机能在运动能力方  相似文献   

17.
我校大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和掌握在校大学生体质发展变化规律及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法,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体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男女学生体质总体水平好于全国同龄平均水平,身体形态、运动素质与浙江省总体基本一致,肺活量高于浙江省均值,低年级男女大学生的肺活量、速度、力量、耐力素质明显好于高年级大学生,但身体形态未出现年级变化,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吉林省延边地区2000级朝鲜族大学生与全国同年龄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索朝鲜族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分析朝鲜族体质的影响因素,揭示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为学校体育、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皖北农村留守青少年体质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取分层随机抽取阜阳周边乡村中学13~16岁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按性别以每岁为一组,共计8个年龄组,每一年龄组50人,进行体质测试,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11项指标,与全国同龄青少年体质数据进行比较来分析皖北农村留守青少年的体质状况,结果表明:皖北农村留守青少年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全国同龄平均水平(P0.001),速度、柔韧等身体素质较好,明显高于全国均值(P0.001或P0.01),但力量素质较差,需加强科学合理的力量锻炼,大力重视农村留守青少年的体质发展;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有针对性的开展行动,为促进我国农村留守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实验测试、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参加“第六届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的23名中年参赛队员进行为期8周的徒步穿越集训,集训前后进行生理指标测试、体质健康评定系统指标测试。结果显示实验对象在集训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出现显著变化。提示徒步穿越这类项目对提高中年人体质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