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永磁直流电机计算极弧系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确定计算极弧系数的方法是用解析法得到的,未考虑磁路饱和、磁极结构和充磁方式的影响.采用电磁场有限元法,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得到了各种情况下的计算极弧系数曲线.  相似文献   

2.
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内置永磁体U形布置的转子磁路结构,分析了影响极间漏磁的主要因素,并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不同情况下的漏磁系数,得到了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的极间漏磁系数曲线。  相似文献   

3.
利用较简捷的关于扰动速度势的基本积分方程,采用双曲面形状面元,应用Morino导出的解析计算公式计算面元影响系数,加快了数值计算的速度。从解面元法的基本积分方程得到的偶极强度和源汇强度,直接求得流场速度分布;为避免在物面上数值求导,用Yanagizawa方法求得物面上的速度分布并通过伯努里方程计算桨舵的压力分布,以此计算桨舵的升力系数等宏观量,通过迭代方式考虑桨舵的相互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联邦德国内河船研所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由于等半径永磁磁极具有加工方便、材料利用率高的特点,已引起电机设计人员的重视,然而目前尚无寒带的电磁计算程序,它与一般永磁直流电机的计算方法的差别公在于计算极弧系数的确定。本文中首先研究了这种开头磁极的等效方法,利用二维有限元,得到了确定计算极弧系数的完整曲线。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电励磁爪极发电机的性能进行快速计算和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气隙磁场解析计算模型.利用傅里叶级数分解推导空载气隙磁动势、电枢反应磁动势和气隙磁导,基于磁势和磁导得到空载气隙磁场和电枢反应磁场,同时引入修正系数考虑转子极爪形状和定子开槽的影响.通过有限元方法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解析模型的准确性.该模型建立了爪极电机的气隙磁场与电机参数之间的关系,适合在爪极发电机的初始设计阶段对其气隙磁场进行快速计算和性能优化.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电机中,常将永磁磁极削角.磁极削角后计算极弧系数发生变化.采用有限元法,虽可准确确定电机削角后的计算极弧系数,但由于涉及的变量较多,难以得到普遍适用的曲线.为解决这一问题,将解析法和有限元法相结合,利用有限元法得到确定不削角永磁电机计算极弧系数的普遍适用曲线,利用解析法将削角等效为气隙的增大,进而确定计算极弧系数.通过工程实际应用,证明所提出的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一种特殊形状永磁磁极的计算极弧系数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际电机中,常将永磁磁极削角。磁极削角后计算极弧系数发生变化。采用有限元法,虽可准确确定同削角后的计算极弧系数,但由于涉及的变量较多,难以得到普遍适用的曲线。为解决这一问题,将解析法和有限元法相结合,利用有限元法得到确定不削角永磁电机计算极弧系数的普遍适用曲线,利用解析法将削角等效为气隙的增大,进而确定计算极弧系数。通过工程实际应用,证明所提出的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半刚接钢框架稳定分析中柱的计算长度取值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钢框架稳定设计中柱子计算长度的概念,研究了钢框架中梁柱节点半刚接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取值问题,采用螺旋弹簧模拟梁柱节点连接的半刚性,考虑了梁柱间的相对转角关系,通过引入梁柱线刚度比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推导了有侧移和无侧移半刚接钢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的修正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受节点半刚性影响,半刚接钢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比按刚接考虑的计算长度系数增大,增大范围约在6%~9%左右;框架柱除底层外,其上下两端与横梁的连接基本是半刚接的形式,按横梁有侧移考虑,柱的计算长度系数比柱两端按照刚性节点计算出的计算长度系数值增大了9%左右.由此可见在钢框架的稳定分析和设计中,应考虑梁柱节点采用半刚接的连接形式对框架柱的稳定性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钢结构广播电视塔风振系数的计算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建于塔座上的钢结构广播电视塔在三种情况下计算的风振系数,一种是规范方法,另一种是按理论方法不考虑钢塔与塔座的共同作用,第三种是按理论方法考虑钢塔与塔座的共同作用。对三者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在一般情况下,用规范方法计算的风振系数比按理论公式计算的风振系数要大,因此用此风振系数计算的钢塔内力偏大的。有大的集中质量(塔楼、平台、天线等)处,尖根据实际情况,把用规范方法计算的风振系数适当增大,以符合实际情况。按理论公式计算的风振系数在考虑与不考虑塔座和钢塔共同作用情况下的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0.
应用热经济学方法,对涉及多个故障的串联能量系统进行了分析.既考虑了组元的“本质故障”对该组元炯耗系数增加的影响,又考虑了组元运行状态改变对该组元炯耗系数增加的影响,分析得出了导致组元炯耗系数增加的根源故障,进而结合“燃料影响公式”,推导给出了每个本质故障的燃耗影响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动态可靠度计算中的荷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可靠度需考虑荷载随时间的变化,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所给的荷载是基于设计基准期得到的固定值.通过计算不同目标基准期内的最大荷载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从而得到不同目标基准期内的荷载标准值.为了利用荷载规范所给的荷载值,将该标准值与设计基准期所对应的标准值进行比较,就得到不同目标基准期内的荷载修正系数,再将荷载规范中的荷载乘以修正系数后,就能得到计算不同目标基准期的可靠度所对应的荷载,从而在动态可靠度的计算中考虑荷载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应用该方法,计算了各种荷载在不同目标基准期的荷载标准值修正系数.该方法解决了动态可靠度中的荷载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基处理中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情况,结合竖井固结理论,对Asaoka法中斜率与固结系数的关系式进行修正,得到了同时考虑竖向和水平向固结的反演公式。采用大型堆载预压工程实测沉降数据,对改进的Asaoka法中的固结系数进行反演计算,结果表明:考虑水平向固结系数的影响以及井阻和涂抹效应情况时,改进方法的固结系数比Asaoka法固结系数小,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较接近,误差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3.
淬冷过程瞬态温度场有限元分析及淬硬层深度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传热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固态相变动力学理论,利用有限元法对淬冷过程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预测出淬硬层深度。中文考虑了表面换热系数、导热系数、比热、密度等物理参量与温度间的非线性关系,并考虑了相变潜热的影响。计算结果和实测值吻合程度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计算损率的一般方法,依总损率最小得到了壁面常热流对流换热管的平均优化管径,并进一步考虑粘性系数随温度变化对平均优化管径的影响。依局域最小损率讨论了局域优化管径对温度和粘性系数的依赖关系,从而得到最优的管形。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无限大板Ⅰ型中心裂纹尖端附近非均匀应力分布规律,提出一种考虑应力梯度影响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首先,利用校正的Westergaard应力函数求解单向拉伸Ⅰ型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场,分析其对裂纹扩展的作用,采用应力与距离分离形式,更加凸显因距离r值的大小而引起应力发生变化的本质原因;其次,提出应力系数函数用以表征应力场的变化,考虑当相对应力系数梯度函数值变化1%时,应力梯度变化对裂纹的扩展无影响,并定义为特征距离reff,以此范围内平均应力去修正应力强度因子K;最后,以20Cr钢为研究对象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本文计算方法得到的应力强度因子为经典断裂学方法的1.22倍,主要原因是考虑了应力梯度的影响,裂纹尖端附近实际承受的应力增大,应力强度因子增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对传热管轴向导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考虑轴向导热时传热系数和冷凝侧换热系数的误差,以及传热管示同在考虑国导热影响时的差别,并得出了材质导热系数较小时忽略轴向导热影响所起误差增大的结论。为客观评价传热管的传热性能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铝合金轴心受压构件需要引入系数ηas来考虑截面不对称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大量数值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系数ηas的计算公式,可以作为设计计算的依据。提出了广义的稳定计算系数的概念,用以在确定铝合金轴心受压构件的屈曲抵抗力时考虑系数田.的影响,这样可与惯用设计方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在已有砌体受压承载力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考虑砌体偏心受压特点的应力—应变关系,利用平截面假定和平衡关系,并考虑砌体的局部受压,采用附加偏心距考虑纵向弯曲影响,建立了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该式能与偏心影响系数和纵向弯曲系数相协调,具有计算简单、概念清楚、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对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Randolph和Wroth方法计算2桩相互作用系数的基础上,考虑了桩的加筋与遮帘效应,对2桩间相互作用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的计算方法得到的群桩沉降量与已有模型桩基试验相比较,证实该法的求解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外啮合直齿渐开线插齿刀最大变位系数的传统计算方法复杂,精确度差,用CAD虽然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但计算结果不是最优值的缺点,根据影响齿顶厚因素辩证关系,选取齿数、最大变位系数为设计变量,用扩展的可变多面体法对最大变位系数,齿数进行优化设计,并得到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