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or a certain type of transonic axial fan, the flow field of a fan rotor with splitter blade was compu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 shape of the rotor was modifi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ircumferential distributions concerning the splitter cascades upon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were investigated. The studies show that the optimum splitter cascade is not very close to the suction side of main blade. The load between the main blade and the splitter blade can be soundly distributed in terms of the adjustment of circumferential position of the splitter blade. The best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can be successfully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optimum shape of the expanding fluid channel reasonably formed by the splitter blade and the main blade.  相似文献   

2.
不同分流比下风扇/压气机组合体性能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存在内、外涵道的风扇/压气机组合体性能预估进行了研究,其思路是将基元叶片法+附面层修正+分流环效应三有效地耦合在一起,既能较准确的考虑因气体的粘性影响而引起的堵塞,又可将分流环周围的流场效应在子午流面的计算中体现出来,所研究的具有任意分流比的内扇/高压压气机气动性能预估程序,算例验证对比得到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失为风扇/压气机性能分析的有效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3.
风扇级负荷对其进口总压畸变响应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同转子级负荷下的风扇压气机叶排实验特性,应用畸变传递的矩阵分析模型,对不同级负荷下的风扇压气机转子叶排、静子叶排的容进口总压畸变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初步建立了级负荷对总压畸变及其沿轴流压气机叶排衰减特性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提高转子级负荷在设计工况附近能有效提高转子叶排容总压畸变能力,但在接近失速工况下其容总压畸变能力明显降低;不同转子负荷下其后静子叶排容畸变特性存在明显差异,这对合理选择风扇压气机设计级负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基于内部流场分析的小型轴流风扇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孤立叶型设计法、CFD技术、遗传算法等理论,运用自编软件对某一轴流风扇轮毂比参数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优化目标为风扇流量。对比分析优化前后风扇内部流场,如风扇的静特性、叶片表面静压分布、子午面涡量分布等信息。由此验证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并总结轮毂比参数对此风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风扇叶片和轮毂表面减小了因涡流带来的能量损失,但叶顶间隙处的涡流增大,能量损失略有增大;在不同流量下,优化后风扇静压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后风扇的出口速度均比优化前大幅提高;风扇在额定工况下性能、静特性及内部流场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轴流压气机转子新叶型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发展高性能轴流式叶轮机械叶片定制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适于跨音速范围应用的轴流压气机转子叶型数值优化设计方法。并应用该系统对进口马赫数0.918的转子叶栅进行了设计及气动性能分析,通过与国外设计的同类叶栅的设计结果及风洞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所用方法的有效性及精度。对比研究表明:采用本方法设计的叶栅具有低损失,宽稳定工作范围等优点。该项技术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齿形尾缘小型轴流风扇的气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型轴流风扇是计算机散热的主要部件,其通风量和噪声等会直接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和寿命,散热风扇的高性能和低噪声已成为计算机配置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设计了一种尾缘齿形化小型轴流风扇,该风扇齿形从叶根到叶顶由密到疏分布.并用流体力学软件对尾缘齿形化小型轴流风扇进行静态特性和声学性能模拟,对其进行流场和气动声学分析.结果表明:尾缘齿形化后对小型轴流风扇的静态特性基本没有影响,但在大流量下,效率比原型风扇低;对叶顶间隙和出口区某点的噪声监测发现叶顶间隙处的噪声基本没有变化,而出口区的噪声降低很多;尾缘齿形化后的转子表面的声功率级比原型风扇低,且低声功率级的区域比原型风扇大.  相似文献   

7.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erodynamic design of a small transonic fan by 3D viscous RNS solver combined with genetic algorithms.The aerodynamic design system based on the 3D viscous RNS solver reduces the dependency on the design experience for designers.Furthermore the optimum with genetic algorithm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transonic fan performance as a part of the design system.The design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ransonic fan designed by this method reaches the design requirement even with more efficiency value.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满足设计要求的微型风扇,基于响应面优化方法,采用CFX模拟平台,运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轴流风扇进行偏向小流量优化设计,得到合适的子午加速斜流风扇复合结构,并对该风扇的流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流量处,该斜流风扇比原轴流风扇出口静压提高了9%,叶轮轴向长度缩短30%;该风扇出口静压曲线比较平滑,变流量性能好;高效率区域在设计流量附近;由于存在斜流和子午加速斜流的复合结构,叶片表面静压分布具有明显的前后分段情况。  相似文献   

9.
棱镜偏振分光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偏振分光棱镜来取代传统晶体偏振分光元件,可大大降低成本;选取光学玻璃基底的直角棱镜,在其表面交替镀制不同折射率的膜料,使光线在这些膜料上的入射角满足布儒斯特角,让P偏振光透过,S偏振光反射,从而实现偏振分光的目的;在K9基底的直角棱镜上镀制了单波长偏振分光膜,经仪器测定,偏振分光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的FTTH建设掀起了一个新的光网络建设热潮,在FTTH的工程设计和建设中,分光器的位置选择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它既关系到ODN网络诉建设成本,也关系到整个网络的运行维护成本。文章就分光器放置在不同位置时, 比较光纤用量,从而对其工程成本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在一、二级分光条件下,分光器的最佳放置位置。  相似文献   

11.
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1、2炉,每台锅炉配备两台静叶可调子午加速轴流式引风机。投产后一直存在引风机运行效率偏低,能耗较高等问题。2008年小修期间对祚2炉引风机进行了改造。改造后试验表明,引风机效率提高了15%-20%,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附面层吹吸气对跨音速叶栅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数值模拟了某跨音速叶栅超音速区后附面层分别进行抽气和吹气对叶栅通道流道中超音速区位置、范围及压缩波强度的变化以及总压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抽气与吹气都能有效改善流道中附面层分离状况,但相比于吹气,抽气会使超音速区域向后大大扩展,使流场中出现激波,造成激波损失,从而导致整个流道中总压损失增加。这表明文中跨音速叶栅中使用抽气的方式消除附面层分离比吹气所造成的总压损失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厂风机管道系统需要扩容改造的工程实际需要,以G4-73№8D型风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叶轮内加装短叶片的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叶轮加装短叶片前后的对比实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叶轮加装短叶片后,其内部流场趋于均匀、射流—尾流得到改善;风机在48%负荷以上时,全压平均提高约5.9%,而噪声几乎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摄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仪器精度要求不断增加,对元器件的技术要求也相应提高。标准光源作为摄像模块感光器中的重要组成系统,其中利用薄膜技术改变不同亮度、色度的标准光源就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标准光源中对分光膜的技术要求,研制出450-650nm波段中性分光的分光膜。经反复试验,解决了不同亮度的系列分光膜的设计与制备问题,各膜层蒸镀工艺参数差异问题。最终研制出较为理想的高附着力、稳定的分光膜,并同时满足摄像模块可见波段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国内市场普遍缺乏高效ADSL话音分离器测试仪的现状.在分析ADSL话音分离器的基本构造和测试原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高速、高精度电子器件和嵌入式技术,研制一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能快速、批量、准确测试ADSL话音分离器多种性能参数的测试仪.测试检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测试仪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压气机弦向缝隙叶栅的气体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高负荷轴流式压气机弦向缝隙叶栅提出了确定弦向缝隙位置的数学模型 ,并给出了弦向缝隙叶栅流场计算的方法 ,作为分析这种叶栅气动性能的基础。风洞吹风试验表明了本模型的正确性及弦向缝隙叶栅对轴流式压气机气动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线结构的等离子体分束器。该分束器由3条直纳米线和1条环形纳米线组成,具有1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在输入端注入圆偏振光,所激发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沿纳米线向前传播。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了分束器两端光强度的辐射比值,结果表明,2个输出端的光强度之比受输入端与输出端及2个输出端之间夹角的调控效果较为明显。可以改变输出端与输入端的夹角,或者2个输出端之间的夹角来调节2个输出端的光强度之比。通过对结构参数的优化,在通信波长1310nm和1550nm实现了分束比可宽范围调整的等离子体分束器。这些特性显示了在未来光子器件集成和传感设备中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多相混输泵动叶轮流道内含气率的分布规律,基于标准k-ε湍流模型,以空气和纯水作为两相介质,采用Fluent软件在进口含气率为30%的工况下对泵内两相流态进行模拟,分析不同叶高下的气相分布特性。研究表明:在首级动叶轮叶片压力面轮毂附近的气相体积分数最大,而在次级和末级动叶轮叶片压力面上的气相体积分数基本相同;在不同压缩级动叶轮0.5倍叶高处,从动叶轮进口到出口,首级动叶轮叶片吸力面上的气相体积分数比次级和末级大;从轮毂到轮缘首级动叶轮叶片压力面上的气相体积分数与次级和末级动叶轮叶片压力面上的气相体积分数的差值逐渐减小,而在吸力面却逐渐增加。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提高多相混输泵输送效率及运行稳定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增加对轴向倾斜槽处理机匣扩稳机理的认识,文章以一跨音风扇级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处理槽不同轴向位置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文中设计的两轴向倾斜槽机匣槽的结构相同,槽长均为50%叶片弦长.机匣1的处理槽相对叶片前移,与叶片的轴向重合度为30%叶片弦长;机匣2的处理槽相对位置后移,与叶片的轴向重合度为50%叶片弦长.95%和70%2个设计转速下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机匣2的扩稳效果好于机匣1,但同时效率损失也略大于机匣1.文章研究结果显示,当处理槽的在轴向上同时跨越了激波与叶顶泄露涡的发生位置时,处理机匣的扩稳效果较好.在70%设计转速下,文中数值模拟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认识的现象,即:轴向倾斜槽处理机匣不但有效实现了扩稳,同时还提高了原型风扇级的压比和效率.文中从95%和70%转速下流场的不同特征出发,分析了该现象发生的原因.该结果对同类跨音风扇或压气机的机匣处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e impact of boundary layer suction on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high-turning compressor cascade was numerically simulated and discussed.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curved and a straight cascade with and without boundary layer suction were comparatively studied at several suction flow ra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undary layer suction dramatically improved the flow behavior within the flow passage. Moreover, higher loading over the whole blade height, lower total pressure loss, and higher passage throughflow were achieved with a relatively small amount of boundary layer removal. The integration of curved blade and boundary layer suction contributed to better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than the cascades with only curved blade or boundary layer suction used, and the more favorable effect resulted from the weakening of the three dimensional effects of the boundary layer close to the endwa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