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硝酸氧化法对活性炭进行改性,考察改性前后活性炭对水体双酚A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改性前活性炭(AC)对双酚A的平衡吸附量约为3.72mg/g,而改性后活性炭(MAC)的平衡吸附量增大到5.78mg/g左右;分析活性炭的孔面结构,发现MAC的比表面积虽然有所降低,但孔容增大,平均孔径由改性前的1.87nm增大到2.01nm,说明改性扩孔的活性炭更利于对双酚A的吸附;吸附动力学分析表明,活性炭对双酚A的吸附是由内、外扩散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氧化改性活性炭来处理染料废水,通过Boehmd官能团滴定法、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活性炭的含氧官能团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了改性活性炭在不同的投加量、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温度、溶液p H值等反应条件下对亚甲基蓝溶液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硝酸体积分数的增大,改性活性炭所含含氧官能团越多,孔结构越明显;当活性炭的投加量为0.5g,亚甲基蓝溶液的浓度为15 mg/L,时间为210 min时,吸附接近平衡,随着溶液p H的升高,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提高,最高可达88.3%。  相似文献   

3.
通过负载ZnCl_2对活性炭进行改性,考察了其对氨的平衡吸附量。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及N2物理吸附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总孔容显著下降,但其表面亲水基团含量有所增加。ZnCl_2改性明显提高了活性炭对氨的吸附能力,当ZnCl_2浓度为21%时,活性炭对氨的吸附性能最佳,其平衡吸附量为131.2 mg/g,约为未改性活性炭的4.88倍。  相似文献   

4.
采用硝酸镧对文冠果活性炭进行改性,利用扫描电镜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活性炭进行表征,考察了Hg(2+)初始浓度、吸附温度、时间对吸附的影响,并研究了吸附过程的吸附等温线、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性。研究表明,当50 mL Hg(2+)初始浓度、吸附温度、时间对吸附的影响,并研究了吸附过程的吸附等温线、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性。研究表明,当50 mL Hg(2+)溶液初始浓度为250 mg/L,吸附时间为150 min,温度为35℃,改性文冠果活性炭添加量为1.0 g/L时,吸附量最大可达78.9 mg/g。硝酸镧改性文冠果活性炭吸附Hg(2+)溶液初始浓度为250 mg/L,吸附时间为150 min,温度为35℃,改性文冠果活性炭添加量为1.0 g/L时,吸附量最大可达78.9 mg/g。硝酸镧改性文冠果活性炭吸附Hg(2+)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及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吉布斯自由能ΔG(2+)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及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吉布斯自由能ΔGo<0、焓变ΔHo<0、焓变ΔHo<0、熵变ΔSo<0、熵变ΔSo<0,表明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5.
徐健  王辰  杨涛  王琪 《安徽化工》2018,(3):32-36
采用水热硝酸氧化法对活性炭表面基团进行处理,考查了硝酸浓度对活性炭的孔结构、表面含氧基团的影响,对催化剂进行了N_2物理吸附、NH_3-TPD、FTIR、TEM等表征,并评价Pd/AC催化剂催化甲酸分解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硝酸浓度的提高,活性炭上含氧基团增加,浓度过高会破坏活性炭孔结构,使负载Pd粒子尺寸有所增大,催化剂活性降低。当活性炭在硝酸浓度为1.0 mol·L~(-1),150℃下水热处理4h,负载Pd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在甲酸浓度为0.01 mol·L~(-1),90℃反应1 h情况下,甲酸分解率达到92.22%。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诺氟沙星吸附量为指标,采用硝酸改性和高温热处理两种改性活性炭对诺氟沙星进行吸附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对诺氟沙星的吸附主要发生在中孔,中孔孔容和中孔比表面积是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同时活性炭表面碱性基团量越多,吸附效果越好。硝酸改性不利于活性炭对诺氟沙星的吸附;高温热处理则有利于活性炭的吸附。  相似文献   

7.
研究探讨了微波辅助硝酸氧化改性对黄麻活性炭纤维(ACF)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对Pb(Ⅱ)吸附动力学等温线研究。正交试验显示最佳改性条件为:硝酸浓度9mol/L,改性温度140℃,改性时间15min,微波功率800W。采用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以及Boehm滴定表征了改性前后活性炭纤维的物理化学系特征,说明改性后黄麻活性炭纤维微孔比表面积占比增大、表面官能团增加。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线,改性后最大吸附量由72. 28mg/g增加到192. 64mg/g。吸附过程受颗粒内扩散和膜扩散过程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硝酸对文冠果活性炭进行氧化改性,探讨了Ca(2+)溶液初始浓度、吸附温度、时间、pH值对Ca(2+)溶液初始浓度、吸附温度、时间、pH值对Ca(2+)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初步探讨了吸附机理。实验表明,当Ca(2+)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初步探讨了吸附机理。实验表明,当Ca(2+)的初始浓度为500 mg/L,吸附温度为40℃,吸附时间为120 min,pH值为2时,吸附量最大,可达285.9 mg/g。硝酸改性文冠果活性炭吸附Ca(2+)的初始浓度为500 mg/L,吸附温度为40℃,吸附时间为120 min,pH值为2时,吸附量最大,可达285.9 mg/g。硝酸改性文冠果活性炭吸附Ca(2+)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吉布斯自由能ΔG°<0、焓变ΔH°<0、熵变ΔS°<0,表明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3种多孔碳材料C-1、C-2和C-3对双酚A进行静态吸附实验,选用具有集中介孔分布、比表面积较大的C-3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对双酚A进行吸附。结果表明,当双酚A初始质量浓度为60 mg/L、温度为30℃时,C-3对双酚A的饱和吸附量达到279.4 mg/g。在相同条件、等电点附近,C-3对双酚A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47.4%,饱和吸附量达到284.5 mg/g。C-3对双酚A的吸附遵循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颗粒活性炭进行改性。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氮吸附脱附法对改性活性炭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用单一变量法研究了CTAB的质量浓度和初始pH值对CTAB活性炭改性的影响,研究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苯酚初始质量浓度、苯酚pH、CTAB改性活性炭投加量等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得到了最佳吸附条件为:以质量浓度为2g/L的CTAB改性活性炭为吸附剂,CTAB改性活性炭投加量为7g/L、吸附温度为35℃、吸附时间为90min、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200mg/L、初始pH=6时,苯酚去除率达到94.76%,CTAB改性活性炭的吸附量为27.07mg/g。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CTAB改性活性炭对水中苯酚的等温吸附过程,通过Langmuir模型计算得到吸附剂对苯酚的最大单位吸附量为72.62mg/g。CTAB改性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1.
The quantative analysis for lint on cotton-seed is successful in the laboratory, in that reproducible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The percentage of lint found cannot be translated to reliable predictions of actual yield values because of the effect on delinting efficiency of variations in seed size and shape, and the proportionate distribution of long and short fibers. Analysis for residual lint on delinted seed does not indicate the cellulose content of second cut linters.  相似文献   

12.
Mesoporous silica was synthesized through the solution-combustion process followed by etching with aqueous solution of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 Combustion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FTIR, SEM, TEM, HRTEM, and BET analysis. After etching, the specific surface, mean pore size, and volume of porous space in silica increased up to 390 m2/g, 15 nm, and 1.6 cm3/g, respectively. The synthesized mesoporous silica exhibited good performance in the tests on elimination of methylene blue from aqueous solution.  相似文献   

13.
14.
15.
邱丽华 《煤化工》2006,34(2):42-43
介绍了氨吸收制冷工艺和压缩制冷工艺,并进行了两种工艺的比较,大型煤气化和液化生产企业中采用氨吸收制冷工艺,既回收了余热,又节省了电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17.
用计算机辅助 ,在两组不同溶剂系统中用两次展开技术与计算机扫描技术相结合来优化展开条件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张勇 《安徽化工》2012,38(5):38-39
以3,4-二氯苯腈为起始原料,通过分步氟化,实现了高收率制备3,4-二氟苯腈的方法。相比于先前的报道,本工艺不仅收率提高,同时有效地控制了体系焦化、聚合、变黑等高温下不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辛醇取代的MoCl5和Al(i-Bu)3催化丁二烯在硅藻土微孔中进行原位聚合,再用此聚丁二烯同丁苯橡胶(SBR)共混。结果表明,反应具有较好的活性,聚丁二烯能够很好地包覆硅藻土,改善了硅藻土和SBR基体的相容性,提高了硅藻土与SBR共混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马密霞  秦宁  闵清  胡文祥 《化工学报》2019,70(Z1):124-129
建立了花生芽和葡萄籽微波超声波联用提取白黎芦醇及其苷的HPLC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测定,色谱柱为迪马C18, 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06 nm,进样量为20 μl。白黎芦醇在0.343~15.15×103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 = 0.9967;白藜芦醇苷在110.712~1774.23×103 μg /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 = 0.9993。该方法检测快速、简便、重现性好,适用于花生芽和葡萄籽中白藜芦醇及其苷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