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油砂,作为一种新发现的、重要的非常规能源,在世界分布广泛,储量巨大,而且油砂中的稠油含量较高,势必会成为石油的一种重要补充能源。油砂资源在世界分布范围广泛,储量巨大。开发油砂中的油砂油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石油资源紧缺的紧张局势。近些年,针对油砂的开采分离及其油砂油应用的技术研究不断深入。文章主要介绍了油砂的性质组成、分布概况、开采方法、分离方法,油砂油的性质及其主要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2.
孙锡博  孙林  潘一 《当代化工》2013,(12):1722-1725,1732
油砂属非常规能源,其储量较大,与传统石油能源相比其开采成本较高,随着石油资源争夺日益激烈,油砂开采与分离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大多数油田对油砂采用溶剂萃取法、热解干馏法、水剂处理等技术进行分离。介绍了近年来国内油砂萃取技术研究现状,包括有机溶剂萃取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油砂分离剂萃取法,汽提萃取法,离子液体萃取法,无机热碱水提取法,水洗分离油砂法,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并对油砂萃取技术今后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油砂资源作为一种储量巨大的非常规石油资源,其开采方法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石油企业的重视。文中对目前世界上油砂工业常用的露天开采方法和就地处理方法的机理、方法以及目前形成的主要开采思路作了简要地介绍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得出将来的油砂工业的开采将会以就地开采方法为主导。最后分析了制约油砂工业发展的几个因素:早期投资成本、水、天然气的价格、环保的要求、炼厂的限制等。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类最宝贵的资源,石油在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一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天然气、煤炭等相比,石油的可开采时间最短。因此,加拿大油砂等非常规石油资源作为石油有效的补充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与中东原油等常规原油相比,加拿大油砂是使用性能极差的原油,从加拿大油砂提取的油砂沥青流动性非常差,很难通过管道输送的方法运输到炼油厂,因此其利用受到很大的限制。针对这一情况,研究人员利用超临界水进行了降低超重质油粘度,改善其流动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可为利用加拿大油砂等非常规石油资源、保障未来能源安全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非常规石油资源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若平 《当代化工》2006,35(3):145-148,165
评述了世界非常规石油资源(油砂和重油)和利用,以及中国非常规石油资源(重油一油页岩和油砂)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油砂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的非常规石油资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对于油砂的加工利用,其前提就是油砂沥青的分离,因此对其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油砂的组成及分类,然后着重对几种主要油砂分离技术(热水洗法、有机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法、离子液体萃取法和热解干馏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汇总,并详细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分离流程。其中,热水洗法、有机溶剂萃取法和热解干馏法是目前研究相对成熟的3种方法,而其他方法虽然分离效果相对高,但是对工艺条件和设备的要求较高,导致较高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因此还需要对这些油砂沥青分离工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满足工业化应用的要求。最后,对油砂沥青分离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油砂--一种新的替代能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莉 《当代石油石化》2005,13(12):28-30
油砂是一种非常规石油资源,其储量较大,但由于性质特殊、开采加工工艺不同,与传统石油相比开采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国际石油资源争夺日益激烈,国际油价不断攀升,油砂开采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油砂及其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油砂的性质以及目前油砂的分布及储量,阐述了油砂的开采方法及油砂的分离方法。并且对油砂分离过程中所涉及的分离理论作以详细说明,主要涉及降低界面张力、乳化作用及流动、润湿性的改变和刚性界面膜等原理。介绍了应用于目前油砂分离的方法,对各个分离方法的应用原理给予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9.
油砂又称沥青砂,由沥青、水、砂砾组成,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石油资源,其分离技术引起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文章采用热碱水洗的方法对新疆风城油砂分离,探讨了碱质量分数、温度、分离时间、液固比、碱液循环使用等因素对油砂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碱浓度1.5 wt.%,液固比2∶1,温度90℃,搅拌速度110 r·min~(-1),加热时间60 min的条件下,油砂分离效果最佳,油砂洗油率可达到82.7%。  相似文献   

10.
干馏终温对油砂油化学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擎  戈建新  贾春霞  许晓飞  刘洪鹏 《化工学报》2013,64(11):4216-4222
引言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和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油砂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中的一种,因其储量丰富、开采成本不断降低而越来越受到资源需求者的极大关注。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蕴藏油砂资源,主要油砂资源国有加拿大、俄罗斯、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和美国[1]。据统计,全球油砂可采资源量约为891×108 t,占世界油气资源可采总量的32%[2]。油砂又称沥青砂或焦油砂,是一种含有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石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原油开采力度的加大,国内外原油重质化、劣质化趋势日益加剧,原油加工难度增大。尤其是随着所开采原油含盐含水量的增加,给原油的加工和利用带来一定的危害,炼油业迫切需要提高原油的脱盐脱水效率,提高原油的预处理效果。本文在介绍原油含盐含水危害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常用的原油脱盐脱水方法,如电化学法、沉降法、过滤法、微波辐射法、声化学法等等。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方法提取油茶籽油品质比较及电子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化学法对浸出法、冷榨法和超临界流体CO2提取法所制油茶籽油的主要感官和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利用电子鼻技术对不同提取方法所制油茶籽油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所制油茶籽油在多项理化指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超临界法所制油茶籽油的酸价、碘值与过氧化值均小于其他两种茶油,且其过氧化值与其他两种茶油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3种茶油的中性色泽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以冷榨法最低,浸出法最高;在脂肪酸组成和出油率方面,冷榨法所制的油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浸出法出油率最高;而皂化值的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差异不显著。电子鼻技术的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99.622%和99.999%,鉴别指数都为88,电子鼻技术能够对不同提取方法所制得的油茶籽油进行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13.
张明成 《合成纤维》2015,(10):10-12
为了找出影响锦纶6 FDY分纤母丝上染率和均染性的因素,通过在其它纺丝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只改变纺程湿度和上油方式,用原油上油、乳液上油和在乳液上油的同时进行纺丝甬道加湿3种方法生产锦纶6 FDY分纤母丝,并对所生产的样品进行染色。结果表明:纺丝甬道喷雾加湿的乳液上油锦纶6 FDY纺程吸水均匀,上染率高,均染性好;甬道无喷雾加湿的乳液上油锦纶6 FDY的均染性差;原油上油锦纶6 FDY的上染率低,均染性好。  相似文献   

14.
李元 《当代化工》2014,(6):1076-1078
利用同一成品油管道进行润滑油和柴油的顺序输送必然会造成混油,从而影响油品的质量及销售价格。对润滑油和柴油的混油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实例具体给出了混油量的计算方法,并总结了减少混油量的一般方法。列举了现有混油界面检测的技术,并对其原理及精确度进行进一步说明和对比。  相似文献   

15.
针对皂化法鉴定矿物油的不足,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仪,结合矿物油组成特点建立了大米中矿物油气相色谱指纹定性检测方法,通过比较大米提取物的色谱峰组成来对大米是否掺加矿物油进行定性,方法定性可靠直观,应用到大米的检测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油气回收吸附剂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吸收法、冷凝法、膜分离法等油气回收技术,重点论述了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对油气回收用活性炭吸附剂的研究开发进行了分析,综述了活性炭不同指标对油气吸附的影响。分析表明,开发高性能活性炭用于油气回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木本油料脂肪酸组成、提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本油料是我国传统工业油料,应用领域广泛,可作为优质的食用植物油的来源,也可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并且还被用于饲料添加剂和化妆品行业。木本油料中C12~C1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易被人体吸收,不同提取技术(压榨法、水酶法、超声波辅助法、浸出法等)对木本油料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较小。本文对橡胶籽油、核桃油、椰子油、山苍子核仁油、牡丹籽油、油茶籽油和棕榈油等7种木本油料的资源量、应用情况做了简单介绍,并综述了7种木本油料的脂肪酸组成及其提取纯化技术,重点介绍了木本油料中的中长碳链不饱和脂肪酸的提纯技术,并对提纯后的月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关冬  张霖宙  赵锁奇  徐春明 《化工学报》2022,73(10):4613-4624
重质油的稳定性关乎其开采、储运及加工过程安全。准确的重质油稳定性判定方法对重质油生产及加工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重质油稳定性的经验判定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理论层面建立重质油稳定性的判定方法将提高重质油稳定性的预测准确度,本文基于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DPD)模拟了不同重质油体系分子的微观聚集态。模拟结果表明,重质油体系的沥青质聚集率与胶体不稳定指数(C.I.I.)及稳定性判定图的判定结果吻合,验证了模拟体系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基于DPD模拟结果对C.I.I.及稳定性判定图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改进的稳定性判定图用于重油稳定的快速判定。提出的重质油稳定性判定方法有望用于实际工业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