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红外线直接加热式陶瓷电暖锅,已由浙江省温岭轻化工业公司研制成功。该产品不用电热管而巧妙地将金属受热体与陶瓷锅体结合在一起,成功地解决了陶瓷部件在直接加热过程中的热稳定性,同时使用时十分方便。它的加热部分可制成平底式和圆管式二种,其容量为1.25~1.5公斤,消耗功率为250W,可将锅内之食物保持在75℃  相似文献   

2.
一种单端碳纤维电热管,包括石英管壳、碳纤维束、支撑体和电极,在支撑体上平行缠绕一组或一组以上碳纤维束,各组碳纤维束的一端与一个电极共接,另一端分别与各相应电极连接,所有电极从支撑体的同一端引出,石英管壳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各电极夹封固定。本电热管可方便地实现多组功率组合,以满足不同需要,电极单端引出,接线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小化肥工业使用电热管加热器(以下简称电热管)进行触媒升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又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小硫酸工业中,自行设计制作了一套电热管,在我县磷肥厂安装试用,砍掉了原有的一台258千瓦硅碳棒电炉和一台柴油加热炉。通过三个多月的生产实践证明,用电热管加热钒触媒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硫酸生产中,使用电热管对钒触媒进行升温,与当前常用的电热炉和柴油炉相比,具有造价低、耗能少、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相似文献   

4.
本厂专业生产钛电热器、不锈钢电热器和钛篮及钛制品。 钛电热管、不锈钢电热管主要参数(特殊规格可订造)  相似文献   

5.
《无机盐工业》2006,38(7):13-13
一种多孔纳米氧化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氧化锌材料为纳米颗粒组成的多孔片状结构,氧化锌颗粒和孔洞在100nm以下,分布均匀。其制备方法是将普通微米颗粒氧化锌粉末与三氯甲烷一起放入不锈钢高压釜中,密封高压釜,然后将其放入高温炉中加热到t≥200℃,同时高压釜中三氯甲烷蒸气产生的压强达到≥2.5MPa,保持t≥200℃和2.5MPa3h以上。最后将粉末样品取出,在t≥500℃空气环境中退火3h以上。得到多孔纳米氧化锌粉末样品。  相似文献   

6.
采用铝硅含量分别为189.65和51.08 mg/L的铬酸钠配制溶液,通过常压和高压反应脱除杂质微量铝硅. 常压下加入偏铝酸钠调节体系铝硅元素比为6,无需CaO添加剂,60℃下反应40 min,几乎可完全脱除杂质硅;在高压釜中通过调节CO2压力为0.4 MPa,60℃下反应20 min,几乎能完全脱除杂质铝. 化学纯铬酸钠脱除铝硅杂质后能达到分析纯级别. 高压釜内脱铝的同时铬酸钠发生碳化反应,溶液pH值随反应进行逐渐降低,趋于稳定,显示碳化反应近于平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的电加热器结构既可以减少一件容器端法兰,而且电热管拆卸更换更方便,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密封可靠性。这种结构既经济又合理,可供设计者和用户选用。  相似文献   

8.
1 前言 近十年时间来,用过电脑的人们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电脑新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之快,令人目不暇接。所有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电脑操作系统软件视窗(视窗)尤其是视窗95(Windows 95)的推出,与以往的MS-DOS系统相比,它建立了一个更开发、功能更强大、界面更友好、使用更方便的操作"平台",随之而来的众多软件产品在此平台上纷涌而出,电脑操作进一步简单化,使得非电脑专业的人士可以非常方便地享受电脑科技带来的进步。显然高科技的电脑今天能象普通家电一样进入社会的各个层次和平民百姓家庭,微软公司开发的先进、友好、强大的视窗"平台"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的电加热器结构既可以一件容器端法兰,而且电热管拆卸更换更方便,同时还具有较镐的密封可靠性。这种结构既经济又合理,可供设计着者和用户选用。  相似文献   

10.
研发了一种十一辊碳纤维原丝干燥致密化电加热装置。其主要结构包括保温箱链轮机构、进丝口、出丝口、加热辊、保温箱体、保温箱盖、机架、变送器连接板、集电环、齿轮、齿轮箱体、主轴、电加热管、加热辊辊筒、导热铝、端盖、接线环、隔热胶木、温度变送器、电热管孔、电热管、热电阻、散热孔、热电阻孔、可调出气孔、伺服电机、减速机和配重锤组成。结果表明,该装置保证了干燥致密化温度均匀、稳定和有效,具有操作方便、系统压力稳定、能耗小、干扰少、维护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对管网叠压供水设备准入条件及其组件气压罐、稳流罐、倒流防止器进行探讨,认为系统中是否要设置气压罐应根据计算分析而定。当供水管网正常运行,设备进水管的补水能力大于系统的设计流量时,可不设置稳流罐;叠压供水设备直接由市政管网吸水为住宅小区、公共建筑增压时,水泵前应安装低阻力倒流防止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蒸氨系统生产现状,针对现行工艺存在塔阻、焦油、碱液浓度波动大以及氨水分缩器温度无法自动控制等问题,通过采取拆除进料层塔板泡罩,加高剩余氨水槽的抽出管道,加碱混合器由螺旋式改为隔板式,增加加碱备用管道,实现温度自动控制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南堡35-2油田属于高粘重质油油田,油田CEP平台处理B平台热采井采出液的难度大。含油污水进入净化水缓冲罐后,造成顶部浮油聚集、底部沉积污泥。目前净化水缓冲罐内没有底部排污管线,只有固定式单管收油装置,且操作复杂,排油效率低。由于收油及排污不彻底,净化水缓冲罐净化水含油基本上比核桃壳滤器出口含油高4~7ppm。因此,需要对净化水缓冲罐内增加浮动式收油装置和底部排污管线,来达到提高注水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A-A-O法处理焦化废水的技术改进及工艺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原有A-A-O废水处理系统进行改进:预处理部分在2个事故水池间搭建虹吸桥管,以提高其利用率;污泥回流系统改液下泵为液上泵,并将其与二沉池回流管连接,确保污泥回流系统正常运行;缺氧池加装压缩空气吹扫及充氧管,保证好氧池进水并通过对进水水质和工艺控制,使A-A-O处理系统的出水达国家二类一级排放标准,全部回用于熄焦用水。改进后的A-A-O处理工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5.
供水增压泵站改造的优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一体化供水布局中,中途增压泵站对保证乡镇供水管网的水压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多数供水增压泵站采用传统水池增压方式,上游进水管网余压难以充分利用,运行成本较高。基于水池增压改造的余压利用系统为水池和管道联合增压方式,在下游用水量低时,可使水流不经水池,直接由管道泵输水;在用水高峰期,可以通过切换到水池泵运行,以满足用户的高用水量和水压需求。借助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和遗传算法,以供水能耗最低为目标函数,得到管道泵和水池泵的最佳运行方案。该方案根据不同的用水流量和市政管网压力值,合理切换管道泵和水池泵,计算及工程实践结果显示优化增压方式后能耗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空气复合热源热泵热水系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光伏发电效率较低和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复合蒸发器,将平板微热管阵列太阳能光伏光热(PV/T)集热器与空气源热泵相结合,组成新型太阳能-空气复合热源热泵热水系统。并对该热水系统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水箱水温、吸排气压力、压缩机功率和性能等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分别为5、10和15℃的条件下,热泵加热73 L水,水温从15℃加热到50℃时,双热源运行工况的加热时间比单空气热源运行工况依次缩短了5.14%、10.29%和11.38%, COP依次提高了5.99%、9.28%和11.96%。  相似文献   

17.
徐志岳  惠虎 《化工学报》2015,66(Z2):354-359
低温管道系统结构复杂,在工作时承受内压、温差及重力载荷,且承载时系统内各部件又相互影响和制约,采用传统材料力学或结构力学很难分析该系统内各部件应力情况。应用ANSYS软件对某液化天然气储罐的顶部进液管进行了结构强度分析,分析得到了顶部进液管在承受内压、自身重力以及温差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基于此对进液管的布置进行结构调整。研究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进液管道最大主应力小于原设计进液管最大主应力的1/6,极大地保证了储罐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石油化工储罐设置固定式冷却水系统,其冷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储罐的安全.某石油化工储运库的储罐加强圈下面没有设置冷却喷水环管,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增设导流设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导流设施改造方案,经过改造后,该项目顺利通过了当地主管部门验收.  相似文献   

19.
刘聪 《净水技术》2020,39(2):91-97
针对江苏某石油炼化企业高含酚废水不达标问题,通过色谱分析了挥发酚的构成,发现进水中主要成分及含量(质量比)为苯酚60%、间甲基苯酚20%、邻甲基苯酚19%。因厂区用地紧张,选用芬顿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挥发酚98.9%以上的去除。在调试过程中通过将沉淀池进水管上移到水面以上,并按非满流运行,解决了调碱槽出水泡沫造成沉淀池进水管气阻,引起调碱槽水面升高漫出的问题。有机硅消泡剂的微量投加解决了芬顿主反应塔泡沫逸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单通管桨搅拌槽和双通管搅拌槽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考察了流体在在单通管和双通管搅拌槽内宏观流动场的效果。研究发现,流体在双通管内部流场流动效果好。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出,通气式搅拌槽开两个孔比开一个孔效果好.这对搅拌槽的优化设计和_丁业放大效应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