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冷昊  王青青  李书静  黄战卫 《辽宁化工》2011,40(4):380-382,416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是进行油藏描述时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对特低渗油田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某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三个方面的分析研究,对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跃进二号油田为陆源碎屑岩为储集空间的油田,近年开发过程暴露出油田地下油水分布错综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等问题,对储层地质特征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依据岩石薄片进行储层微观非均质特征分析,包括对岩矿非均质、成岩非均质性、孔喉结构非均质性,并从断层影响、沉积微相、成岩作用三个方面分析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长7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龙  李明 《辽宁化工》2011,40(7):753-755
鄂尔多斯盆地XX油田长7储层为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相控制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为了揭示长7储层宏观非均质性,本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区内储层层内韵律性、层间差异性和平面上砂体连续性进行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XX油田长7层段平面非均质性较强,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层内非均质性以强非均质性为主。  相似文献   

4.
随着油田开发的逐步深入,易驱动油气已基本开采殆尽。藏留在储层中的难于驱动油气主要受控于储层的非均质性。伴随着油田开发的新方法和新认识以及非常规归油气藏的研究,对于油田的非均质性研究也逐渐深入,本文就以往的文献中关于储层非均质性做一个回顾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渤中34—1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地下油气水运动以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同时是认识油藏的基础。本文应用多种方法对渤中34—1油田储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指出该油藏储层平面、层间以及层内都存在着很严重的非均质性,对油田合理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安塞油田M区块的非均质性具有从均质到非均质的渐变性,为了提高油藏水驱效果,从油田开发的角度,研究了不同非均质性储层下的递减率、开发技术政策,得出了不同非均质下油田开发中应采取不同的对策,从而提高水驱效果。  相似文献   

7.
储层的非均质性包括宏观非均质性和微观非均质性,以及平面和层间、层内非均质性。通过非均质性研究可以揭示储层的物性、含油性的具体分布特征,为合理开发油田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以羊二庄油田的庄一断块为基础,根据岩芯化验分析资料确定油藏的沉积相特征和微观非均质特征,并分析其对生产的影响,说明了非均质特征研究对油藏开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双河油田核三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河油田目前己经进入中高含水期和产量递减阶段,大量可动原油采不出来的问题,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双河油田的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统计学方法较实用,直观,操作简便等特点,并且能定量地研究储层非均质程度。得出双河油田存在较严重的层内非均质性和层间非均质性,具有中等程度的平面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9.
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油层剖面的动用程度 ,从而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对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研究 ,往往停留在仅仅依靠取心井分析资料而建立的概念模型上。本文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测井解释储层参数结果 ,将非均质性概念模型发展到预测模型 ,分区块、分开发层系、分砂层组计算了反映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参数 ,分析了研究区各区块、各开发层系、各砂组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合长岩心多油层水驱油室内试验、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了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率和油田生产的影响 ,提出了提高油层剖面动用程度 ,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明寨油田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油层剖面的动用程度 ,从而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对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研究 ,往往停留在仅仅依靠取心井分析资料而建立的概念模型上。本文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测井解释储层参数结果 ,将非均质性概念模型发展到预测模型 ,分区块、分开发层系、分砂层组计算了反映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参数 ,分析了研究区各区块、各开发层系、各砂组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合长岩心多油层水驱油室内试验、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了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率和油田生产的影响 ,提出了提高油层剖面动用程度 ,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油气储层非均质性会影响储层的非均质程度,决定储层质量的好坏,并直接影响到油田生产。本文研究英买力一哈拉哈塘地区油藏非均质性和成藏年代,为下一步的勘探开放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储层的测井二次解释资料,结合岩心分析资料,对红岗油田黑帝庙油藏的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为油田制定和调整开发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单层层数越多,层间非均质性越强。沿砂体延伸方向砂体连通性较好,非均质性较差,而垂直砂体延伸方向砂体连通性较差,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变化受沉积相控制。  相似文献   

13.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效果影响很大,本文利用岩心资料及测井资料二次解释,对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康1—4段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或半定量研究,得出了康村组储层在层内、层间和平面上的非均质变化特点,从而为该油田制定开发调整方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油气储层形成过程中因受到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的综合影响,无论在空间分布还是储层内部各个属性上都会存在极不均匀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储层非均质性。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水运移及油气采收率的重要因素。研究考虑非均质性的规模影响在储层开发生产中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渭北油田长3-长8储层为例,利用储层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对碎屑岩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做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镇北油田Z303井区延101油层组为例,选取砂体厚度、砂层密度、隔层密度、变异系数、突进系数、渗透率级差、均质系数7项储层参数建立储层非均质性评价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确定各口探井储层参数的相关度,计算储层非均质性综合评价指数。结果表明:储层非均质性分布特征与沉积相展布基本吻合。该方法原理简单易懂,且能够对储层非均质性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 3储层的非均质性从四个方面作了系统研究,本区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间溶蚀孔为主。孔吼组合以中孔隙,缩颈状、点状喉道为主。层内非均质性强。层内夹层多,层间渗透非均质性较弱,层间隔层分布较为稳定,油田开发中以层内矛盾为主,所以研究层内非均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很大影响。通过利用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渗透率等资料,对杨19区延9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定性或半定量的研究,分析认为该区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层间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都表现为较强。综合分析认为,引起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环境的变化。本次研究为改进研究区注采单元分布图提供了方向,更为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及调整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昌13-2油田低渗储层(珠江组一段3、4油组)主要发育海相临滨及滨外砂体,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侧井、岩心等数据对文昌13-2油田珠江组一段3、4油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临滨砂坝微相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较强,而滨外砂坝微相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较弱;3、4油组之间隔层厚度较厚,4油组内部隔层较薄;平面上3油组砂体分布非均质性较弱,4油组砂体分布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以濮城油田卫79块沙三下1-2储层的岩心资料为基础,从层内、层间、平面的宏观非均质性研究储层的特点,认为该储层层内非均质性水下分流河道强、前缘砂中等、远砂较弱,层间非均质性中等,平面非均质性中等偏弱。为下一步合理调整开发体系及注采系统,预测产能与生产动态,特别在油田开发后期,对研究油层的水淹程序、剩余油的分布及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2+3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 2 +3储层的非均质性从四个方面作了系统研究 ,本区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孔 ,粒内容蚀孔为主。孔吼组合以中孔隙 ,中细吼道为主。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层内夹层多 ,层间渗透非均质性较弱 ,层间隔层分布较为稳定 ,在油田开发生产中反映以层内矛盾为主 ,所以研究层内非均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