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基于相图法的W/O型微乳液体系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以正戊醇、正己醇和正庚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以正戊烷为油相,制备了油包水型(W/O)微乳液.用相图法分析了微乳液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计算了水核半径的大小,并考察了影响微乳液W/O区域范围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这几种微乳液体系在实验条件下能自发形成:微乳液的水核半径处于纳米量级,可作为制备纳米粒子的超微反应器;以TX-10为表面活性剂时,水核可以包容更多的水分子,微乳液的W/O区域较大;而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时,由于其极性头之间的空间和静电排斥作用强,微乳液的W/O区域最小;以硝酸镧溶液作为分散相时,微乳液的W/O区域变化较小;随着温度的升高,微乳液的W/O区域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2.
以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NPES)为对象,考察了助表面活性剂与复配表面活性剂对NPES形成微乳液体系的影响.通过比较微乳液区域(ME)在拟三元相图中所占比例,发现最优配比为m(NPES):m(DBSA)=1:1,m(复配表面活性剂):m(正丙醇)=1:3,此时形成微乳液区域面积最大,占57%;用电导率法与动态光散射(DLS)分析微乳液结构,结果表明,当w(H2O)>60%时,形成微乳液为O/W型,粒径为34 nm;该体系对温度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徐文萍  梁兵 《精细化工》2011,28(4):342-346,369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RfAA)、甲基丙烯酸(MAA)或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MA)为共聚单体,以亲氟-亲水-空间位阻的方式,合成了两种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RfAA-PEGMA-MAA)和P(RfAA-PEGMA-AMPS)。考察了它们对RfAA的乳化性能,探讨了单体种类、单体含量、引发剂用量以及链转移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聚合物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RfAA)∶n(MAA或AMPS)∶n(PEGMA)=5∶3∶2,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链转移剂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3%、2%时,所合成的两种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对RfAA均表现出了良好的乳化性能,它们的最低表面张力分别为56.3、49.1 mN/m,CMC均约为0.002 g/mL。  相似文献   

4.
含氟聚合物乳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含氟聚合物乳液的单体、乳化剂、引发剂及其助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含氟聚合物乳液的聚合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PVA作用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醇(PVA)为乳化剂,采用Fe2+-H2O2引发体系,以全氟烷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FM)、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丙烯酸羟乙酯(HEA)为主要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制得了阳离子含氟丙烯酸酯多元共聚物乳液。通过FTIR、1HNMR、透射电镜(TEM)、示差扫描量热(DSC)及接触角测试对共聚物结构、乳胶粒径及形态、乳胶膜表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乳液的粒子形态呈球形,单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90~100nm;随着共聚物中含氟单体质量分数的增加,乳胶膜的表面自由能显著降低;退火处理有助于含氟基团迁移到乳胶膜表面,乳胶膜表面自由能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6.
聚合工艺条件对含氟涂膜表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较高性价比的含氟乳液。FTIR光谱和DSC测试表明,含氟单体参与了聚合反应。运用KrussK12型动态表面能分析仪,测定聚合工艺中以不同用量的乳化剂、引发剂、含氟单体、N 羟甲基丙烯酰胺(N MA)在不同的单体滴加速度下合成的乳液涂膜对水和十六烷的接触角,结果表明,w(乳化剂)=3 5%、w(引发剂)=0 45%、w(N MA)=4%、聚合物中x(F)=14%时,乳液涂膜对水和十六烷的接触角较佳,对水的接触角达115°,涂膜表现出良好的表面性能。  相似文献   

7.
张达志  冷士良 《广州化工》2012,40(22):98-100
研究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界面相行为,考察了中间联接基团长度、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配比、醇链长和烷烃链长对相图的影响。结果表明:短链联接基团较易形成单相微乳液,表面活性剂用量较少且有较高的含水量;随着烷烃链长增加,形成O/W区域所需表面活性剂含量增加,且区域面积在逐渐减小;醇链长改变时,沿着油-(S+A)轴都能形成W/O型微乳液。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1种含有全氟壬烯基的单体,与其他单体聚合得到含氟共聚物乳液.全氟壬烯(Ⅰ)和烯丙基(p-羟甲基苯基)醚(Ⅱ),在催化剂存在下得到含氟单体p-全氟壬烯基氧基苯酚烯丙基醚(Ⅲ);以K2S2O8为引发剂,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Ⅲ为共聚单体,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带蓝色荧光的含氟乳液.用傅立叶...  相似文献   

9.
微乳液的微观结构与稳定理论(第二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微乳液的微观结构1.W/O型结构根据微乳液的假相模型(1),W/O型微乳液由油连续相、水核及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界面膜三相构成。W/O型微乳液微观结构示意图(2),见图1a。半径为Rw的水核内仅含水及少量溶于水的醇(助表  相似文献   

10.
以苯乙烯(St)和含氟单体(G04)为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和乙醇/水为混合溶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PS-F(含氟聚苯乙烯)微球;然后以苯丙乳液提供的附着力、PS-F微球提供的疏水性能,制备PS-F疏水涂层。结果表明:制备PS-F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是m(总单体)=m(St+含氟单体)=20 g且m(St):m(含氟单体)=18:2、w(AIBN)=1.5%、w(PVP)=7.5%、V(乙醇)=108 mL、V(H_2O)=72mL、反应温度70℃和反应时间10 h,此时PS-F微球的粒径为0.4~1.0μm;当w(PS-F微球)=60%时,疏水涂层的水接触角为130。左右;含氟单体含量和苯丙乳液含量对水接触角的影响不大,涂层疏水性能主要与PS-F微球大小、涂层表面粗糙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含全氟壬烯基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聚合反应。以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酰氯为原料,经酰胺化、酯化得到N-甲基-N-p-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酰胺基乙基丙烯酸酯(Ⅲ);确定了Ⅲ的较优合成工艺条件为:n(Ⅱ)∶n(丙烯酰氯)=1∶3,室温反应6 h,含氟单体Ⅲ的收率为75.0%;并将Ⅲ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在K2S2O8(KPS)存在下,通过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HNMR)、质谱(ESI-MS)等对含氟丙烯酸酯单体(Ⅲ)和聚合物乳胶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乳液的稳定性、Ⅲ的含量对聚合物膜上水接触角的影响。当含氟丙烯酸酯占单体总质量的20%时,水接触角为88.2°。  相似文献   

12.
以丙烯酰胺,全氟辛基磺酰氟为原料,三乙胺为催化剂,乙酸乙酯为溶剂合成含氟单体,并研究了其表面特性,表明其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在乳化剂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低于或接近于其CMC(胶束临界浓度值时,以此氟单体、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含氟丙烯酸酯三元共聚乳液。得到的乳液具有较好的稀释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加入氟单体后,乳胶膜的吸水性降低,乳胶膜的抗水性有了一定的改变。含氟聚合物较好的热稳定性。已为热分析结果证明。  相似文献   

13.
用Winsor相图研究了十二烷基磺酸钠(AS)/正丁醇/烷烃/N2Cl水溶液体系中相微乳液的相行为.结果表明,随醇浓度的增加,四元体系发生由水包油(O/W)型经中相微乳液(B.C.)到油包水(W/O)型微乳液的转变;表面活性荆浓度越大,得到的中相微乳液体积越大;形成中相微乳液时需要醇的量增加;中相微乳液形成和消失时对应的单位质量表面活性剂需要的醇量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本文研究了不同碳链长度的烷烃、脂肪醇和盐溶液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烷基聚葡糖苷(APG0810)/苯乙烯/水三元体系O/W微乳液中,选用水溶性K2S2O8作为引发剂,制得小粒径(46.6nm)、单分散(P=0.106<0.2)聚苯乙烯颗粒。着重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引发剂浓度以及无机盐浓度对产物粒径和多分散度的影响。最后得出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胶束数目增多,聚合所得颗粒粒径变小(44.3nm),单分散性变差;而随盐浓度的增加聚合物颗粒粒径变小(45.2nm),超过一定浓度时颗粒粒径有增大的趋势;随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聚合物粒径变小(41.2nm)。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m2)、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表面活性剂和氧化还原引发剂(NH4)2S2O8-NaHSO3等多种因素对CTAB(SDBS)/正戊醇/石油醚/水体系溶水量的影响,首次探明了以石油醚为油相的微乳液形成的较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对于CFAB微乳液体系,m2在0.6~2.5能形成微乳状液,而对于SDBS微乳液体系,m2仅在0.3~1.5能形成微乳状液;加入适量单体AA、AM和氧化还原引发剂(NH4)2S2O8-NaHSO3可以提高溶水量。  相似文献   

16.
W/O微乳液技术与纳米粒子的控制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W/O微乳液的形成机理、结构特征以及用W/O微乳液法合成纳米粒子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制备条件如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比值,反应物、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以及焙烧条件对纳米粒子特征的影响。指出应该加强对纳米粒子生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加强微乳液法与其它纳米粒子制备技术的耦合研究,并注意改善非极性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回收率以降低制备成本。  相似文献   

17.
涂料用含氟聚合物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氟聚合物乳液因具有优异的表面特性、耐候性和环境友好性,在高耐候涂料和特殊性能涂料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含氟聚合物乳液的制备用单体、乳化剂及制备方法。论述了含氟聚合物乳液涂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指出了含氟聚合物乳液的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聚氨酯-含氟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其表面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低表面自由能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乳胶膜,以2,2,3,4,4,4-六氟丁醇甲基丙烯酸酯(FA)、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在交联聚氨酯溶液(PU)中通过溶液聚合相转化法制得阳离子含氟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FPUA).通过FT-IR、TEM、粒径分析及接触角测试对聚合物结构、乳胶粒径及形态、乳胶膜表面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含氟丙烯酸酯的引入使聚氨酯-丙烯酸酯乳胶膜的表面自由能降低50%以上,常温固化的FPUA乳胶膜的表面自由能小于0.0172 J&#8226;m-2;该复合乳液的粒子形态呈球形,粒径约为220 nm.  相似文献   

19.
正201604002含氟种子聚合物的分散体及其水性涂料组合物的制备:JP2015 199 944[日本专利公开]/日本:Daikin Industries,Ltd.(Honjo,Yoshimi等).-2015.11.12.-26页.-2014/74 463(2014.03.31)题述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包括:(1)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聚合至少1种氟烯烃单体;(2)将氟聚物粒子与烯属不饱和单体在非反应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种子聚合反应。例如,将偏二氟乙烯  相似文献   

20.
溶液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在使用中会产生环境污染,近年来人们更加重视乳液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开发和应用,常采用的方法有2种:通过乳液聚合将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和其他烯类单体共聚,以及将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和其他乳液通过共混和偶联进行复配,本文对这2种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