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化工设计通讯》2017,(9):197-199
以浙江省某典型化工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园区内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VOCs排放情况及VOCs处理设施的详细调研,总结园区内企业VOCs排放特征,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对园区内主流VOCs治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为化工企业选择VOCs治理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污染物的源排放清单研究,是制定大气复合污染控制措施的基础。对我国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典型城市—武汉市VOCs人为源进行研究,收集活动水平数据,应用国内外排放因子研究成果及武汉市行业调研结果,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武汉市2015年分行业、分区域的人为源VOCs排放清单。结果表明:武汉市人为源VOCs排放量约为15.9808×104 t/a,其中,炼油石化行业与移动源行业排放的VOCs含量最高,分别占总VOCs排放量的27.2%和26.5%。钢铁行业、表面涂装行业、船舶制造、油品储运、电子元件排放量在工业过程源中相对较大,而溶剂使用源中、汽车维修、表面涂装为重点行业相对较大。在空间区域中,青山区与化工区VOCs排放量明显高于武汉市其它区域,占整个武汉市VOCs排放总量的55%。新洲区、江岸区、江夏区和东湖风景区排放量紧随其次,而洪山区、硚口区排放量最小。武汉市VOCs源清单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缺乏武汉市本地源排放因子的测试,以及估算过程中污染源和活动水平的类别划分不细所致。  相似文献   

3.
《江西化工》2021,37(5)
随着我国臭氧污染形势的加剧,对作为臭氧前体物的挥发性有机物的管控迫在眉睫。根据生态环境最新要求,“十四五”期间VOCs已取代SO2成为新的大气污染物减排指标,而化工园区作为VOCs排放重点源,加强对其VOCs排放管控,是实现“十四五”减排指标的重要手段。以江西省某典型化工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园区内涉VOCs企业原辅材料使用情况、VOCs治理设施现状的调查分析,从企业、园区及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三个层面对化工园区VOCs管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空气污染物特别是PM2.5和O3的重要前驱物,不仅对环境造成破坏,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我国是最大的焦炭生产国,2018年全国焦炭产量4.38亿t,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治理受到极大关注。经过近些年综合治理,污染物的治理已经从常规污染物逐渐过渡到非常规污染物,从有组织排放类(硫、氮化合物)污染治理过渡到无组织排放类(VOCs、NH3)治理。因此,焦化行业VOCs作为无组织排放类非常规污染物的典型代表,进行其排放特征与治理集成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详述了焦化生产过程中VOCs废气产生节点,指出化产回收和焦油加工是VOCs排放的重点工序;按产生原理和逸散形式对VOCs废气的排放方式进行了分类;进一步总结对比各工段的废气性质和排放总量计算方法,明确了焦化行业VOCs排放的四大特征:排放节点多、差异大、组分复杂、异味重。在研究排放特征的基础上,从有/无组织2方面,分析了各种治理技术在焦化行业应用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并给出选择污染控制最佳适用技术的依据;最后,以太钢焦化和陕西黑猫焦化VOCs治理技术为背景,介绍了2种VOCs治理技术在焦化厂的应用,同时深入分析了焦化行业VOCs排放特征,为制定基于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的焦化行业VOCs控制策略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煤化工涉及煤的气化、液化、炼焦以及低温干馏等化学工艺,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重点排放行业。随着我国VOCs减排的深入推进,煤化工VOCs废气的综合治理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分析煤化工行业VOCs排放源及其排放特征,以及主流VOCs治理技术的优缺点,给出具有针对性的VOCs治理技术选择建议。针对煤制气、煤制焦行业VOCs主要排放源和排放特征的不同,分别给出VOCs治理技术选择建议。通过总结技术研究进展和工业实际应用情况,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目前,煤化工行业VOCs排放核算的技术体系(如经验系数的补充与调整、排放系数本地化更新等)不完善,检测制度不健全,检测数据可信度不足,导致核算结果存在较大误差,严重影响VOCs的精细化管控。由于缺乏统一且规范的行业标准,通常参照的《石化行业VOCs污染工作指南》并不完全适用于煤化工行业。无组织排放VOCs污染防治应从源头控制VOCs泄漏,优化生产技术和改进工艺装备,加强推广气体泄漏与检测(LADR)技术。末端VOCs治理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性能、环境性能和经济性能:有回收价值的VOCs废气优先考虑回收技术,回收价值较低或没有回收价值的废气宜采用销毁技术;单一末端治理技术难以有效实现VOCs的减排控制,采用组合技术治理VOCs可以达到更高的净化效率,有效减少二次污染、降低能耗。其中,适用范围广、经济效益较好的蓄热式催化氧化技术(RCO)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仍然受到催化剂性能的制约。近年来,越来越多组合末端治理技术被提出和应用,如吸附浓缩-催化燃烧、吸附浓缩-蓄热氧化-吸附、化学吸收-光催化-吸附、化学吸收-低温等离子-光催化等,但组合治理技术的反应机理及相互作用亟待更加深入的研究。煤化工企业更应该加强VOCs收集与净化、工艺与装备的精细一体化管控,构建源头控制与净化系统统筹监管技术体系,消除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上海某区13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行业进行调研,根据排放因子法综合计算出各行业VOCs的排放清单,分析其排放特征从而筛选出重点VOCs排放行业。利用国际公认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点排放行业VOCs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初步的健康风险评价。各企业排放的VOCs中共识别出4种主要污染物,其中乙酸乙酯浓度最高,甲苯其次。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油墨及类似产品制造业的总非致癌风险值最高,为2. 95×10~(-1),在安全范围之内,其中甲苯的危害指数最高,对总非致癌风险的贡献率为47. 2%。  相似文献   

7.
随着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化工园区VOCs排放控制技术的选择需要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研究VOCs排放控制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评价的方法,针对石油化工型这类典型化工园区分析了行业分布及VOCs排放特点,阐述筛选备选评价技术的方法以及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步骤,最后结合实例验证了方法.典型化工园区VOCs控制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涉及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三方面共8个指标,普遍适用于典型化工园区内企业;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需要构建各层次判断矩阵计算特征根和特征向量,一致性检验等步骤,进行层次间指标总排序得出所有指标因素对目标层的指标权重;以惠州大亚湾石化区某企业为例实施评价,结果表明,沸石转轮浓缩燃烧>活性炭浓缩燃烧>蓄热式燃烧,沸石转轮浓缩燃烧综合评价值较高,为最优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8.
焦化厂化产区域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无组织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VOCs是一种大气污染物,这些尾气不仅直接危害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还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达到尾气排放标准,需要对尾气进行收集治理,尾气治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尾气治理技术。因此,本文从VOCs尾气来源、VOCs的治理方法、主要VOCs的收集治理措施、工艺流程简述、VOCs治理指标、结束语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涂料》2014,(9):76-76
<正>承担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协作单位: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5项任务:任务1:我国重点工业涂装行业VOCs排放因子和主要成分谱研究任务2:我国工业涂装行业VOCs排放清单建立任务3:我国工业涂装行业VOCs排放控制标准和规范研究任务4:我国工业涂装行业VOCs污染防治可行技术筛选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地区家具行业VOCs控制技术的评估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姝洁  李明  甘慧慧 《广东化工》2016,(13):196-198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复合污染主要因素之一,包括家具制造活动在内的工业源是VOCs的重要来源。家具制造业的VOCs排放量位居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点VOCs排放行业第一位,如何选择合适的VOCs治理技术是该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家具制造行业的VOCs排放源及污染物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多种末端控制治理技术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各种治理技术原理及适用条件,采用层次分析法为模型,构建该行业VOCs控制技术评估系统,对家具制造行业适用治理技术进行综合评估,筛选出最佳可行控制技术,以期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家具制造行业VOCs的减排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再生技术综合评估权重较高,为最优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1.
陈淇  孙坚明 《山西化工》2024,(1):269-270+273
挥发性有机物(VOCs)属于工业生产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指导下,对化工园区VOCs污染综合治理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基于此,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对VOCs污染的基本概念与恶劣影响进行了简要阐述,结合化工园区VOCs污染综合治理现状,从技术层面提出了化工园区VOCs污染治理的相关要点。希望本文的研究内容能够为化工园区VOCs污染综合治理质量提升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凌波  李龙  程梦婷  方向晨 《化工进展》2020,39(3):1196-1208
无组织排放占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主导地位,排放点多、面广、量大、分散、无规则,总体表现为大型面源或体积源,监测难度很大。本文评述了点、线和面(通量)等VOCs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及应用进展,总结了石化企业VOCs无组织排放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难点,提出了石化企业VOCs无组织排放监测体系及适用监测技术。总体上,石化企业VOCs无组织排放监控存在排放清单质量不高、源头监测及溯源困难、排放烟羽及其迁移扩散途径无定形、厂界等开放空间难以封闭监测、常规监测的时间和空间覆盖有限等问题或技术难点,可复合应用点、线、面及通量监测技术,结合常规离线、实时在线、排放通量、移动快速响应等监测设计,构建覆盖排放与环境影响的多元化、网络化、立体化监控体系。未来石化企业VOCs无组织排放监控将向多层级、智能化和大数据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不同行业排放VOCs的成分特点,传统单一VOCs治理技术具有局限性,文章分析总结了近年来被广泛使用的紫外-生物过滤联合技术、DDBD双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等新兴复合型治理技术的原理、优势和适用行业等,以期为VOCs治理工作在技术选择上给予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南宁市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南宁市非道路移动源活动数据,基于燃料消耗的排放因子法,建立2012年南宁市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南宁非道路移动源污染物SO_2、NO_x、VOCs、CO和PM的排放量分别为1207 t/a、7444 t/a、834 t/a、2858 t/a和489 t/a。其中农用机械和运输车在各类非道路移动源中排放占主要地位,其中NO_x排放占44.8%,VOCs排放占53.7%,CO排放占54.9%,PM排放占61.5%。  相似文献   

15.
张荣庆 《当代化工》2021,50(3):518-521,525
为了明确化工企业VOCs活性物种和特征污染物的转化及其形成机理,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化工企业VOCs源排放清单进行了估算,结合相关资料及分析结果,最终优选出了5个典型的排污量较大的化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C×GC方法对NMHC、OVOCs和HXC等进行了分析检测.结合臭氧生成潜势,筛选出企业排放的优控VOCs,采用量子化学机理分析了该地区VOCs形成机理,并进行了治理路径的选取及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典型VOCs排放行业之间总体类别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源排放成分特征存在明显区别;无组织排放与有组织排放方式对这些工业、工艺类别的VOCs排放类别组分影响不大;在所有化工企业中含氧VOCs始终是重要的排污成分;根据OFP值筛选出企业优控污染物主要为芳香烃和含硫/氧有机物;应充分结合待处理废气的排放特征,综合分析环境、技术、经济性能,选择出最佳的治理路径技术或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16.
工业生产过程中化工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占有很大比重,作为PM2. 5和O3的重要前驱体,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文中对江西省化工企业VOCs排放特征、治理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化工园区VOCs综合整治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开展化工园区VOCs防治与减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石油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是工业源VOCs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导致大气雾霾污染和臭氧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石化行业VOCs污染控制和治理,对改善广东省环境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广东省石化企业VOCs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技术现状进行了简单阐述,并针对强化石化企业VOCs污染治理进行了初步建议探讨,力在为广东省或其他地区石化企业VOCs污染防治提供初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石化行业VOCs具有排放强度大、浓度高及污染物种类繁多等特点,是工业领域VOCs削减的重点。本文概述了我国关于VOCs防治的相关政策以及石化行业VOCs排放的主要来源,分析了我国石化行业源成分谱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急需加强对石化行业VOCs源谱的实测研究,构建本地化、精细化的VOCs源谱,旨在为开展VOCs化学组分溯源、精准控制和削减VOCs排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金属表面涂装企业的现场调查,获取各种活动水平数据,根据VOCs的排放途径,基于物料平衡关系初步建立金属表面涂装企业生产过程VOCs的排放系数,并通过企业生产试验和现场监测的同步分析,进一步验证排放系数的可信度,最终得出基于企业涂料用量及VOCs治理技术等活动水平下的排放系数。  相似文献   

20.
根据现场调研、资料收集等方式获得的滨州市2020年工业源、农业源等10种污染源的排放量基本数据,建立了2020年滨州市包含10种源、9种污染物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分析了各种污染源的贡献程度及空间排放特征。从排放量来看,2020年,滨州全市SO2、NOx、CO、VOCs、NH3、PM2.5、PM10、BC、OC排放量分别为43 022,120 916,622 950,76 938,70 081,124 477,54 813,1 058,9 228 t;从空间分布来看,滨州市SO2等9种污染物排放主要分布于博兴县、无棣县、邹平市等县市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