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石油制乙二醇(MEG)相比,煤制乙二醇(SEG)在原料路线、反应机制和能耗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国内掀起了SEG项目的建设浪潮。草酸酯法合成SEG是普遍采用的路线,但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使用的核心技术有别,并相应建设了生产线,目前国内SEG建设呈现出百家争鸣状态。但是,工业化过程表明SEG的关键技术和工艺还有待进一步突破。本文综述了乙二醇(EG)的合成方法及生产路线,着重介绍了SEG浪潮,并对SEG的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能对国内SEG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平 《当代石油石化》2020,(4):18-23,48
介绍了我国乙二醇市场现状,截至2019年底,我国乙二醇总产能为1 159万吨/年,其中,煤制乙二醇产能达491万吨/年,2020年还将有近400万吨/年的产能释放。煤制乙二醇技术逐渐成熟,所以短期内市场存在产能增速较快但产量增速缓慢的不匹配状态。比较了石油制乙二醇和煤制乙二醇生产工艺路线的成本,从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物流方式3个维度分析了煤制乙二醇的市场竞争力,得出了煤制乙二醇的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并根据国内乙二醇市场的远期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对煤制乙二醇(coal to ethylene glycol, CTEG)路线和天然气制乙二醇(natural gas to ethylene glycol, NGTEG)路线进行全面的技术、碳排放与经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TEG路线单位产品能耗是NGTEG路线的1.5倍,单位产品碳排放是NGTEG路线的1.6倍。然而,CTEG路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利润与投资回报率分别比NGTEG路线高1 499元/t和3.4%。通过分析原料、燃料和产品价格波动对2条路线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发现CTEG路线受3种价格波动影响较小。CTEG路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必须通过技术进步解决高能耗和高碳排放问题。  相似文献   

4.
史君  陈颖  石洪波 《聚酯工业》2014,27(6):17-19
采用适用于石油基《工业用乙二醇》的国家标准,对煤制乙二醇和石油制乙二醇进行了产品品质检测分析,在此基础上用气相色谱仪和色质联用仪分别对上述2种乙二醇进行了组成剖析。结果表明,煤制乙二醇相比石油制乙二醇杂质含量高,纯度、初馏点和紫外透光率低,针对2种乙二醇原料路线区别很大,需考虑是否重新建立煤制乙二醇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胡松  胡安旭  容天娟  严勇 《贵州化工》2010,35(4):29-32,47
本文介绍了乙二醇目前国内生产、技术和市场现状,并根据贵州的能源结构情况、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等阐述了在贵州发展煤制乙二醇项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煤制乙二醇前景方兴未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伯章 《聚酯工业》2015,28(3):13-14
简介了乙二醇市场需求。指出,虽然煤制乙二醇利润空间缩小,但该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短、能耗低、成本低、节约石油资源等各种优势,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能源战略。我国煤制乙二醇产业将迎来一个快速成长的发展期,并逐步替代进口。  相似文献   

7.
《聚酯工业》2015,(4):7-13
对2012~2013年底我国新增煤制EG产能进行了统计。其快速发展,预计未来煤制乙二醇对石油路线可能造成冲击。分析了煤制乙二醇的技术经济性,面临的风险及前景。  相似文献   

8.
孙玉佶 《安徽化工》2018,44(3):114-116
气体中硫化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根据含量不同而分类。痕量硫的测定方法有气相色谱-PFPD法和紫外荧光法,微量硫的测定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比色法和检测管法,高含量硫的测定方法有碘量法和气相色谱-TCD法等。根据煤制乙二醇不同工段的气体组成特点,进行硫化物测定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聚酯工业》2016,(5):20-22
用透光率不同的煤制乙二醇在5 L聚合釜合成PET,并对煤制乙二醇合成的PET产品同石油制乙二醇合成的PET产品相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于乙二醇生产来讲,合理对我国现有的煤炭资源进行利用来生产,对于我国坚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资源合理利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我国煤制乙二醇在产业化进展和生产技术方面进行简要浅显的探讨,对于我国乙二醇的市场现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说明,发现并提出我国煤制乙二醇方面现有的不应忽略的问题,结合乙二醇的经济性质和技术性质全面考虑,以期能够为我国煤制乙二醇生产工艺技术方面的技术经济和技术进展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