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收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21株大肠埃希菌和152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抗菌素的敏感性;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纸片表型确证试验筛选并确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按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5年版的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最高,均达100%;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西丁的敏感性也较高,均大于70%,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均大于90%。共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118株,检出率为53.4%;肺炎克雷伯菌21株,检出率为13.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两种菌株与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同种菌株相比,对抗菌素的耐药性均明显增加。结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仍是产超广谱的β-内酰胺酶的主要菌株,且对常用抗菌素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2007年至2010年老年尿路感染患者致病细菌及其耐药性研究调查情况。方法对我院2007年至2009年的380例老年尿路感染患者取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中心操作规程鉴定菌种,应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380例患者尿细菌培养分离出400株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男女感染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占多数,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由松、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而对喹诺酮类、头孢噻肟、头袍哌酮、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结论老年人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男女感染率不同。常呈多重耐药性。抗菌药物的应用应当依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变迁。方法对2007~2009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645株)、肺炎克雷伯菌(260株)和阴沟肠杆菌(150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测定,并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规定的标准,分析3种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变迁。结果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较高;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低于头孢噻肟;与2007年比较,2008年和2009年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明显增长;未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的产生。结论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已成为临床治疗面临的重要难题,应从耐药监测、医院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多方面努力,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1株牛源大肠埃希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及鉴定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某牛场犊牛腹泻致病菌。方法无菌采集犊牛腹泻粪便,通过分离培养、染色镜检、致病性检测、药敏检测、生化鉴定、16S r RNA PCR鉴定、血清型鉴定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进行病原研究。结果致病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大肠埃希菌的相似性在99%以上;生化鉴定该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的置信度为99%,在20种常用药品中仅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血清鉴定该大肠埃希菌菌株的血清型为O17。结论该致病菌鉴定为大肠埃希菌,该菌具有多重耐药性,有成为人畜共患病病原的潜在可能。该研究为通辽地区牛场流行的大肠埃希菌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及分析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患者各种标本中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1124株,采用20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并比较4年的变迁。结果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替坦、头孢唑林、呋喃妥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90.00%;对碳青酶烯类美罗培南产生了51.51%的耐药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匹美、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60.00%;而最敏感的是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敏感性最高,而对其他几种多药耐药现象严重,当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基因型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检测162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3种易常见的ESBLS基因TEM,SHV和CTX-M并对其标本来源和科室分布进行分析。结果ESBLS大肠埃希菌最多的科室为重外科(22.9%),可能与手术预防性用抗生素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近年来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州01年1月至2003年12月274倒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菌落计数>10万mL)患儿作细菌药物耐药性试验.结果 (1)病原菌分布情况如下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05株(38.2%),肠球菌4,株(17.9%),克雷伯菌39株(14.2%),奇异变形杆菌23株(8.4%).表皮葡萄球菌18株(6.6%),阴沟肠细菌12株(4.4%).(2)产超广谱β内酞胺酶(ESBL)情况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细菌、大肠埃希菌产酶率分别为71.4%、41.7%、25.7%.(3)细菌耐药情况ESBL阳性菌与EsBL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厂克拉维酸耐药率除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阴沟肠细菌对庆大霉素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均无显著差异.ESBL阴性阴沟肠细菌对头抱哗肪,头抱他咤、头抱吠辛的耐药率分别为75%、57.1%、71.4%,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为71.4%,产ESBL阴沟肠细菌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为100%.17.4%的坚忍肠球菌及12%的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但临床治疗仍有效.结论 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但肠球菌、克雷伯菌等其他细菌的比例在上升,产ESBL菌株增加,存在双多重耐药性,ESBL阴性菌,尤其阴沟肠细菌及肠球菌存在严重的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8.
黄芩苷对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及具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检测黄芩苷对大肠埃希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抑菌活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测1倍MIC的黄芩苷对大肠埃希菌胞外乳酸脱氢酶活力、前向散射光及DNA含量的影响。结果黄芩苷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7 mg/mL,干预2 h时即可达到抑菌活性高峰。1倍MIC的黄芩苷作用大肠埃希菌后,菌液中乳酸脱氢酶活力逐渐上升,8 h时抑菌活力高达(201. 48±19. 06)U/L。1倍MIC的黄芩苷作用大肠埃希菌2 h后,细胞体积缩小、DNA含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黄芩苷通过对大肠埃希菌细胞膜造成损伤而增加其通透性,使菌体物质大量外渗,从而实现其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分析我院儿科住院患者细菌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6~2018年儿科送检非重复标本,采用仪器VITEK 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对筛选的细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儿科送检标本中分离得到410株非重复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1.95%,革兰阴性菌占48.05%。分离出的细菌所占比最多前四位分别是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完全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完全敏感。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58%。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完全敏感。结论:我院儿科主要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所引起感染为主,细菌耐药情况比较严峻,应加强对流行菌株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姜涛 《合成纤维》2023,(6):63-65
通过熔融纺丝方法将石墨烯添加到涤纶中,使涤纶具有抗菌性。选用国标GB/T 20944.3—2008和美国标准AATCC 100—2012分别测试了石墨烯涤纶对大肠埃希菌、白念珠菌、金黄葡萄球菌的抗菌性,确定适合石墨烯涤纶的抗菌测试方法,并测试了石墨烯涤纶的抗菌耐洗性。试验表明:石墨烯涤纶对大肠埃希菌、白念珠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均具有非常好的抗菌效果;石墨烯涤纶经水洗50次以后,仍然对大肠埃希菌、白念珠菌、金黄葡萄球菌保持很好的抑菌率,说明石墨烯涤纶具有良好的抗菌耐洗性;石墨烯涤纶的抗菌测试适合采用GB/T 20944.3—2008振荡法。  相似文献   

11.
实验旨在对含载金属离子沸石粉抗菌纸的抗菌性能进行检测。采用液体连续稀释法和96孔板检测法检测载金属离子沸石粉对细菌(大肠埃希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真菌(白色念珠菌M.albican、黑根霉R.nigricans、黑曲霉A.niger)的最小抗菌浓度(MIC),以及平板菌落计数法对抗菌纸的抗菌率进行检测(抗菌率计算公式为:X 5=(A-B)/A×100%,其中X 5为抗菌率,A为对照平板菌落,B为样品平板菌落)。载金属离子沸石粉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达到1×10~(-7)g/m L、1×10~(-5)g/m L、1×10~(-6)g/m L,对根霉和曲霉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抗菌纸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均在48%以上,完全符合《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中所规定的抗菌率在26%以上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合成纤维》2017,(11):10-12
采用抗菌试验来表征不同配方的细菌纤维素/氧化亚铜膜的特性,用大肠埃希菌和黑根霉对细菌纤维素/氧化亚铜膜进行定性分析;用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细菌纤维素/氧化亚铜膜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抑菌率。通过电镜试验,初步观察样品对细菌细胞的破坏机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细菌纤维素/氧化亚铜膜的抗菌能力不同,抗菌机制主要是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和抑制细胞复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诱导小肠上皮细胞产生β防御素-3(mouseβ-defensin 3,mBD-3)的机制。方法用大肠埃希菌作用于小肠上皮细胞0、24和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组化荧光法检测mBD-3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中p-ERK1/2、p-JNK及p-p38的表达。结果大肠埃希菌作用小肠上皮细胞48 h时,细胞生长率最低,为(7. 12±0. 31)%;mBD-3的表达在48 h时最高;p-ERK1/2的表达在48 h时最高,显著高于0和24 h(P 0. 01)。结论大肠埃希菌抑制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并促进mBD-3的表达,这种促进机制是通过ERK1/2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2007年痰培养细菌的种类及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痰标本分离出的病原微生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使用德灵诊断产品有限公司的Microscan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结果从255份送检标本分离出细菌27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5.06%,革兰阴性菌占64.94%,分离率最高为肺炎克雷伯杆菌36株,占13.3%;其次金葡球菌27株,占10.0%;第三为铜绿假单孢菌26株,占9.6%。革兰阴性菌中敏感率最高的是亚胺培南(硫霉素),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2.8%,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率5.3%,但铜绿假单胞菌和短黄杆菌耐药率相对较高分别是11.5%和为15.4%,然后是阿米卡星。革兰阳性菌金葡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中敏感率最高的是万古霉素100%,其次是利福平和四环素,耐药率最高的是青霉素和氨苄西林,以上3种细菌对它们的耐药率均是100%。结论革兰阴性菌分离率高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耐药状况严重,敏感率最高的是亚胺培南(硫霉素)90.18%、然后依次是阿米卡星76.92%;金葡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存在严重耐药性,敏感率最高的是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牛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菌蜕,并对裂解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将裂解质粒pHH43电转入牛肠产毒素性大肠埃希菌中,37℃培养至A_(600)值为0.6时,升温至42℃诱导裂解,制备菌蜕。同时对起始诱导A_(600)值(0.4、0.6、0.8、1.0、1.2)和培养基成分含量(2/3、3/4、4/5和正常含量)进行优化,并计算裂解效率。结果在起始诱导A_(600)值为0.6,培养基营养成分为正常含量的3/4时,裂解效率最高,达99.93%。结论成功制备了牛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菌蜕,并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为进一步开展对其免疫效果和佐剂效应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临床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相关耐药机制,为临床大肠杆菌耐药性检测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临床大肠杆菌分离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K-B法检测大肠杆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同时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灭活酶和美罗培南主动外排泵(effuxpump)进行鉴定。结果:所检测的大肠杆菌临床分离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6株临床分离菌株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的4株,产高产C类头孢(Ampcβ-lactamases,Ampc-BLA)的3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共3株,产碳青霉烯酶的共2株,存在美罗培南主动外排泵机制的1株。结论:某医院临床大肠杆菌分离菌株耐药情况较严重,且均为多重耐药菌株;不同菌株的耐药机制不尽相同,有的菌株存在多种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60岁以上老年患者泌尿系感染的临床分离株分布常态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第一线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方法按照NCCLS标准对2000年7月至2005年7月本院住院和门诊就诊患者共计839株临床分离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本院老年人泌尿系感染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77.4%(649/839),常见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对环丙沙星、氨曲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达45.7%,54.6%,58.4%,82.1%,45.8%和30.8%;亚胺培南对大多数菌株敏感,其耐药率仅为1.7%。革兰氏阳性球菌的阳性分离率为22.6%(190/839),其中以葡萄球菌为主。均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老年人泌尿系感染的菌株,其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在临床上应注意对有症状老年性患者作实验室的细菌学检查,以监测细菌的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18.
采用鼠李糖乳杆菌为发酵培养菌株,在特定生长培养基中进行鼠李糖乳杆菌发酵并提取抗菌活性物,凯氏定氮法测定其蛋白质含量为0.246 4%。抑菌实验表明,该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能;将提取物用于护肤乳液,添加5%提取物的乳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表面展示链球菌Gap C1-150 aa(Gap C1)的大肠埃希菌,为进一步构建大肠埃希菌表面展示重组菌株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gap C基因序列(GI:30348860)设计引物,以质粒p KD3、p QE30/lpp-omp A-gap C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融合,获得融合片段,转化入含p KD46质粒的大肠埃希菌HB101中,利用p KD46编码的RED系统将融合片段重组入基因组中,经氨苄西林(Amp)和氯霉素(Cm)抗性筛选,获得去除p KD46质粒的重组菌(HB101LOG)。对重组菌株进行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荧光显微镜及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 PCR结果显示,重组菌株构建正确;重组大肠埃希菌HB101LOG在菌体表面表达了外源蛋白Gap C1-150 a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HB101LOG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HB101未见绿色荧光;重组菌株HB101LOG和HB101的生长曲线符合大肠埃希菌的生长规律。结论应用RED系统成功构建了能展示链球菌Gap C1-150 aa的大肠埃希菌重组菌株。  相似文献   

20.
选用具有生物活性的吲哚-3-甲醛与氨基硫脲制备了席夫碱及其铜(Ⅱ)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及紫外光谱等手段鉴定了其结构并确认配合物的配位方式。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与大肠埃希氏菌(E. coli)测试了席夫碱及其铜(Ⅱ)配合物的抗菌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铜(Ⅱ)配合物对革兰氏阳性与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和大肠埃希氏菌(E. coli)的最小抗菌浓度分别为0.40 g/L和0.95 g/L,具备广谱抗菌性。以吲哚甲醛氨基硫脲席夫碱铜(Ⅱ)配合物作为抗菌剂制备的抗菌涂层同样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质量分数为5%时就能够杀灭抗菌涂层上黏附的大肠埃希氏菌(E. coli)。通过电镜观察细菌形貌推测吲哚甲醛氨基硫脲席夫碱铜(Ⅱ)配合物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细胞膜将其杀灭,具有较优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