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缺氧胁迫影响硝化污泥活性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安辉  郑平  金仁村 《化工学报》2007,58(10):2587-2594
硝化过程是废水生物脱氮的关键环节。为了研究缺氧胁迫对硝化活性的影响及其机理,采用分批培养法分别测定了经0、12、24 h缺氧滞留处理的污泥硝化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这些硝化污泥抗氧毒(过氧化氢)性能。经过12、24 h缺氧处理后,污泥平均比氨氧化活性分别从0.894 mg N·(g MLSS)-1·h-1降为0.453、0.387 mg N·(g MLSS)-1·h-1,下降了46.8%、49.8%,平均比亚硝酸氧化活性也从0.761 mg N·(g MLSS)-1·h-1降至0.485、0.459 mg N·(g MLSS)-1·h-1,下降了36.3%、39.7%。试验结果证明,缺氧胁迫可降低污泥硝化活性,缺氧胁迫时间越长,硝化活性降幅越大,缺氧胁迫对氨氧化的影响大于亚硝酸氧化。缺氧胁迫可抑制硝化污泥的抗氧化酶活性,POD、CAT活性分别下降了10%、17%(12 h)和24%、21%(24 h),缺氧胁迫时间越长,抗氧化酶活性越低。缺氧胁迫可削弱硝化细菌的抗氧毒能力,引起硝化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好氧颗粒污泥溶解氧传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假定颗粒污泥为球状,通过实验确定动力学参数,建立氧传质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失活颗粒污泥DO变化,得出颗粒污泥氧扩散系数为0.45×10-9 m2·s-1;利用烧杯实验,得出了氧比消耗速率0.10 g O2·(g MLSS)-1·h-1,氧半饱和常数为0.65 mg·L-1。模型求解发现,表面DO越大,DO梯度越大,颗粒污泥表面径向传质能力越强,氧穿透颗粒污泥的距离越远,但是粒径很大时(如半径1.5 mm),虽然表面DO为4.0 mg·L-1,但依然没有穿透颗粒污泥,当r/R为0.49~0.65之间时,DO梯度迅速为0;在颗粒污泥半径很小(<0.5 mm)时,氧完全能穿透整个粒径,同时梯尔模数足够小,内扩散有效因子接近1不变,氧扩散可忽略不计;对于相同的梯尔模数,表面DO高时,内扩散有效因子越大,说明氧扩散的动力越强、受限制的程度越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主开发并设计制造的高速转盘剩余污泥破解装置进行剩余污泥破解实验,考察不同的运转条件对污泥粒径、破解率的影响,并对破解污泥的厌氧消化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发现:转盘在高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质量浓度(高黏度)的剩余污泥中高速旋转所产生的流体剪切力是导致污泥破解的主要因素,破解污泥的中值粒径可达15μm以下、破解率在50%以上。高速转盘破解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明显提高:在污泥停留时间为10 d的厌氧消化实验中,破解污泥CH4产生量与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去除率与未破解污泥的相比分别提高了近20%和12.1%;在不同投配比条件下(3.33%,5%,10%,20%)的半连续式厌氧消化实验中,各个投配比条件下破解污泥的CH4产量均明显提高,若注重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考虑,最佳投配比应介于5%—10%。  相似文献   

4.
厌氧氨氧化固定床反应器脱氮性能和过程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仁村  郑平  唐崇俭 《化工学报》2008,59(10):2518-2525
进行了厌氧氨氧化固定床反应器的运行性能试验,分析了其过程动力学特性。接种反硝化污泥,用模拟废水可成功启动该反应器。当进水总氮浓度为608 mg·L-1,水力停留时间为2 h,总氮负荷为7.34 kg·m-3·d-1时,反应器获得最大基质去除速率6.11 kg·m-3·d-1。二级动力学模型和改进的Stover Kincannon模型均适用于非基质抑制状态下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过程模拟。Stover Kincannon模型动力学分析表明,这种反应器的最大基质去除速率可达12.4 kg·m-3·d-1,具有较大的脱氮潜能。  相似文献   

5.
潘霞霞  李媛媛  黄会静  任源  韦朝海 《化工学报》2009,60(12):3089-3096
硫氰化物(SCN-)在焦化废水中的普遍出现,对COD、色度及NH+4-N等指标构成贡献,且生物降解过程中还与其他污染物产生交互作用,影响工程工艺的选择和达标的控制。本研究采用实际工程不同单元工艺的活性污泥,在研究SCN-的基本降解特性与动力学基础上,重点考察苯酚对SCN-降解及SCN-对氨氮硝化过程的影响,评价SCN-在焦化废水实际降解过程中与其他污染物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在特征活性污泥培养条件下,SCN-的降解速率达20.15 mg SCN-·(g MLSS)-1·h-1,污泥活性不受SCN-底物浓度抑制,降解过程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模型;苯酚对SCN-的降解表现为毒性抑制且存在浓度阈值,高浓度苯酚可严重抑制SCN-的降解,738 mg·L-1苯酚使108 mg·L-1SCN-完全降解时间从1.5 h延长至20 h;SCN-对硝化过程有抑制作用,可同时影响NH+4的去除和NO-2的转化,导致硝化系统中NO-2浓度的积累。结果表明,生物过程中SCN-与酚类、NH+4之间的交互影响使焦化废水的处理变得复杂且难以控制,针对实际工程,需要明确各核心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共基质效应或毒性效应方面考虑污泥活性与浓度区间的适配,才能构建出各项污染指标得到优化控制的高效工艺。  相似文献   

6.
臭氧强化电絮凝处理直接耐晒大红4BS模拟染料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志桥  裘建平  宋爽  陈建孟 《化工学报》2007,58(10):2573-2579
采用臭氧强化电絮凝法处理直接耐晒大红4BS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染料脱色的影响因素及其CODCr去除动力学。考察了电流密度、溶液初始pH 值、染料初始浓度、支持电解质浓度、反应温度和臭氧流量对臭氧强化电絮凝法处理4BS染料脱色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15 mA·cm-2,pH值10.0,4BS染料初始浓度100 mg·L-1,支持电解质浓度3000 mg·L-1,臭氧流量06 L·h-1,20 ℃下反应50 min后4BS脱色率达94%以上。CODCr去除符合拟二级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李丹  张大皓  谭天伟 《化工学报》2007,58(9):2347-2351
以聚氨酯海绵为载体将根霉固定于转盘表面,利用转盘反应器实现脂肪酶的固定化发酵。考察了通气量、转速、装液量及转盘个数等操作参数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反应操作条件,即通气量4 L·min-1,转速100 r·min-1,装液量3.5L,采用三个转盘。在上述条件下进行重复批次实验,可重复5批次, 单位时间产率10931.1 U·h-1, 是批次反应的3.5倍。固定化细胞连续发酵,大大缩短了发酵的时间, 酶的平均活力和时间产率获得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
苏凤宜  邢新会 《化工学报》2008,59(10):2589-2595
使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实现了对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QAS)在水溶液中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准确测量及其在CMC以下的浓度定量。用该法测得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水中的CMC分别为12~13 mmol·L-1和0.70~096 mmol·L-1,与电导率法、表面张力法和芘荧光法的检测值相近。对DTAB和CTAB的检测下限分别是011 mmol·L-1和1.7 μmol·L-1,定量范围分别为0.11~9.73 mmol·L-1(0.034~3.0 g·L-1)和1.7 μmol·L-1~0.27 mmol·L-1(6.2×10-4~0.1 g·L-1)。结果表明,使用FITC荧光探针检测QAS具有安全、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周云龙  李洪伟  范振儒 《化工学报》2008,59(10):2505-2510
以35#润滑油、空气和自来水为实验介质,对垂直上升管内的油气水三相流的流场与流速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水流量为3.18 m 3·h -1、空气流量为0.25 m3·h -1、油流量为0.4 m3·h -1的工况下应用高速摄像机对水包油流型进行了拍摄,并跟踪气泡及油滴,对流速与流场进行了测定,同时与DPIV中的互相关法求出的流速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跟踪气泡及油滴的方法同DPIV的互相关法求出的流速与流场存在较小的误差,可以应用于油气水三相流中的流速与流场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关晓辉  张东辉  张明媛  秦玉华 《化工学报》2008,59(10):2622-2626
开展基于膜分离技术优化反复序批式工艺制备生物聚合铁(BPFS)的技术研究。考察了应用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微滤膜(PVDF)对微生物的分离效果,Fe2+的生物催化氧化速率,制备周期及膜的污染与处理的情况。研究表明,PVDF膜可有效分离微生物,显著提高原液中的生物量。在优化工艺的基础上,制备了全铁含量分别为60、80、100 kg·m-3 BPFS,Fe2+的生物催化氧化速率分别达到1.75、1.85、1.43 g·L-1·h-1,制备周期分别为15.5、21、40 h,比工艺优化前分别缩短了38%、42%、18%,反应液中的生物量达到108 个·ml-1数量级。实验中发现,随着分离次数和全铁含量的增加,膜污染加剧,膜通量下降;采用0.2 mol·L-1的草酸钠和0.2 mol·L-1硫酸的混合溶液对PVDF膜进行清洗,可基本清除膜表面的污染物,满足分离要求。  相似文献   

11.
季铁军  罗固源  王丹云  许晓毅  朱亮 《化工学报》2007,58(10):2613-2618
结合螺旋升流式反应器(SUFR)的特性,通过对比试验分析SUFR系统在较长泥龄时(主要在32 d左右)营养物去除的工艺特点。试验结果表明,SUFR系统(θc=32 d)出水COD和TN分别小于40 mg·L-1﹑10 mg·L-1,SUFR系统(θc=32 d)除磷率随着泥龄的延长有一定的下降,但出水TP一直稳定在1 mg·L-1内, SUFR系统(θc=32 d)的SOUR值为10~18 mg·g-1·h-1。流态模拟结果表明,SUFR系统中单元反应器的推流流态容积利用率为63%。这说明SUFR系统反应器以活塞流为主要特征的流态特性有助于减轻较长泥龄对污水处理的负影响。该系统具有更宽的泥龄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12.
定-转子反应器传热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蒸汽-水体系,在转子转速为400~1400 r·min-1、水流量为0. 1~0. 5 m3·h-1、蒸汽充足的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定-转子反应器(RSR)的传热特性,初步考察了操作参数对RSR液体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总传热系数随着转速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液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幅减小。小流量(0.1~0.3 m3·h-1)与低转速(400 r·min-1)时,温升不均,表明液体分布不均。最后采用因次分析法推导出定-转子反应器总传热系数关联式,且进行了统计检验,所得关联式与实验数据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汪前  姚忠  吴明刚  荀志金  周治  徐虹  韦萍 《化工学报》2008,59(2):431-436
以酶法合成γ-D-glutamyl-L-tryptophan (γ-D-Glu-L-Trp)为研究体系,采用D-谷氨酰胺为γ-谷氨酰基供体,L-色氨酸为受体,测定得到了转肽反应的米氏常数(K m)为5.11 mmol·L-1,催化常数(Kcat)为3.92 mmol·min-1,γ-D-Glu-L-Trp的水解反应米氏常数(K′m)为2.31 mmol·L-1,催化常数(K′cat)为1.46 mmol·min-1。采用顺序反应机制建立了酶法制备γ-D-Glu-L-Trp的过程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参数优化。经验证,所建模型可准确预测该体系中的反应进程,模型数值解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