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杭州市相关部门提供的西溪河及余杭塘河的过去三年水质数据并结合实地考察,得到以下结果:(1)两条河的部分河段的两岸绿化良好,但存在排污管且周边环境有散在的废弃物;(2)从水质数据分析看,三年里,西溪河水质基本属于Ⅲ类或Ⅳ类,而余杭塘河水质从劣Ⅴ类改善到Ⅳ类,基本跳出了黑、臭、垃圾河的范畴,但离Ⅲ类水以上,可游泳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故政府在河道治理上,需秉持标本兼治、控制源头,不断改进治理措施,积极引导市民参与河道监管,提高河道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某小型乡镇饮用水源水质劣Ⅴ类、中度富营养化、中度污染原因的分析,提出采用"控制进入污染物、水体治理、水生态修复、长期维护"的治理方法,并对该方法实施步骤进行详细的说明。该饮用水源采用提出的方法治理后,经泸县环境监测站监测表明该饮用水源水质逐步好转,在治理实施一年后,水质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该方法为小型乡镇饮用水源污染治理提供了又一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河北省某河道的污染情况,确定采用运用多级AO与化学除磷的组合工艺进行治理,使河水水质明显改善。工程实践表明:出水中污染物CODCr、氨氮和TP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地表水水体标准。该河道的成功治理,可为黑臭水体治理提供技术借鉴和工程示范。  相似文献   

4.
《广东化工》2021,48(6)
文章介绍了水生态系统构建在朱家店河等三条河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及污染源分析,因地制宜的提出了水生态系统构建的治理思路。结果表明,三条河水质改善明显,总磷、氨氮、溶解氧等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其中氨氮、总磷接近Ⅳ类标准,透明度达0.8 m及以上,实现了河道水质生态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5.
城市河道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对水质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市"五水共治"打造的生态示范河道为研究对象,同步监测其水质和浮游植物的种类及数量,并选用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表征5条河道的水质状况,将水质监测结果和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表征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对河道水质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但与实际水质存在差距。当河道水质状况较好(Ⅳ类以上)时,用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表征水质状况较好;当河道水质污染较严重(Ⅴ类或劣Ⅴ类)时,用Margalef指数表征水质可获得比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道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其中河道底泥沉淀问题较为突出.在河道底泥治理过程中,常会用到底泥疏浚这一物理方法进行处理,但传统的河道底泥疏浚技术及处理方法,在含泥率和重金属含量方面的要求较低,导致河道底泥实际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提出了河道底泥环保疏浚技术及处理措施,对传统的底泥疏浚技术及其处理...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五水共治"前后嘉兴内外河水质的影响,分别于2014年和2017年对嘉兴市内河和外河水体采集水样,主要分析COD、总氮、氨氮、pH、总磷和叶绿素等指标。结果表明:(1)水体从高富营养状态降为中富营养状态,表明市政府针对河流和河道的整治有效果,但是河流水质依然较差;(2)整治过程中的底泥疏浚引起河流COD升高。该结论可以为嘉兴市进一步河流河道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廖杰  张爱玲  陈晓青  庄马展 《净水技术》2020,39(4):149-153,159
针对厦门埭头溪的生态环境问题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了埭头溪河道监控断面主要水质指标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总磷(TP)和总氮(TN)的超标率,计算了主要污染源的CODCr、NH3-N和TP排放量,剖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治理难点。从政府管理和工程措施两个方面对河道生态环境治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可为河道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9.
《广东化工》2021,48(1)
河道底泥既是接纳河道水体污染物的"沉积库",也是向上覆水释放污染物的"源"。污染底泥是河道主要污染源之一,对河道水环境影响很大。随着河道外源污染的有效控制和河道水体治理的推进,污染底泥引起的内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亟需对河道底泥进行修复和底泥污染物的释放予以控制。本文综述了河道底泥修复技术现状,并对污染河道底泥修复技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娄孝飞  王颖  张海军  张海平 《净水技术》2020,39(6):67-72,82
基于2015年—2019年嘉兴市区河道水质及降水量历史资料,运用Mann-Kendall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河道水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OD_(Mn)、COD_(Cr)、BOD_5、NH_3-N和TP浓度大部分时间能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9个省市控断面中,石臼漾水厂的水质较好,位于市区下游的北运桥和人中浜断面的水质相对较差;5年中河道水质呈极显著的改善趋势,其中,COD_(Mn)和NH_3-N浓度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嘉兴市及整个杭嘉湖区域的河道水环境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市区仍存在一定的污染源;市区河道水质浓度与上游来水水质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受上游来水的影响很大;河道水质浓度对降水呈现出复杂的响应特征,表明不同水质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污染来源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黑臭水体已成为水环境的突出问题之一,严重破坏人居环境,影响城市形象.巨野县会盟景观带是中心城区的一条重要的景观河流,然而整治前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其溶解氧(DO)浓度较低,氧化还原电位小于-200 mV,氨氮含量大于15 mg/L,属于重度黑臭水体.项目开展了巨野县会盟景观带黑臭水体系统性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提出了外源减排及截污、内源清淤及消解底泥、水动力恢复、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5个方面系统性治理方案.工程完成后消除了黑臭水体,恢复了河道排水、防涝及景观等功能,河道水质指标优于黑臭水体标准,实现了环境生态综合提升的预期目标,为类似水体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广东化工》2021,48(5)
针对观景苑内浜的黑臭水体,创新性地采用了软围隔河道内截污技术,辅以MBR膜生物反应器岸上强化技术、河道原位反应器生态修复技术和底泥疏浚技术对水体进行治理。运行结果显示河道水COD削减率28%~69%,氨氮削减率高达90%~97%,总磷削减率78%~87%。彻底消除了观景苑内浜的重度黑臭,将水质提升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GB3838-2002)。观景苑内浜治理工程投资107.40万元,年运行费用约10.22万元。  相似文献   

13.
在比较3种传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治理黑臭河道水体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的基础上,阐述了MBR膜法、高级氧化技术、阿科蔓生态基技术、矿化还原治理技术等黑臭河治理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现状,以及预估米拉碳纤维水质净化技术和MSC工法在未来黑臭河治理中的走向,并对黑臭河治理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应以建立和恢复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结构为原则,将一些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经过整合改进与不断创新,借鉴并融合成为综合性的"化学+物理吸附+生物(或微生物)修复"综合技术;充分重视并利用多介质的修复技术、低维纳米材料的矿化还原技术、碳纤维水质净化技术+MSC工法等,并结合零直排、雨污分流、海绵城市等工程措施进行黑臭河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4.
"ISER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技术(in-situ river ecological remediation,ISER)"是一种创新型的疏浚底泥原位生态修复制备生态护岸的技术。在黑臭河道、湖泊岸线治理工程中,具有投资小、治理效率高和生态效益好的显著优势。针对河湖积於严重、岸坡坍塌和硬质护岸生态功能缺失等问题,利用ISER技术对河湖底泥进行改良和生态修复。生态修复后的底泥资源化用于制备生态护岸、护坡,并在该生态护岸上配种鸢尾、美人蕉等挺水植物,对河岸生态景观进行重构和优化,构建一套村镇级中小河道原位利用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成套技术体系。通过崇明区示范工程应用,ISER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技术能有效解决示范工程河段河岸侵蚀、岸坡坍塌、引排不畅、硬质护岸生态功能缺失等问题,并使岸坡生态景观有效改善,为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河道污染底泥原位处理是一种高效、经济、便捷的处理方法。本研究以河道底泥和上覆水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底泥、底泥+硝酸钙、底泥+过氧化钙、底泥+1∶1硝酸钙和过氧化钙、底泥+EM菌剂对于河道底泥氮磷释放抑制和上覆水体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空白底泥相比,实验组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抑制底泥氮磷释放,促进上覆水体水质改善。但由于受温度、光照和底泥扰动不同,添加底泥稳定剂对于不同深度上覆水体修复情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新阳主排洪渠是海沧区新阳工业区的主要河道,外连马銮湾海域,2018年前水体污染严重,部分河段底泥上浮、发黑发臭,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及城市生态平衡。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是一项长久性的系统工程,本次黑臭水体治理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思路,主要包括:截污工程、清淤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在完成排口截污、清除河道底泥以改善现有水质现状的条件下,建设生态修复工程重构河道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平衡及水体自净能力。以新阳主排洪渠综合整治为例,探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丰元  叶慧敏  栗勇田 《广州化工》2023,(19):55-57+61
针对河道污染特点,利用应急药剂多点投加并配合人工增氧措施和微生物活化装置,在治理河道进行三段强化治理。治理前,通过采集河道水样,选取PAC、COD去除剂和氨氮去除剂三种应急药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三种药剂最佳投加量分别为40 mg/L、600 mg/L、300 mg/L。经过10天应急治理,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水质指标达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重点控制区排放限值,运行费用约为0.57元/(m3·d),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生物膜技术原位处理有机污染河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生物膜技术移植到有机污染河道治理中,采用三种生物填料,与目前最常用的空曝气技术对比净化有机污染河道的效果.结果表明:污染河道底泥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以用作净化污染河道的作用主体.挂膜过程中四组反应器对有机物、氨氮的降解速率相当;挂膜过程结束后,三组生物膜反应器中的水质净化效率高于空曝气反应器.通过对底泥中有机成分的对比分析,发现经过9d连续运行后,四组反应器底泥中的有机质含量分别由最初的12.21%降低至9.42%、7.24%、6.97%和7.52%,表明生物膜技术在净化污染水体的同时,对污染底泥中的有机物也具有更为有效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短缺资源,河道治理刻不容缓。本文从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特征污染物浓度两个方面,对"十三五"期间上海市杨浦区三条重点河道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三条河道的水质及特征污染物浓度值年均变化趋势,以及A河道5项污染物浓度月均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河道疏浚,泵站改造,加强河岸排口监管等措施对水质的改善是富有成效的,但是其持续性仍需关注,建议根据河道区域性特征及季节变化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汾河太原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接种法对2003年—2008年太原段9个断面的5日生化需氧量(BOD5)进行监测,得到同一断面不同月份的BOD5值。发现,BOD5峰值出现的月份不同;在同一时间不同断面的BOD5值不同,其水质上游段较好,中游段次之,下游段较差。同时,根据年平均BOD5值对以上断面进行水质功能划分。其中,水库出口和上兰的水质均达到Ⅰ、Ⅱ类,胜利桥和迎泽桥的水质为Ⅴ类,其余断面水质都是劣Ⅴ类。表明,汾河太原段污染较严重,特别是在出现BOD5值最高峰的月份,应重点监测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