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光纤传感器在复合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介绍了光纤传感器的性能及其在复合材料应变、温度等测量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在外加载荷为均匀的,且平行光纤轴向的情况下,埋置于横向各向同性复合材料内的光纤与周围基质材料互间的力学作用,从理论上证实了光纤附近复合材料内存在的较高的应力集中,且应力集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纤包层的材料与厚度,并且发现对于给定的复合材料,通过对光纤包层直径与的适当选择,可使我们希望的区域的应力分布为最小或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3.
复合材料层板中内埋光纤传感器布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计算了层合复合材料薄板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其内部的应力应变分布,以此为基础详细讨论了复合材料结构内埋光纤传器类型的选择及其布局方案。并介绍了实验以及内埋光纤阵列传感信号的人工神经网络处理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可埋入复合材料与结构内探测结构内部状态参数的、结构简单的刻纹光纤传感器陈列,并将其集成入教-11飞机的层合复合材料垂直尾冀试件内,对结构所受冲击与振动进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光纤传感技术用于监测纤维复合材料固化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智能化的在线监控技术是提高复合材料生产效率和工艺质量的有效途径,在线监控系统需要有先进的传感器。本文根据层合结构纤维复合材料的特点,提出采用光纤微弯传感器测量复合材料的固化过程,完成了不同铺层方式的复合材料固化过程的监测,并与动态介电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在复合材料内埋置光纤的方法、光纤布局原则、埋置光纤存在的主要问题、光纤的引出及光纤的保护方法等。  相似文献   

7.
复合材料工程常数的精确测试是合理有效开展复合材料结构力学分析与评估的基础。采用埋入式光纤光栅测试技术对复合材料结构应变特征进行测量,可有效获取复合材料的工程常数,如弹性模量、泊松比等。本文将光纤光栅与引伸计、应变片的单向应变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不同测试方法下弹性模量的结果,验证了光纤光栅测试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一步通过在复合材料试件内部分别铺设横向及纵向的光纤光栅,对复合材料试件的泊松比进行了测试,并与应变片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光纤光栅相对于应变片测试灵敏度更高,测得的泊松比数值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8.
复合材料光纤应变传感器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复合材料嵌入式光纤应变传感器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二涉型、模式型、偏振型和光强型四种尖型光纤应变传感器的研制状况。  相似文献   

9.
将不同数量的光纤光栅埋植于复合材料层压板层间部位,研究了光纤光栅的埋植数量对层压板拉伸和压缩性能的影响及光纤光栅埋入对层压板层间结构的影响。此外,利用埋植在层压板内部的光纤光栅监测了层压板在拉伸过程中的应变变化,并与应变片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在复合材料层压板中沿纤维方向埋入光纤光栅时,复合材料0°拉伸强度和模量略有降低。而当光纤光栅垂直于纤维方向埋入复合材料内部时,复合材料的90°拉伸强度和模量略有提高。对于压缩性能而言,由于光纤光栅在压缩过程中发生脆断,在复合材料内部产生损伤源,导致复合材料压缩强度有所降低,但当光纤光栅埋植数量较小时,对压缩模量的影响较小。层间形貌的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光纤光栅沿纤维方向埋入复合材料内部,在光纤光栅周围未形成树脂富集区,反之则将出现明显的富树脂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Bragg光栅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将Bragg光栅传感器埋入增强体内,通过VARTM成型制作了复合材料。利用SM130光纤光栅解调器,通过收集光的波长的变化来对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在线监测;对埋入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复合材料进行了拉伸试验,通过波长的变化来计算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受力变化,并与常规的拉伸试验进行了对比,两者所测得的力是基本一样的,所以证明了通过光纤光栅传感器可以进行复合材料的健康监测,并且可疑对大型复合材料的加工、使用实施在线监控。  相似文献   

11.
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国外热塑性混杂纱型、多层结构和夹芯型、耐高温型和智能型结构吸波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表明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是一种多功能复合材料,它既能作为承载结构件,具备复合材料轻质高强的特点,又能吸收电磁波,是当代吸波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并结合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的优化设计方法,指出了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轻量化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研发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晓波  杨颖 《合成纤维》2013,(10):29-34
简述了轨道交通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现状,从结构材料设计、整体结构设计、车体成型技术、构件连接技术、结构声学设计、缺陷检测技术等多个方面探讨复合材料整车车体研发的技术难点。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研发的过程中,只有充分理解和实现复合材料的材料、设计、制造一体化,全面综合地考虑各种关键技术,才能获得高性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并有效降低复合材料车体的成本;只有建立完整的复合材料车体设计、制造、验证技术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碳纤维复合材料才能在轨道交通行业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智能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高技术材料,兼具结构与功能双重特性。根据近几年来智能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智能复合材料:形状记忆复合材料、自修复智能复合材料、压电智能复合材料、电/磁流变智能复合材料及纤维素智能复合材料,简述了智能复合材料领域当前研究热点,介绍了该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智能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大型风力机复合材料叶片技术及进展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本文介绍了大型风力机复合材料叶片技术现状,叙述叶片气动、结构、工艺等关键技术.随着风力机组向大容量方向发展及海上风能的开发利用,将对风力机复合材料叶片的设计、材料及制造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5.
罗旋  陈新胜  王娟 《陶瓷》2011,(3):15-17
ZrO2p(3Y)/BN-SiO2陶瓷复合材料是以h-BN、非晶SiO2、ZrO2粉体为原料烧结而成,随着烧结温度的不同,所得产物的结构性能也会因此改变,笔者从选择原材料着手,通过试验来验证,陶瓷复合材料热震后表面形貌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16.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模量高、耐疲劳性好、性能可设计和易于整体成型等许多优异特性,已成功用于复合材料结构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足工程应用中的一个主要技术指标。从材料学的角度分析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包括耐候性、耐水性、耐介质腐蚀性、耐热性等,可为复合材料结构件的设计、选材、成型、使用及贮存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主承力结构方面的应用,对复合材料维护和修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加迫切的要求。复合材料结构具有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的特点,对分层损伤和层间断裂十分敏感,此类损伤会造成复合材料结构强度和性能的大幅降低,进而对航空飞行器的结构安全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冲击载荷正是导致此类损伤的最大威胁,因此,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冲击损伤规律及其修复技术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和难点。从冲击损伤评估、无损检测和修复技术三方面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的主要研究进展,展望了冲击损伤下航空复合材料修复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国内外各类保温材料和保温管道结构的技术现状及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保温材料的隔热性能、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等特点,包括实心保温材料、无机及有机发泡材料、复合保温材料和相变储能材料;介绍了各类结构的输油管道的加工工艺、结构设计等特点,包括管中管结构、单壁管、技术管系统和复合保温软管;并对目前保温输油管道的材料及结构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聚氨酯/钢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优势,对其简单化、高性能化、高安全性、经济性等优点和聚氨酯/钢复合材料在船舶、桥梁、体育场馆和临时结构等结构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The structural and acidic properties of two new highly stable meso-/microporous composite materials (MMS-H and RMM-1) developed recently were characterized by various analytical and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Comparing to their structural analogue, Al-MCM-48, these novel aluminosilicates materials comprising zeolite secondary building units were found to have superior catalytic activities, as illustrated by ethylbenzene alkylation re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