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老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同时由于注采井网不完善,套损严重,造成储量失控,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认识剩余油,挖掘剩余油"已成为高含水期老油田开发、调整、提高采收率的核心内容。本文从老油田剩余油富集规律和分布特点进行探讨,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调整挖潜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弄清油田开发潜力及挖潜方向,是油田调整挖潜和制定油田开发中长期规划的前提和依据。通过研究分析油田滚动增储和难采储量评价潜力、老区提高水驱采收率潜力和三次采油潜力,针对不同类型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剩余油分布,提出进一步提高油藏水驱采收率的方向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次研究以樊家川油田樊中区为例,探讨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法及应用.针对樊中区存在的采出程度低、井网控制储量低、油藏采油速度低的问题,在精细地质研究、开发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开展剩余油富集规律认识,预测剩余油富集区,为区块调整挖潜、提高采收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垣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喇萨杏油田为主的长垣油田,已开发了近50年,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阶段,目前新增储量减少,储采失衡严重,剩余油分散,挖潜难度加大,调整挖潜品位变差,产量接替难度加大,三次采油开发技术,尤其是三元复合驱技术尚需不断完善。针对长垣油田在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利用综合资料分析和油藏工程方法评价了长垣油田水驱、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目标,预计最终采收率在60%左右。为确保增加可采储量,改善储采平衡状况,最大限度提高油田采收率和开发效益,提出了确保采收率目标的技术对策,为科学编制长垣油田中长期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油田开发过程中,依据油田的地质储量的开采状况,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扩大油田开发的程度,从而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为了达到更好的生产效率,采取挖潜增产技术措施,提高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达到油田开发的经济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云南化工》2020,(2):122-123
以子长油田单井控制地质储量分布为基础,充分利用研究区现有开发动态资料,运用水驱曲线法对子长油田中山川油区主力层长6进行了采收率标定,确定单井控制可采储量,通过对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明确其中富集量和规模大的有长612,较大的有长611、长613,较小的有、长621、长622,为该区长6油层调整挖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濮城油田当前以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剩采速度"的深度开发阶段,通过分析该阶段地下剩余油分布的格局和特点,指出油层内剩余油分布零散,但局部仍有相对富集的部位,为此从分析水驱开发油藏采收率现状入手,找出制约因素并对水驱提高采收率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油田开发在挖潜对象、研究深度等方面的新变化,摸索出一套针对不同剩余油分布类型的调整对策,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本羊二庄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目前已进入"双高"开发阶段,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分散,挖潜增效难度较大。并且由于羊二庄油田部分底水油藏的特殊性,采用直井方法难以达到高效开发的效果,因此在综合评价羊二庄油田底水油藏开发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平井开发技术,并在羊二庄油田所属的次生底水油藏的剩余油挖潜开发中进行了成功应用,展示了水平井技术泄油面积大、生产压差小、明显提高采收率等多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文15块1979年投入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开发中的主要矛盾也由平面、层间向层内转移。主力厚油层储量基数大,开发后期仍然是"稳油控水"的主攻目标,厚油层内部隔夹层引起的渗流屏障和渗流差异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地质因素。2011年以来,利用大量、丰富的监测资料开展了文15块隔夹层研究,并利用隔夹层的控制作用对主力层层内剩余油进行精细挖潜。2011-2012年区块日产油量上升,剩采速度保持在11%左右,采收率提高3.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任剑  卢比 《广东化工》2014,41(20):39-41
剩余油分布特征是油田开发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应用矿场资料法半定量地描述了五星庄油区主力区长8、延9小层剩余油分布状态,对该块剩余油在油藏平面和纵向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剩余油分布类型提出了5种相应挖潜技术对策,为油田后期开发调整及剩余油挖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孤东油田二、六区,均为水驱开发单元,现已进入注聚后续水驱开发,处于全面高含水阶段。经过长年强注强采,导致油藏水淹严重,储量接替层少,剩余油驱替难度大,通过常规注水挖潜剩余油难度大。因此采用耦合注水新思路,运用到日常注采管理中挖潜了层间平面剩余油,有效控制含水上升,从而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永宁双河油田是一个特低渗的岩性油藏,自1999年全面投入注水开发至今已进入中含水期开发阶段,随着开采程度的不断加深,地下油水关系日趋复杂,给油田稳产和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区内延长组油藏储量动用程度不均均,井距不均匀,注采井网不完善,注采不易调控,造成可采储量损失大,加之采用混注,较少分注,纵向上各层吸水不均,油井措施效果变差,水淹关井井数增多,油田开效果相对变差,区内仍存在部分剩余油未被开采,为了提高采收率,对剩余油分布规律开展研究是重要的手段。文章对永宁双河油田东区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以油水分布图的形式展示出剩余油在平面上地下油水运动结果及的分布范围,为油田调整挖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浩口油田在1987年进入高含水采油期后,纵向上层间矛盾突出,在井区合采合注的情况下,非主力层动用程度差,利用小层精细对比技术,进一步细分开发层系和开发小层,并结合吸水剖面和产液剖面资料分析纵向上剩余油分布情况,对油田目前开发特征进行剩余油分布研究。针对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来挖潜低渗层剩余油,提高油田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中二北Ng3-4单元1972年5月投产,1979年4月注水开发,1991年6月进入特高含水期,区块综合含水高达96.3%,是孤岛油田主力单元含水最高的单元之一.作为老油田,目前该区块含水高,水淹日趋严重,剩余油高度分散,层问和层内潜力越来越小,下一步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分析描述特高含水期影响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再认识,指导现场开发挖潜.  相似文献   

15.
临盘油田为典型的陆相沉积复杂小断块油藏,历经三十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剩余油分布状况越来越复杂,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本文从油藏开发实际出发,归纳总结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提出并建立了三维动态法分析剩余油模式,从油藏的“注、驱、采”三方面综合分析剩余油,为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油藏采收率奠定坚实基础,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纯化油田作为纯梁采油厂主力油田之一,自1965开始钻探通5井发现,1971年投入全面开发以来,截止2010年底已开发40年,完钻各类开发井近1000口,累积产油1395万吨,标定采收率23.8%,目前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中后期开发阶段,主力油层射开程度高达90%以上,面临着老区产能阵地少、剩余油分布零散,措施挖潜难度大的不利局面,年产油量一度由八五、九五期间的40万吨下降到近年来的28万吨,虽然通过精细油藏单元目标化管理、区块水井长效治理、老区一体化治理等措施,油田老井自然递减有所减缓,但由于新区及措施阵地逐年减少,油田年总递减率平均在13.5%以上,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我们对该油田在开展多轮次精细油藏研究,重建地质模型,深入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同时,引进国内外目前先进的监测、工艺增产技术手段来指导纯化油田的后期合理高效开发,在油田措施挖潜及停产井的治理工作上见到良好的效果,并将大型压裂、纯4-5组压裂技术推广到老区层间挖潜的开发上来,实现了油田的可持续稳定开发。  相似文献   

17.
油田开发一定时期后,油井的产量下降,油田的综合含水率上升,存在更多的剩余油没有被开采出井,导致油田的采收率不高。通过加强对油田开发后期的生产管理,采取最佳的挖潜增产技术措施,提高剩余油的采出程度,进而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大庆油田萨中地区葡Ⅰ组主力油层已全面进入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阶段,从开发效果统计来看,已结束注聚区块的采出程度在50%左右,尚有一半的储量没有采出,说明聚合物驱后仍有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因此,开展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和现场试验具有重大意义,这项技术的成功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对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认清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是这部分储量二次开发的根本所在,本文通过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取心井资料、动静态资料、测试资料等对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应用于现场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对于葡Ⅰ组主力油层聚合物驱后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油田开发逐渐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 ,开发难度越来越大 ,各种挖潜措施成本越来越高。本文针地复杂断块油田的特点 ,分析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 ,结合实际事例论述了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多种方法与技术 ,对复杂断块油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场油田为复杂断块油藏,经过30多年的开发,目前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结合近几年新钻井生产情况,对各油组进行采收率重新标定后,认为仍存在很大的潜力。通过小层对比与构造精细解释技术,对构造储层再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地质储量进行重新复算,结合目前油井生产状况与动态变化,从平面上与纵向上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下步意见,进一步挖潜高场油田剩余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