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运城盐湖的卤水和现有产品硫氢化钠为原料,制取高纯氢氧化镁.以合成的高纯氢氧化镁为原料,进一步水热改性处理,得到阻燃型氢氧化镁.水热改性最佳条件:以氢氧化钠为水热改性剂,浓度为4 mol/L;水热改性温度为200 ℃;水热体系中氢氧化镁质量分数为7.5%;水热改性时间为5 h.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氢氧化镁粒度分布范围窄,比表面积小,产品分散性好,形貌为六方形,符合阻燃型氢氧化镁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
李志强  吴庆流  向兰  魏飞 《化工学报》2005,56(7):1349-1354
在自行研制的中试设备上用氢氧化钠合成法-水热改性法制备出了高分散氢氧化镁阻燃剂,分析了水热改性条件对制备氢氧化镁的影响.研究发现水热改性温度、水热改性时间、改性剂添加量和水热浆液固含均对水热产物的形貌和一次粒径有一定的影响.在合理的水热改性条件下,能够制备出大晶型、低比表面积、高分散的规则六方片状氢氧化镁阻燃剂.  相似文献   

3.
李志强  吴庆流  向兰  魏飞 《化工学报》2005,56(6):1106-1111
在自行研制的中试设备上用两步法(氢氧化钠合成法-水热反应法)制备出了氢氧化镁阻燃剂,分析了常温合成条件对制备氢氧化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相同的水热条件下,提高常温合成温度和降低氢氧化钠加料速率,有利于常温产物的水热改性处理,使之生成形貌规则、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的氢氧化镁六方片状颗粒.  相似文献   

4.
以碱式硫酸镁晶须(MHSH)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出氢氧化镁晶须。实验确定了制备氢氧化镁晶须的适宜条件:n(碱式硫酸镁晶须)∶n(氢氧化钠)=1∶2,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为3 h,碱式硫酸镁晶须料浆质量分数为4%,氢氧化钠浓度为0.3 mol/L。对氢氧化镁晶须进行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热分析得出,制备的氢氧化镁晶须为扇状,直径为1~2μm,长度为100~200μm,长径比为100~200。利用硅烷KH-550、硬脂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硬脂酸钠、油酸钾等表面改性剂对氢氧化镁晶须进行表面改性。结果表明:用油酸钾作表面改性剂,在氢氧化镁晶须料浆质量分数为5%、改性时间为30 min、改性温度为90℃、油酸钾用量为5%(质量分数)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改性效果,改性后晶须的活化指数达到99.48%。  相似文献   

5.
无机阻燃剂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和硬脂酸对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比较改性样品在液体石蜡中的透光度发现硬脂酸的改性效果最好.最佳的改性工艺条件为:硬脂酸用量为6%(相对于氢氧化镁干粉质量),改性温度80 ℃,改性时间60 min.使用XRD,FT-IR,TG-DSC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硬脂酸对氢氧化镁的改性机理是:硬脂酸分子与氢氧化镁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而吸附在氢氧化镁的表面,从而改善了氢氧化镁与聚合物的相容性能.  相似文献   

6.
一种超细氢氧化镁聚乙烯阻燃复合材料由以下以质量份计的组分组成:聚乙烯基体20~50;表面改性超细氢氧化镁60~80;硼酸锌1~3;磷酸三脂5~10;丙酮0.1~0.5。其中氢氧化镁粒径为15μm,表面改性剂为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与超细氢氧化镁的质量比为0.005~0.015。本发明配方抑烟、低毒、  相似文献   

7.
以浓海水为原料、氢氧化钠为沉淀剂,MOA-9P、硬脂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为改性剂一步合成改性氢氧化镁。通过单因素实验表明MOA-9P添加量3.0%、温度65℃、反应240 min;硬脂酸钠添加量4.0%、温度80℃、反应180 min;十二烷基磺酸钠添加量1.5%、温度70℃、反应210 min改性效果最佳。粒度分析表明改性氢氧化镁粉体分散性明显增强平均粒径降低了8μm。  相似文献   

8.
氢氧化镁的制备及其表面接枝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硫酸镁、氢氧化钠溶液、丙烯酸及接枝单体和引发剂为原料,采用微乳液聚合方法,一步制备了表面接枝聚合物改性的纳米氢氧化镁颗粒。试验表明先在1mol/L的硫酸镁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在80℃下反应3h,得到热分解温度为384℃的六方片状结构的氢氧化镁粉体。当在上述合成过程中加入接枝单体和引发剂,生成了聚合物包覆改性的氢氧化镁粉体,并且不改变氢氧化镁的热分解温度,而能改善粉体的吸湿性和与液体石蜡的相容性;TEM结果表明接枝产物粒径分布均匀,约为80~100nm。  相似文献   

9.
白云石制备的纳米氢氧化镁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白云石碳化法制备纳米级氢氧化镁的工艺条件,研究了沉淀剂、反应温度对纳米级氢氧化镁形貌的影响,以及表面活性剂对纳米级氢氧化镁分散性的改善,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以氨水为沉淀剂所得的纳米氢氧化镁近似六边形的薄片状,平均粒径为16nm,其结构稳定性优于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的产品.当反应温度为30℃时,Mg(OH)_2形成细小晶核,薄片的厚度为5~7nm,晶粒粒径为10~15nm;反应温度为50℃时,晶核开始生长为大晶粒,但排列无规则;反应温度为70℃时,Mg(OH)_2薄片的厚度增至10nm左右,晶粒粒径为10~20nm,具有规则排列的完整晶粒:反应温度为80℃时,Mg(OH)_2晶粒具有不规则排列.加入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或十二烷基硫酸钠可以提高纳米粒子的分散性.当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用量为氢氧化镁的3.0%(以质量计,下同)时,纳米氢氧化镁的分散性最好,片层的厚度约为10 nm,平均粒径为20 nm.当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为氢氧化镁的4.0%时,纳米氢氧化镁具有较好的分散效果,平均粒径为20nm.  相似文献   

10.
采用稀土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及钛酸酯偶联剂对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考察了偶联剂用量、处理温度、时间对氢氧化镁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黏度、表面活化度等指标对改性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稀土偶联剂对氢氧化镁的改性效果较其他二者要好,并确定了稀土偶联剂的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改性后的氢氧化镁进行了填充聚乙烯研究,结果表明:当稀土改性后的氢氧化镁的填充量为140份时,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达到了UL94 V-0标准,力学性能较好;通过SEM观察表明:稀土改性后的氢氧化镁在LLDPE基体树脂中的分散性明显优于未改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