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本次研究通过对临盘油区低电阻储层的细化分类,在立足老井试采的基础上,对具备一定产能、储量基础的低阻油层开展精细地质研究,按照分类评价、分类治理、一类一法的开发思路对低电阻油藏进行开发,并尽可能的完善注采井网。通过对低阻储层的挖潜方法的实践,探索出临盘油区四种低阻成因油藏相应的挖潜对策。  相似文献   

2.
辽河油田曙一区兴隆台油层为互层状超稠油油藏,是主要的储量接替和产能建设区域。该区域储层发育差,开发过程中存在注汽压力高、低周期采注比低、周期产油量低、油汽比低、吞吐效果差等问题。通过对油藏储层特征、油藏开发矛盾的研究,掌握制约互层状超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的因素和机理,寻求改善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油藏储层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南油田文33块沙三上属于低渗透难动用油藏,通过储层改造研究,应用压裂技术改善储层渗流条件,提高单井产能。该方法对于低渗透油藏储层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油藏是目前油田共同面临的问题,要解决低渗透油藏的难题,就必须认清低渗透率储层,加强对低渗透油藏进行深入全面的认识,本文以一个专业工作人员的角度阐述了低渗透储层的形成原因,沉积作用是低渗透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成岩作用是主要的作用方式,构造作用对低渗透储层有双重作用。笔者从测井的角度提出出了低渗透储层评价的方法,对低渗透储层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渗透是根据水库的概念,一般指的是低渗透储层致密储层,外国一般称为低渗储层。但进一步的扩展和概念发展,低渗透率和包含词的低渗透油藏、低渗透油气资源的概念现在谈到低渗透一个词,它的一般含义是指低渗透油藏。具体是指油藏、低孔隙度、低渗透油气田、小喉咙流体渗透和低容量,贫穷通常需要储层改造维护正常生产的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当前的低渗透储层岩石类型包括砂岩、粉砂岩和砂质碳酸盐岩、石灰石、白云石、粉笔等,但主要由致密砂岩储层组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储层压裂改造技术,在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应用中,收到较好的增产效果。桥66块属于复杂断块低孔低渗透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沙三上和沙三中,油井投产后大多低产低能,通过压裂改造,改善其油层物性和渗透条件,提高储层导流能力,是解决该区块低产低能的主要途径,是增加该区块产能的一种最有效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7.
泾河油田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低压的“三低”特点,为致密砂岩油藏,弹性产率低,需通过压裂改造释放油藏产能[1]。胍胶体系压裂液在泾河油田储层改造过程中返排低、难破胶,易造成储层污染,效果并不理想。为提高油井产能,延长稳产期,评价优选出适合泾河致密油藏压裂引效的渗吸驱油清洁压裂液体系,该体系可有效降低储层污染,实现压裂改造与渗吸驱油一体化施工[2]。该技术已经在泾河油田水平井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为后续泾河油田及同类油藏储层改造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藏是基质渗透率较低的油藏,一般指的是低渗透的砂岩油藏。在我国,根据实际生产特征,按照油层平均渗透率的大小,把低渗透储层划分为三类:一般低渗透层、特低渗透储层、超低渗透储层。其中一般低渗透层属于常规油藏,特低渗透和超低渗透油藏属于非常规油藏。储石油企业在开发低渗透油藏过程中最常用到的技术就是压裂水平井。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对压裂水平井的优化设计、开发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水平井压裂不仅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全面了解岩性、油藏特性,更深入准确的评价油藏。本文首先论述了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半解析的产能预测方法,其次对影响压裂水平井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胜利油区近年来发现的低渗透、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普遍存在产能下降快、注水压力高和解堵效果差的实际问题,严重制约了该类型油田的有效动用。在对低渗透油藏储层特性系统分析基础上,评价了注入水悬浮固相微粒、乳化油对储层伤害,研究了储层残余油、润湿性对水相渗透率的影响规律,研制了耐高温高盐的表面活性剂增注体系,结合地层预处理技术,形成适合不同井况条件下低渗透砂岩油藏复合增注技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低渗油藏在整个油气资源中的占得的比重越来越大,低渗油藏是未来油气田开发的主战场。但由于低渗油藏一般具有储层物性差、孔隙度低、渗透率低、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开发难度大,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储层的保护,避免储层损害对于提高开发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在低渗油藏钻井、完井、试油、储层改造中相应的保护技术,以期为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提高指导。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藏具有孔隙喉道小、泥质含量高、渗透率低等特点。在注水过程中,注入水与储层里的粘土作用,造成渗流阻力大,注水压力上升。注水压力高导致低渗油藏长期欠注,油藏采出程度低,是低渗透油藏开发遇到的普遍难题。本文根据低渗油藏注水损害机理,筛选和研制了适合低渗透油藏的保护剂,该保护剂具有防膨、驱油、润湿反转效果,在莱113-1井应用效果明显,实现了低渗油藏降压增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储层特征对油气藏的渗流能力和开发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行储层特征研究,对于搞清油藏剩余油分布、提高采收率起着重要的作用。齐131块莲花油层为低孔低渗型油藏,综合运用薄片、粒度、岩性等资料,对储层岩性、物性、空间类型和孔隙结构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齐131块莲花油藏储层物性总体表现为低孔-特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13.
文33沙三上油藏是低渗透油藏,由于注采井距过大,注水开发效果差,采油速度仅0.27%。通过影响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的技术因素、储层的渗流条件法、数值模拟法等不同方法对该油藏合理井网密度进行了研究、论证。实施后,采油速度上升了2.49个百分点,提高采收率21.2个百分点,成功实现了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证明了200~250m注采井距是该油藏的合理井距,所用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沈家铺油田官109-1断块是典型的稠油油藏,本文介绍了该区油藏特征,认为本区是扇三角洲平原和前缘沉积,岩性以粉细砂岩为主,储层物性较好,为中孔中高渗储层。较好的储层性质为油藏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该断块开发过程中,通过不断创新探索,总结出了适合该断块重质稠油冷采的开发技术,通过长冲程低冲次的皮带式抽油机有效解决了开发方式问题;根据沉积规律调整注采井网,形成油水井平行排列的注采井网,提高了油藏开发水平;根据天然发育的隔层实施水井油套分注工艺,改善了注水开发效果。官109-1断块独特的稠油油藏开发模式为类似稠油油藏开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的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难度系数非常大,为了达到预期的开发效果,需要改善注水开发的状况,优化设计针对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的注水方式,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严重,岩性比较特殊,给油藏开发带来困难。因此,有必要研究该油藏的最佳开发方式,才能提高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物性和均质性优良的优质储层大部分都已被发现、开发,剩余可采产能基本都集中在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较强、强水敏和粘度较高的差油层中,而以往我们的研究资料都是以优质储层为基础的,很多情况下对低空低渗油藏并不适用,这就需要我们对低孔低渗油藏进行专门的研究。我们通过对以精细构造解释、有效储层识别为主的方式对低孔低渗油层的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确定符合储层特性的开发方式和工艺,对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储层的渗透性将对石油的生产产量产生影响,一般的储层类型包括高、中、低三种渗透率,而低渗透率的储层类型则最难开采,而低渗透类砂岩类型油田则储存了大量的油量,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低渗透油藏难以开采的问题,提升低渗透油藏的开采产量与质量。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低渗透油藏特征,然后以长庆油田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低渗透油藏开采关键技术,以期为类似油田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压裂改造是油气井储层改造增产的主要措施,水平井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是提高低渗透油藏产能的主要技术手段。文章阐述了该技术在青海油田的现场应用,对比表明,对于水平井该技术可有效缩短施工周期、安全可靠性高、作业成本低,是目前国际上低渗透油气储层改造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地区二叠系油藏为典型的砂砾岩油藏,其储层物性和孔喉结构均较差,属较差孔喉结构的低孔、低-特低渗较差储层.油藏的产能特点为产能较低,且变化大,整体采收率较低.产能影响因素主要与储层物性特别是渗透率和试油工艺有关,前者主要体现在裂缝和孔喉结构的影响,后者主要是不同压裂措施的影响.提高此类油藏产能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主要为油藏研究和工程技术两个方面,即寻找断裂带附近的裂缝发育区和具较好物性储层以及采用大型的现代压裂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小益  曹堂路 《当代化工》2016,(10):2339-2342
针对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低,注水困难的特征,通过分析具体油藏的地质、储层及原油物性和最小混相压力等条件,确定了该油藏满足进行CO_2混相驱的要求。使用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对该油藏进行模拟,对比连续注水、连续注气和周期注气三种开发方式,发现周期注气开发效果最好。当注停时间比为2:1时采出程度最高,分析其原因为注停时间比为2:1时,低渗透油藏能量的传播使地层压力重新均匀分布。对比不同CO_2驱替压力,发现当驱替压力在CO_2最小混相压力附近时采出程度最高,驱替压力大于最小混相压力,随着压力增大,采出程度越低,分析原因为储层发生堵塞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