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SBR工艺脱氮除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总结了SBR脱氮工艺中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亚硝化脱氮现象,讨论了影响SBR除磷的碳源、聚磷菌与非聚磷菌竞争、pH值、好氧曝气、污泥龄、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并对SBR工艺中脱氮除磷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了可以同时脱氮除磷的一种SBR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2.
SBR法脱氮除磷工艺分析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BR工艺是目前国内外普遍关注和研究的一种生物处理技术,本文结合污水处理中脱氮除磷这一热点,分别介绍了国内外SBR脱氮工艺、除磷工艺以及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指出了SBR工艺在脱氮除磷方向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腐殖土强化SBR工艺除磷效果及污泥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普通SBR和腐殖土SBR反应器进行除磷效果对比。结果表明,腐殖土SBR工艺好氧吸磷量、利用单位PHA吸磷量、VFAs吸收速率都比SBR工艺明显提高,腐殖土强化了SBR工艺PAOs优势,提高了PAOs含量,抑制了GAOs的代谢活动,有利于生物除磷。腐殖土还改善了SBR工艺污泥沉降性能,SVI值比普通SBR工艺降低20%以上,VSS/MLSS比值降低8.9%,污泥性能改善是化学和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  相似文献   

4.
主要简述了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原理及其工艺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运用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单污泥系统(A2/O、UCT、MUCT、BCFS、SBR)和双污泥系统(A2N、Dephanox、A2N/SBR)的运行特点。  相似文献   

5.
雷俊侠  高智荣 《广东化工》2011,38(7):118-119
介绍CANON脱氮工艺、序批式脱氮除磷工艺(包括传统SBR法、CASS工艺、MSBR法等)、A2/O工艺、氧化沟系列脱氮除磷工艺和生物膜脱氮除磷工艺.  相似文献   

6.
目前水体中氮磷含量较高的问题逐渐严重,利用反硝化聚磷菌来进行脱氮除磷的反硝化除磷工艺为生物脱氮除磷提供了新的方向。本研究以反硝化聚磷机理为基础,采用动态的SBR反应器进行菌种的富集培养,驯化富集反硝化聚磷菌,同时跟踪富集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富集成功后SBR系统内除磷率达到80%以上,总氮及COD的去除率达到90%左右,系统稳定且脱氮除磷效果较好。通过吸磷实验、反硝化脱氮产气实验从富集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来4株反硝化聚磷菌。  相似文献   

7.
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四姣 《广东化工》2007,34(7):99-102
本文分析了传统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些传统工艺的改进工艺和几种新工艺,包括A2/O工艺,改进的A2/O工艺,改进的SBR工艺及其他一些工艺,阐述了他们的特点,并探讨了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广州化工》2021,49(10)
概述了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原理,介绍了A~2/O工艺、氧化沟工艺、SBR等几种传统且经典的脱氮除磷工艺的流程、原理和处理效果,并分析了各个工艺的应用现状。将两种或多种技术、工艺组合为一体的新工艺、新技术是目前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趋势,例如A~2/O-MBR组合工艺能显著提高脱氮除磷的效率。此外,今后研发的新型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工艺也主要以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操作简便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好氧颗粒污泥同步除磷脱氮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除磷脱氮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好氧颗粒污泥除磷脱氮的机理及工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SBR定向培养,可以在颗粒污泥中培养出不同的微生物菌群(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反硝化聚磷菌等),使其能够实现同步除磷脱氮,从而为污水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UNITANK工艺是结合传统活性污泥法和SBR法的优点形成的一种新型活性污泥处理工艺。UNITANK工艺在处理城市污水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功能。对UNITANK的工艺流程做了介绍,提出若要满足高效除磷的要求,就需要控制影响工艺有效运行、相互制约的多种因素,使各制约因素得到统一,则除磷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SBR脱氮除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配制生活污水,研究SBR工艺在不同运行条件下对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效果的影响。实验分别对进水不同C/N、pH值和曝气时间作比较,结果表明:当C/N-2,曝气时间为240min,进水pH-6时,氨氮去除率可达80%以上,总磷去除率可达65%以上。  相似文献   

12.
刘宗耀  刘方 《广州化工》2010,38(12):76-80
强化生物除磷工艺(厌氧/好氧工艺)已经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然而,在各地不同条件的运行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记录均有大量报道。为解决此工艺的不稳定因素,近年来研究者对此工艺的机理作了大量的研究,包括主导微生物的鉴定,生化代谢途径的探讨以及数学模型的建立等。同时,有研究者发现,生物除磷可以在单级好氧工艺中实现,此发现可能开发出一种经济、简单的生物除磷工艺,即通过"一步氧化法"实现有机物与磷的同步去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的总结了传统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和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掌握反硝化聚磷菌在废水脱氮吸磷过程中,系统内pH、COD、磷酸盐、NH4^+-N、NO2^--N和NO3-—N等离子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对处理工艺中反硝化段采用SBR工艺间进行反硝化脱氮和吸磷试验。结果表明,各因子的变化趋势能间接呈现出反硝化脱氮、吸磷、释磷各反应阶段的起始情况。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综合利用各因子变化趋势,对脱氮除磷阶段进行合理掌控,使脱氮除磷运行工艺更加高效、节能。  相似文献   

14.
改进的SBR对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成新  吴桂峰  张银新  蒋文强 《辽宁化工》2011,40(11):1129-1131,1134
阐述了影响SBR脱氮除磷的因素(如污泥颗粒化、沉淀时间、进水COD负荷等)和最佳条件。取一定体积的城市污水,测量其进水COD、氨氮、总氮、总磷,并通过向SBR反应器污水中接种城市废水絮凝污泥,设定不同的循环周期,改变每个周期的沉淀时间等改进,培养颗粒化污泥促进其对处理结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水力停留时间、污泥龄,曝气时间、进水负荷、以及是否投加碳源,即不同碳氮比等因素对SBR处理效果的影响,检测不同周期氮磷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5.
张佩兰  荣宏伟  张可方  刘涛  曹勇锋 《广东化工》2011,38(1):118-119,124
通过厌氧培养基试验,在厌氧条件下,考察始末总磷的浓度,研究了不同泥源、不同磷源、不同起始磷浓度对厌氧除磷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在厌氧35℃避光培养条件下,以猪粪、鸡粪、具有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耦合除磷的污泥、SBR污泥、EGSB厌氧污泥、ASBR污泥、SBR污泥和具有同步脱氮生物化学除磷的污泥为泥源的培养基试验中,EGSB...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模拟污水生物除磷过程,探究重金属Cu及Cd复合胁迫对生物除磷短期及长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影响时,Cu和Cd的复合胁迫降低混合液MLSS和MLVSS含量,出水COD、NH4+^-N和有机磷(OP)的去除效率分别下降至85.6%~87.5%、82.6%~86.5%84.5%~86.8%,显著低于空白组。长期影响时,Cu及Cd的复合胁迫同时降低出水COD、NH4+^N及OP含量。Cu及Cd复合胁迫降低了厌氧磷酸盐释放与好氧磷酸盐吸收量,降低了内聚物聚羟基脂肪酸酯的最大合成量,从而后续氧化分解吸磷能力下降;并且也降低了多聚磷酸盐激酶(PPK)和多聚磷酸盐酯酶(PPX)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污水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肖肖  陶禹传 《广东化工》2010,37(5):182-183
水体中氮磷的累积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富营养化污染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限制性物质主要是磷。因此,除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除磷技术效果比较好、应用比较多的是生物除磷技术和化学除磷技术,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除磷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的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8.
高治国  杨严  陈文通 《辽宁化工》2011,40(2):134-136
介绍了生物除磷的发展趋势,对传统的生物除磷技术和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原理和新工艺进行讨论,比较了各自生物除磷工艺的优缺点,针对不同地区的水质、达标要求,选择适应当地发展要求的工艺,对于工程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碳源竞争、溶解氧需求大和菌群结构竞争等诸多问题,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能够在缺氧条件下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在脱氮的同时进行超量聚磷,实现氮磷同步去除,具有节约碳源、能源、污泥产量低等优点,符合污水处理工艺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理念。反硝化聚磷污泥的驯化是运行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的前提,文中综述了一步法、两步法和三步法这3种主要反硝化聚磷污泥的驯化方式,并对比分析研究进展。其中,一步法驯化具有运行操作简单、驯化速度快的特点;提出温度、pH、碳源种类及浓度、电子受体种类及浓度、污泥浓度、污泥龄的建议范围;同时提出同步反硝化除磷还需对碳源、电子受体等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等问题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