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以碱式氯化镁纳米棒为原料,采用沉淀转化法制备出氢氧化镁纳米棒滤饼;在不同干燥介质温度和不同物料床层厚度下,通过干燥动力学实验,得到了干燥速率曲线和干燥温度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恒定干燥条件下,随着干燥介质温度的提高(或物料床层厚度的降低),氢氧化镁纳米棒的干燥速率加快,干燥时间缩短。当干燥介质温度较低(或物料床层厚度较大)时,对于某一干燥介质温度(或物料床层厚度)下的一条干燥速率曲线,氢氧化镁纳米棒的干燥过程可以分为升速、恒速、第一降速和第二降速四个干燥阶段。随着干燥介质温度的提高(或物料床层厚度的降低),干燥速率曲线中的恒速干燥阶段范围逐渐变小,直至消失。整个干燥速率曲线图可以分成为升速干燥区、恒速干燥区、第一降速干燥区和第二降速干燥区。  相似文献   

2.
氢氧化镁纳米棒的干燥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秀兰  王宝和 《化工机械》2009,36(3):234-238
以碱式氯化镁纳米棒为前驱物,经沉淀转化法合成出直径约100~150nm,长约3—5μm的氢氧化镁纳米棒,通过等温干燥动力学实验得到80—160℃下氢氧化镁纳米棒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采用薄层干燥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模拟得出氢氧化镁纳米棒的干燥方程和干燥速率方程;应用热分析动力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分析,得到了干燥积分机理函数、干燥方程、干燥速率方程、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  相似文献   

3.
干燥过程是液相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材料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步骤。先用均匀沉淀法合成纳米氢氧化镁,再通过干燥动力学试验测定出普通及纳米氢氧化镁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分析讨论了纳米氢氧化镁的干燥机理。  相似文献   

4.
碱式碳酸镁纳米花的干燥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六水氯化镁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出碱式碳酸镁纳米花。通过干燥动力学实验得到碱式碳酸镁纳米花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碱式碳酸镁纳米花干燥速率曲线呈现明显的升速、恒速和降速三个干燥阶段;随着干燥介质温度的升高,干燥速率增大.干燥时间缩短。通过比较得出的干燥方程符合Page模型。  相似文献   

5.
以团聚态工业氢氧化镁为原料,采用焙烧-水化法制备高分散氢氧化镁纳米片,探讨了水化过程中溶液组成对产物形貌和分散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 mol/L MgCl2溶液为水化介质,可促进氢氧化镁的溶解-重结晶过程,利于形成形貌规则、分散性较好的氢氧化镁纳米片;同时,在水化介质中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可降低氢氧化镁表面电位,抑制纳米片团聚,可制备直径为0.5~0.8 μm、团聚粒径为3.3 μm的高分散氢氧化镁纳米片。  相似文献   

6.
在微波辅助下,以硫酸镁、NH3•H2O-NH4Cl缓冲溶液为原料,通过均相沉淀反应制备了纳米氢氧化镁,经煅烧又得到了纳米氧化镁。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等分别对纳米氢氧化镁和氧化镁的结构、形貌及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纳米氢氧化镁的结晶性能较好,其形貌为由厚度约40 nm的纳米片团聚而成的花瓣状;纳米氧化镁亦保持了氢氧化镁花瓣状形貌。并对微波辅助下纳米氢氧化镁形成的可能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不同干燥方法对纳米氧化镁粉体形貌和尺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均匀沉淀法制备出氢氧化镁沉淀,再分别采用直接烘箱干燥、溶剂置换烘箱干燥、共沸蒸馏干燥、溶剂置换微波干燥以及溶剂置换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除去沉淀中的水分。干燥后的氢氧化镁经高温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镁粉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的检测,研究了不同干燥方式对纳米氧化镁粉体形貌和尺寸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白云石为原料,盐酸酸溶后得到CaCl2-MgCl2滤液,采用氨水直接沉淀法制备出符合HG/T 3607-2000Ⅰ型标准的六方片状的纳米氢氧化镁。六方片厚度为25~30 nm,直径为0.3~0.4 mm。利用热重分析法对纳米氢氧化镁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研究,以期深入了解纳米氢氧化镁热分解制备纳米氧化镁粉体过程的物理化学本质。采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计算出氢氧化镁热分解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15.47 kJ·mol-1和126.04 kJ·mol-1。对热重分析数据进行处理和拟合,判断纳米氢氧化镁粉体热分解反应机理函数为Avrami-Erofeev(n=1.5)的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指前因子为3.077×1010 s-1。纳米氢氧化镁经煅烧制备得到的氧化镁纳米球的直径为80~100 nm。  相似文献   

9.
以MgCl2·6H2O和CO(NH2)2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出氢氧化镁沉淀,分别经直接干燥法、置换干燥法和改性干燥法除去沉淀中的湿分,再将干燥的氢氧化镁粉体经马弗炉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镁粉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的表征与分析,研究干燥方法对纳米氧化镁粉体形貌和团聚情况的影响,探讨了干燥过程的防团聚机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氮气气氛下不同尺寸氢氧化镁颗粒(微米级)的非等温热解动力学。结果表明,氢氧化镁热解反应呈现阶段性特征,转化率达0.8以上的反应后期,其产物水蒸气扩散被氧化镁膜所阻碍,导致失重速率明显降低。针对转化率0~0.8的氢氧化镁主分解阶段,采用Starink法和联合动力学分析法拟合解析其过程动力学模型,发现颗粒尺寸对微米级氢氧化镁的热解过程动力学无显著影响,由此可知,所考察范围内的氢氧化镁热解过程为分解反应控制,颗粒热传导和产物水蒸气扩散的阻力作用弱,氢氧化镁热解主反应过程近似于均匀转化。模型拟合求解结果显示,微米级氢氧化镁热解反应活化能为129.4 kJ/mol,指前因子为1.820×1010 min?1,其热解反应过程服从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A1.5)。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粒径为100nm,6.29,3.57,2.92μm的氢氧化镁为阻燃剂和增强剂,加入到100份(质量)三元乙丙橡胶中,考察了填料粒径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氢氧化镁粒径的减小,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逐渐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远优于微米复合材料的。采用锥形量热仪和氧指数仪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发现对于未改性氢氧化镁填充体系,随着粒径的减小,复合材料的最大热释放速率降低,引燃时间增长。氢氧化镁经过硅烷偶联剂(Si 69)改性后,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最大热释放速率和引燃时间变化不大;而微米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都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氢氧化镁纳米棒的热分析干燥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不同干燥介质温度(333~513K)和不同物料床层厚度(0.5~7mm)的恒定干燥条件下,得到氢氧化镁纳米棒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采用热分析动力学技术对干燥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氢氧化镁纳米棒的干燥微分机理函数为f(1-MR)=2MR(-MR)^1/2,干燥积分机理函数为g(1-Mg)=(-lnMR)^1/2,干燥方程为Mn=exp[-(kt)^2],干燥速率方程为-dMR/dt=2kMR(-lnMR)^1/2,干燥速率常数为k=Aexp[-Ea/RT]=Aexp[-Ev(1+CLL)/RT];指前因子A=10.741min^-1,界面蒸发活化能Ev=10.671kJ/mol,经验常数CL=100.000m^-1。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爆炸纳米多晶金刚石的结构形貌特性作了充分全面检测描述:X衍射曲线,Raman光谱曲线,X射线小角散射粒度测定,AFM,SEM,TEM电镜分析以及化学后处理后的各种成份含量分析。爆炸纳米多晶金刚石有三种颗粒形态:"晶核","原生聚晶颗粒"和"聚合聚晶颗粒"。"原生聚晶颗粒"呈球形由"晶核"集聚而成,但再不能用现代物理化学手段将其分离开来;"聚合聚晶颗粒"是由许多"原生聚晶颗粒"集聚而成的微米和亚微米级颗粒。"原生聚晶颗粒"的粒度是这种纳米多晶金刚石的特性显示,文中显示的"原生聚晶颗粒"粒度在50nm上下。开发了二种爆炸技术:成核爆炸技术和成核-聚合结合爆炸技术。由后者制作出的金刚石粉是最佳的抛光磨料,提出了有关爆炸纳米多晶金刚石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爆炸纳米多晶金刚石的结构形貌特性作了充分全面检测描述:X衍射曲线,Raman光谱曲线,X射线小角散射粒度测定,AFM,SEM,TEM电镜分析以及化学后处理后的各种成份含量分析。爆炸纳米多晶金刚石有三种颗粒形态:"晶核","原生聚晶颗粒"和"聚合聚晶颗粒"。"原生聚晶颗粒"呈球形由"晶核"集聚而成,但再不能用现代物理化学手段将其分离开来;"聚合聚晶颗粒"是由许多"原生聚晶颗粒"集聚而成的微米和亚微米级颗粒。"原生聚晶颗粒"的粒度是这种纳米多晶金刚石的特性显示,文中显示的"原生聚晶颗粒"粒度在50nm上下。开发了二种爆炸技术:成核爆炸技术和成核-聚合结合爆炸技术。由后者制作出的金刚石粉是最佳的抛光磨料,提出了有关爆炸纳米多晶金刚石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5.
氢氧化镁粉体的干燥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以六水氯化镁为原料,氢氧化钠和氨水为混合沉淀剂的直接沉淀法,制备得到平均粒径约为2μm的氢氧化镁粉体。通过不同干燥介质温度和不同湿物料层厚度的干燥动力学实验,获得氢氧化镁粉体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采用Weibull函数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到氢氧化镁粉体的干燥动力学参数和干燥动力学方程,探讨干燥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可以用Weibull函数模型来描述氢氧化镁粉体的干燥过程,尺度参数与干燥介质温度及物料层厚度有关,随着干燥介质温度的提高,或物料层厚度的降低,干燥速率增大,尺度参数减小,但形状参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随着阻燃剂相关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普通型氢氧化镁阻燃剂已经无法满足工业生产需求。特殊形貌氢氧化镁添加到高分子材料中,除拥有阻燃效果外,还可以发挥普通型氢氧化镁所不具备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一种以硫酸镁为原料制备花球状氢氧化镁阻燃剂的方法。使用SEM对产品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硫酸镁浓度、搅拌速率等因素对所得产品形貌的影响;对以硫酸镁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镁过程中颗粒形成机理进行推测和验证。  相似文献   

17.
左琛光  刘向春 《硅酸盐通报》2016,35(11):3686-3689
采用熔盐法成功制备出了钨酸锌(ZnWO4)纳米晶.用XRD、SEM分别对产物的相组成、粒度、显微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Na2WO4·2H2O、Zn(NO3)2·6H2O为原料,NaNO3-LiNO3为熔盐,分别在200~400℃保温12h均能合成纯相的ZnWO4粉体;当温度达到500℃时生成花朵状的ZnO片状粉体;ZnWO4颗粒的形貌与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有密切关系,随温度升高,颗粒形貌的演变过程为:当温度为200℃时生成纳米颗粒;升高温度至300℃时,生成棒状纳米晶体;继续升高温度到400℃时,形成了块状的微米晶体.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颗粒形貌的演变过程为:由纳米颗粒转变为棒状纳米晶体.  相似文献   

18.
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在软质PVC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不同改性剂对纳米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通过切片的TEM电镜照片考察了改性前后的粉体在软质PVC体系中的分散情况。研究了纳米氢氧化镁粉体对该体系阻燃性能和机械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微米氢氧化镁粉体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氢氧化镁粉体在软质PVC体系中有较好分散性;在不同改性剂中,以硬脂酸锌的改性效果较好;改性纳米氢氧化镁的阻燃性能和机械力学性能要优于微米级氢氧化镁;添加量为40克(以100克PVC为基准)时体系的综合性能较好,氧指数可增加8.6%;加入阻燃协效剂,体系的阻燃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氧指数可增加19.6%。  相似文献   

19.
李志强  吴庆流  向兰  魏飞 《化工学报》2005,56(6):1106-1111
在自行研制的中试设备上用两步法(氢氧化钠合成法-水热反应法)制备出了氢氧化镁阻燃剂,分析了常温合成条件对制备氢氧化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相同的水热条件下,提高常温合成温度和降低氢氧化钠加料速率,有利于常温产物的水热改性处理,使之生成形貌规则、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的氢氧化镁六方片状颗粒.  相似文献   

20.
使用毛细管流变仪考察了3种高填充聚丙烯(PP)纳米复合材料的挤出胀大行为,研究了口模温度、剪切速率、熔体压力、纳米粒子填充比例和纳米粒子形貌对PP纳米复合材料熔体挤出胀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PP纳米复合体系熔体的挤出胀大比均随口模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大致呈线性关系;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加,且随着填料填充比例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随着熔体压力的增大而增加,并且随着熔体压力的增加,其挤出胀大比随填料填充比例的增加而减小的幅度下降;3种颗粒形貌纳米粒子填充体系中,在相同的体积分数和温度下,片状结晶纳米氢氧化镁[Mg(OH)2]填充体系熔体挤出胀大比最小,球状纳米碳酸钙(CaCO3)填充体系熔体挤出胀大比最大,棒状粒子埃洛石纳米管(HNTs)填充体系熔体挤出胀大比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