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有效降低钻采、开发成本,华庆油田研究应用分层采油技术,在实践中发现,部分井因为封隔器坐封载荷过大造成管柱弯曲,分采泵无法正常抽汲,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设计了新型分采工艺管柱,现场试验表明,该分采技术不但能有效控制坐封载荷,还能有效解决层间干扰,提高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油田开发后期层间差异大、合采层间干扰的问题,通过压裂井油嘴控产及注水井水嘴配注的技术思路,在能量较高层安装配产器,通过生产流压差及选择合适的配产器孔径实现控制高能层的产液量,消除层间差异,实现常规泵举升实现分采目的,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延长了检泵周期,提高了油井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3.
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老河口油田桩106块油藏为中高渗疏松砂岩油藏,该油藏由于各层系间压力系统和渗透率间的差异很大,层间矛盾突出,井深结构(井斜和方位角)的影响,目前的分注管柱难以满足该油藏分层注水的要求。因此,开发研制了新型液控封隔器同心双管分注管柱,解决了水井分注难题。该管柱施工成功率高100%、层段注水有合格率高、分层可靠性高、洗井方便,控制操作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为提Y油田部分井层间矛盾突出,高渗透层产液量高,见水快,低渗透层能量无法得到释放,对于多层见水的油井,利用常规机械试堵方式逐层找水,施工周期长,有效率低,仅能达到降液的目的,无法使低渗透层得到有效动用。为此,油田引进了智能化产出井堵水增产装置,提高了堵水有效率,充分释放低压低渗透储层,缓解层间矛盾,现场应用了10口井,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液效果。  相似文献   

5.
机械找堵水一体化管柱技术在文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机械找堵水一体化管柱的管柱结构、工伯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该项技术主要是用封隔器将各产层分隔开,对应各产层位置下入一个找堵水开关;通过液压调整各产层开关的工作状态,对各目的层进行生产,通过地层正常生产时产出液的情况来判断各层含水情况,确定高含水层,并能关闭换层生产,达到不动管柱完成找堵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层间矛盾是贯穿油田开发全过程的主要矛盾之一,常规的堵水技术是以停采(放弃)高含水油层为手段达到减缓层间干扰的目的,停采或陪堵层的存在等于放弃了这部分储量资源和潜力;本文介绍的分采混输采油工艺可实现两层段独立采油混合输送,在缓解层间矛盾的同时,可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获得物尽其用,"鱼与熊掌"兼得的效果。适用于中高含水期,油层跨度大,多油层合采时,层间压力或含水差异产生层间干扰的油井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大庆外围油田属"三低"油田,具有低渗透、低孔隙和低丰度的特点,其下覆的扶余油层属特低渗透油田。葡扶两套层系分别独立开采,区块开发效益较差;笼统合采层间干扰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产能发挥。为了实现两套层系无干扰分采同抽,本文提出了潜油无杆双泵合采管柱设计思路,该管柱利用机械座封封隔器分隔两套层系,通过潜油磁力驱动直线电机,带动上、下两套泵柱塞同时开采上、下两个层系,实现了上、下油层压力互不干扰,葡、扶油层分采同抽的目的。该工艺管柱取消了抽油杆,解决了有杆泵杆柱载荷大、易偏磨、断脱等问题,延长了管柱使用寿命;避免了因抽油杆弹性伸缩引发的冲程损失,同时潜油电机工作方式可根据需要调整上下冲程时间,有利于液体充满吸液腔,可获得较高泵效。此外,无抽油杆接箍阻挡,油管内液流阻力少,降低了举升能耗。通过现场试验,证明该管柱工作性能可靠,与笼统合采时对比,合采产量明显增加,扶余油层产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浅析分层注水工艺管柱存在问题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工业技术突飞猛进,分层注水工艺管柱在油田开发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应用该工艺手段的分注井数也逐年增加,为满足生产的需要,分层注水工艺管柱技术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在油田开发中,分层注水工艺可以顺利实现有效注水,帮助保持地层的能量,促使油田开发中的层间矛盾得到进一步解决,保证油田开发的长期高产、稳产。本文就分层注水工艺管柱配套设施的工作原理、管柱结构、技术特点等,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重点分析探讨分层注水工艺管柱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七泉湖油田是吐哈油田一个利用天然能量开发的边底水油田,随着油田开发程度的加深,油田开发矛盾逐渐暴露,由于油田底水锥进,导致油田含水快速上升,油田稳产难度加大。虽然进行了部分井化学堵水试验,分采泵试验等,但都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难以形成对底水的有效封堵技术。为了解决底水油藏开采难题,技术研究人员通过采用电泵+喷射泵分采工艺管柱及配套技术,以降低底水能量,增加水平方向渗流能量,从而达到消除水锥目的。  相似文献   

10.
浩口油田在1987年进入高含水采油期后,纵向上层间矛盾突出,在井区合采合注的情况下,非主力层动用程度差,利用小层精细对比技术,进一步细分开发层系和开发小层,并结合吸水剖面和产液剖面资料分析纵向上剩余油分布情况,对油田目前开发特征进行剩余油分布研究。针对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来挖潜低渗层剩余油,提高油田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采油过程中发现,封隔器在坐封后由于坐封载荷过大会造成井下管柱和分采泵弯曲,从而导致分采泵无法正常抽吸,石油产量下降。针对这一问题,特研究了管柱分层采油技术,设计了新型分采工艺管柱,经试用证明该分采工艺管柱技术能有效控制坐封载荷,解决各层间的干扰,提高油井采油产量。  相似文献   

12.
文卫马油田经过近20年的开发,井况恶化日益严重,随着套损井的增多和大修侧钻力度的加大,4"套管井逐步增多,为了实现调整层间矛盾,部分井需要分注注水,但受套管内径的影响,配套的4"套管分注技术还不完善,追成部分井不能达到应有的分注效果.2010年推广应用RF免投捞分注管柱,减少了因无法正常调配造成的作业换封,延长了分注井换封周期,提高了测试成功率和措施效果,对于油田开发后期的油田注水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机械采油成为举升原油的主要手段,而机械采油中抽油机采油是最主要的部分,占有绝对的比重。机械采油的系统效率主要有地面效率与井下效率两部分,在实际生产中,地面效率容易检测、计算和调整,井下效率则取决于产液量、动液量、泵效以及管柱的状况,一般取决于油井本身供液情况及管柱状况。文章对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简单分析,旨在为优化设计抽油机运行参数,如何提高系统效率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解决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生产过程中各层系合采油井层间相互干扰矛盾,使各油藏间的采油潜能得到最大发挥,研制了桥式采油装置,以两层分采主体技术,现场应用达到了预期效果,并根据不同的油藏条件研制了桥式采油系列装置,在使用液压封隔器可实现油井三层以上分采。2015年在辽河油田公司曙光油田首次成功开展3口井现场试验,效果显著,为曙光油田蒸汽吞吐开发区块,油井多层分采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对于低渗透油田往往伴随着更加严重的油藏非均质性,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含油层系多,物性变化大,油藏类型多样,为了解决层间矛盾问题,均普遍采用了分层开采的开发方式。分层采油工艺能够有效防止层间干扰,减少层间矛盾,保持各油层的均衡开采,提高整个油田的采收率,因此其技术性能是否先进、是否具备适应性,将直接影响油田的整体开发效果。下面以陇东油田里74井为例,谈谈我对分采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6.
黄兵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24):160-161
随着文明寨油田的长期注水开发,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目前大部分注采井都是大段合注合采,受层间差异的影响,层间动用严重不均,造成部分高渗透层水淹严重,对应油井含水上升产能下降,而部分差层注不进水,对应油井低水平稳定,与高含水开发后期精细挖潜的要求不相适应。对此引进抗高温高盐凝胶型颗粒调驱调剖技术的应用,有效缓解了层间矛盾,提高了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文留油田开发后期多层开采,层间矛盾突出,低压层受高压层抑制,存在高压向低压倒灌现象,低压层的生产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启动的问题,开展了分层开采增效工艺的研究与应用。该工艺采用分采泵及其配套技术,使油井各层实施分采,释放低压层,使油井达到增产的目的。作为多层系油田开发后期应用的一项技术,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缓解层间矛盾,有效发挥低压油层潜力,达到增油控水的目的,开展了分层采油技术研究。本油田优选应用了往复式分采泵技术,并依据智能找水技术精细划分分采层位,分层开采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中高含水井控潜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地下油、水分布复杂,高含水井出水层逐渐增多,致使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进一步突出,给油田的找、堵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开展了依靠地面手动调节产层的地面机械调层堵水技术研究。该技术可实现不动管柱,仅通过井口手动操作即可调节产层,操作成本较低,能够实现简易快捷的分层配产。  相似文献   

20.
大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高度分散,纵向上高含水层数增加,潜力层与高含水层交错分布,层间矛盾加剧。目前堵水技术还不能满足油田开发需要,潜力油层无法有效动用,严重影响了油田生产效果,因此研发了分层采油井产液量调控技术,该技术能够满足6个层段[1]以上细分产量控制。通过从油、套管环形空间下入井下测调仪,来调节各级可调配产器内的配产阀开度实现分层产液量控制,对每个层建立合理的流压,以减小层间差异,提高层内动用程度,降低单井含水,缓解层间矛盾,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该技术已在大庆油田应用43口井,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