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化工》2021,48(14)
本研究采用从黑臭河道底泥分离筛选的高效有机质降解菌、光合细菌和脱氮除磷菌,通过固定化和复配,形成用于黑臭河道底泥原位降解结构体,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体最佳投加量为200 g/m2,相对于对照组,可提高底泥有机质去除率16.80%,同时分别可提高上覆水COD、氨氮、总氮、总磷去除率65.05%、64.17%、45.09%和33.56%,有助于控制黑臭河道底泥污染降解和释放。  相似文献   

2.
水体黑臭是水环境污染的极端现象,严重制约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微纳米曝气技术具有气泡粒径小、水中停留时间长、传质效果好、界面ζ电位高等优点,有望应用于黑臭水体水质净化的应急处理和底泥微生境系统修复。文中从微纳米气泡的特性出发,考察了微纳米曝气技术对黑臭水体上覆水体和底泥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微纳米曝气对水体复氧、自由基产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水生动植物改善的作用,以期揭示微纳米曝气对黑臭水体的修复机理;最后,对微纳米曝气技术在黑臭水体治理中的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城市黑臭水体不仅影响景观,还会威胁人类健康。其中,内源污染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文章对内源污染的形成及危害、异位和原位治理技术定义及优缺点等内容进行了总结。主要结论如下:底泥清淤能快速转移污染底泥,但易破坏水底的生态系统,且会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底泥覆盖能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释放,但不能移除污染物,仍存在污染物释放到水体的风险;投放化学药剂能有效去除污染物,但可能带来水体毒性以及引起污染物的异常释放,一般适用于应急处理;微生物修复底泥效果好,但目前还处于实验室和中试试验阶段;底泥曝气能加快底泥复氧速度,有效改善黑臭水体污染情况,但其耗能高,受设备因素限制而少应用于实践。在城市黑臭水体内源治理实际工程中,应依据不同治理技术的优缺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以修复城市水体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曝气与微生物对于黑臭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措施对上覆水体的污染物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微生物的投加可进一步提升上覆水体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曝气+微生物的共同处理作用下,试验结束时上覆水体的COD、氨氮与总磷等去除率分别为43.0%、74.1%和40.0%,体现出了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受污染河道底泥和上覆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对比分析不同曝气深度对于底泥与上覆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措施可以显著提升底泥的氧化还原电位与上覆水体的DO浓度,抑制厌氧微生物活动,阻止致黑致臭物质产生。曝气深度对上覆水体的污染物去除有重要影响。在相同的曝气量的前提下,距离底泥更近的曝气方式,其底泥及上覆水体的改善效果更佳。曝气深度最深的H0试验组在试验结束时,其上覆水体的COD、氨氮与总磷等去除率分别达到了27.2%、70.4%和33.8%。  相似文献   

6.
考察固定化复合菌对近海河道黑臭水体中COD_(Cr)、NH3-N、TN、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在黑臭水体pH值为7.01,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为2~3 mg/L,固定化复合菌投加量为6~9 g/L,反应时间为72 h时,净化效果较好,COD_(Cr)的质量浓度由初始100.00降至44.00 mg/L,去除率为56%;NH3-N的质量浓度由初始0.87降至0.03 mg/L,去除率为97%;TN的质量浓度由初始2.50降至1.00 mg/L,去除率为60%;TP的质量浓度由初始2.42降至1.01 mg/L,去除率为58%。相同试验条件下,对比了固定化复合菌、粉状菌、液态菌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3种菌剂去除效果按照由好变差的排序依次为固定化复合菌、液态菌、粉状菌,其中固定化复合菌的整体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7.
《广州化工》2021,49(13)
通过小试试验对比研究了5种微生物菌剂对于黑臭水体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3#菌剂对COD的去除能力最强,对COD去除率为45.90%(由110 mg/L降至59.50 mg/L),对氨氮去除能力最强的为4#菌剂,去除率为88.65%(由4.0 mg/L降至0.45 mg/L),3#菌剂的TP去除效果明显强于其他4种微生物菌剂,去除率最高为63.42%(由5.82 mg/L可降至1.95 mg/L);其中2#微生物菌剂吨水处理成本最低,为20.1元/m~3。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河道黑臭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普遍现象。本文应用某公司自制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武汉某条黑臭河道进行室内模拟净化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模拟实验中,菌剂投加量为3g时,对黑臭水体的COD、TN、TP、NH3-N有相对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NH3-N的降解率均在90%以上。说明该菌剂对黑臭水体的治理有一定的成效,为我国城市黑臭河流治理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敏  左倬  王嘉伟 《净水技术》2021,40(12):97-106
通过物理结构修复、水质生态净化、生物群落恢复3个方面系统性地总结上海市在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相关生态修复技术及要点.目前,上海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物理结构修复主要涉及河道平面调整、断面设置、微地形塑造、生态护岸建设、硬质护岸改造等技术;水质生态净化技术主要包括生态浮床技术、微生物净化技术、曝气增氧技术及其他新型的集成技术;生物群落恢复技术主要涉及陆域生态措施、水生植物恢复构建、水生植物投放等相关措施.文中旨在全面总结各类技术的同时概括其技术要点,为构建完善的黑臭水体治理体系、规范上海市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方案设计、巩固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成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改变固定化生物工程菌的投加量、曝气量、投加碳源种类、碳氮比及菌剂组合方式,考察了固定化生物工程菌对坑塘黑臭水体中COD、NH_3-N、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固定化生物工程菌净化坑塘黑臭水体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投加量为4‰、DO为2~3 mg/L、碳氮比为15:1(以乙酸钠作为碳源),反应时间108 h。在此条件下,COD、NH_3-N、TP浓度分别由800(未投加碳源时是83 mg/L)、37、2.44 mg/L降至53、0、1.33 mg/L,去除率分别为93.38%、100%、45.49%。通过分析可知,采用"固定化生物工程菌+液态菌"组合工艺进行处理,可提高污染物去除效果。该试验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