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塑料》2015,(5)
以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前框为研究对象,以其在注塑成型中翘曲变形量(mm)为评价指标,结合注塑成型数值模拟和正交试验设计、极差、方差分析,得到最优工艺组合及影响权重。进行了单因素变动实验,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塑件翘曲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合理地选择和调整工艺参数,如在适当范围内减小保压压力和熔体温度,增大模具温度和保压时间,可有效地提高塑件的尺寸稳定性和表观质量。其结果对实际工程的注塑工艺参数的选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将隔热涂层与常规注塑工艺相结合,探究不同厚度涂层对玻纤增强注塑制品熔接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玻纤增强注塑制品熔接痕表面V型槽的深度不断减小,熔接痕处断面纤维取向逐渐趋于一致,界面缠结程度加深,熔接痕的拉伸性能不断增强。当涂层厚度为125μm时,相比于无涂层下成型的玻纤增强注塑制品,熔接痕的深度减少了77.9%,拉伸性能增加了80.9%,有效改善了玻纤增强注塑制品的熔接痕性能。  相似文献   

3.
张玛丽 《塑料科技》2023,(1):115-119
为优化交换器夹芯注塑成型工艺,提升交换器结构的应力效果,保证交换器质量,对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夹芯注塑成型可视化分析进行研究。以ABS作为交换器夹芯注塑材料,结合交换器塑件的结构特点,基于Pro/E软件设计交换器夹芯注塑成型模具,将模具注塑成型工艺参数输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交换器夹芯注塑成型翘曲结果,以最小翘曲结果为目标函数,经遗传算法获取最优注塑成型工艺参数。将Pro/E软件设计的交换器夹芯注塑模具和求解获取的最优注塑成型工艺参数输入Moldflow平台,实现交换器夹芯注塑过程中工艺仿真以及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当模具温度为65℃、熔体温度为240℃、保压压力65 MPa、保压时间为6 s、充模流速为159 cm3/s时,交换器夹芯注塑成型产生的翘曲变形结果最低,为0.722 mm。交换器夹芯注塑内部流场的熔体流速均在80~100μm/ms范围内,平衡程度较好。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完成交换器夹芯注塑成型,可提升交换器的受力能力。  相似文献   

4.
梅益  汪希奎  肖石霞  王光艳  陈浪 《塑料工业》2013,41(5):52-54,87
针对复杂结构注塑件成型中的翘曲现象,分析影响翘曲的主要因素,运用注塑仿真设计合理的注射方案,以塑件翘曲量作为评价指标,结合正交试验获得一组最优工艺参数方案,并对其进行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5.
微注射成型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庄俭  吴大鸣  赵中里  张洪波 《化工学报》2009,60(4):1040-1045
设计了微注射模具的变温系统,加工了通道宽度分别为500μm和100μm的哑铃形微型腔。在此基础上,基于Taguchi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成型工艺实验。结合微尺度下熔体充模流动理论及微尺度效应,研究了工艺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微结构塑件成型质量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微结构塑件特征尺寸的减小,注射压力和模具温度对填充率的影响明显增强;熔体温度对填充率的影响程度有所增加;注射行程对填充率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对填充率的影响相对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外部气体辅助注射成型(EGAIM)工艺对不同加强筋所造成的平板表面凹痕深度进行实验研究。单因素实验揭示了模具温度、熔体温度、注气延迟时间、注气压力及注气保压时间对不同加强筋制品表面凹痕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正交实验发现,注气延迟时间与注气压力是影响制品表面凹痕的主要因素;在工艺参数最佳化的EGAIM中,与制品厚度比高达1.5的加强筋造成的凹痕深度(1.3 μm)小于传统注塑成型中比值为0.6所造成的凹痕深度(2.3 μm),表明EGAIM优化工艺能有效改善较大厚度加强筋所造成的表面凹痕、提高制品设计自由度。  相似文献   

7.
根据基架的结构特点,运用Moldflow和UG等软件进行了注塑成型数值模拟,设计了基架注塑成型的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为控制基架成型缺陷,设计了DOE正交试验,优化出注塑工艺参数:熔体温度260℃,模具温度70℃,注射时间1.2 s。设计出保压曲线为先恒压后线性递减二段保压。进行了单因素变动实验,研究了不同注塑工艺参数对塑件翘曲变形的影响程度。设计并生产出基架注塑模具,生产出合格的基架产品,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MPI平台随身听面板注塑成型优化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MoldflowMPI软件对随身听面板的注塑成型进行仿真,获得流动过程中的流动前沿温度、最大注射压力、注射时间等参数,预测注塑成型质量。通过比较四种不同浇注系统注塑成型流动模拟结果,得出了浇注系统的最优布局以及合理的工艺参数;同时仿真冷却效果,优化了模具冷却管道设计。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确定了最佳的注射模结构和成型工艺,成功地避免了塑件注塑成型出现的缺陷,为生产优质塑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黄鹏 《中国塑料》2018,32(7):137-145
以某汽车内饰A、B柱上内饰板产品同模注塑为例,对产品的注塑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包括不同浇注系统的优化选用、已选定浇注系统的成型质量优化、成型工艺参数优化3个过程。在成型工艺优化中,对传统的BP神经网络进行了基于LM算法的结构改进,采用正交试验粗选优化工艺路径,改进后的LM-BP神经网络对细化优化工艺路径有着较好的预测功能。通过LM-BP神经网络辅助优选,得到了很好的产品注塑工艺组合参数,将之应用于实际注塑时,获得了质量良好的注塑产品,具有较强的设计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环烯烃共聚物(COC)材料具有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更加优良的光学性能、尺寸稳定性与极低的吸水性。以具有微结构的塑件——微流控芯片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COC材料注塑成型过程工艺参数对微结构复制度的影响规律并加以分析。结果表明:熔体温度对其微通道的复制度影响最大,是影响微通道复制不完全的主要因素;注射压力和模具温度次之;保压压力和注射速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