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李新禹  陈林  谷操  刘涛 《化学工程》2019,47(6):42-47
为了提高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中蒸发器换热效率,采用CFD软件FLUENT数值模拟计算方法与试验相结合,选取6种临界温度不同的待选工质,研究了工质进口速度、热空气进口速度、热空气进口温度、工质临界温度对蒸发器?效率、?损失率的影响,得出蒸发器换热效率最高的工质进口速度、热空气进口速度、热空气进口温度,进而得出各种待选工质的换热效果。研究表明:当工质进口速度为系统最小速度、热空气进口速度为系统最大速度时,蒸发器换热效率最高;待选工质临界温度越高,蒸发器换热效率越好;所有待选工质中换热效果:R245fa>正丁烷>异丁烷> R134a> R143a> R125。  相似文献   

2.
车洪生  周跃华 《广州化工》2012,40(8):160-162
通过对拜尔法溶出系统热平衡分析,指出了拜尔法溶出系统热利用率的不足及原因。从提高预热器换热效率、合理制定料浆自蒸发器与冷凝水自蒸发器的热工参数、提高预热级数、定期清理预热器结疤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溶出系统热利用率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3.
在低温高湿工况下,蒸发器容易结霜,其换热效率大幅度降低。为进一步优化蒸发器换热性能,通过文献分析综述了蒸发器结霜及CFD模拟动态结霜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结霜机理、结霜影响因素与结霜对系统影响,同时还对数值模拟结霜过程进行总结。通过Fluent模拟动态结霜的广泛应用,为Fluent动态结霜模拟指出潜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CFD方法对比分析大型砖冰机中折流板对蒸发器盐水池中盐水流场的影响。现有蒸发器无折流板,盐水沿管道直径方向纵向冲刷蒸发器外管道,盐水与蒸发器之间的热交换效率相对较低。在蒸发器上装设折流板后,盐水沿管道直径方向横向冲刷蒸发器外管道,盐水流动扰动性相对增强,盐水流动阻力变为原来的2倍。折流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盐水与蒸发器内制冷剂的换热效率,提高了系统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RamaK  P 蒋训 《氯碱工业》1993,(1):29-31
蒸发器浓缩一种由不易挥发的溶质和易挥发的溶剂组成的溶液的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工业中,例如制糖、染料、水果汁、纸浆、纸和烧碱。在蒸发器操作期间,有些溶液在沸腾管的加热面上沉淀结垢,导致换热效率下降。为了改进性能,达到设计水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通道换热器作为数据中心回路热管冷却换热器,在微通道冷凝器侧进行了蒸发冷却实验。实验利用焓差平台测量了不同因素对采用蒸发冷却技术的微通道冷凝器换热影响,并分析了室内外不同温差、室外不同湿度条件下采用蒸发冷却的微通道冷凝器及蒸发器的进出口空气温差。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蒸发冷却可使冷凝器入口空气温度实现大幅温降,并增加冷凝器及蒸发器的进出口空气温度差值,喷淋后可使流经热管空气降温0.3~1.9℃,增大2%~20%的系统换热量,冷凝器换热效率得以提升,并可扩大回路热管换热器使用地区,延长回路热管年利用时间。  相似文献   

7.
针对盐酸生产工序冷却系统存在的换热效率低、设备管道腐蚀严重、耗能高等问题进行了技术改造,并分析了改造后效益。  相似文献   

8.
氟硅酸镁生产中蒸发浓缩原先使用的是敞开式蒸发器,不仅热效率低,而且环境污染严重,经过改造采用改性高分子石棉酚醛塑料材质的外加热自然循环真空蒸发器,并对两种蒸发技术进行了比较。详细介绍了负压真空蒸发技术在氟硅酸镁生产中的应用。产品质量优于改造前,成品成本下降200元/t,塑料材质满足耐温、耐腐蚀要求,不仅吨产品的蒸汽耗量节约2/3,而且大大改善了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 本文针对蒸发器是工业上使用能量最大的设备之一,就其节能演变简述如下:提出热压机和热回收装置的使用提高了系统热平衡,而且改善了其他条件,如减少换热器和分离器的尺寸,改善产品质量等。三代蒸发器如下划分,第一代蒸发器指的是早于1973年能源危机以前,工业上多使用的蒸发器热效率大约每1磅蒸汽(0.454公斤)或等当量的能,可以蒸发水量为1~4单位,即热效率为4~1:1。第二代蒸发器是第一次能源危机之后引到工业中的蒸发装置,它的热效率达到6:1或更好些,极少装置效率低于4:1,机械式蒸汽再压机的引入,使第二代蒸发器热效率提高到10:1至12:1。目前是第三代蒸发  相似文献   

10.
萨南浅冷丙烷制冷系统在运行期间出现丙烷减少快、蒸发器无液位及丙烷吸入温度低但天然气制冷温度高情况。本文对这几种情况进行分析,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找出导致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为其他同类装置运行调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材料。  相似文献   

11.
按照热量回收的流程划分,分为间接换热流程和直接换热流程。传统的水煤浆加压气化的闪蒸流程即为间接换热流程,由于出现结垢等现象导致换热效率下降,严重时会影响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因此采用灰水和闪蒸气直接接触换热的流程逐渐受到各方的重视。对直接换热和间接换热的两种方案,从水耗、设备配置和效果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通过蒙脱土(MMT)和无水氯化钙(CaCl2)共混掺杂改性,来打破透湿和阻气性之间的博弈 (trade-off)效应,全面提升聚乙烯醇(PVA)全热交换膜性能的可行性。本文系统研究了氯化钙和蒙脱土的含量对膜的形态、接触角、热稳定性、力学性能、气体透过率和总换热效率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适量氯化钙的杂化可以引入水传导通道,提升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和焓交换效率,适量蒙脱土掺杂可以提升膜的高CO2气体阻隔性能、改善其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同时提升粗糙度、提高湿度和焓交换效率;但是当无水氯化钙和蒙脱土含量过高时,膜的机械性能、透湿度和CO2气体阻隔性能又会变差。综合考虑,PVA∶CaCl2∶MMT的质量比为8∶1.6∶0.8的三元混合基质膜不仅具有高的透湿性和焓交换效率(68%),而且保持了聚乙烯醇膜的极高CO2气体阻隔性,有望作为节能通风系统中全热交换膜的优化选项。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heat exchange coefficient and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an annular structured internal heat-integrated distil ation column (HIDiC) were experimental y measured. About 50%heat of the inner ...  相似文献   

14.
杨蕊  庄钰  刘琳琳  张磊  都健 《化工进展》2019,38(6):2550-2558
功和热是化工工业中使用能源的两种最主要方式,由于流股压力、温度操作需要消耗大量的功热,因此研究功热的协同利用对于提高过程整体能源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基于热力学分析的功热交换网络综合的研究情况,以系统?耗最小为目标探讨压缩机、膨胀机优化配置与换热网络用能瓶颈的耦合关系,揭示了功热协同利用的作用机制。然后系统地总结了以年度总费用最小为目标的数学规划模型综合功热交换网络的研究进展,探寻压力操作路径、流股功/热交换匹配、公用工程消耗量及设备投资之间的有效权衡;最后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指出可进一步探究考虑流股冷热性质判定的功热交换网络同步综合、公用工程系统优化与功热交换网络同步设计的耦合等。  相似文献   

15.
间壁换热结构是隧道窑缓冷段的重要结构,进一步了解其流动和传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隧道窑间壁内流动及传热特性,建立了隧道窑间壁的三维物理和数学模型。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其进行了数学模拟,研究了分层间壁结构、分层通道的大小和位置、内壁温度、出口抽力等因素对间壁换热流动及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层结构间壁可以有效提高换热效率,其中M3-1的换热性能最佳;在分层间壁层数一定的情况下,分层通道的大小和位置对于间壁整体的换热性能影响不大;随着风机抽力的增大,间壁换热效果更佳,但间壁的分层结构对于换热效果的影响降低,不同分层结构的间壁热风出口温差变小。  相似文献   

16.
赵洪菊 《辽宁化工》2001,30(8):357-359
通过对GF-951水质稳定剂的研究与应用,解决因腐蚀产物、污垢、粘泥附着在换热器上,致使传热效率大幅度下降的生产实际问题,为了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防止传热效率的下降,阐述了科学的管理、正确的使用水质稳定剂配方及其药剂的重要性和由此给企业带来的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针对非共沸工质非线性复杂相变传热过程,基于高级分析方法,推导出表征热泵系统性能的评估指标模型——温度匹配度(TMD),探讨了非共沸工质与换热流体之间的换热匹配特性,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与适用性。选用了三组不同温度滑移程度的非共沸工质(M1、M2、M3)为对象,探究了TMD与换热夹点、系统COP、效率η以及换热器实际损占比ε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MD越小,换热流体间的温度匹配越好,系统COP、效率越大,换热器实际损占比越小,反之亦然;且当TMD最小时换热器内夹点总是出现在饱和气态点处。  相似文献   

18.
Non‐isothermal miscible viscous flow in homogeneous porous media is studied through nonlinear simulation of the process and analysis of breakthrough efficiency. The main focus is on the effect of heat exchange between the displacing fluid and the solid matrix on the resulting instability. Higher diffusion rate of heat in the fluids reduces the effect of lagging between the fronts due to heat exchange. Hence, sweep efficiency of the injected solvent is less sensitive to thermal lag coefficient as the diffusion ratio increases. Variation of heat sweep efficiency with thermal lag coefficient and thermal log mobility ratio has been analysed as well. © 2012 Canadian Society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9.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e optimal structure of a heat exchange system are discussed with the minimum heat transfer area employed as acriterionto express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obtained, an algorithm to synthesize heat exchange systems with auxiliary heating and cooling equipment is proposed. an application to a practical heat exchange system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provides far more efficient than that which has been conventionally used.  相似文献   

20.
邹帅  吴明 《当代化工》2014,(4):576-579
利用夹点技术,针对模拟的现有网络基础,对某炼油厂的常减压换热网络进行细节分析和问题诊断,找出了根源所在,并针对换热网络,根据当前情况提出了改造方案,最后经过统筹考虑,决定采用并进行改造,同时回收改造后的系统余热,进一步节省了能量。然后,对整个改造的投资与效益进行分析计算,得出了整个改造项目所需的投资回收期和大概投资额。最后,火用分析改造前后的常减压换热网络,分别计算出了网络的火用效率和火用损失,分析了换热网络改造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