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硫酸铵和氯化钾为原料制备硫酸钾 ,添加有机溶剂可降低硫酸钾在反应体系中的溶解度而快速析出。实验研究了 10余种有机溶剂在不同浓度对 K2 O收率的影响 ,其中 3种较为有效 ,并进行五因素四水平优化条件实验 ,得出适宜条件 :反应温度 2 5~ 30℃ ;反应时间 90~ 12 0 min;有机溶剂质量分数 5 0 %左右 ;硫酸铵初始质量分数2 8%~ 35 % ;原料配比 n(K2 Cl2 ) / n〔(NH4 ) 2 SO4 〕=0 .9~ 1.0 3,K2 O收率可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磷石膏两步转化制备K2SO4的工艺条件:第一步反应的最佳试验条件为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约90 min以上,n(Ca SO4)/n(2NH4HCO3)为0.9,该条件下磷石膏转化率η(SO2-4)达到59.86%;第二步反应的最佳试验条件为反应温度约50℃,反应时间约60 min,n[(NH4)2SO4)]/n(2KCl)为1,氯化钾转化率η(k+)为30.12%,该条件下产品中w(K2SO4)约69.3%。  相似文献   

3.
以邻苯二胺和糠醛为原料,硅胶吸附的水合三氯化铈-碘化钠(CeCl3.7H2O-NaI)催化合成苯并咪唑,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较佳工艺条件为:反应物料配比n(邻苯二胺)∶n(糠醛)=1.0∶2.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2-(2-呋喃基)苯并咪唑收率达90%以上,纯度达92%。催化剂(SiO2-Supported CeCl3.7H2O-NaI)重复利用4次后,产物收率仍在80%以上,并可避免使用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4.
焙烧钾长石制硫酸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研究了钾长石-硫酸钙-碳酸钙体系提钾反应的物料配比、焙烧温度、反应时间和Na2SO4添加量对热分解的影响,最后得出物料摩尔配比为n(KAS6)∶n(CaSO4)∶n(CaCO3)=1∶1∶14。在1 423 K温度下反应2 h,钾长石中钾溶出率为92.02%。当Na2SO4添加量为2.94%(质量百分比),反应温度可降为1 273 K,此时钾溶出率可达92%~94%。对焙烧产物进行了XRD分析,得出其主要物相为K2SO4、C3A和C2S,并确定其热分解化学方程式,进行热力学计算。  相似文献   

5.
《化学工程》2017,(4):54-58
探讨了在无水相中工业浓硫酸分解氯化钾固体时反应的温度、原料摩尔配比、时间以及硫酸质量分数对硫酸氢钾产品的影响,并做相关实验探究尾气氯化氢气体吸收问题。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得出:工业浓硫酸与氯化钾反应制备硫酸氢钾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80℃,原料摩尔比1.1∶1,反应时间60 min,硫酸质量分数70%,此时反应转化率约为92%,固相中KHSO_4质量分数约为97.5%,KCl质量分数约为2.5%,H_2SO_4质量分数约为0.1%。其中,对实验影响优先次序为温度>原料摩尔配比>反应时间>硫酸质量分数。尾气HCl气体吸收效果较好。实验制备得到的硫酸氢钾产品完全符合工业标准。  相似文献   

6.
戒酒硫合成工艺改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冰峰  权静 《云南化工》2006,33(2):29-31
以二乙胺、二硫化碳、双氧水为原料,在硫酸的中和作用下合成戒酒硫,研究了各反应条件的影响。较佳工艺条件是:第一步,原料配比n(CS2):n(C4H11N)=1∶1,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2 h;第二步氧化,滴加H2SO4和H2O2,物料配比n(H2SO4)∶n(H2O2)∶n(C4H11N)=1.2∶1.5∶1,反应温度:≤16℃,反应时间:12 h,得率为85%。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离子液体[EMIM]BF4,并用于催化合成镇痛消炎药酮咯酸中间体2-苯甲酰吡咯。考察离子液体[EMIM]BF4的催化活性及重复使用性能,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的影响。较佳工艺条件为:反应物料配比n([EMIM]BF4)∶n(苯甲酰氯)∶n(吡咯)=1.0∶1.0∶1.2,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8h。在此条件下,2-苯甲酰吡咯收率达86%以上,纯度达99%。其离子液体可重复利用,经5次利用后产物收率仍在80%以上,并可避免使用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8.
对乙醇胺酯化法合成牛磺酸工艺中的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以亚硫酸铵作磺化剂,超声波辅助加热控制反应温度,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磺化反应进行优化。磺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12h,物料配比(n(NH4)2SO3∶n酯)为1.65,酯的加料方式为4次,在此条件下2-氨基乙醇硫酸酯的转化率达到65.30%。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氨法脱硫副产的硫酸铵溶液直接与氯化钾进行复分解反应生成K2SO4结晶的工艺参数.离心分离K2SO4结晶,经干燥后制得合格的农用化肥硫酸钾产品.试验表明: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30℃、L/G为1.2,KCl与(NH4) S04质量比1.10条件下,采用硫酸铵与KCl定量配比投料能生产出硫酸钾合格品.  相似文献   

10.
有机胺介质中硫酸钾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膏和氯化钾为原料,探讨了有机胺介质中硫酸钾的制备工艺.选用三乙醇胺、二甲基甲酰胺、甲酰胺3种不同的有机胺做介质,同时选取乙醇作为有机介质的稀释剂,进行了反应介质筛选的单因素实验,得出三乙醇胺作为介质效果较好.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优化工艺方案为:配料比n(CaSO4)∶n(KCl)=1.1∶1,液固比6∶1,三乙醇胺质量分数65%,反应温度30 ℃,搅拌速度300 r/min,反应时间2 h,结晶温度12 ℃,结晶时间0.5 h.在此条件下,制得产品硫酸钾的K2O质量分数为38.66%,氯离子质量分数为0.96%,水分质量分数为1.86%,氯化钾的转化率为84.17%.  相似文献   

11.
硝酸钾生产及其代替硫酸钾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硝酸钾的生产工艺,并与硫酸钾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利用硝酸钾代替硫酸钾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种测定高锰酸钾生产电解液中锰酸钾和高锰酸钾的分析方法。以钡盐沉淀分离电解液中的MnO_4~(2-),用碘量法测定溶液中的高锰酸钾含量;同时,另取一份相同电解液,用碘量法测定锰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总量,间接得到锰酸钾的含量。对电解液中锰酸钾和高锰酸钾含量进行了多次平行测定,锰酸钾相对标准偏差为0.11%,高锰酸钾为0.14%;高锰酸钾的加标回收率为96.9%。将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测定结果与参照方法一致。该法操作简单,终点变色灵敏,结果准确,试剂用量少、污染小,可用于高锰酸钾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国内外硫酸钾的生产方法,对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 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各种工艺的优缺点,指出了硫酸钾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介绍我国钾长石的资源概况、结构性质以及提钾的重大意义。概述了我国在钾长石提钾工艺和机理方面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提出应该重视钾长石提钾的机理研究,特别是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并以此指导工艺过程和工艺条件的优化,尽快实现高效节能和清洁化的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我国钾资源开发技术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照聪  刘刚  包剑 《化肥工业》2012,39(4):5-8,49
我国是钾资源匮乏的国家,一半以上的钾肥依赖进口。随着我国察尔汗和罗布泊地区储量有限的可溶性卤水钾资源的大量开发,钾资源供应紧张形势将日趋严重。重点介绍了我国在难溶性钾资源、海水钾资源高效、低耗、低成本开发利用技术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就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用磷酸二氢钙生产磷酸二氢钾的钾收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磷酸二氢钙与硫酸钾复分解生产磷酸二氢钾过程中钾的损失问题.采用二次回归正交实验设计法,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磷酸二氢钙与硫酸钾摩尔比以及反应的液固比等因素对K2O收率的影响,得出了钾收率最高的优化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7.
卤化钾对碱液中高铁酸钾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添加适量的Kl,KCl,KBr,用分光光度法考察此体系中FeO4^2-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浓度的碱液中加入适量的KI可以提高K2FeO4的稳定性,K2FeO4合成过程中投加KI可使K2FeO4产量和纯度都有一定的提高。KCl,KBr对NaOH溶液中K2FeO4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企业状况、生产方法、科研现状及国家有关政策入手,分析了我国硫酸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结合硫资源情况,提出采用磷石膏复分解法发展我国硫酸钾生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洛阳嵩县的钾长石,采用回转窑低温分解,分解残渣用水浸取得到钾浸取液,以钾浸取液为原料制取氟硅酸钾。优化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60 ℃,氟硅酸加入量为理论用量的120%,浸取液氢离子浓度为2.0 mol/L,反应时间为10 min。在此条件下,钾收率达到96%以上,制得氟硅酸钾产品纯度达到98%,产品质量达到相关化工企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 in many countries indicates a negative K balance in intensive, irrigated rice systems but comparative studies across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re few. Using a uniform sampling methodology, we measured K uptake, K use efficiency, and K balance in six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of long-term fertility experiments with rice at 11 sites in five Asian countries. Depending on the absolute yield level, K uptake requirements of rice ranged from 17 to 30 kg K per ton of grain. For yields greater than 8 t ha-1, total K uptake exceeded 200 kg ha-1. The K balance at most experimental sites was negative, with an average net removal of 34–63 kg K season-1. There was significant depletion of soil K reserves at many sites. Based on these data, we estimated that the amount of K cycled annually from the soil into rice plants is 7–10 million t in irrigated rice systems of Asia. About 1 million t of this total amount is removed with the harvested grain. Present recommendations for K addition in most intensive irrigated rice domains are insufficient to replace K removal. However, response to K can only be expected on soils with deficient supply capacity and where other nutrients, particularly N and P, are not limiting. Efficient K management for rice must therefore be based on the K input/output balance, the achievable yield target, and the effective K-supplying power of the so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