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杜84兴隆台油层兴Ⅵ组油层发育厚,物性发育较好,但油层低水较为活跃,且平面上储层物性发育不均衡,储层成岩作用差胶结较为松散,导致生产兴Ⅵ组油井面临出水及动用不均衡等诸多矛盾。本文主要针对矛盾,从油藏特征入手,依据油藏分析实施配套的工艺措施及生产管理办法,保证兴Ⅵ组油层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2.
曙一区杜84块兴隆台油层兴Ⅰ组为超稠油油藏,主要依靠水平井吞吐开发,随着水平井吞吐轮次增加,油井生产效果逐渐变差。由于该区块没有产能新井补充,导致兴Ⅰ组产油量逐年递减。通过精细地质研究,将兴Ⅰ组分成兴Ⅰ_1、Ⅰ_2组两个油层组,水平井主要部署在兴Ⅰ_2组。兴Ⅰ_1组油层厚度10~12m,物性较好,部分区域兴Ⅰ_1、Ⅰ_2组发育夹层。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测井解释结果对比及井温监测曲线分析,隔夹层发育区域兴Ⅰ_1组具有较高的含油饱和度,剩余油较丰富,可以通过分层挖潜部署部署水平井,提高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曙一区杜229块兴Ⅵ组为薄层超稠油油藏,通过对油层的精细对比分析,运用了薄层分支水平井地质设计方法,利用LWD、MWD随钻跟踪和电子多点测量相结合的手段,在油层单层有效厚度为5-8m、油层发育较好、平面上连片分布区域部署分支水平井。通过薄层水平井的精心设计与实施,使常规方式难以进行有效开发的薄油层实现高效开发,有效动用了兴Ⅵ组薄油层储量,达到了增加可采储量、提高最终采收率、延缓区块递减的目的,对同类油藏的开发也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229块兴Ⅵ组为薄层超稠油油藏,通过对油层的精细对比分析,运用了薄层分支水平井地质设计方法,利用LWD、MWD随钻测量和电子多点测量相结合的手段,在油层单层厚度相对较大、有效厚度为5-8m、油层发育较好、平面上连片分布区域部署分支水平井。通过薄层水平井的精心设计与实施,使常规方式无法进行有效开发的薄油层实现高产,有效动用了兴Ⅵ组薄油层储量,达到了增加可采储量、提高最终采收率、延缓区块递减的目的。对区块下步转换开发方式提供了技术储备,对同类油藏的开发也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细化分层,结合油层厚度、油层平面展布及稳定性,确定在杜84块中部兴Ⅵ组下部油层规划部署4口水平井,优选试验1口井。根据油层发育并充分考虑周边井动用状况,优化设计轨迹,达到充分动用剩余油的目的。加强随钻跟踪,确保油层钻遇率,投产后取得较好效果,实现井间挖潜,为其它3口井的推广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杜229 块1998年投入开发,到2009年底区块采出程度达到23.50%,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到82%,经历了上产、穗产、递减三个阶段,目前进入二次开发阶段.杜229块西部兴,采出程度21.3%,采出程度相对较低,是挖潜的重要区域之一.杜32-兴H335井是杜229块西部兴,组的一口薄层试采水平井,针对该井首轮生产效果不理想,实施三元复合吞吐措施改善了杜32-兴H335井的试采效果,取得成功,为同类型油藏的二次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曙一区杜84块、杜229块两个超稠油区块,薄互层状油藏未得到有效动用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储层特征再认识,依据井壁取心资料分析,并结合动态分析,对研究区域低产油层进行重新评价,修改并完善互层状油层开发部署界限,进行整体规划部署,达到充分动用油藏的目的,从而实现了该区域油藏的高速、高效开发。该研究对超稠油薄互层状油藏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曙一区杜84块、杜229块两个超稠油区块,薄互层状油藏未得到有效动用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储层特征再认识,依据井壁取心资料分析,并结合动态分析,对研究区域低产油层进行重新评价,修改并完善互层状油层开发部署界限,进行整体规划部署,达到充分动用油藏的目的,从而实现了该区域油藏的高速、高效开发。该研究对超稠油薄互层状油藏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杜229块目前采出程度高,地层压力低,吞吐效果变差,但储量纵向动用不均,其典型区域是区块南部的兴ⅡⅢ组油层。本课题通过细化开发层系,加强油藏地质研究,重新评价油藏、进行老井试采、通过整体部署,实现了杜229块南部兴ⅡⅢ组薄层油藏的有效动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SAGD机理及油藏特征的深入研究,针对杜84块兴Ⅵ组SAGD先导试验区存在的注汽井难形成有效汽腔、注采井间热连通差及注采井间汽窜等问题,通过调整布井方式、优化射孔井段、注采井多轮共同预热、注汽井高干度预热及精准SAGD注汽时机等技术的完善,使兴Ⅵ后续转SAGD井组避免了先导试验区所出现的问题,取得较好的生产效果,为SAGD工业化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针对曙1-7-6断块断层发育复杂,开发初期兴Ⅵ组出水问题,结合油井生产动态,开展水性跟踪监测确定了边水水侵部位、层位及方向。为确保区块地质储量有效动用,通过对该块油藏进行精细地质研究,重新落实构造,研究储层物性,深入分析油水分布关系三个方面确定挖潜方向,利用老井试采,新井部署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其工作思路和方法,不仅对开发同类型油藏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基础油藏的开发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杜48块杜零组油层分布不稳定,对比主力油层组油藏发育较差,基本未动用。区块进入吞吐后期,开发矛盾日益突出,针对杜48块杜家台杜零组油层精细油藏描述研究,依据岩性组合、电测曲线形态、旋回组合等特点,考虑到沉积演变的连续性和地层厚度变化及油水组合的合理性,利用油藏精细地质建模技术,分析杜零组油层发育程度、油层连通对应情况及剩余油分布状况,以层位优化、注汽参数优化、井点选择优化为原则,试采杜零组油层,初期获得较好的效果,并进一步部署水平井,实施挖潜。  相似文献   

13.
王敏 《中国化工贸易》2013,(12):220-220
欢西油田锦626块含油面积0.2km2,地质储量59×10^4t,开发目的层为沙一、二段的兴隆台油层。初期采用常规开采,平均单井日产油20t,但生产时间较短,后转入蒸汽吞吐开发,热采效果较好,为水退型扇三角洲沉积,该块兴隆台油层纵向上分两套油水组合,上部油层的油水界面为-1135m,下部油层的油水界面为-1200m,该油藏为层状边水油藏。针对此类油藏开发中存在的生产能力低,汽窜严重、水侵严重以及井况变差等主要矛盾,为了提高油藏开发效果,决定对该块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杜84块兴隆台超稠油油藏自1997年采用正方形井网、70m井距直井部署开发。2003年以来在10m以上的厚层和巨厚块状油藏规模实施水平井,取得显著效果,但部分薄互层状油藏还未得到有效动用。通过重构地质模型,落实剩余油潜力,在薄油层中开展水平井部署研究并推广实施,取得较好效果,使区块储量得到充分动用。  相似文献   

15.
杜66块杜家台油层上层系火烧油层先导试验于2005年5月在杜66块的曙1-47-039井组启动,由于开发效果显著,此后逐年扩大规模,由原来的单井组单层火驱扩充为41井组多层火驱.本文通过分析火驱现场开发过程中的效果分析,研究总结出油藏条件、受效时间、注采参数等因素在火驱开发中的作用,为今后火驱试验规模扩大及同类油藏火驱试验项目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曙一区杜229块属于超稠油油藏,自开发以来,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随着开发的深入,稳产难度逐年增大。因此在薄互层油层中寻找潜力,针对该区块西南部互层油藏,通过重构地下认识体系,完善互层状油层开发部署界限,进行井型对比分析,制定出薄互层状油藏开发方案,达到充分动用油藏的目的。该研究对超稠油薄互层状油藏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杜84-兴H2044井组隶属于杜84兴隆台东区块在汽窜严重、水平井投产后产量递减速度快的矛盾,我们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对井组实施治理,实施后杜84-兴H2044吞吐时该井未发生汽窜反应,同时该井在水平井投产后的递减速度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18.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H127西块蒸汽吞吐后期开发效果差、水淹严重、停关低效井比例大等问题,在兴Ⅱ3-4油层开展直平组合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先导试验。试验中间水平井注汽、两侧水平井采油、周边直井泄水的方式部署。实施后井组开井率和日产油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为提高稠油水淹油层二次开发[1]采收率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曙一区杜229块超稠油油藏1999年投入开发,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1,2],其中矛盾突出典型区域是该块南部,已动用层位兴Ⅳ、Ⅴ组采出程度高,吞吐效果变差,进入蒸汽吞吐末期,接近经济极限。本课题通过对该区域开展油藏重新评价及潜力分析,坚持老油田二次开发技术路线,重选开发方式,重组井网结构,研究制定了蒸汽驱和吞吐挖潜组合的开发技术对策,充分挖掘油藏潜力[3,4]。  相似文献   

20.
通过锦16块于楼中薄层特稠油油藏于楼油层进行精细小层对比、综合解释和圈闭评价,落实了该块于楼油层的构造特征和砂体分布规律,优选出5口老井试采,根据试采情况确定了该块油水边界以及储量参数,计算了该块储量。通过本次研究,该块新增含油面积1.19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2.93×104t,截至目前累计增油11858t,预计该块可以部署开发井4-5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