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旗油田吴410井区长6油层组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吴旗油田吴93井区油藏为例,在吴93井区沉积微相、储层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选取有效厚度、渗透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渗流系数、储能系数、流动层指数和油藏品质指数等八个参数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将长6油藏划分为A,B,C和D四类流动单元。划分结果表明,吴93井区长611和612是该区长6油藏的主力油层,各类流动单元与储层岩性、物性和沉积微相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本次流动单元划分的参数取值,综合评价函数与评价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低渗、低孔、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华庆油田白155井区长63油藏为例,应用流动单元方法研究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在流动单元划分中选取了流动层指数、渗透率、流动系数、孔隙度及泥质含量5个参数,应用聚类分析法将储层划分为Ⅰ、Ⅱ及Ⅲ三类流动单元,优选出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对流动单元进行了井间预测,建立了流动单元三维地质模型.研究表明,流动单元三维地质模型可以将岩相模型不能区分的隔层和夹层区分开.由流动单元约束下的数值模拟结果:剩余油主要富集在物性、渗透性相对较差的Ⅱ、Ⅲ类流动单元区.Ⅰ、Ⅱ及Ⅲ三类流动单元生产历史与剩余油分布吻合性好,为油田开发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动态依据.  相似文献   

3.
流动单元是横向和纵向上连续的具有相似渗流特征(渗透率、孔隙度和层理)的储集带。将储层细分为流动单元,其意义在于每一个流动单元反映特定的沉积环境和流动特征。真武油田经过长期的高产稳产,大部分单元已处于油田开发后期,产量递减大。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潜难度大,工作量投入少,递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本文围绕流动单元的原始定义,综合应用岩心、室内分析化验、测井曲线及储集层物性参数解释等资料,以真武油田为例,认为油田开发后期应循序渐进,从油层的细分对比、沉积微相、储层的渗流特征来进行开发后期的流动单元的划分。  相似文献   

4.
大王庄油田D8块构造上处于大王北洼陷和义和庄凸起之间斜坡带,为近东西向断层切割所形成的断鼻、断块构造。D8块储层具有埋藏深,压实作用强烈,单层厚度小的特点,储层平均孔隙度9.1%,渗透率7.32md,为低孔低渗油藏。该油田储层特征复杂,储层物性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进行储层物性印象因素分析,可更好的表征储层特征,为落实油田各区块勘探潜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渗流系数划分特低渗储层流动单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JY油田G44井区C4+5油层平均气测渗透率为0.239×10-3μm2,属特低渗储层,目前采用分层注水方式开采。为了制定准确的分层注水方案和合理的开发井网,需对目标层C4+5油层进行小层范围内的流动单元划分。在对井区内及周边10口井共682个岩心样品进行岩心精细归位的基础上,进行了C4+5油层"四性"关系研究,岩心分析结果标明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好。在细分单砂层和沉积微相的基础上,采用单砂体厚度加权平均方法,利用声波时差曲线求取孔隙度,进而求取每口井渗流系数曲线。对渗流系数曲线进行概率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在井区内划分出4类流动单元。根据流动单元单井划分结果制作了流动单元平面分布图,为井网部署制定、油田动态研究、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等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含气层为石炭系和二叠系,苏里格气田盒8段和山1段为该区天然气主力产层之一,对其储层特征的详细研究对进一步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苏里格气田中部地区盒8段和山1段,运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理论,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常规物性、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资料的分析,结合测井、岩芯孔渗分析数据,对苏里格气田中部地区盒8和山1段成岩作用、储层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岩石类型盒8段主要为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山1段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研究区储层在沉积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的成岩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石英次生加大作用是使沉积层中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有交代和蚀变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等。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主要发育有残留粒间原生孔、粒间、粒内溶孔、晶间微孔、杂基溶孔及粒缘缝和破裂缝。沉积环境分析表明,研究区盒8段和山1段沉积时期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的(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分布最为广泛,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储集砂体,对储层有利区块预测首先要优先考虑沉积相带。在孔隙类型、成岩作用、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基础上,综合分析沉积微相、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因素,共划分出四类利储层:其中Ⅰ类为有利的储层,Ⅱ类为较有利储层,Ⅲ类为中等储层,Ⅳ类为差的储层。据此标准,对苏里格气田中部盒8段和山1段储层进行了有利区筛选,其中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河道砂体沉积范围内,其中为Ⅰ类(有利区)和Ⅱ类(较有利区)应该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大牛地气田盒2段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为例,采用多种方法、多学科相结合,初步研究了流动单元特征参数的选取、流动单元的分类及各类特征及综合评价等内容。根据大牛地气田多口井的相关资料,选取孔隙度φ、渗透率K、泥质含量Vsh和流动带指数FZ I作为划分流动单元的分类参数,并优选出划分流动单元的175个样品点。将原始数据各指标都运用级差正规化处理,然后利用Q型聚类方法对样品的正规化处理值进行聚类,把流动单元按由好到差依次分为A,B,C,D共4类。四类流动单元中,A类储层品质最好,渗流能力最强;D类储层品质最差,渗流能力最弱。从A类到D类大致表现为:孔隙度逐渐降低,渗透率变差,泥质含量逐渐升高,流动带指数也逐渐增大。这既符合理论,也比较符合该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张涵 《辽宁化工》2014,(6):789-790
吴93井区位于陕北斜坡中部,发育一系列由东向西的低幅鼻隆构造,以岩性油藏为主。本文依据研究区测井和岩心分析等资料,分析长6储层成岩作用类型,通过孔隙度、渗透率对比掌握长6储层物性特征,进一步认识影响储层特征的因素,为研究区的油田开发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刚  施玉娇 《辽宁化工》2010,39(4):398-402,405
鄂尔多斯盆地富昌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为典型的碎屑岩储层。通过介绍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利用概率统计法及聚类分析的方法,依据流动层带指标FZI对研究区长6段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并且通过对铸体薄片、物性资料、扫描电镜、压汞试验等基础资料的分析,对各流动单元的岩石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区延长组长6段储层被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各类流动单元具有独立的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表明不同流动单元具有不同的微观孔隙结构及岩石物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多数油气田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阶段。其油田开发效果一直是开发地质工作者关心的主要问题。以靖安油田大路沟A区油气田为例,利用岩芯、测井、录井、试油、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流动分层指标(FZI)与地质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与划分了大路沟A区长212储层流动单元。结果表明,研究区长2_1~2可划分为Ⅰ、Ⅱ、Ⅲ、Ⅳ类储层流动单元,并以Ⅱ、Ⅲ类为主,其中Ⅰ类占12.2%,Ⅱ类占50%,Ⅲ类占33.3%。储层流动单元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分布。运用流动分层指标(FZI)与地质综合研究相结合法划分储层流动单元,结果可靠,为下一步油藏描述、剩余油分布预测、油田开发效果改善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油气储层形成过程中因受到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的综合影响,无论在空间分布还是储层内部各个属性上都会存在极不均匀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储层非均质性。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水运移及油气采收率的重要因素。研究考虑非均质性的规模影响在储层开发生产中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渭北油田长3-长8储层为例,利用储层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对碎屑岩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做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掌握储层流动单元概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目前划分储层流动单元的各种方法。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对我国东部某复杂断块油田应用聚类分析法找到了划分流动单元的有效参数和定量界限,并在该断块整套储层中定量划分出四套流动单元,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岩性和储层物性。综合研究流动单元类型与剩余油分布的密切关系,揭示了该断块油田流动单元类型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油层开采实践表明,平面上同一河道砂体内部渗流能力存在差异。储层流动单元旨在揭示由油层物性不同造成的非均质性规律。以姬塬油田吴420区为研究区块,根据垂厚、渗透率、孔隙度、突进系数等参数,采取spss主成分分析法,合理制定各参数权重,对河流相储层进行了渗流单元划分,精细地揭示了河道砂平面非均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阿根廷Cupen Mahuida海相火山岩气藏的基本地质概况。通过内乌肯盆地海相火山岩气藏勘探开发的成功实例,分析了Cupen Mahuida气田海相火山岩油气藏储层主要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运动等因素的控制。沉积环境决定了储层的分布与发育程度;成岩作用决定着储层的孔隙类型,次生溶蚀孔是储集油气的主要空间;构造作用是形成火山岩储层的基础,后期构造活动形成的裂缝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渗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成岩综合系数与测井孔渗值进行最佳转换,实现成岩综合系数的纵横向分布预测,能较好地反映储层储集性能的成因特征。以ZZ气田为例,选取储层的孔渗等物性参数,将工区储层成岩储集相划分为三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储层岩石成岩相级别的升高,储层成因参数及统计物性特征明显变好,储层产气能力也明显增强。该研究结果对油气田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油藏地质储量1280万吨,是濮城油田中渗油藏之一,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油藏划分8个砂组,54个流动单元,含油井段长达260米,由于各砂组间储层物性不同导致流动单元之间渗透率级差大,层间及层内矛盾突出,主力层井网流线相对固定,平面波及系数降低,驱油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17.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很大影响。通过利用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渗透率等资料,对杨19区延9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定性或半定量的研究,分析认为该区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层间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都表现为较强。综合分析认为,引起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环境的变化。本次研究为改进研究区注采单元分布图提供了方向,更为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及调整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等资料,对扶新隆起带扶余油层进行了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类型主要为特低孔-低孔、非渗-超低渗储层,物性受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微观孔隙结构等多因素影响。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溶蚀作用是其主要成因。选用物性、岩性、微观孔隙结构等多个参数,将扶余油层储层划分为3类,其中Ⅱ类储层物性中等,是扶余油层产能贡献的主体储层,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低渗储层的评价对单井生产动态分析和经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储层沉积环境、储层规模、储层物性、储层含油性和储层改造选取储层评价基础参数,运用聚类分析,计算各基础参数的相关性,优选出储层评价参数为砂岩厚度、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沉积微相类型。依据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法,确定各参数的权系数,同时对储层多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并依据综合评价指标对储层进行评价分类。实例应用表明,延长油田樊川区储层可分为四类,按储层品质由高到低依次为:I类储层,II类储层,III类储层和非储层。分类结果与油田实际情况相符,能够很好的解释不同区域单井生产动态的差异性。本文建立的储层评价方法立足于实际数据,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值得在延长油田低渗储层区域推广。  相似文献   

20.
采用基于Kozeny-Cayman方程的定量方法引用FZI、Φz、RQI、单位储层厚度、渗透率、孔隙度作为聚类分析的六个因素,利用Matlab软件,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丹凤场须家河组流动单元进行划分,将流动单元分为一类、二类、三类流动单元。得到了流动单元的分类特征和分布规律。进一步得出丹凤场区块须家河组须四段气藏不同流动单元所体现出明显不同的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