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部分油井因地层亏空,油井漏失严重,冲砂时液体不能返出,使施工不能正常进行,砂子不仅冲不出来,而且由于地层亏空,冲砂液进入地层造成油层污染,针对此情况我们选择了一种捞砂泵捞砂工艺。利用地面作业机提供动力,通过连接装置带动捞砂泵柱塞上下往复运动,产生负压抽吸液流把积砂带入储砂油管,从而将井内积砂捞出。本文从该捞砂泵结构、工作原理、注意事项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捞砂泵的的适用性,为油井清砂提供了一套新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2.
部分油井因地层亏空,油井漏失严重,冲砂时液体不能返出,使施工不能正常进行,砂子不仅冲不出来,而且由于地层亏空,冲砂液进入地层造成油层污染,针对此情况我们选择了一种捞砂泵捞砂工艺。利用地面作业机提供动力,通过连接装置带动捞砂泵柱塞上下往复运动,产生负压抽吸液流把积砂带入储砂油管,从而将井内积砂捞出。本文从该捞砂泵结构、工作原理、注意事项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捞砂泵的的适用性,为油井清砂提供了一套新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平井作为一种高效的开采方式,在各大油田广泛运用,但水平井出砂一直影响着水平井的高效开采,由于水平井冲砂的风险导致在实际中是比较谨慎的选用冲砂施工的。本文从普通井捞砂工艺和捞砂工具入手,在直井捞砂工具的基础上增加了限位装置和导向槽,确保任意角度凡尔球都能回到凡尔座,同时通过加入弹簧装置,强迫凡尔球始终沿着限位轨道定向运动,实现捞砂和挡砂的工艺目的,从而研制出可应用在水平井段的水平井捞砂泵及配套工具,成功解决了水平井出砂后处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稠油水平井冲砂遇到的主要难题,研发了水平井负压射流冲砂工艺技术,利用同心双管解决了井筒内不易建立循环的问题,利用负压发生器产生的抽吸力和举升力把残液、固态颗粒等抽汲至油管并举升到地面,并利用搅砂喷嘴产生的高速流冲散固态颗粒和高粘稠油使其流化,有效解决了稠油水平井冲砂液漏失严重和砂粒返排困难等问题。矿场应用表明,该技术工艺结构简单,工艺成功率高,施工工期短,液量恢复迅速,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结合RPI沸腾模型对高压管内过冷沸腾进行三维非稳态模拟,考察了涡流发生器对管内过冷沸腾的影响,模拟了高压下光管内的过冷沸腾、层流下内置涡流发生器的换热管内的流动和湍流下内置涡流发生器的换热管内的过冷沸腾。结果表明,内置涡流发生器的换热管在层流状态下换热能力明显提升,过冷沸腾时管内换热能力有一定提升,且壁面附近的气泡由于扰流作用被大量卷入锥形片内,降低了壁面附近产生气膜的可能性,延迟了过冷沸腾起始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气固循环流化床负压差下料立管的压力脉动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毅  魏耀东  时铭显 《化工学报》2007,58(6):1417-1420
通过对气固循环流化床负压差下料立管的压力测量,分析了立管下料过程的压脉动特性。负压差下立管内的颗粒由立管上部的低压端流向下部的高压端的过程中,对所夹带的气体产生压缩导致了立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的不稳定性,表现为立管压力的脉动以及颗粒下行速度的波动和密度分布的不均匀。压力脉动的幅度随负压差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地层出砂日异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和产量。处理井筒内的沉砂一般现场做法是下入冲砂管柱利用水泥车从油管内打入高速水流进行正反冲砂,由于冲砂液产生的液柱压力远远大于地层压力,携砂能力降低易造成冲砂管柱卡埋事故,修井工作量大,修井成本投入不断增加。为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引进了捞砂泵捞砂这项技术并制定了捞砂工艺,应用后效果显著,降低了作业成本,减少了施工风险,缩短油井的生产周期,实现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引进了炉顶MN管导烟车及机侧炉门密封装置,利用高压氨水的高速喷射在桥管内形成局部负压,使装煤产生的荒煤气在负压作用下抽入集气管,进行回收利用,解决了炉头和炉顶烟气外逸的问题,具有较好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井筒捞砂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稠油油藏开采中油层出砂是制约开采速度的主要矛盾。常规冲砂作为解除砂堵的主要手段对于稠油漏失井作用很小。本文提出的井筒捞砂工艺技术工艺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解决漏失井清砂问题的有效途径。几年来的实践应用证明,该捞砂工艺技术对于地层漏失的稠油井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煤层气定向井漏失大冲砂难返出,采取常规捞砂工艺实施,施工中捞砂出现无进尺、捞后砂体漏失问题,现场通过对捞砂铲改进,增加弹簧、加大限位距离、底部倒锥面滤网分选阻隔、使用双凡尔球座,经过6井次的实践,在延川南工区获得实际成效,提高了该工艺在地层漏失大斜度井运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