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采用富集驯化的亚硝酸菌和亚硝酸型反硝化菌对氮肥厂高氨氮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pH的变化特征,研究了进水氨氮负荷对硝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硝化菌能够耐受高pH废水并能高效脱氮,氨氮去除速率最高达36.07 mg/(L.h);连续运行时水力停留时间24 h,进水NH3-N负荷在0.387~0.667 kg/(m3.d)范围内,稳定运行后硝化出水氨氮去除率大于97%,亚硝化率为80%左右,总氮去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广西某县城市政废水治理的工艺及效果。根据市政废水的来源和流量,以及现有技术的可行性分析,选择改良型氧化沟工艺。分析了改良型氧化沟工艺的工作原理、部分构筑物及参数,待系统运行稳定后检测出水口的废水质量。结果表明,COD、NH4^+-N和TP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84.61%、87.36%和90.07%,出水指标能满足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废水处理费用0.81元/m^3。  相似文献   

3.
化肥信息     
氨氮废水处理新方法氨氮废水处理新方法是采用ZC-1氨氮废水离子交换剂对NH_4~+-N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离子交换作用,而进行氨氮废水处理的一种方法。在选定条件下,对浓度为100~1000毫克/升的氨氮废水,经吸附交换后,能达到排放标  相似文献   

4.
水体富营养化特别是城市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机理、影响危害及其控制对策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本研究分析了扬州市7个行业231个城市废水样品中主要污染物氨氮(NH4+-N)、总磷(TP)等年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废水中平均NH4+-N、TP浓度均显著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指标。氨氮含量年度内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在一年中,随着气温的升高,氨氮含量明显增加,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总磷含量与气温无明显的相关性;废水中NH4+-N、TP等污染物质年平均浓度值随行业的不同有较大差异;行业内NH4+-N、TP含量的月变化趋势与废水平均NH4+-N、TP浓度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河道中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5.
在严格控制试验条件的基础上,首次采用IOC-SBBR联合工艺处理高氨氮猪场废水。结果表明:经过62d逐步提高IOC进水COD,提升反应器容积负荷至6kg/(m3·d),COD去除率达到81.5%;SBBR经过24d的生物膜驯化,COD、NH4+-N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5%和90%以上,联合工艺启动成功并可稳定运行;再经过2个阶段(56d)的对比研究,优化SBBR运行方式,增加缺氧-好氧交替频次,联合工艺的COD、NH4+-N和TN去除率达到95.6%、95.4%和78.6%。  相似文献   

6.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化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和氨氮,较难处理,如何有效处理焦化废水一直是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热点。从脱除COD、NH3-N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焦化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高氨氮废水处理工艺为微电解+10%的次氯酸钠溶液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全氟磺酸阳离子树脂活化、氨氮废水稀释、微电解反应、絮凝、氧化反应等步骤。经过试验,微电解+10%的次氯酸钠溶液的高氨氮废水处理新工艺的氨氮去除率在99.7%以上,氨氮含量低于100 mg/L,达到国家环保排放标准。次氯酸钠的用量为每吨废水用1.3%~2.0%,处理成本每吨节约80元,减少处理时间6 h。明显扩大了该方法处理高氨氮废水的适用范围,大大减少了次氯酸钠的用量和处理成本,显著提高了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效率,也避免了现有工艺及后续处理步骤造成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8.
刘文彬  易继红  戴劲  屈玉良  倪黎 《广州化工》2020,48(17):119-121
针对高氨氮废水的水质特征,结合企业的现场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技术脱除废水中的氨氮,有力地保证外排废水氨氮指标的合格。采用热泵闪蒸汽提脱氨技术可以有效脱除废水中的氨氮,本文主要探讨了利用该技术处理高氨氮废水时的装置运行效果,对装置运行产能、能耗、物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装置运行安全平稳,氨氮废水处理后满足排放指标要求,副产物硫铵可资源化利用,降低了氨氮废水处理成本,对同类装置的应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磷酸铵镁法进行废水脱氮除磷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及结晶效果,从废水中氨氮的去除及降低化学沉淀剂的使用成本考虑,选择预处理低浓氨氮废水优化技术,通过筛选不同镁盐、不同pH值,不同配比及反应时间优化,选择处理化肥厂氨氮废水的最佳处理条件。最优条件为:调节水质pH=9,Mg2+∶NH+4∶PO3-4物质量比为1.0∶1.0∶1.0,反应时间为1h,氨氮去除率可达95%以上,处理后的氨氮废水可通过生化处理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重金属废水中微生物的活性,采用SBR工艺连续处理不同浓度含铜废水,考察Cu2+对脱氮除磷效果和活性污泥电子传递体系(ET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COD、NH4+-N和PO43--P分别为1000 mg/L、40 mg/L和20 mg/L条件下,当不含Cu2+时,厌氧段、好氧段、缺氧段INT-ETS活性分别为254.8 mg/(g·h)、104.8 mg/(g ·h)和170.4 mg/(g·h),COD、NH4+-N和PO43--P去除率分别为87.7%、79.2%和90.5%;当Cu2+浓度为1.0 mg/L时,COD、NH4+-N和PO43--P去除率分别为88.2%、71.0%和92.5%,INT-ETS活性平均值提高4.5mg/(g·h);当Cu2+浓度为10.0 mg/L时,COD、NH4+-N和PO43--P去除率分别为36.4%、36.1%和12.3%,INT-ETS平均值下降65.1 mg/(g·h).重金属对ETS和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规律保持一致,ETS活性可有效地表征生化反应进程.  相似文献   

11.
概要介绍了一些氨氮废水处理方法的原理、影响因素和优缺点等,这些方法包括化学沉淀法、吹脱法、化学氧化法、生物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以及土壤灌溉等,为氨氮废水处理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快捷的参考.以使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类型氨氮废水迅速找出合理、高效的处理方法及组合。  相似文献   

12.
废水处理系统中不可避免存在着低温环境,低温使得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活性下降,如何在低温条件下提高污水生物脱氮效果是废水处理研究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低温微生物耐低温机制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最近发现的胞外聚合物(EPS)和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作用机理;介绍了几种已被研究证实能在低温下进行脱氮的功能菌与一些可以提高低温污水脱氮效果的新技术/工艺(包括使用新型填料、改变碳源投加方式、投加特定的重金属);阐述了目前研究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如缺乏工程实践、处理水质与研究菌株单一,研究结论与实际废水处理应用还有着差距。指出未来可以通过特异性功能菌的固定与使用、生物倍增技术与工程实践结合等方法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低温污水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13.
包埋固定化技术去除水体中氨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雅男  李军  王立军  张慧 《辽宁化工》2010,39(2):164-168
在氮污染日益严重化的今天,脱氮已成为当今水处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生物脱氮技术中存在许多问题,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能够弥补传统方法中的不足之处,实现高效脱氮。固定化技术中的包埋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主要介绍了包埋载体的选择情况以及包埋法固定化脱氮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并针对将该技术实用化提出了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生物电化学脱氮技术是一种以电化学活性细菌作为催化剂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绿色、环保、节能的特点而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不同脱氮技术的机理,从脱氮性能、成本、二次污染大小和污染物转化率等角度对现有脱氮技术进行评价,指出了生物电化学脱氮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重点综述反应器运行参数、溶液组分、脱氮生物膜的培养方式、生物电化学脱氮系统内菌种构成等因素对生物电化学脱氮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脱氮系统的方法;同时总结了生物电化学脱氮技术在处理屠宰场废水、焦化废水和含高氯酸盐废水等方面的应用现状。研究表明:从脱氮系统内不同微生物的角度,尤其是电活性微生物角度探究生物电化学脱氮过程的机理,调控脱氮生物膜的形成和改变脱氮系统运行参数,是改进生物电化学脱氮技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采用离子交换法生产碳酸钾时,低浓度含氨氮废水的回收是主要难题。选择性能稳定、工作交换容量大的交换树脂,可提高树脂和盐酸的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采用半连续离子交换和解吸液循环增浓套用技术,可使树脂利用率提高30%,氯化铵提升到150 g/L以上,盐酸利用率96%。该技术不仅解决了氯化铵含氨氨废水的污染难题,同时也为副产盐酸找到合理的出路,经济和环保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Application of the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ammox) process using suspended or attached growth technology has limitations of slow growth rate such as biomass washout, and large footprint. This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er, compact immobilized systems. In recent years,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anammox immobilized cells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due to its advantages of high biomass content, retention of biomass by prevention of washout, good solid–liquid separation and lower toxicity to microorganisms. This article critically reviews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using anammox bacteria in its immobilized form. Different methods of using immobilized anammox bacteria were identified.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polymeric gels such as solubility, biodegradability, stability, diffusivity and growth of biomass in the polymeric gel were studied. However, there is insufficient study of disposal methods and costs involved in anammox immobilization to guide future implementation of immobilized anammox technologies for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 2018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7.
孙佳晶  张蕾  张超  陈晓波 《化工进展》2012,31(8):1834-1837,1851
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是近年来废水生物脱氮领域的新技术,非常适合于处理含有机物的废水。本文介绍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特点,详细介绍了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抑制和促进机制。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抑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有机物促进异养菌反硝化菌的大量繁殖形成基质竞争抑制;二是废水中的醇类、抗生素等有毒有害有机物会对厌氧氨氧化菌产生毒性抑制。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菌代谢的促进作用也有两种:一是特定的有机物可作为能源被厌氧氨氧化菌利用,促进厌氧氨氧化菌的代谢;二是通过控制废水处理系统中的碳氮比,使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在废水处理系统中协同互生。最后指出开发有毒有机废水预处理、驯化厌氧氨氧化污泥、菌种流加等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改性沸石去除废水中氮和磷的机理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沸石不仅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而且在水和废水处理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文介绍了天然沸石的几种主要改性方法,包括物理改性、酸改性、碱改性、盐改性、稀土改性和有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讨论了应用以上改性沸石去除废水中氮和磷的机理,回顾了改性沸石强化废水脱氮除磷效果的性能研究,并展望了改性沸石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碳氮硫同步处理工艺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废水生物处理工艺,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针对高浓度硫酸盐含氨有机废水,组合工艺(如DEAMOX和SANI)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耦合工艺的构建对研发兼有占地空间小、工艺流程短和参数调控简单的碳氮硫生物同步处理工艺大有裨益。综述了有关废水中碳氮硫生物同步处理典型组合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其中涉及的工艺单元及其优缺点;同时介绍了菌间耦合共生体系(自养反硝化/异养反硝化、半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的相关研究,并展望了碳氮硫生物同步处理工艺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培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崇俭  郑平  张蕾 《化工进展》2009,28(8):1421
厌氧氨氧化技术是近年来开发成功的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其脱氮效能大大突破了传统硝化-反硝化技术,具有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但厌氧氨氧化菌细胞产率极低,生长缓慢,且对环境条件较为敏感,要使接种物显现厌氧氨氧化功能,必须对其进行精心培育。根据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培养物的特点和接种污泥的来源,探讨了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培养技术,指出采取控制和强化技术可加快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